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696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12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答案】B考点:宗法制和分封制。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的信息说明鲁君有朝贡周王到其他诸侯国,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故本题选择B。13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答案】C考点:土地兼并。宋代实行的是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得到官方的认可,因此材料中说“公然号为田主矣”。故选C。14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B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答案】A考点:明清批判思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主要强调中国古代帝王通过分割事权以削弱官员的职权,继而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所以B C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D项说法正确,黄宗羲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进程抨击君主专制,A项材料中监察制度并无明确体现。15右图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1893年的日记片段,这说明了当时 A科举制度已被废除 B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 C作者认同实业救国思潮 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答案】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当时不是很重视读书的风气,而是重视经商,这也就说明传统抑商观念的变化。所以答案选B。1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答案】C考点:辛亥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中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表示出当时人们对清王朝的不满,希望用“更现代化的政府”取代之,这表明人们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的新政府。所以C正确。17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重庆史事史事解读A1897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B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清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C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D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答案】D考点:史学研究方法。本题结合反映时代进步的历史事实,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的素养。结合教材的原文知识,ABC的说法和解答是正确的,虽然D选项中的重庆史事部分是正确的,但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并不属于“一五”的成就。18下图是1953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年均增长率最高值出现的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就巨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 C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热情 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答案】D考点:国民经济的调整。由于种种问题的积累,致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却下降228%, 1960年7月,党中央在河北戴举行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要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的决定。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63-1965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结合史实可知,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因此选择D。19“苏格拉底常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 B重视知识与理性 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 D倡导法治与民主【答案】B考点: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苏格拉底在与别人的检讨中探索自己观念的正确性,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这反映了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理性。所以答案选。材料并没有涉及A、C、D,所以排除。20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了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统治,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答案】A考点:法国共和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反映的是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确立的两种不同的方式。“经验主义”是通过不断的改革,循序渐进,以英国为代表。“理想主义”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比较激进,以法国为代表。所以答案选A。21“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材料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生物进化论 B共产党宣言 C自由主义思想 D福利国家思想【答案】D考点:福利国家。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的信息,可以得出该观点主张政府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思想,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2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答案】C考点: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23“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 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 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答案】B考点: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是冷战结束之后才形成的,所以A不符合史实,排除。欧盟成立于1993年,冷战已经结束,所以C选项说法有误,排除。材料所讲的是美国和苏联受到了来自两部分的挑战,所以D选项说法有误,排除。而小国所讲的就是崛起的第三世界国家,所以答案选B。38(26分)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对人都是公平的,妇女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权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才女文化”的繁荣,这些女性靠文学创作和鉴赏批判来传承妇女文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刻印女性书籍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 关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和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这些妇女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活方式。 (1993年)(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绪论 材料二 恩格斯提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妇女解放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最终,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才女文化”繁荣的经济、思想、文化和特定社会群体原因。(8分)(2)材料二中,恩格斯提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近代中国女性何时最有可能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6分)(3)欧美近代女权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中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条件。(8分)(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如何在政治、经济方面确保妇女的权利,请结合19491956年的历史加以说明。(4分)【答案】(1)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思想:程朱理学的僵化;早期启蒙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影响; 文化:教育的发展;出版印刷业的发展; 社会群体:市民阶层的壮大。(每点2分,共8分)(2)何时:1840年鸦片战争后;(2分)说明:外国廉价棉织品涌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妇女传统地位受冲击;近代企业出现,妇女走出家门就业(4分)(3)条件: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妇女就业;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推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启蒙思想影响);教育的发展,妇女文化素质提高(8分)(4)说明:政治:通过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男女公民享有同等权利;颁布婚姻法,确立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原则。经济: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妇女起到“半边天”作用;土地改革,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确保妇女经济独立(每方面任答一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考点:近代以来妇女地位。(1)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情况。经济上在南方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则是教育出版业得到发展,在思想上宋明理学使思想界出现了陈腐不化的风气。(2)近代中国妇女回到公共劳动中去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鸦片战争后,因为此时西方的观念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使得妇女进入到公共领域。(3)近代西方的女权运动是在工业革命后,妇女有条件的从事一般的生产劳动后出现的,同时因为工业革命的进行,思想解放运动也在不断地发展,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4)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地位得到明显的提高,通过了1954年宪法保障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等内容,通过一系列法律文献,使妇女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同男子有着同等的权利和地位。39(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选自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编:世界现代史论文集(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10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理由,分析这个选择对苏联的影响。(8分)(3)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答案】(1)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美国:国家(政府)干预(4分)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答金融危机不给分);政治危机(或法西斯威胁;社会动荡;政府信誉下降);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决危机;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6分,每一方面2分)(2)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理由:应对战争、保卫国家。(2分) 影响: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强国,为二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造成苏联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每点2分,共4分)(3)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原因:国际: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内:“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方针(或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或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6分,答对3点即可)考点:现代各国经济模式。(1)第一小问材料一中英国推行自由贸易,奉行自由资本主义政策,而美国政府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第二小问从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致的政治社会危机,以及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借鉴两方面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2)第一小问列宁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第二小问评价斯大林模式,既要肯定其短期内使苏联实现工业化,同时也要指出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3)第一小问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二小问从国际方面看,苏联解体表明计划经济模式的失败,经济全球化下市场经济成为潮流,从国内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决策,计划经济模式弊端严重,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