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224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2分)钠、铝元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供氧剂B氧化铝:耐火材料C纯碱:胃酸中和剂D明矾:净水剂 2(2分)下列对于金属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都呈银白色,易导电,易导热B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显正价C金属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 3(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灼烧Na与NaCl时,火焰颜色均显黄色B钠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C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蓝色沉淀D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4(2分)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BNa与O2常温下反应CNaHCO3受热分解DAl(OH)3受热分解 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块可用小刀切割,说明钠质地柔软B铝制餐具不能长期存放酸性食物,但可长期存放碱性食物C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DKAl(SO4)2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SO42 6(2分)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Na2O2+2H2O4NaOH+O2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由该反应说明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C每有1molO2生成,电子转移2molD可用Na2O2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7(2分)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下列选项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加入氨水的量(x)与生成沉淀的量(y)的关系的是()ABCD 8(2分)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水作氧化剂的是()Na和H2O Na2O和H2O Fe和H2O(g) Na2O2和H2OABCD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9(3分)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AH+、Ca2+、Na+、CO32BMg2+、Al3+、SO42、ClCCu2+、Mg2+、Cl、OHDK+、Na+、OH、SO42 10(3分)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酸碱碱性氧化物盐AH2CO3纯碱CaO明矾BH2SO4烧碱Na2O小苏打CHNO3氨水Al2O3石灰石DNaHCO3熟石灰Al(OH)3食盐AABBCCDD 11(3分)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金属Fe与稀H2SO4反应:Fe+2H+Fe3+H2BAl(OH)3治疗胃酸过多:H+OHH2OC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3+OHH2O+CO2DAl与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12(3分)(xx驻马店二模)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13(3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分别跟盐酸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Na2O2BNa2CO3CAl2O3DAl(OH)3 14(3分)将一定量的Na2O2投入到AlCl3溶液中,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过程中只发生复分解反应B一定有气体放出C有气体放出且最后一定有沉淀D有气体放出且溶液最后一定澄清 15(3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分别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B分别溶于水,加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C分别溶于水,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分别溶于水,通入CO2观察是否有NaHCO3产生 16(3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一定含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证明原溶液一定含CO32C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含K+D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受热熔化,并不滴落证明Al2O3熔点一定高于Al单质AABBCCDD 17(3分)现有Al2(SO4)3和Mg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W)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SO42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3:2C2:3D2:1 18(3分)a g Al2O3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全部溶于2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盐酸中,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恰好使Cu2+、Al3+完全沉淀,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LB0.2 mol/LC0.4mol/LD0.8mol/L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4分) 19(8分)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CO2与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选择任意一种装置进行实验,简述产生的实验现象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填“甲”或“乙”或“丙”),实验现象是_(3)上述实验中,如果二氧化碳过量,还可能生成_(写化学式),写出生成此物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 20(5分)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热稳定性,某同学设计了“套管实验”,装置如图,大试管A与小试管a相连通,大试管B小试管b相连通(1)则小试管B中应装的药品是_(写化学式)(2)加热过程中,对于a、b试管内溶液是否出现浑浊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_A仅a试管溶液变浑浊 B仅b试管溶液变浑浊 Ca、b试管中的溶液都会变浑浊 21(16分)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实验小组利用A制备Al(OH)3的操作流程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四步中分离溶液和沉淀所采取的操作名称是_,该实验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2)根据上述流程,写出D、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沉淀D_;溶液E_、_(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22(13分)甲、乙、丙、丁、X是中学阶段的五种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1)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焰色反应均呈黄色丙是淡黄色固体,常温下X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则:甲和X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丙和X生成丁的反应中还原剂是_(填化学式),有0.2mol丁生成时,电子转移的数目是_(2)若甲、乙、丙、丁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且丙受热时分解生成乙X、丁溶液的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如图中五个转化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数目是_A.2 B.3 C.4 D.5乙和X生成丁的离子方程式为_溶液中生成的丙能够净水,其原因是_ 23(12分)取质量为4.6g的纯净的金属钠平均分成两等份,做如下实验:(1)第一块直接投入适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了气体A和200mL溶液(甲);(2)另一块在干燥氧气中受热后转化成3.5g固体(经检验固体中不含金属钠的单质),再将所得固体全部投入适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B和200mL溶液(乙)求:同温同压下,气体A和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_溶液甲的物质的量浓度=_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甲_乙(填“”、“=”、“”、“无法确定”)3.5g固体所含成分是_A只含Na2O B只含Na2O2C既含Na2O又含Na2O2 D无法确定xx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一中高一(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2分)钠、铝元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供氧剂B氧化铝:耐火材料C纯碱:胃酸中和剂D明矾:净水剂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分析:A过氧化钠可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B氧化铝具有高熔点,可用于耐火材料;C纯碱为碳酸钠,水解呈碱性,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酸;D明矾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于净水剂;解答:解:A过氧化钠可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则用于供氧剂,故A正确;B氧化铝具有高熔点,可用于耐火材料,故B正确;C纯碱为碳酸钠,水解呈碱性,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酸,故C错误;D明矾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于净水剂,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2(2分)下列对于金属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都呈银白色,易导电,易导热B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显正价C金属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表现为还原性,可失去电子,不同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不一定具有银白色、不一定能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以此解答解答:解:A金属不一定为银白色,如铜,故A错误;B金属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表现为正价,故B正确;C常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金属有铝等,很多金属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C错误;D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后的金属与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双基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3(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灼烧Na与NaCl时,火焰颜色均显黄色B钠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C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蓝色沉淀D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考点:焰色反应;盐类水解的原理;钠的化学性质分析: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B、钠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淡黄色固体;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D、饱和碳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解答:解: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所以灼烧Na与NaCl时,火焰颜色均显黄色,故A正确;B、钠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淡黄色固体,不是白色固体,故B错误;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故C正确;D、饱和碳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焰色反应、钠的性质、盐的水解,综合性强但比较基础,学生容易解答4(2分)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BNa与O2常温下反应CNaHCO3受热分解DAl(OH)3受热分解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概念分析:属于离子反应,说明该溶液中有离子参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有化合价升降,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有离子参加,Al、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Na与O2常温下反应,没有离子参加,不属于离子反应,反应中Na、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NaHCO3受热分解,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离子参加,不属于离子反应,故C错误;DAl(OH)3受热分解,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离子参加,不属于离子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侧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根据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分析解答即可,注意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和特征的区别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块可用小刀切割,说明钠质地柔软B铝制餐具不能长期存放酸性食物,但可长期存放碱性食物C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DKAl(SO4)2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SO42考点:钠的化学性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铝的化学性质分析:A钠硬度小,能够用小刀切割;B铝、三氧化二铝能与碱反应;C根据钠的性质分析,能和水、氧气反应;DKAl(SO4)2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解答:解:A钠是硬度小的金属,能够用小刀切割,故A正确;B铝能够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用铝制餐具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能够腐蚀铝,故B错误;C钠性质很活泼,能和水、氧气反应,所以为防止钠燃烧,必须隔绝空气和水,一般用细沙覆盖灭火,故C正确;DKAl(SO4)2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SO42,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明确钠、铝、明矾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铝既能够与酸又能够与碱反应6(2分)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Na2O2+2H2O4NaOH+O2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由该反应说明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C每有1molO2生成,电子转移2molD可用Na2O2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分析:该反应过氧化钠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过氧化钠是氧化剂、还原剂,A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外的化合物和单质的反应为置换反应;B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C该反应中每有1molO2生成,电子转移2mol;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都反应生成氧气解答:解:该反应过氧化钠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过氧化钠是氧化剂、还原剂,A该反应中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C该反应中每有1molO2生成,电子转移物质的量=1mol20(1)=2mol,故C正确;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都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用过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碱性氧化物、置换反应、物质的量的计算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概念内涵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7(2分)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下列选项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加入氨水的量(x)与生成沉淀的量(y)的关系的是()ABCD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图示题分析: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足量的氨水,开始生成Mg(OH)2和Al(OH)3沉淀,沉淀达最大值,继续滴加足量的氨水,Mg(OH)2和Al(OH)3沉淀都不与氨水反应,Mg(OH)2和Al(OH)3沉淀均不溶解;解答:解: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足量的氨水,发生AlCl3+3NH3H2O=Al(OH)3+3NH4Cl、MgCl2+2NH3H2O=Mg(OH)2+2NH4Cl,生成Mg(OH)2和Al(OH)3沉淀,沉淀达最大值,继续足量的氨水,Mg(OH)2和Al(OH)3沉淀都不与氨水反应,沉淀量不变,故图象D符合,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图象形式考查Mg、Al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8(2分)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水作氧化剂的是()Na和H2O Na2O和H2O Fe和H2O(g) Na2O2和H2OABCD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H2O为氧化剂,则H2O中的H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应降低,应有H2生成,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正确;Na2O和H2O反应生成NaOH,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Fe和H2O(g)生成氧化铁和氢气,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正确;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O2,反应中H和O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9(3分)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AH+、Ca2+、Na+、CO32BMg2+、Al3+、SO42、ClCCu2+、Mg2+、Cl、OHDK+、Na+、OH、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解答:解: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A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Ca2+、CO32结合生成沉淀,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故A错误;B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Mg2+、Al3+,Al与该组离子之间反应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C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且Cu2+、Mg2+分别与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D该组离子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与Al反应生成氢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0(3分)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酸碱碱性氧化物盐AH2CO3纯碱CaO明矾BH2SO4烧碱Na2O小苏打CHNO3氨水Al2O3石灰石DNaHCO3熟石灰Al(OH)3食盐AABBCCDD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指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盐是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解答:解:A、纯碱是Na2CO3,是盐不是碱,故A错误;B、H2SO4是酸;烧碱是NaOH,是碱;Na2O是碱性氧化物,小苏打是NaHCO3,是盐,故B正确;C、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D、NaHCO3是盐不是酸;熟石灰是Ca(OH)2,是碱;Al(OH)3是碱,不是碱性氧化物;食盐是混合物,不是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根据定义来解析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11(3分)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金属Fe与稀H2SO4反应:Fe+2H+Fe3+H2BAl(OH)3治疗胃酸过多:H+OHH2OC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3+OHH2O+CO2DAl与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电荷不守恒;B氢氧化铝为弱电解质,保留化学式;C不符合反应的客观事实;D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解答:解:A金属Fe与稀H2SO4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故A错误;BAl(OH)3治疗胃酸过多,离子方程式:3H+Al(OH)33H2O+Al3+,故B错误;C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HCO3+OHH2O+CO32,故C错误;DAl与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的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方程式应遵循客观事实、符合电荷守恒、原子个数守恒规律12(3分)(xx驻马店二模)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考点:钠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金属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钠,出现变暗现象;B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具有吸水性;C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最终变成白色粉末为碳酸钠;D整个过程中只有NaNa2O的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因钠很活泼,易被氧化,则金属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钠,出现变暗现象,故A正确;B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可观察到“出汗”,故B正确;C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最终风化变成白色粉末为碳酸钠,故C正确;D整个过程中只有NaNa2O的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余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钠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明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13(3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分别跟盐酸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Na2O2BNa2CO3CAl2O3DAl(OH)3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根据氯守恒,计算1mol各物质生成氯化物的物质的量,根据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判断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解答:解:假设各物质为1mol,最终得到溶质为氯化物,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NaCl、2molNaCl、2molAlCl3、1molAlCl3,含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2mol、6mol、3mol,根据氯守恒,氧化铝消耗盐酸最多,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采用氯守恒可简化计算,若按四种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也可,但较繁杂,方程式多,计算多14(3分)将一定量的Na2O2投入到AlCl3溶液中,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过程中只发生复分解反应B一定有气体放出C有气体放出且最后一定有沉淀D有气体放出且溶液最后一定澄清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分析:A把一定量的Na2O2投入到AlCl3溶液中,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再发生反应;B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Na2O2,首先是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C过量的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偏铝酸钠;D少量的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少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解答:解:A把一定量的Na2O2投入到AlCl3溶液中,Na2O2先和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再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B把一定量的Na2O2投入到AlCl3溶液中,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无论Na2O2多少一定有气体生成,故B正确;C少量的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少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过过量的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不会出现沉淀,故C错误;D少量的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少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Na2O2的化学性质,注意向溶液中加入Na2O2时,Na2O2先和水反应,然后再发生与其它物质的反应,注意Na2O2的量与AlCl3间的反应关系15(3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分别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B分别溶于水,加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C分别溶于水,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分别溶于水,通入CO2观察是否有NaHCO3产生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分析:A碳酸钠加热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B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够与Ba(OH)2反应生成沉淀;C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而碳酸氢钠不能;D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通入CO2,现象不明显解答:解:A碳酸钠加热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但加热固体分解生成的气体不易观察,方法不可行,应选石灰水检验气体,故A不选;B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够与Ba(OH)2反应生成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不选;C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而碳酸氢钠不能,现象明显,则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可鉴别,故C选;D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通入CO2,现象不明显,不能鉴别,方法不可取,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侧重钠盐鉴别的考查,选项D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6(3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一定含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证明原溶液一定含CO32C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含K+D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受热熔化,并不滴落证明Al2O3熔点一定高于Al单质AABBCCDD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分析:A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存在银离子,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B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C观察钾离子的焰色反应时,必须题干蓝色的钴玻璃观察;DAl2O3熔点一定高于Al单质,表面没有熔化的Al2O3保护内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解答: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但是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B错误;C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未见紫色,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离子,故C错误;DAl2O3熔点一定高于Al单质,表面没有熔化的Al2O3保护内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在检验离子存在时,需要排除干扰了,保证检验方案的严密性17(3分)现有Al2(SO4)3和Mg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W)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SO42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3:2C2:3D2:1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首先发生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然后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由图可知,溶解Al(OH)3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mL,根据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可知沉淀Al3+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沉淀Mg2+、Al3+总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mL,计算沉淀Mg2+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据此确定溶液中SO42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首先发生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然后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由图可知,溶解Al(OH)3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mL,根据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可知,沉淀Al3+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mL3=3mL,沉淀Mg2+、Al3+总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mL,则沉淀Mg2+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4mL3mL=1mL,则n(Mg2+):n(Al3+)=1:2,故SO42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镁铝化合物性质、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清楚图象反应过程是解题关键18(3分)a g Al2O3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全部溶于2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盐酸中,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恰好使Cu2+、Al3+完全沉淀,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LB0.2 mol/LC0.4mol/LD0.8mol/L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铁,盐酸可能有剩余,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NaOH溶液,恰好使Fe3+、Al3+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钠离子守恒有n(NaOH)=n(NaCl),根据氯离子根守恒有n(NaCl)=n(HCl),据此计算n(NaOH),再根据c=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a g Al2O3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全部溶于2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盐酸中,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铁,盐酸可能有剩余,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NaOH溶液,恰好使Fe3+、Al3+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钠离子守恒有n(NaOH)=n(NaCl),根据氯离子根守恒可得:n(NaCl)=n(HCl)=0.02L0.1mol/L=0.002mol,根据钠离子守恒有n(NaOH)=n(NaCl)=0.002mol,则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0.2mol/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利用守恒法解答,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4分)19(8分)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CO2与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2OHCO32+H2O(2)选择任意一种装置进行实验,简述产生的实验现象选择的实验装置是甲(填“甲”或“乙”或“丙”),实验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的液面下降(3)上述实验中,如果二氧化碳过量,还可能生成NaHCO3(写化学式),写出生成此物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O2+OH=HCO3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1)二氧化碳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考虑NaOH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变小,产生气压差分析现象;(3)过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能生成碳酸氢钠,据此回答判断解答:解:(1)CO2与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故答案为:CO2+2OHCO32+H2O;(2)选择的实验装置是甲;NaOH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变小,液体被压入试管中,故看到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的液面下降;故答案为:甲;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的液面下降;(3)过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能生成碳酸氢钠,实质是生成的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反应会得到碳酸氢钠,整个过程的反应为:CO2+OH=HCO3故答案为:CO2+OH=HCO3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明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产物,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是实验装置发生倒吸的原因,题目难度较小20(5分)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热稳定性,某同学设计了“套管实验”,装置如图,大试管A与小试管a相连通,大试管B小试管b相连通(1)则小试管B中应装的药品是NaHCO3(写化学式)(2)加热过程中,对于a、b试管内溶液是否出现浑浊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BA仅a试管溶液变浑浊 B仅b试管溶液变浑浊 Ca、b试管中的溶液都会变浑浊考点: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Na2CO3较稳定、NaHCO3较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NaHCO3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将NaHCO3装到试管B中、Na2CO3装到试管A中,只要a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能证明热稳定性Na2CO3NaHCO3解答:解:Na2CO3较稳定、NaHCO3较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NaHCO3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将NaHCO3装到试管B中、Na2CO3装到试管A中,只要a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能证明热稳定性Na2CO3NaHCO3,(1)通过以上分析知,B中盛放物质是,故答案为:NaHCO3;(2)加热条件下,碳酸钠较稳定,不易分解,碳酸氢钠较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生成的二氧化碳导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a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热稳定性,只要证明较低温度下碳酸氢钠分解而较高温度下的碳酸钠不分解就可,注意碳酸钠、碳酸氢钠药品的位置,为易错点21(16分)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实验小组利用A制备Al(OH)3的操作流程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四步中分离溶液和沉淀所采取的操作名称是过滤,该实验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2)根据上述流程,写出D、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沉淀DFe2O3;溶液EK2SO4、(NH4)2SO4(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AlO2+CO2+2H2OAl(OH)3+HCO3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KAl(SO4)2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混合物A加水溶解后,溶液中是KAl(SO4)2,沉淀C是Al2O3和Fe2O3;向沉淀中加NaOH溶液,Fe2O3不反应,Al2O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可得Al(OH)3沉淀,滤液为碳酸氢钠;向溶液中加过量氨水,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剩余的是K2SO4 和(NH4)2SO4,经过蒸发、结晶,得到的是K2SO4 和(NH4)2SO4,故E为K2SO4 和(NH4)2SO4,以此来解答解答:解:KAl(SO4)2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混合物A加水溶解后,溶液中是KAl(SO4)2,沉淀C是Al2O3和Fe2O3;向沉淀中加NaOH溶液,Fe2O3不反应,Al2O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可得Al(OH)3沉淀,滤液为碳酸氢钠;向溶液中加过量氨水,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剩余的是K2SO4 和(NH4)2SO4,经过蒸发、结晶,得到的是K2SO4 和(NH4)2SO4,故E为K2SO4 和(NH4)2SO4,(1)、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过滤,该实验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故答案为:过滤; 玻璃棒、烧杯、漏斗;(2)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Al2O3,D为Fe2O3,E为K2SO4和(NH4)2SO4,故答案为:Fe2O3;(NH4)2SO4、K2SO4;(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3+3NH3H2OAl(OH)3+3NH4+、AlO2+CO2+2H2OAl(OH)3+HCO3,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AlO2+CO2+2H2OAl(OH)3+HCO3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题目难度不大22(13分)甲、乙、丙、丁、X是中学阶段的五种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1)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焰色反应均呈黄色丙是淡黄色固体,常温下X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则:甲和X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CO2Na2CO3丙和X生成丁的反应中还原剂是Na2O2(填化学式),有0.2mol丁生成时,电子转移的数目是0.2NA(2)若甲、乙、丙、丁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且丙受热时分解生成乙X、丁溶液的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如图中五个转化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数目是AA.2 B.3 C.4 D.5乙和X生成丁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溶液中生成的丙能够净水,其原因是Al(OH)3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1)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焰色反应均呈黄色,即都含有钠元素,丙是淡黄色固体,所以丙为过氧化钠,常温下X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所以X为二氧化碳,根据题中的各物质转化关系可推知,丁为碳酸钠,可以推知乙为氢氧化钠,甲为氧化钠,据此答题;(2)若甲、乙、丙、丁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即含有铝元素,X、丁溶液的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X、丁含有钾元素,丙受热时分解生成乙,则丙为氢氧化铝,乙为氧化铝,根据题中的各物质转化关系可推知,甲为铝,丁为偏铝酸钾,X为氢氧化钾,据此答题解答:解:(1)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焰色反应均呈黄色,即都含有钠元素,丙是淡黄色固体,所以丙为过氧化钠,常温下X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所以X为二氧化碳,根据题中的各物质转化关系可推知,丁为碳酸钠,可以推知乙为氢氧化钠,甲为氧化钠,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CO2Na2CO3,故答案为:Na2O+CO2Na2CO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摩尔过氧化钠在反应过程中转移1mol电子,生成1mol碳酸钠,所以有0.2mol碳酸钠生成时,电子转移的数目为0.2NA,故答案为:Na2O2;0.2NA;(2)若甲、乙、丙、丁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即含有铝元素,X、丁溶液的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X、丁含有钾元素,丙受热时分解生成乙,则丙为氢氧化铝,乙为氧化铝,根据题中的各物质转化关系可推知,甲为铝,丁为偏铝酸钾,X为氢氧化钾,如图中五个转化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甲乙是铝生成氧化铝,甲丁是铝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偏铝酸钾,其余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选A;氧化铝和氢氧化钾生成偏铝酸钾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溶液中生成的氢氧化铝能够净水,其原因是Al(OH)3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答案为:Al(OH)3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点评:本题是考查无机物推断、常用化学用语,难度中等,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特殊的颜色与特殊反应是推断的突破口23(12分)取质量为4.6g的纯净的金属钠平均分成两等份,做如下实验:(1)第一块直接投入适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了气体A和200mL溶液(甲);(2)另一块在干燥氧气中受热后转化成3.5g固体(经检验固体中不含金属钠的单质),再将所得固体全部投入适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B和200mL溶液(乙)求:同温同压下,气体A和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1:16溶液甲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填“”、“=”、“”、“无法确定”)3.5g固体所含成分是CA只含Na2O B只含Na2O2C既含Na2O又含Na2O2 D无法确定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2)同温同压下,气体A和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根据溶液的组成结合c=计算溶液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c=计算并比较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固体的性质即结合发生的反应确定其组成解答:解:(1)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2.3g即0.1mol金属钠生成0.1mol氢氧化钠和0.05mol氢气;(2)另一块钠在干燥氧气中受热后,会发生反应得到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气体B是氧气同温同压下,气体氢气和气体氧气的密度之比为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2:32=1:16,故答案为:1:16;生成0.1mo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故答案为:1mol/L;不管是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钠,溶于水后,钠元素都转化为氢氧化钠,根据钠元素守恒,得到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两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相等的,故答案为:=;根据钠元素守恒,2.3g金属钠能得到氧化钠的质量是3.1g,得到过氧化钠的质量是3.9g,当得到固体3.5g时,则既有氧化钠又有过氧化钠存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金属钠以及化合物的计算知识,注意解题方法和方程式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