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953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省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 这一代人手中走向何处?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2.下列有关“汉语,我为你忧心”的原因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B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而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全然消褪了。C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平庸乏味。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於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肴厄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宋吕祖谦东莱博议)注秦缪公(?公元前621年),也作秦穆公。衰绖(cu di):古代丧服。4、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解的一组是( )(3分) A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B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C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D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主其城门 主:掌管B更晋地,过周北门 更:更改C何移之速也 移:变化D相与之久也 与:结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王室兄弟阋墙,日渐衰微。周襄王遭到弟弟攻打只好出逃郑国,向秦晋求告,最后还是依靠缪公、文公的支持才得以回朝,杀死弟弟。 B烛之武审势度势,一言纾难。烛之武陈说利害,指出灭掉六国只会利晋而无益于秦,还会给秦国埋下祸患,最终促成秦国退兵,保全郑国。 C秦穆公利益至上,相时而动。秦穆公本来是助晋围郑,认清利弊之后马上叛晋而亲郑,但后来有人出卖郑国时,又不惜劳师袭远攻打郑国。 D晋文公借力使力,晋国坐大。晋文公借助秦的力量回国登位,又在秦穆公的带领下助襄王回朝。城濮之战四年后,晋文公竟能阻击大破秦军。 7、把原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2)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於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9.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6分)(三)填空(7分,每空1分)10、(1)“诗经六义”指_.(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女也不爽,_。 (3)“文客四友”指_. (4)皇都陆海应无数,_. (5)露湿秋香满地岸,_. (6)巧言乱德,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4题。人在胡同第几槐刘心武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那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秫秸制成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后来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那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坚决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尽量多划分出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具体的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选自北京青年报)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开篇就写自己在北京生活了五十八年,其用意是为了强调在北京生活之久,自然流露出对北京的热爱。B文章首先回忆了“我”童年时期对巨槐的感受,采用比喻、拟人和细节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槐树的喜爱之情。C“梦境是现实的变形”,这一段关于梦中艰难采摘槐豆的情节,作者采用对比手法,为了突出现实生活的美好。D“槐”是平民化文字的象征,胡同是作者生命依恋的空间,也是他心灵悸动的源泉。作者以此抒发对北京的眷恋情怀。E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质朴、自然、真挚,却不乏画龙点睛之笔,尤其是文章最后两句诗句很有韵味。2文章写了不同时期“我”对那株巨槐的感受,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3文末以自创诗句作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4文章笔墨集中在写槐树上,而文章倒数第二段却写了北京旧城改造内容,这样写是否赘余?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1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急不暇择瑕疵遐思葭莩B揠苗助长 郾城 都江堰 偃旗息鼓C果实累累 疲累 罪行累累 连篇累牍D纤悉无遗 纤细 籼米 翩跹1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树缝里也_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_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薄薄的青雾_起在荷塘里。A泻漏荡浮B照漏摇浮C泻洒荡升D照洒摇升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他认为自己的贡献_,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_,不值一提。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A微不足道九牛一毛微乎其微B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C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九牛一毛D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九牛一毛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法国尼斯的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报进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6万次以上。 B、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xx年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后,本月微涨0 . 21 。 C、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球队成绩不佳,俱乐部经过与亚森友好协商达成一致,从2016年7月15日起,亚森不再担任石家庄永昌主教练一职。D、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1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重要的是,我们甚至不需要直接看到别人行动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从别人那里感染上了“意志力薄弱”听说有人偷税漏税,会让你觉得放松一下节食计划没什么大不了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看到别人举止不良的时候,我们的自控力也会降低就像病人摸过门把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细菌仍会留在把手上面一样当我们看到别人忽视规则,受欲望支配的时候,我们更可能在任何冲动面前选择屈服即使我们只看到了其他人屈服于诱惑的证据,我们也会为同样的目标所感染ABC D17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一个类似的句子(4分)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请认真揣摩上述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按下列要求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 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答案1.D(汉语“广为传播,热遍全球”,只能说明外国人对汉语的兴趣和重视,不能说明“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2.B(B项中把主观估计化为了客观实际)3. A(B汉语和英语并非此长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语,按照文意,两者都要兼顾。C“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说法绝对,推断无据。D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原文无据,且说法错误。4D5B6D (D 项人事错位,文章用秦穆公在位时间纪年,穆公28年发生城濮之战,穆公32年重耳去世,哪来晋文公大破秦军? )7.(1)郑国有个做买卖的商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将要到周地去卖,遇见秦军,他害怕被杀或被俘,就献上他的牛。(“贾人”“死虏”“因”各1分,句意2分)(2)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发兵在殽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墨”“遮”状语后置“于肴”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二十四年(前636)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重耳回国。晋国答应了,于是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君,这就是晋文公。文公派人杀了子圉。子圉就是晋怀公。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狄人的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郑国。二十五年(前635),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襄王的弟弟带。二十八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军。三十年(前630),缪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郑国派人对缪公说:“灭掉郑国,其结果是使晋国实力增强,这对晋国是有利的,而对秦国却无利。晋国强大了,就会成为秦国的忧患。”缪公于是撤军,返回秦国。晋国也只好撤军。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去世。 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缪公去问蹇叔、百里傒,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缪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殽山的险要处。”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 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殽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8.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1分)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1分)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1分)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2分)9.“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2分)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4分)10、略11、1答案: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A“自然流露出对北京的热爱”这种情感还不够明确。B没有采用拟人修辞手法。C作者是借梦境来表达现实生活的艰辛。2.答案:童年时期,“我”感受巨槐给“我”的萌庇和恩惠;搬出四合院后,“我”从巨槐身上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人生的苦涩。(6分)3.答案:表达对以槐树为代表的四合院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点明主旨,同时照应文章标题;表达富有文采,令人回味。(6分)4.答案:观点一:文章主要写槐,而写北京旧城改造内容有些赘余。文章通过写槐,主要表达作者对槐树的热爱和对北京传统生活的眷恋;倒数第二段虽也表达了对北京的热爱,但大量篇幅写旧城改造显得有些赘余;作者对北京的热爱含蓄地通过对槐树的热爱表达出来,而这部分直接去写与全文不够协调。观点二:文章在写槐的铺垫下去写北京旧城改造,并不赘余。文章写槐,主要是借槐来表达对北京的热爱;写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更凸显了作者在构思上的别具匠心;作者表面上好像同意“北京胡同四合院能拆能动”的观点,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自己对胡同院落的情感不会改变,对北京传统生活方式不会消失的信念。(8分)12DA项依次读xi、xi、xi、ji;B项依次读y、Yn、yn、yn;C项依次读li、li、li、li;D项都读xin。13A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泻”而不能“照”的。与“一两点路灯光”搭配只能用“漏”。用“荡”更能体现“唱着艳歌”的欢快。“浮”和“升”都能表现“青雾”的动态,但在高度上有区别:“升”让人感觉“雾”很高,“浮”让人感觉“雾”很低,低得与荷叶的表面相平。14解析:选A。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强调不值得一提;九牛一毛: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一般用于数量的比较;微乎其微:形容非常细小,极其有限,亦指极微小的事物,强调数量少。15C【解析】A成分赘余,去掉“以上”。B项项结构混乱,去掉“据”或“显示”。 D项搭配不当,“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中的“推进”改为“推行”。16答案:D解析:注意句间逻辑关系。17我怀念着绿色,如同久旱的禾苗急盼着甘霖!我迫不及待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奉为神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能力,要注意符合句式要求,同时要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