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9461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中市xx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注意事项:1. 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场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卷上。3. 答卷时,请将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题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自由平等是早期人类的基本利益,即物质财富的占有。平等表现为个体在群体生活中均等地占有财富,而自由更多体现在个体可以合理地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现在法治社会里,平等主要是公共事务的处理原则,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的原则。平等主要出现在公共领域,而自由主要出现在私人领域。自由和平等一起构成了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 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自由与平等所受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当然这与东方文明是大陆农业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商业文明有很大的关系! 东方大陆农业文明以中华文明为代表,农业是东方人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方式。在大陆农业社会,个人的力量在面对大自然时是非常渺小的,作为个体的人要生存就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在集体中生活平等就自然成为人们的第一追求目标!因此家庭、宗族就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保障,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元。而这种家庭至上的观念一旦上升为人生哲学就是集体主义。因此崇尚集体主义,蔑视个人主义,重义轻利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崇尚奉献,蔑视索取也随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正如美国历史学家阿诺斯所言,在中国这个儒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的工具,最终导致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文化,发源于克里特岛。这个岛处在欧洲、亚洲、非洲的中间。据说岛上的居民最初还是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岛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于是岛上的居民逐渐开始以航行为生活方式,用航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甚至掠夺、战争。 高三语文试题 第1页 (共10页) 在这种环境下,自由自在的个人奋斗与创造的气质得以产生。这时他们没有什么集体和权威可依赖,每个个体必须依靠自己去创造。在对外的交流和冲突中,克里特人找到了感觉,再加上航行便利的因素,便产生了以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明。这样就完成了他们的文化启蒙。虽然西方文明的孕育中间也孕育了一些平等的观念,但这种观念主要是一种机会平等的观念;在西方早期的世俗社会中始终没有权威,当他们发现他们也需要一个权威诞生时,他们往往更愿意从人类自己以外去寻找,因此西方社会发现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基督教除了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以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原罪论。原罪论使他们更加坚信人本身是贪婪的,人的欲望如果不用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的话是永无止境的。这也就为法治找到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自平等与自由中西方法治思想的差异) 1下列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早期人类生活中,平等和自由是人类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表现为均等与合理地占有物质财富。 B在法治社会里,平等和自由一起构成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分别出现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 C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平等和自由所受重视程度不同,东方重视平等,西方则不重视平等。 D平等和自由在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其实都是同时存在的,因受不同生产方式的影响而各有侧重。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在法治社会里的平等主要表现为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可以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 B在东方大陆农业文明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主要依靠农业,个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显得渺小,因此个人生存更多地依靠集体。 C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文化,当岛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时,人们为了生存,便逐渐开始以航行为生。 D西方文明中也需要权威,但他们往往更愿意从人类自己以外去寻找,于是西方社会发现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家庭、宗族等社会基本单元形式的形成,受处在大陆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并因此而形成了重集体轻个人、重义轻利的道德观。 B美国历史学家阿诺斯认为中国儒教占统治地位,“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权威,轻视变革”,这些都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高三语文试题 第2页 (共10页) C岛屿文化带来航行的发展,也促进了自由自在的个人奋斗与创造的气质的形成,于是便产生了以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明。D崇尚个人自由、虚幻的权威、原罪论,这些都是西方文明中人们希望用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的因素,也为法治找到了思想基础。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地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知留后时,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德诠见常清始贵,素易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左右密引德诠至庭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因以其状上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才二马,赏罚严明。 元宝末入朝,时禄山已叛,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而进,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语仙芝曰:“贼锐甚。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令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令死乃甘心。”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是日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取材于新唐书封常清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高三语文试题 第3页 (共10页)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书。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D“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阙下”即官阙之下,文中借指皇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封常清出身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角。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诠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清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洛阳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受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鸣咽,雪漫漫。 8下阕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整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高三语文试题 第4页 (共10页) (1)补写出用典的名句: ,尽西风,季鹰归未?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杜甫在蜀相中用“ , ” 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业。(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明自己忧乐观的名句是“_,_”。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万 芊(1)李斯去牌友刘渊家打牌回来时在那边的小区里拣了一条狗,一条似乎有着很纯血统的棕色沙皮狗。李斯是开着新买的“雪佛兰SPARK”迷你车去的,那车正散发着高贵的皮革味道。那狗是在李斯开车门之际趁李斯毫无防备的时候,从花丛中很敏捷地蹿出来钻进李斯爱车的,怡然自得地趴在副驾驶座上,一副死皮赖脸的模样。李斯先是吃了一惊,继而试图赶那狗儿下车,可那狗儿贪婪地嗅着车厢里浓重的皮革味道,愣是不肯下车,那眼神充满着哀怜与乞求,那小小的尾巴使劲摇着,一副谄媚的样子。 (2)刘渊接了李斯的电话赶紧下楼来,说那是条人家的弃狗,已经在小区里转悠一二天了。只要一见新车,就拼命往里钻,若是没车的人逮它,它就发了狂地乱叫乱蹿。几个驾摩托、骑单车的牌友,在一旁掇弄着李斯说:“这狗一定是条富贵人家的狗,像我们这些没有轿车的主儿,它还看不上呢!李斯你就带它回去吧,你好歹也是有车有房奔小康的人,没有一条贵气一点的宠狗,还真缺点啥呢!” (3)李斯想想也是,家里妻子女儿早就嚷嚷着要养条有点品位的狗,这沙皮狗,虽然是条弃狗,看上去还是挺体面的。李斯心一软,也就把这人家的弃狗带回了家。 (4)女儿自然喜欢,还专门为它起了个挺洋气的名字,叫拉克。 (5)可拉克进了家,李斯的妻子便发现这狗其实很特别,骨子里有一种特别的贵气。洗澡,它拼命挣着不愿洗盆浴,犟着偏要洗上淋浴才舒坦,况且近不得低档的洗涤品,喷点普通的香水还老打喷嚏,一换上名贵的香水,它就跟你耍嗲。拉屎呢,它自个会像模像样地蹲在抽水马桶上,如是洗手间关着,它宁可憋着满屋子转。睡觉呢,不是软和的床毯或沙发巾,它根本不睡。那吃呢,更是让李斯他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小店里买了便宜的香肠它嗅也不嗅,那牛奶,它也是尽挑口味可口的喝,最气人的是,自来水,它是滴水不沾的,就是纯净水,它还挑着喝呢。那贵气、那娇气、那挑剔,李斯自叹就是他们一家人加起来也没有它这般。它最大的本领就是能察言观色,整天变着法子讨主人们的喜欢,以至更宠它,更怜它。 高三语文试题 第5页 (共10页) (6)于是,李斯打电话给牌友刘渊,问刘渊:“知道不,这狗是谁家弃的,咋这般贵气,简直是腐败。”过了几天,刘渊那里还真有了回话:“说你知道?!市里的那个权力挺大的头头和他太太一起被人告发了,这狗原本是他太太的宠物,平常时家里雇的人有一半时间就在伺候着这宝贝,这么由着性子宠着,不腐败才怪呢!”(7)一听说这个,李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想当年他和妻子想从北方工作的城市迁回老家来,因为这位权力挺大的头头,不知托了多少人,求了多少情,送了多少礼,好不容易才把这天大的事给办成了。但李斯因此却倍觉得心里累得慌,而眼下却收留着那贪婪人家的宠物,心里更不是滋味。(8)于是,李斯跟妻子女儿商议说,把那狗远远地送人吧。为了不再能看到它,李斯开着车,带着它到了郊外一处朋友的鱼塘,骗下拉克。鱼塘上原本有几条草狗,突然见到了这条陌生而贵气的狗便狂吠不止,正当拉克不知所措的时候,李斯蓦然上车启动,而当拉克发觉自己再次被人遗弃时,便发了疯似地跟着李斯的车,凄厉地叫着拼命追赶。(9)看着拉克孤立无助的可怜模样,李斯几次心软,想停下车来,但一想起那贪得无厌的人,心一横,油门一加,便驾车飞驶而去,那再次被遗弃的拉克,便在后视镜中渐渐缩小,渐渐消失。(10)李斯很快跟鱼塘的朋友打电话,央他把拉克唤回鱼塘,好生照料它。朋友告诉他,那狗还在路边发呆,凄凄地叫唤着,那模样确实挺可怜的,但狗毕竟是狗,没人宠它照样能活着。(11)半年过后,李斯在鱼塘边的草棚附近,见到了那条曾经被唤作拉克的沙皮狗。半年多来最大的改变,便是不知是哪条草狗,玷污了拉克高贵的血统,而拉克竟然还为它生下了一群怪模怪样的小杂种。做了母亲的拉克,神圣而又警觉,它那鼓胀的奶头正任由着小杂种们的吸吮,而为了护卫那些小杂种,拉克完全是一副不容侵犯的样子。 (12)李斯见了,不由得生出一份同情来,叫了声“拉克”,可对于曾经献媚以博一爱的它,拉克现在竟是一副漠视的样子。李斯这才知道,那狗早已淡忘了他,早已淡忘了以前曾经贵气的生活习性,看上去它早已不需要名贵的洗涤用品、香肠、牛奶和纯净水,更不需要抽水马桶和柔软的被褥,它已经回到它的同类当中,它已不需向任何人献媚、乞求收留。而当李斯试图接近它,试图对它有所亲近,试图唤起它曾经有过的殷勤时,拉克竟然冲他大声吠叫,并护着其胯下的小杂种们,并且越吠越凶,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直到李斯退到远得再也不可能对它们构成威胁的时候,拉克才转为平静。 (13)李斯突然觉得,拉克已经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尊严当中,早已不再需要奢侈、不再需要贵气、不再需要娇气,甚至不需要因此而低三下四、死皮赖脸、竭尽谄媚之能事,真正活出了狗的骨气。 (选自金山xx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品中的这条狗被称为“腐败狗”,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说这条狗娇气挑剔,生活腐败;另一方面是映射这条狗的原主人生活腐败奢侈。这就使得小说的批判意味更加浓厚。 B李斯抛弃这条狗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这条狗的前主人是市里面一位权力挺大的头头,而李斯收留着那贪婪人家的宠物,心里不是滋味;其二,养活这条狗花费太大,给家里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高三语文试题 第6页 (共10页) C当李斯在朋友的鱼塘再次看到拉克并试图接近它时,它对李斯表现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此情节意在表明李斯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D作品详细描写了狗在李斯家里的生活习性,这和半年后李斯又一次在朋友的鱼塘见到它时的情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外部的生存环境对狗的习性形成有重要影响。 E这篇小说的语言风趣幽默,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条狗不平凡的经历,以狗的命运来暗喻人的命运,以此来突出小说讽刺和批判的主题。 (2)作品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以一条狗的经历作为叙事的中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在作品的结尾,拉克失去了奢侈的生活和贵族气质,却得到了尊严和骨气。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个悲情的殉道者:马克斯普朗克 董 理 1858年4月,普朗克出生在德国基尔城的一家书香门第。普朗克从小有音乐天赋,他准备攻读音乐,但数学家米勒的启发引起了普朗克对数理的兴趣。从米勒那儿,普朗克学到了能量守恒定律。然而当普朗克想去大学进修物理学时,米勒却劝他放弃物理学,因为这门学科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希望理解已经存在的物理学基础,或许能将其加深。”普朗克这样说。 普朗克对物理学的执着造就了这位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同时为人类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大门。他曾说:“外部世界是独立于我们的绝对存在,而探索这种绝对存在所适用的规律,我认为就是最崇高的科学研究任务。”一个青年能置著名数学家之劝于不顾,说明了普朗克当时对科学的热爱。爱因斯坦在1918年4月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普朗克60岁生日庆祝会上发表演讲说:“在科学的庙堂里住着各式各样的人,有许多人只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另外还有许多人是纯粹功利的目的。如果除去这两类人,那么仍然还有一些人留在里面,我们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他是一名物理学最虔诚的信徒。如果说19世纪的物理学大厦出自牛顿等人之手,那么震颤整个以经典物理学为根基的大厦始于普朗克对黑体辐射的研究。黑体辐射的问题在于长波段和短波段,不同的波段都采取近似值的方式分别用不同的公式表达,并没有人能一起推出符合整个波段的公式。作为一名热力学家,普朗克最大的信念之一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然而当普朗克希望借助传统热力学知识,通过一次一次实验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时,万金油般的能量守恒定律没能帮助他通向成功。他不得不转而求助于统计学观点。他引入量子,也就是 一份份的能量,推出了符合全波段的公式。在当时,科学家都相信能量是连续可变的,怎么可能是一份的量子呢?这无疑令整座物理学大厦都开始动摇。哪怕是亲自得出这一公式的普朗克,也难以相信这 高三语文试题 第7页 (共10页) 一结论。普朗克迷茫了,作为经典物理学的忠实信徒,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量子假说是物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为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奠定了新的基础。尽管普朗克面对自己提出的量子假说时而彷徨时而迷茫,但作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却不失崇高的科学品质和精神。普朗克信奉科学,却并非迷信科学,就在提出量子假说之后,他甚至预言了未来将会出现量子力学。在刚刚提出量子假说后,普朗克对他6岁的孩子解释其中的意义时,说道:“今天,我做出了一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一样重要!”然而,受过严格经典物理学训练的普朗克对他所提出的量子假说对经典物理学理论造成的“破坏”,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从而限制了他进一步超越经典物理学理论的界限。普朗克虽然在量子假说的提出上表现保守,却有独到的科学眼光和前瞻性。1905年6月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当时在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真正理解相对论,而物理学界支持相对论的第一位权威 人士就是普朗克。普朗克还给予爱因斯坦其他方面的帮助和爱护。1913年夏,普朗克身赴伯尔尼聘请爱因斯坦到柏林成为科学院院士。没有德高望重的普朗克的支持和宣传,爱因斯坦和他创立的相对论不会那样快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确立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 一战开始,德国学者们发表臭名昭著的告文明世界宣言,为德国的罪恶战争辩解,普朗克赫然在列。一战结束,德国败降,普朗克等众多学者公开为告文明世界宣言道歉。不满十年,纳粹法西斯席卷德国,德国学者集体失忆,忘却前朝旧事再次紧跟“元首”。当爱因斯坦挺身反击纳粹时,许多科学家居然微词他“过激”。或许是普朗克盲目的爱国情怀,致使他作为德国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却没有发出正确的声音。正如德国物理学家埃瓦德所言:“普朗克是个悲情角色” 即使如此,普明克为人类科学所做的贡献却不容置疑。1958年4月25日,在庆祝普朗克诞生100周年纪念会上,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说:“以前许多领域都给人们以一种非常混乱的感觉,但在普朗克一生的工作领域里,却表现出来一种单纯和莹澈的光明。” (选自科学家xx年第10期)相关链接:普朗克经历了德国引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面对希特勒的排犹政策,曾为他的同事向希特勒求情,希特勒勃然大怒。后来,普朗克个人遭到厄运,长子和两个女儿死于战争,次子被纳粹处死。他的住宅被炸毁,丰富的藏书和成果也毁于一炬。 (量子物理学精神之父:马克斯普朗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马克斯普朗克从小对音乐有天赋,由于受著名数学家米勒的启发,从此走上了研究物理学的道路。 B马克斯普朗克对物理学的兴趣与研究没有功利性的目的,更没有挑战智力的意图,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仰。 高三语文试题 第8页 (共10页) C本文多处直接引用其他科学家对马克斯普朗克的评价语,目的是从侧面表现马克斯普朗克的性格特点,显得更有说服力。 D尽管作者认为马克斯普朗克是一个“悲情角色”,但丝毫不影响马克斯普朗克作为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的影响与地位。 E本文采用对比手法,主要选取了马克斯普朗克的科学成就、思想性格等方面的事迹,全面地表现了一个物理学家的一生。 (2)马克斯普朗克为人类科学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3)为什么说马克斯普朗克是一个“悲情的殉道者”?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4)“在普朗克一生的工作领域里,却表现出来一种单纯和莹澈的光明”有哪些表现?请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们对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圆缺盈亏,寄予美好的遐思,但对彗星却_,视为不吉利的征兆。 国足征战xx年亚洲杯,在赛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小组赛豪取三连胜,让世人_。 前一段时间农民女诗人余秀华在网上一夜走红,她的作品行文质朴、感情浓烈,而最让人_的是她竟然是一位天生脑瘫的残疾人。 A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 大跌眼镜 B另眼相看 大跌眼镜 刮目相看 C大跌眼镜 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 D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大跌眼镜14下到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xx年,一项利用人体上皮细胞成功制造某种干细胞的重大科研成果将他第一次推到了公众视野之中。在此之前,他并不被为人所熟知。 B根据xx年相关调查显示,俄罗斯互联网用户超过德国和英国,达7000万,成为欧洲第一大互联网国家。 C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后期制作成为许多电影大片制作中的重头戏,能否“点石成金”常常是该电影赢得票房的关键。 D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手机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更多投入,继续收取漫游费,其合理性在今天需要打上问号。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野生水禽是各种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和最终来源,鸭子是流感病毒混合和“创新”的重要平台。 高三语文试题 第9页 (共10页)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 ,故称禽流感病毒,但有的禽流感病毒也同时感染人,如H7N9。 A因为主要不是以人类为宿主并感染人类 B由于主要是以禽类为宿主并感染禽类 C虽然为常见流感病毒,但是最容易发生变异 D其病毒基因变异后能够感染人类,病死率很高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诗歌的原则就是以简括体现丰富。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用一个典故, ,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就字面上是很浅显的, 。用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临死他矢志悬首国门以证明他所谏之不妄。懂得了这一点, 。 17看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答: (2)写出漫画的寓意。(3分)答: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但是,前不久,某大学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位列前10名。这份榜单,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 第10页 (共10页) 语文参考答案 第卷 阅读题 1D (3分) 【解析】A项,“合理地占有物质财富”错,原文是“合理地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B项,“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错,张冠李戴,应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C项,“西方则不重视平等”错,原文是“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更重视自由”并不等于“不重视平等”。2A (3分) 【解析】“市民”后缺少了一个限定语,“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3B (3分)【解析】“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无中生有,原文是“最终导致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4C (3分) 【解析】本题有两个考查点,一是“事有逆顺势有奇变”中间断在何处,以句式整齐看应为“事有逆顺势有奇变”,可排除B、D两项;二是“挑马箠渡河”是修饰关系不可断开,“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中间可断可不断,排除A项。5D (3分) 【解析】“阙下”在文中借指朝廷。6C (3分)【解析】“因大言”不是大声,封建制度不允许,应该指的是说大话、夸口。另外,说的也不是战略方针。7 (10分)(1)(5分) 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那么厉害呢? 【解析】主要考查“事鞭辔”“所以”“媒”“见”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每点1分,大意1分)(2)(5分) 高仙芝惊诧,等到见了常清,畏惧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他。常清也不为这件事道歉。 【解析】主要考查“惮”“公”“让”“谢”等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每点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他的外祖父教他读书,在外祖父的指导下,封常清学识广博精深。外祖父死后,封常清无所依靠,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封常清年过三十后,仍然默默无闻。当时将军高仙芝担任都知兵马使,颇有才能,每次出兵,身边有三十多名侍从,而且衣服鲜艳漂亮。封常清也想成为高仙芝的侍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还斜眼、脚短且跛足。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第二天再次投书。高仙芝拒绝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封常清发怒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那么厉害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没办法,就把他录取到侍从中。 恰逢达奚各部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高仙芝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截击。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战报,战书中条理分明详细陈述作战的情况及战术。高仙芝想说的,他在报捷书中都写出来了,高仙芝大为吃惊,便马上来用,封常清于是逐渐有名气。以击败达奚之功,高仙芝被授任叠州戍主。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管理后方事务。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封常清管理后方事务时,高仙芝曾委托家事于郎将郑德诠,郑德诠是高仙芝乳母之子,所以在军中的威望很高。郑德诠见封常清才开始显贵,瞧不起他,有一次甚至骑马冲击他的侍从。封常清派人秘密把郑德诠带到庭院,用杖打死,然后又将郑德诠脸朝下拖出。高仙芝的母亲和乳母闻讯后,在门外号啕大哭,想要救郑德诠,但已来不及了。她们把情况告诉了高仙芝。高仙芝惊诧,等到见了常清,畏惧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他。常清也不为这件事道歉。后又有大将犯罪,封常清斩杀两名,于是军中人没有不害怕他的。常清性勤俭,耐得住辛苦劳累,出军乘骡车,自己的马厩只有两匹马,赏罚严明。 天宝末年入朝,安禄山谋反,皇帝召见,让封常清出个主意讨伐。封常清见皇帝烦忧,大言不惭地说:“天下太长时间太平了,人们不知如何作战,然而事情形势瞬息万变,臣请策马到东京,打开库府,招募勇士,挑着马棰渡河,按计算的时间,取来安禄山的首级,悬于朝门。”玄宗觉得他的言辞很雄壮。第二天,任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让他乘车到东都洛阳。封常清招募了六万士兵,但都是市井庸碌之人。于是斫断河阳桥,把东京作为固守的防备之处。十二月,安禄山渡河,常清使骁勇的骑兵抵御,杀死数千柘羯人。贼军继续抵达,常清退守东门,再战失利,贼击鼓前进,杀掠百姓官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没有获胜。退守宣仁门,又失败了。于是对仙芝说:“贼军很厉害。很难与之争锋,潼关没有士兵,一旦被突然袭击攻入那么京师危急,不如赶紧退守潼关。”仙芝听从了他的建议。战败书信传达,帝让边令诚拿着诏书抵达,给常清看,常清说:“我所以不死的原因,是不忍心玷污国家名节,受戮于贼手,讨伐没有效果。如今死也就甘心了。”又上表说:“我死后,希望陛下不要轻视此贼,那么社稷才会安定。”这一天临刑,常清报奏表交给令诚然后死去。许多人为之哀伤。8(5分)下阕描绘了一幅悲凉、凄冷的边塞夜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仰望夜室,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的角声。这些视觉形象和悠远的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将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塞外荒寒,征人梦苦,跃然纸上。”(画面概括1分,手法2分,对手法的解释2分)9(6分)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通过描写明月千里、梦回长安、凝望高天的细节描写直接抒情,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对边关艰苦生活的厌倦。金甲冰冷、戍楼苦寒,把将士的情感融入景中。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写了如泣如诉的角声、凄冷残星,以景衬情。(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0.(6分) (1)休说鲈鱼堪脍 求田问舍(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25分)(1)(5分) AD (选A给3分,选D给2分,选E给1分;选B、C不给分) 【解析】B项,第二条原因无中生有。C项,此“情节”的目的是表现狗的前后变化,突出主题。E项,小说情节谈不上跌宕起伏,表述夸大其词。 (2) 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介绍了那位市里面的头头和李斯之间的恩怨,使情节更丰富完整。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与前文呼应,为下文李斯送走狗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明李斯将狗送走的原因。(每点2分,共6分) (3) 以狗的经历为线索,串联情节,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以狗为叙事中心,通过狗的命运变化来暗示人的命运变化,构思巧妙,引人入胜。通过一条腐败狗来表现小说的主题,小中见大,使主题的表现更加含蓄、深刻。(每点2分,共6分) (4)(8分) 我认为狗是幸运的。李斯的女儿给狗起了一个洋气的名字“拉克”,这本身就是“幸运”的音译词。狗虽然失去了奢侈的生活,但却回到了同类中间,不需要再像原来那样摇尾乞怜,察言观色,更加自由。狗在鱼塘边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变得更有责任感。小说借此来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尊严和骨气比奢侈的生活更加重要,对社会上那些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批判。(观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理由并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每条理由2分)12(25分)(1)(5分) CB(选C得3分,选B得2分,选D得1分,选A、E不得分) 【解析】D项,认为马克斯普朗克是一个“悲情角色”的是德国物理学家埃瓦德。A项,米勒是反对普朗克研究物理学的。E项,“对比手法”错,本文没有使用该手法。 (2)(6分) 推导出黑体辐射研究中符合全波段的公式;提出量子假说,为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奠定基础;帮助和爱护爱因斯坦,促使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中地位的确定。 (3)(6分) 一生信奉经典物理学,却无法超越。德高望重,却因盲目爱国而对战争没有发出正确的声音。二战中,遭受很多不幸与厄运。 (4)(8分) “单纯和莹澈的光明”的具体表现:对物理学有着纯粹的热爱与执着,是物理学最虔诚的信徒;具有崇高的科学品质和精神,信奉科学,却不迷信科学,能从识到自己研究成果的意义;具有独到的科学眼光和前瞻性,是个伯乐,帮助爱因斯坦并支持相对论。 启示:科学想要进步,唯有不断革新,颠覆旧信仰,创造新真理。科学发展需要有真正热爱科学的人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只要言之成理皆可) 第卷表达题13(3分) D【解析】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需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指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表示重视或歧视。大跌眼镜,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14. (3分) D【解析】A项,“被”与“为所”语义重复,应把“被”去掉。B项,应把“根据”去掉。C项,一面与两面不搭配,应在“赢得”前加“能否”。15(3分) B【解析】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要揭示它之所以被称为“禽流感病毒”的原因。16示例: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但其中就有典故才能领略这句诗的更深沉的含意(每句2分,共6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先对漫画进行整体解读,将“环保资金”被“建楼”吞噬与“工厂”排放污水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寓意要结合漫画内容来考虑,写出讽刺的这种社会现象。答案:(1)内容:巨大的环保资金正在被标有建楼名目的房屋吞噬,而连接工厂的管道里正涌出大量的污水。(2分)(2)寓意:讽刺了那些打着环保旗号却无视环境污染问题,侵吞环保资金为建楼所用,环保资金得不到保障的社会现象。(3分)18(60分) 立意: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首先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此质疑、批判,或者赞同。但要学会多问自己,为何如此?于是,立意角度产生: 拒绝阅读经典,原因大多是世事浮躁,人们更愿意接纳“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干脆“读图”;本质原因是当下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在一个追求“成功”的时代,像红楼梦这样缺少“实用价值”,缺少“谋取实际利益”功能,同时又缺少快速获取娱乐“快感”的作品,被阅读者驱逐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些承载着人类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的“经典”,被我们以“不实用”而拒绝的时候,我们是否忽视了人类沉重的肉身恰是因“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的。这样写作可围绕“有用与无用”“与经典同行”等展开。 我们也可勇敢质疑,曾经的“经典”是否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有些依托社会背景生成的“深邃”的经典是否有足够理由要求不同生活阅历的人去阅读、热爱并读出“意义”?这样写作可就“何为经典”“人类经典演变过程”等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