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监测 语文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7452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监测 语文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监测 语文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监测 语文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监测 语文 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B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C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朝鲜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形势如箭在弦。D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创新工厂创始人李开复告诫年轻人,要想在中国创业成功,不能简单的照搬美国的创业模式勿期望一挥而就。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B. 如何让中国戏曲在海外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C. 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的封闭,它的自我纠错力很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D. 费新我的左手书法与通常习见的右手书法在用笔、结体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使欣赏者产生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审美感受。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某人写给一位慕名已久的诗刊编辑的一封信的正文:寄上拙作秋月,望拜读。敝人素喜诗歌,学习之余,附庸风雅,凑成几句,微瑕颇多,但自己不能修改,望您于工作之暇给与斧正并不吝赐教。B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余爷爷,获悉您老病了,家父让我登门探望,未能见面。现敬献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C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大家知道令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拜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能在百忙之中应邀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D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我们精神矍铄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 。 , 。 , ,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中国。让“蚁族”走出“蜗居”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让普通人不再为看病烦恼,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这是我们党为实现民族复兴确立的两个重要“时间表”即便是实现这些看似平常的目标,也都需要我们克服种种利益冲突,破解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在通往这两个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所遭遇的挑战,其规模和复杂程度都是人类历史罕见的我们才能走出大国崛起的烦恼、摆脱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困惑、纾解公民无序竞争的焦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攻坚克难A B C D5. 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 即使是再精美的艺术品,也需要衬托方显其美丽。B. 很多艺术品初看很精美,但缺乏耐久的艺术魅力。C. 人总是羡慕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后却不懂珍惜。D. 环境和心境发生了变化,审美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受易。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责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因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报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丁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权共城令 权:考虑 B. 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 鲜:少C. 曼卿报师鲁曰 报:回复 D. 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 辟:征召7. 下面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经常怒斥他的师长河南穆伯长。B. 李挺之被邵尧夫成功劝说学习关于万物的“性命之学”。C. 范忠献被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一人赶到洛阳见他。D. 刘仲更的历法远出古今,跟李挺之传授有密切关系。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3分)(2)或病之,谢曰:“故事也。”(3分)(3)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4分)9. 第段中,尹师鲁、石曼卿竭力推荐李挺之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三、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解佩令登大别山【清】史承谦澄江如练,碧峰孤拥。指晴川、片帆催送。转眼春归,奈客里、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鞚。东连彭蠡,斜通嶓冢。古山川、楚天遥控。落日鱼龙,唤长笛、一声吹动。恨茫茫,北云南梦。(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3分)(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3)这首词寄托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说明。(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与之俱黑。(荀子劝学)(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4)曲终收拨当心画, 。(白居易琵琶行) (5)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官赋)(6)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7)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画师洪野施蛰存洪野是个并不十分有名的画家,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薄暮,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的画。我们立刻就很熟识了。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他展示许多国画及洋画给我看,因为是个门外汉,我只能不停地称赞着。他在逊谢了一阵之后,忽然问道:“真的好吗?那么,请教好在什么地方呢?”呸,有这样不客气的主人!我委实回答不上来了。在我的窘急之中,他却大笑起来道:“这些都不中看,这都是抄袭来的,我给你看我的创作。”于是他又去房里捧出七八卷画来。这些都是以洋画的方法画在中国宣纸上的,题材也由刚才的山水花卉之类变成卖花女、敲石子工人、驴车夫这些写实的东西了。我因为看惯了中国纸上的山水花卉和画布上的人物写生,对于他这种合璧的办法,实在有些不能满意,但最后,有一帧题名黄昏的画,却使我和他的意见融合了。虽然仍是用西洋画法画在中国纸上的一个条幅,但因为题材是几羽在初升的月光中飞过屋角上的乌鸦,蓝的天、黄的月、黑的鸦、幽暗的屋角,构成了这一幅朦胧得颇有诗意的画,我大大地称美了。我说:“我还是喜欢这个。”他点点头,微笑道:“我懂得你的趣味了。”后来,我曾经偶然地问他为什么不再在上海担任功课,他摇着头道:“有名无实的事我不愿意干。”这话,在以后的晤谈里,他给了我一些暗示的解释。大约一则是因为上海的学生,对于艺术大都没有忠诚的态度,二则是在上海虽则负了一个艺术教授的美名,但那时的艺术大学都穷得连薪水都发不出,他物质上既无获得,精神上又无安慰,倒不如息影江村,教几个天真的中学生,闲时到野外去写生,或在家中喝一盏黄酒之为安乐了。这样地心境自安于淡泊,画家洪野遂终其生不过一个中学教师。但是他对于艺术,却并没有消极。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我的画有几件已经被选入全国美术展览会了。”在参观“全国美展”的时候,我果然看见了他的几幅陈列品,而黄昏亦是其中之一。闭幕之后,一日清晨,他挟了一卷画到学校里来,一看见我,就授给我道:“这个现在可以送给你了。”我展开一看,竟就是那幅我所中意的黄昏。我看画幅背后已经在展览的时候标定了很高的价目,觉得不好意思领受这盛情,正在沉吟之际,他说:“不要紧,你收了罢。我早已要送给你了,因为要等它陈列过一次,所以迟到今天。至于我自己,已经不喜欢它了,我的画最近又改变了。”后来,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曾画过几帧反基督教的小品,野外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小桥流水,或疏林茅屋了,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除了免不掉的应酬敷衍之外,他绝不再画中国画,他曾经招我去看一幅新作,画着一个工头正在机轮旁揪打一个工人。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一个人寂寞地描绘他所同情的人物,直到死。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现在他死了,除了寡妇孤儿,以及几帧不受人赞美的画幅以外,一点也没有遗留下什么。社会上也决不会对于他的死感觉到什么缺少,而他生前的孜孜矻矻的工作亦未尝对于社会上有什么贡献。他就只是以一个忠诚的艺术家的身分而死的。在活着的时候,也未必有人会注意他,则死了之后,人们亦不会再长久地纪念他。一个水上的蜉蝣,乍生乍灭,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但我却从这里感到了异样的悲怆,为了一个友谊,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选自施蛰存散文集,有删改)12文章第段写到“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13文中第说他后来“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请结合全文,分析他的“突变”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14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请概括画师洪野的性格特点。(4分)15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这句话的丰富内涵。(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禅与文学浅说罗登廉禅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曾给多少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然而进入新社会,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对禅的了解却是茫然的,但禅机却悄无声息地融入古往今来的文人的字里行间。不管是古典诗文中所描述的那种禅境,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渗入的那种禅意,都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意识。西方国家的作家对圣经 有不同的论释,创作了以圣经为题材或借圣经之意境的文学作品。他们认为圣经是上帝智慧的结晶,文学与它联姻,会产生高于艺术本身的艺术。虽然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历史,但禅的出现其实是对儒家和道家的颠覆,使好多作家认识到,禅对文学这门艺术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基督教虽然与佛教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作为人的信仰,具有同样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信仰就不懂得敬畏,无论信奉哪一种信仰都凸显了一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传说2500 年前的佛陀曾在菩提树下顿悟,真正悟到了人间的情势,坚定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决心。那么佛陀到底悟到了什么呢?我们只能用心灵去体会。当我们内心充满适意与宁静、善良与诚朴时,我们便悟在其中。这也是一个作家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当然,这里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修养。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看来,参禅是需要天分的,搞文学创作亦是如此。尽管有些人学问渊博,写出的文章却不堪卒读,这是因为他没有那种境界、气派与胸襟。有人出语成章,妙笔生花,这是因为他有禅的境界,有文字的般若。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强求的,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如果说,我们在写某部作品时,一定要把它写成惊世骇俗的上品,可往往会事与愿违,质量平平。有时候作家随意写出来的作品,也许会流传百世。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并没有想过它会成为经典著作,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阴”, 可遇而不可求也。这也是缘分,似乎有一种宿命的味道。相对来说,禅并不是作家想介入就能介入的,它是心灵进入某种超常境界时的自然流露,是借助文学语言完成一种精神皈依的话语方式。我们再将历史追溯到唐代,那时到处是一片祥和欢乐的气象。禅在那里生存发展,枝繁叶茂。在那树阴的底下,生活着那个时代的善男信女。唐诗作为一种特殊生存环境下的产物,融合了当时的国家情结、家园情结及友谊情结,在种种文明的透视之下,用一种清淡、空旷、辽远的禅的话语方式,抒发了人们对生存的感悟。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今人追逐得更多的是名和利,于是人们在患得患失的矛盾之中渴望精神上的飞翔,而文学正是那双赖以飞翔的翅膀。我想,文学与禅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那便是因为“悟性”这两个字到生活中去悟,到大自然中去悟。 16文中提到佛陀顿悟一事有什么作用?(6分)17本文作者认为作家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6分) 18作者认为禅有怎样的价值?(6分) 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你参加数学竞赛,结果只得过一次三等奖;你最擅长的100米跑,也只拿了个第四名;你参加工作之后的业务考核,成绩只是偶尔挤进前三。而且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在你努力之后的结果。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 文 附 加 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 题。(10 分)2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古之圣人立法以御天下必观其势势之所去不可以强反今秦之郡县岂非势之自至也欤然秦得其势,而不免于灭亡,盖治天下在德不在势。诚能因势以立法,务德以扶势,未有不安且治者也。 (节选自苏辙始皇论)21苏辙,字 ,文章以策论见长,与其父苏洵写过一篇著名的同题文章 。(2分)22从上面文字中找出两个词语说明苏辙的治国策略。(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三国演义“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关羽杀到,三笑而张飞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B哈姆莱特中,克劳迪斯曾两度采用借刀杀人的诡计企图置哈姆莱特于死地:一次想借英王之手除去心腹之患;一次是想借雷欧提斯之手谋杀哈姆莱特。C欧也妮葛朗台以葛朗台的家庭专制、葛朗台与银行家及公证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欧也妮的爱情悲剧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串连小说,条理清晰,主次分明。D凤凰涅槃中凤凰自焚后,群鸟“哈哈”唱歌,这群鸟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阀、政客、野心家的象征,它们因凤凰的自焚而欣喜若狂。E老人与海中的小男孩马洛林回归后,老人正是在他的鼓励下坚强不屈地拼搏下去的,马洛林的性格与老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4简答题(1)红楼梦十二钗判词中,写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请说说你对这一人物与贾府兴衰之间的联系。(5分) 阿Q正传中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当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时,他对革命的态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的情节简要解说。(5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姓周的胡子 没有这样一撇胡子,更像胡子了。没有这样一撇胡子,更像鲁迅的胡子了。如果鲁迅没了这一撇胡子,他还是鲁迅吗?如果这撇胡子离开了鲁迅,它还是胡子吗? 闭上眼,鲁迅的胡子,是匕首,是投枪。他的一篇篇随笔、杂感,比他的胡子还坚硬,还锋利,掷向敌人,一派刀光剑影。睁开眼,鲁迅的胡子,还是匕首,是投枪。他的一声声呐喊、痛诉,比他的胡子还威风,还震撼,掷向敌人,到处风雷激荡。 这是一撇,不是两撇;不不,是一撇一捺,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形的胡子,他用胡子写着大写的人字。 在百草园,在三味书屋,在社戏里,在乌篷船上我循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到处寻找,寻找那枚姓周的胡子。百草园里的草,根根都像;三味书屋的灯影,缕缕都像;戏里的角色,个个都像;乌篷船上的桨声,声声都像清婉的黄酒斟了满碗,低头捧碗,猛然发现:一张光滑的脸上胡茬顿生,浓而刚且直,藏满了道义和文章和姓周的胡子,一样;又不一样。 25请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对文章第二段作简要赏析。(5分) 26文章第五段划线句“和姓周的胡子,一样;又不一样”如何理解?(4分) 27文章为什么以“姓周的胡子”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高三语文双周练参考答案 xx.11B2. B(A.搭配不当。“参与人数”与“最广”不能搭配。C.句式混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杂糅。D.赘余。“习见”中包含“通常”之义,语义重复。)3.A (“拜读”只能用于阅读别人作品)4.C 5. D 6.A(权:暂且、权且,引申为“暂时代理”。)7.B(邵尧夫被李挺之成功劝说。)8.(1)(3分)为人质朴而且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造作勉强的样子。(“朴且率”质朴而且坦率,1分;“无少”没有一点,1分;“矫厉”造作勉强,1分。例如:陶潜归去来兮辞:“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3分)有人诟病非议他,挺之告诉他们说:“这是旧例。”(“病”诟病,1分;“谢”告诉,1分;“故事”,旧例,1分。)(3)(4分)如果遗漏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更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的原因吧。(“苟遗”如果遗漏,1分;“若”像或这样,1分;“其学”那古学,1分;“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原因判断句式,1分)9.才华超众(有学问,有才干);人品好(安于卑位,不张);人罕能知之。(一点1分。)【参考译文】李之才,字挺之,是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质朴而且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点造作勉强的样子。拜河南穆伯长为师。伯长性情庄重严肃很不合群,即使是挺之也经常处在他的呵斥和怒气之中。李挺之侍奉先生更加恭谨。他曾经参与校订柳宗元的文章好几个月,最终能够传授易经。李挺之最初担任卫州获嘉县主簿,暂时代理共城令(官职)。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邵尧夫,当时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守孝,把粗布衣服当做皮裘穿,把蔬菜当做主食,并且亲自生火做饭来赡养他的父亲。李挺之上门拜访,劝说他学习关于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的学说。康节先生恭谨拜师,全将学业继承下来。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的易经,实际上是从李挺之那里学习、传承过来的。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上很难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他就说:“应当把小的贬职当做荣升。”只有友人石曼卿说:“世俗不能够容纳你,你为何不远离世俗而隐逸山林呢?”又调任孟州司法参军。当时范忠献公守孟州,也不能够了解他。起初范忠献持节钺镇守延安,送别的人不采用旧例,一直送到境外,只有李挺之在近郊道别。有人诟病非议他,李挺之告诉他们说:“这是旧例。”没有多久,范忠献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到洛阳拜见他。以前送他到远郊的人,没有一个来。这时范忠献悔恨了解李挺之晚了。友人尹师鲁用书信向舍人叶道卿推荐李挺之,通过石曼卿送信,说:“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纪三十九。他能写古文,语言直白意蕴深邃,既不过于放纵也不显得拘谨,本来就足以赶得上前辈,不是我所能品评的。但是他能够安于低微的官位,一点也没有强求升官进职的意思,人们很少能够了解他。他的才能又通达世务,假如稍稍被时世所用,一定超过当世一般人很多。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的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的人应当共同来成就他。”石曼卿回复尹师鲁说:“现在专门从事写文章爱好古文的人非常少,而且声名不为人所知,如果遗漏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更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的原因吧。我向来不喜欢屈意拜谒权贵高官,因为推荐挺之的信,一共有四五次到道卿门上拜谒,直到把信送达后才停止。况且叶道卿乐意举荐他,所以我不后悔。”李挺之于是能应选新的官职,改任为大理寺丞。恰逢石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往河东,征召挺之为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州人刘仲更跟从李挺之学习历法,世人称道刘仲更的历法,远远地超出古今历法之上。在泽州,转任殿中丞,遭逢母亲丧事。刚一除丧,就突然死在怀州守舍,当时是庆历五年二月。当时友人尹子渐镇守怀州,子渐哭悼李挺之过于哀痛感染疾病,不到一个月也死了。李挺之安葬在青社。10(l)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远眺或俯视的角度来描写所见之景;描写了山、江的色彩。(1点1分)(2) “控”字,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古山川、楚天遥控”这句话,描写了诗人站在山巅所看到的景象,远处古老的、寥廓的山川历历在目,似被楚天牢牢地控制住了(1分) 化静为动,(1分)形象地突出了大别山的高大。(1分)(3)这是一首羁旅诗,主要表达的感情是伤春惜时(1分)和思乡之愁(1分)。结合词句简要分析(1分)。例如:感叹时光飞逝,“转眼春归”(答“惜春”亦可);对客居在外的无奈(“奈客里”),作客异乡的孤独(“登临谁共”),异地思归的迫切心情(“踏残芳,玉鞭飞鞚”)。11.(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白沙在涅 (3)以手抚膺坐长叹 (4)四弦一声如裂帛(5)奈何取之尽锱铢 (6)望帝春心托杜鹃 (7)风霜高洁 (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二人友情;(2分)引起下文对画师洪野的叙写;(1分)和画师洪野在艺术上不被人接受构成对比。(1分) 13.从关注自然风景过渡到关注底层人物;(2分) 从依据旧的理论到吸收新的艺术理论;(2分)从中西合璧的画法到完全摈弃中国画。(2分)14.不慕虚名, 甘于寂寞,正直坦率, 安于淡泊,追求自由。(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15.理解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理解他对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但却不能理解他的“画风”和对人生的选择;作者对社会难以容纳洪野这样的人感到无奈和悲哀。(每点2分)16紧扣文章谈佛陀的顿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拿佛陀顿悟和作家写好文章类比,说明搞文学要有禅意,也需要天分。引用经典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6分,每点2分)17要有信仰,要懂得敬畏。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要有写作的天分,也要有后天的修养。要把写作当成精神的需要,不必刻意追求写惊世骇俗的上品。(6分,写到3点即可)18禅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禅颠覆了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禅给作家强大的精神力量,渗入作品的禅意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6分)19.作文参考立意:正视自己,摆正心态,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努力并快乐地生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所有的努力都有意义和价值拥抱平凡,拒绝平庸与自己竞争,做好就好,努力就好(成功不等于“第一”)追求的过程比结果更具人生价值高三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 xx.1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20古之圣人立法以御天下/必观其势/势之所去/不可以强反/今秦之郡县/岂非势之自至也欤/然秦得其势 (6分。每处1分。)21子由,六国论(2分。每处1分。)22立法,务德(2分。每处1分。)翻译:古代的圣人建立法令来统御天下,一定要观察大势,大势所趋向的,不能够强行违反。如今秦国郡县制,难道不是大势自己达到吗?然而秦国得到那大势,却不能免于灭亡,大概是因为治理天下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大势。的确能够凭借大势来建立法令,遵循德行来扶持大势,没有不安定大治的。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A、E(5分。A项中,应为“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张飞出阵,三笑而关羽杀到”;E项中,两人的性格没有形成对比。小男孩马洛林的个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人的性格,他虽然很小,但自尊自强,懂得生活的艰辛与男人的责任。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24(1)元春进宫,贾府逐渐进入繁盛时期;元春被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贾府一片哀景;元春亡故,贾府随之在权力争斗中倒台。(3分。一层1分)元春人生的起伏与贾府由盛而衰的运势完全一致。(2分)(2)是“深恶而痛绝神往投降”这样一个过程。(各1分)阿Q起先由于思想深处的保守思想,有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不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最后他准备“投降”革命,他去结交“革命党”假洋鬼子,来到钱府后却被洋先生的哭丧棒打了出去,他们不准他革命。(2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5(5分)多采用短句(1分),简捷明快,铿锵有力(1分);运用了比喻(1分)和对偶(1分)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鲁迅的战斗精神(1分)。26(4分)一样的是,浓而硬,刚且直,藏满了道义和文章的胡子(2分);不一样的是,胡子的主人不一样,所处的时代和达到的境界不一样(2分)。27(6分)文章是以周树人(鲁迅)的胡子为抒写对象的;鲁迅的胡子象征着鲁迅的精神;形象的表达符合文体特点。(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