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周测(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7303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周测(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周测(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周测(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周测(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一、单选题24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这种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由此,作者认为行省制()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25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26汉武帝时全国分设13个以“州”为名的监察区。汉书分叙西汉疆域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亦不见州之治所;而记叙东汉历史的叙汉书则将所有的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并将各州住所一一注处。这表明从西汉到东汉()A郡国并行从未改变B郡县制度遭到破坏C地方制度发生变化D监察制日趋完善27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28xx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29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员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化地方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C妥善处理民族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30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二条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要求损害赔偿,引起争议。原因是,罗马法只规定了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负赔偿责任,而没有规定二条脚的鸵鸟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罗马法学家认为:“鸵鸟的所有人应承担责任。”罗马法学家得出结论是依靠()A有罪推定B法律条文C个人权威D类推解释31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该事件指的是()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32仔细研读下列甲乙丙丁四幅战争示意图, 图文对照表述正确的是() A乙图所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B丁图所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C甲图所示战役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D丙图所示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大型战役33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34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宣布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实施的标志。这表明“一边倒”()A新中国初的三大外交决策之一,其实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清除了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的影响,有利于新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C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帝的严正立场,杜绝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交往D根据当时条件比较合理的战略选择,它最大程度维护了新中国的利益35“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精神在政治生活中的典型体现,由此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和宗教宽容氛围结束了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以来国内的各种政治冲突和宗教冲突,使得英国在政治妥协和宗教宽容的基础上迅速地走上日不落帝国的辉煌道路。”材料主要强调了在英国走向强大的道路上()A渐进改良的作用B立宪政体的作用C宗教宽容的作用D理性精神的作用二、材料分析题 (共52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 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8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6分) 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材料三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4分)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4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背景及影响。(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24【答案】A 【解析】据材料“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和“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元代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要着眼于军事上的控制,故B项错误;据材料“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只是“正反合阶段”中的一个例子,并不能说明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也不能说明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故D项错误。25【答案】B 【解析】A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可知,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不了解朝廷政治体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道家无为而治导致汉承秦制,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汉朝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26【答案】C 【解析】郡国并行制度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基本废除,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郡县制在东汉时期并未被废除,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西汉疆域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东汉则是将所有的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可知西汉时期作为监察区的“州”在东汉时期成为了地方最高的行政级别,说明地方制度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中“州”由监察区变为了地方行政区可知其并未体现出监察制度的发展,故D项错误。27【答案】B 【解析】材料未涉及文武官员在朝廷中地位,故A项错误;宋代实行官、职与差遣的分离使得皇帝能更好地驾驭群臣,但也造成官职官名的复杂混乱,降低了行政效率,形成冗官局面,官、职都是虚职,具体事务多由胥吏来做,导致胥吏的作用日趋重要,以至官不能制吏,形成了“吏强官弱”这一普遍现象,故B项正确;北宋从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削弱地方权力,从而结束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理学的影响,故D项错误。28【答案】B 【解析】材料中“对刘贺的不同评价”不一定就是文献史料作伪,故A项错误;孤证不立, 多种史料的互证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与材料中“考古专家”“据史书记载”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反映了该项历史研究个案的阶段性成果,会逐步接近真相,并非所有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故C项错误;历史记载可以互证,不一定“要经过考古”,故D项错误。29【答案】B 【解析】A项是采取的措施,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的信息可知,元代通过分化行省官员的权力,使行省官员相互制约,防止一人权力独大,以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30【答案】D 【解析】罗马法只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并没有规定“二条脚的鸵鸟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属于有罪推定,故A项错误;法律条文只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要承担责任,故B项错误;得出结论的是罗马法学家,不是个人权威,故C项错误;罗马法学家根据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要承担责任,类推二条脚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也要承担责任,故D项正确。31【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是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与材料“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不符,洋务运动最终是破产了,与材料“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不符,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是一场骗局,与材料“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符合材料“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符合材料“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孙中山掀起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符合材料“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由此分析,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不符合材料“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故D项错误。32【答案】C 【解析】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最大胜利,乙图是平型关大捷,故A项错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胜利是平型关大捷,丁图是百团大战,故B项错误;甲图是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C项正确;丙图是台儿庄战役,该战役属于防守反击,并非主动出击,故D项错误。33【答案】D 【解析】从1938年开始,日本以所谓放弃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和交还租界(这两项为当时废约的主要内容)来诱降重庆国民政府,主要对象是领导人蒋介石和汪精卫。在诱降汪精卫集团时,日本妄言要“援助中国从东亚的半殖民地地位中逐步解放出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它还嘲笑中国没有平等地位,被西方国家“不是当做一个盟国,而是当做一个工具使用。”,故A项错误;英美的外交不收日本的引领,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中国正在遭受外来侵略,国际地位并不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38年和1940年可以看出,受抗日战争形势影响,日本为了更好的侵华,改变了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态度,而1940年随着抗战形势的推进,英美为了保障在华利益,改变对中国的态度,故D项正确。34【答案】D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A不正确;B项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影响;C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正确选择,故D项符合题意。35【答案】D 【解析】渐进改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立宪政体确立的原因,不是结果,故项错误;宗教宽容是理性精神的体现,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精神在政治生活中的典型体现,”得出材料主要强调了理性精神的作用,故D项正确。40【答案】(1)特点:以刑事立法为主要形式,强调刑罚;以儒入法,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维护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为主要目的;注重公法与国家利益,忽视个人权利。(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及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水平落后;受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个人权利观念不强。(6分)古罗马帝国:疆域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商业贸易发达,商业纠纷不断增多;人文主义影响深远,个人权利意识较强;公民法重视私法的传统。(6分) (3)认识:积极借鉴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经验;法制建设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建设要从国情出发。8分)41【答案】(1)理解:19世纪末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深重。(4分) 变化: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思想各2分,共6分)(2)形势: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共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4分) 理念: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2分) 中共: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2分) (3)背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日本稳定及远东和平的需要。(4分) 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