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法律辅导习题答案12.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2867113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法律辅导习题答案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XXXX年法律辅导习题答案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XXXX年法律辅导习题答案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练习题答案第一部分 教育法律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A、重要组成部分 B 基础性工程 C 重要措施 D 迫切期望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依法治教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B项(基础性工程);依法治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是C项(重要措施);依法治教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青少年家长的是D项(迫切期望)。2、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国家对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A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 B、 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C 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D 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A项是我国教育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实施的一项根本性原则是。C项要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既要依法行使其教育权或者受教育权,又要依法履行相应的义务。D项确立了我国教育的公共性原则。3、教育法制统一是指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由国家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对 ( )A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B 法人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C、对全体公民和法人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 D 对全体学生和学校组织具有相对约束力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A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有局限性,排除了法人组织; B、对法人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排除了全体公民;D、对全体学生和学校组织具有相对约束力,排除了全体公民和法人组织。4、依法治教的含义具体而言,就是用法律来 ( )A、规范教育管理,协调教育关系 B、指导教育活动,解决教育纠纷 C、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D、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CD四个选项,主要考察对依法治教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5、依法治教的主体包括( ) 各级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学校办学 、各级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教育经费拨款 举办校办产业 、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 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 、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A、 B、 C、 D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项,即符合题目要求,是依法治教的主体。B项不能选择,说的是依法治教的范围与题目要求无关。C、说的是依法治教的依据,D两项既有依法治教的主体包括的内容也有依法治教的范围包括的内容,还有依法治教的依据包括的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不选。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法律被称为:( A )A、狭义上的教育法 B 专业意义上的教育法 C 广义上的教育法 D 行业意义上的教育法 2、教育法从其本体的形式上来说,它是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以(B )A 权力和任务为特有的表现形式 B、 权力和义务为特有的表现形式。C 权力和利益为特有的表现形式 D 责任和义务为特有的表现形式3、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 ( )A 法律意识实现的 B 法律行为实现的 C、法律规范实现的 D 法律观念实现的4、由于法具有严格而稳定的规范性,这样可以使人们预先知道从事某一种行为或不从事某种行为将必然发生的法律后果,从而调整人们的行为。这反映了( )A 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 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5、我国教育法的社会主义性质与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教育法应该是( )A、教育客观规律的体现 B 教育内容的体现 C 教育形式的体现 D 教育目的的体现 6、教育管理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组织和使用人、财、物、时间、信息的过程,其目的就是 ( )A 设法提高管理系统的功效 B、设法提高被管理系统的功效C 设法提高教育者学习的功效 D设法提高受教育者教学的功效。7、行为准则指法律规范中指明的行为规则的( )A 具体要求 B 基本情况 C、基本要求 D 一般要求8、适龄儿童、少年可延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法定条件是 ( )A 出现疾病或者出现特殊情况 B 经过当地人民政府批准,C 经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D、只有出现疾病或者出现特殊情况,并且经过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9、教育法的渊源是国家根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关于( )A、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B 教育方面的纲领性文件。C 教育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D 教育方面的原则性文件。10、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 教师资格条例 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这些法律按照法律的渊源,属于:( )A 教育基本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 教育单行法律 D 地方性教育法规 11、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教育行政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反映的是国家与相对人的纵向关系,其性质是 ( )A 国家如何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育活动 B 国家如何组织和管理教师教育活动 C、国家如何领导、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 D 国家如何组织和管理学生学习教育活动 12、教育法上的行为能力,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教育法上的( ) A 权利能力 B 义务的能力 C 责任和义务的能力 D、权利和承担教育法上的义务的能力13、如果相对人不具法定的相应学历或未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就不具备教育法上的教育者的( )A、行为能力 B 权利能力 C 权力能力 D 业务能力14、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是依照组织法建立起来的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权的( ) A 法律主体 B、行政主体 C 权力主体 D 文化主体15、专指行政机关制订有关教育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称为:( )A 狭义上行政执法行为 B 广义上行政执法行为 C、狭义上行政立法行为 D 广义上行政立法行为16、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它是智力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属于 ( )A 非社会财富 B 社会财富 B 物质财富 D、非物质财富 17、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责任。表现为义务承担者必须依法实施一定的( )A、作为或不作为 B 消极的作为行为 C 积极的作为行为 D 消极的不作为行为三、多项选择题 1、广义的教育法它主要包括 (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B、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C、地方权利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D、中央政府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2、教育政策、教育道德也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的社会规范,主要 ( )A、依靠舆论手段来实现人们对行为的规范,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B、依靠良心等手段来实现人们对行为的规范,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C 依靠强制手段来实现人们对行为的规范,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D 依靠命令手段来实现人们对行为的规范,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3、下列选项属于教育法特征的是 A、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B、教育法的规定性具有强制性 C、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D、在教育法之上没有统一的法典。 4、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 )A、方向性原则 B、公益性原则。 C、平等性原则 D、终身性原则。5、教育法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方向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必须保证教育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 B 必须保证教育权掌握在教育者手中C、必须保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 必须保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专家人才6、法律的强制作用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A、法对人们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加以规定,人们必须去接受 B 法对人们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加以限制,人们必须去接受 C 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要受国家刑事法律的制裁。D、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要受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7、我国教育法的首要作用就在于通过立法的形式切实保障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 也就是要 ( )A、保障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B、 保障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C、保障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D、 提高劳动者和全民族的素质。8、法律规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 )A、法律规范的规范性 B、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C 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D 法律规范的特殊性 9、对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的区别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教育法是全部行为规则的总称 B、教育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指的行为规范,而不是行为规范的“总称” C、二者在逻辑上是从属关系D、教育法是种概念,它的外延大于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规范是属概念, 10、从逻辑结构上看,法律规范通常由( )三个要素组成。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 制裁方法11、法律后果是指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做出或没有做出“行为准则”要求的某种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时,应承担的 ( )A、法律后果 B、 法律责任 C 严重后果 D 刑事责任 12、宪法是一国之根本大法( )A、它规定了一国的根本制度和任务 B、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C、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 D、原则性规定了教育法的指导思想 13、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 宪法至上。14、教育基本法律通常规定国家的教育( )A 、基本方针、基本任务 B、基本制度 C 具体教育管理制度 D、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15、教育单行法律门类可以根据教育的层次次依次分为:A、幼儿园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6、教育单行法律门类可以根据教育的类别来分,可以分为( )A、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B 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C、全日制教育和非全日制教育 D 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17、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 A、条例,它是针对某一方面的教育行政工作比较系统、全面的规定 B、规定 它是指对某一方面工作部分规定C、办法或细则 它是指对某一项行政工作的较为具体的规定D 办法或细则 它是指对某一项行政工作的较为原则的规定18、地方性教育法规从立法目的和立法的依据上划分,可以分为两种:( )A、执行性、补充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B、 自主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C 执行性、调整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D 保护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19、地方性教育法规与一般性的具体法规比较有其特点:( )A、与国家的宪法,教育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不得违背或有抵触 B、只在本地区适用,在其他地区则不适用 C 更具有随意性 D、 更具有可操作性 20、按制定发布机关的不同,教育规章可分为两类:A、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规章,称部门教育规章,( )B、是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地方性教育规章。 C 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规章,称地方性教育规章, D 是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部门教育规章。21、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规章,称部门教育规章,经常称之为:( )A、规定 B、办法 C、规程 D、大纲或者标准 22、教育法律的渊源除宪法 教育法律、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之外,还有( ) A、行政法、民法、刑法 B、教育政策 C、教育判例 D优秀教案23、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即 ( )A 教育法律关系形式 B、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C、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D、教育法律关系内容。24、在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与其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国家行政机关处于( )。A、管理的法律地位 B、 领导的法律地位 C、主动的法律地位 D 主体的法律地位 25、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有:( )A、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B、教育者、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 C、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其他公民 D 外国人、无国籍人,财团法人 26、下列选项对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理解正确的是: ( )A、是指具有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B、 教育法律关系客观化的表现形式C 是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全部要素 D、是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之一27、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般包括 ( )A、物 B、行为 C、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 D 与人身相联系的物质财富 28、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 ( )A、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B、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行为。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教学行为D、学生家长、各种社会组织参与、支持教育活动的各种行为。29、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它是智力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属于非物质财富。主要是包括 ( )A、 各种教材、著作在内的精神产品和智力成果 B 各种教材、著作在内的精神产品和非智力成果,C 各种具有行之有效的教案、教法、教具 D、各种具有独创性并行之有效的教案、教法、教具等的发明。30、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法律关系中 ( )A、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应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B、它由法律规范所确认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四、判断题1、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称。2、教育法从其来源上来说,是由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创制的,3、教育法的一切规定只有通过国家的强制措施才能得以实现4、终身性原则是指人的一生应当不断地接受教育,应当在任何阶段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教育应当面向所有的人。5、平等则主要是指人们在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的承担法律责任,任何人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6、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判断、衡量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7、我国教育法的社会主义性质与教育的客观规律在形式上是完全一致的8、法律规范是普遍适用和反复适用的,而不是只一次适用于处理某一特定人和事的。 9、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全部内容,但不是基本内容。10、教育法律规范要用教育法条文来表现,但教育法条文不一定就是教育法律规范。 11、每一个教育法律规范,只有在所规定的法定条件出现时,才能适用该规范。12、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这三个逻辑要素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法律条文都应包含这三个要素。13、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14、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15、部门教育规章采用国家教育部或国家教育部与其他部委联合令的形式发布,在全国有效。16 、方性教育规章 ,它在范围上只局限于本行政区域,但在内容的性质上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是不一致的 17、由法律规范所规范的才具有法律关系的性质,不由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不是法律关系 18、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19、任何一种教育法律关系,没有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的主体参加,都不能构成。20、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关系客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或资格,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第三章 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例题1 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这一规定体现了教育行政机关的( )A 教育行政监督权 B 教育行政指导权 C 教育行政委托权 D 教育行政裁决权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育行政监督权的理解,设计的四个选项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正确答案是A,该项符合题目的要求。B 教育行政指导权,C 教育行政委托权,D 教育行政裁决权均与题目要求不符。故为错误选项。 例题2 当教师以教育者身份出现时,其与职责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代表国家和社会利益,带有一定的 ( )A “公权”性质,是不能随意放弃的 B “公权”性质,能随意放弃的 C “公务”性质,是能灵活使用 D “公务”性质,是不能随意放弃的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任命制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的理解,在这种制度下,学校和教师法律关系有一个共同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代表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带有公务性质,特别是当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时,其权利和义务是不得随意放弃的。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而C项“是能灵活使用”是错误的,AB两项中的“公权”性质,是相对“私权”而言,在这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统一的,不能仅仅看成是“公权”性质。BD是错误的。二、多项选择题 例题1 对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B 、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双方意志性。C、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确定性 D、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的理解。在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教育行政主体和相对人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不是对等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教育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管理体现出教育行政主体的意志,具有单方意志性;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教育行政主体必须是行使教育行政职权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或者是其委托的其他机关或者个人,具有主体的确定性;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可自由选择及法律关系内容具有法定性和不可自由处分,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故,本题正确选项是ACD。而B项将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单方意志性”理解成“双方意志性”所以B项是错误的。例题2 学校是事业单位法人,自成立之日起取得的法人资格,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法人的 ( )A、民事权力能力 B、民事权利能力 C、民事行为能力 D、民事责任能力。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学校具有民法上的法人地位的理解。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法人,自成立之日起取得的法人资格,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本题正确选项是BCD。A项错误。例题3 从学校的地位来看,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应有:( )A、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权和行政介入权 B、参与制定教育法规或计划的权利C、决定制定教育法规或计划的权利 D、 听证的权利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应有的权利的掌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学校具有两种主体资格,它既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又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作为行政主体,它与其相对人学生和教师形成行政法律关系;作为行政相对人,它又与其他的行政主体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有: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权和行政介入权;参与制定教育法规或计划的权利;听证的权利。本题正确选项是ABD.C项是错误。因为“决定制定教育法规或计划的权利”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学校不具备这种资格。三、判断题 1、教育行政执法权是教育法规实施的基本前提 。T2 教育行政机关的教育行政处罚权在实施过程中体现的是教育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或民事制裁。F3、教育行政复议权只能由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行使。T4 从法理上讲,学校作为事业法人,是企业法人的一类,它与企业法人有明显的不同。F5、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属于事业单位法人,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T第四章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单项选择例题1、下列关于教师资格分类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等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A B C D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师资格条例关于教师资格分类的掌握,是一个组合选择题,只要考生对相关法律条文熟练掌握,作答时就比较容易了。本题正确选项是C。而A项将小学教师资格排除在外,B项将高级中等学校教师资格排除在外,D项将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排除在外,将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当做正确选项,故ABD是错误的。例题2、我国教师法规定: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 ) A 教师资格考试 B 国家教师考试 C 地方教师资格考试 D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答案分析:本题是考生对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如何获得教师资格的规定的考察。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八条的规定,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而AB两项忽略了“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规定,否认了教师资格考试的权威性。C项将教师资格的取得看成是一种地方行为。故ABC是错误的。二、多项选择题 例题1 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包括三层含义是:( )A、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相应学历 B、 教师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 C、教师要具备广泛专业知识 D、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师身份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教师必须具备专门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这里的“专业人员”包括: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相应学历,教师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语言表达能力、性格、身体健康状态等有关规定。本题正确选项是ABD。C项“教师要具备广泛专业知识”的提法不准确。专业知识应该深厚。例题2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基于特定的职业性质而产生和存在的,具有如下特点:( )A、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并由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 B、与教师职务和职责紧密相连 C、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能予以保证的 D、与教师荣誉和奖励紧密相连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师权利和义务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基于特定的职业性质产生和存在,它是基于教育活动而产生,并由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始于其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学校或者在其他教育机构任职,终于解聘。同时,教师权利和义务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保证,教师权利和义务与教师职务和职责紧密相连;教师权利和义务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能予以保证的。本题正确选项是ABC。D项错误。例题3 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包括:( )A、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 B、自由地组织课堂教学C、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D、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的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和完善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特有的教育教学自主权的理解。教育教学自主权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教师可以根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安排等具体要求,结合自身教学特点,自主组织课堂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形式、方法和内容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在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权利。本题正确选项是ACD。B项错误。例题4 教师履行教育教学义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A、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 B、教师应遵守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C、教师应当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 D、教师应当完成各级各类教师岗位培训任务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师义务中有关教育教学义务的理解。教师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本题正确选项是ABC。D项错误。例题5 申请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取得教师资格条件的掌握。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必须是中国公民,这是取得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取得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这是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条件;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本题正确选项是ABCD。例题6 教师聘任制度是任用教师的一种基本制度,其特征为: ( )A、聘任是聘任人和受聘人双方的法律行为 B、聘任双方在平等地位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C、教师聘任制度应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D 教师受聘后,聘任合同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解除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师聘任制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聘任是学校与教师之间确定其法律关系的双方法律行为;在平等基础上鉴定的聘任合同对双方具有法律效力;教师受聘后,根据聘任合同领取相应的工资,以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本题正确选项是ABC。D项错误。应该是在聘任期间,无特殊理由一般不能辞聘或者解聘。例题7 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考核,主要包括的内容是:( )A、工作量和教学效果 B、 教育效果 C 工作态度 D、研究成绩和论著成果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师考核内容中工作成绩考核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师考核的内容有“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四个方面。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考核正确选项是ABD。C项是教师考核内容的一个方面。三、判断题1 教师获取报酬权是指教师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休假的权利。F2、教师的培训进修权是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该权利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T3 教师的申诉可向主管机关提出,也可向行政机关个人提出,以免造成延误。F4、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即在规定范围内具有普遍使用的效力,非以法律规定不得丧失和撤销。T5 用人单位因某种原因不适宜继续聘任教师,双方解除合同关系的是辞聘。F6、教师招聘是指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T7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学校生活中,逐渐意识到他们是拥有权力的,而且其权力受法律保护,不得侵害。F 第五章 教育法律责任一、单项选择题例题1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行政违法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这种法律责任的种类称 ( )A 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 经济法律责任 D 刑事法律责任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行政法律责任的掌握情况,考生只要能够理解和掌握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的概念就能正确回答。B项符合题目要求,正确选项是B,AC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是错误的。例题2 教育法上的民事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破坏平等主体之间正常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是一种以( )A 名誉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B 荣誉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C、财产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D 自由为主要内容的责任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育法上的民事法律责任内容的理解。民事法律责任是行为人由于民事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是侵权行为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因此,民事责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主要表现为一种财产上的责任。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破坏了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以财产关系为内容的责任。正确选项是C,ABD项是错误的例题3 教育法律责任的三种形式中最严厉的责任形式是 ( )A、制裁 B 补救 C 强制 D 说服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责任形式的掌握。教育法律责任形式是指法律对教育违法者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或措施。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制裁、补救和强制。其中最严厉的责任形式是制裁。A项是正确选项。BC两项是教育法律责任形式,但不是最严厉的责任形式。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不能马虎,否则就会答错。D答案错误。例题4 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校树立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基本的出发点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平等的( )A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B 保护学校合法权益。C 保护学校、学生的共同利益 D、 保护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立法目的的理解。本题是一个单项选择题,从题目的要求和备选答案的关系来看,A项“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而忽视了学校合法权益的保护,有片面性;B项“保护学校合法权益”,忽视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有片面性。C项“保护学校、学生的共同利益”不严密,法律保护的是合法利益。 D项“保护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制定办法的立法目的。正确选项是D项,ABC项是错误的。例题5 决定学校是否承担在学校负有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准则是( )。A 无过错原则 B、过错原则 C 公平原则 D 推定原则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依据,即“处归责原则”的理解。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是指致害人经过归责之后,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的不利后果。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的依据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事故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根据;二是指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前者根据法律确定的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学校以及其他事故当事方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解决事故当事人应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后者是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来确定赔偿的范围与标准,解决负有事故赔偿责任当事人赔偿多少的问题。两个方面共同的构成学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据。可见,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依据是“过错原则”不是无过错原则或者公平原则,更不是推定原则。正确选项是B项,ACD项是错误的。二、多项选择题例题1 从法律意义上理解教育法律责任,应当注意:( )A、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紧密相连 B 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是同义语C、法律后果的承担者,是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义务的特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D、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紧密相连,表现为一种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责任的理解。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从法律意义上理解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紧密相连。存在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是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的前提;法律后果的承担者,是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义务的特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紧密相连,表现为一种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是国家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行为的不赞许态度。正确选项是ACD项,B项是错误的。例题2 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下列属于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的选项是( )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秩序的:侵占或者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情节严重的;侮辱、殴打教师、学生情节严重的;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情节严重的 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秩序,情节严重的:侵占或者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的; A B、 C、 D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有关违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几种行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本题属于一种组合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考察考生对相关法律条文的掌握,而且还考察考生对相关条文的理解情况。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七章的有关规定,本题备选项BC两项的组合是完全正确的 ,AD项组合中是错误的。 例题3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危害后果,分别给予以下处理:( )A、情节较轻,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B、情节轻微的给予行政处分 C、情节较重,当地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D、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给予刑事制裁。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的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方法的掌握,使考生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依法维护学校的权利。依据教育法七十二条的规定,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危害后果,对该行为的处理,正确选项是ACD,B项错误,情节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使其改正。例题4 学生伤害事故困扰学校,其原因主要是( )A、缺乏认定事故责任的具体法律依据 B、缺乏明确的处理程序 C、学校缺少具体筹措赔偿经费的渠道和办法 D、缺乏正确的处理方法指导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起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宗旨的了解。办法的起草是教育实践的需要。其宗旨是为学校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案例反映出学校在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案件中的矛盾与困惑,概括起来主要有:缺乏认定事故责任的具体法律依据;缺乏明确的处理程序;学校缺少具体筹措赔偿经费的渠道和办法。正确选项是ABC。D项错误,例题5 办法对赔偿经费来源及筹措的问题,设计了三条途径( )A、学校筹措,学校无力筹措的,由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举办者协助筹措B、学校筹措,学校无力筹措的,由人民政府或者举办者协助筹措 C、县级以上有条件的教育行政部分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伤害赔偿准备金等多种形式D、鼓励学校、学生参加相应的保险,包括学校责任保险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办法规定的学生伤害事故赔偿原则和经费来源及筹措问题的理解。办法依据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明确学校应根据其在事故中所负的责任,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为解决赔偿经费的来源及筹措问题,办法设计了三条途径,学校筹措和教育行政部门或举办者协助筹措。但又规定国家财政拨付的用于教育教学的经费不能挪用;县级以上有条件的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设立学生伤害赔偿准备金筹措。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学校、学生参加相应的保险。实行责任风险分担;正确选项是ACD。B项错误例题6 判断学校有无过错,其标准就是学校是否依法履行了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监护职责、教育职责、管理职责、保护职责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学校是否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的理解。办法规定学校不是在校学生的监护人,学校没有监护责任,但是,学校对在校学生有法定教育保护职责。我国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均规定学校对学生在教育、管理的同时,负有保护的职责。这也是学校履行教育保护职责的依据。正确选项是BCD。A项错误。例题7 关于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的依据,包含两层意思( )A、事故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根据 B 事故当事人承担责任的条件C 当事人承担事故赔偿的范围 D、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依据的理解。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的依据。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事故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根据;根据法律确定的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学校以及其他事故当事方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解决事故当事人应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二是指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是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来确定赔偿的范围与标准,解决负有事故赔偿责任当事人赔偿多少的问题。两个方面共同的构成学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据。正确选项是AD。BC项错误。例题8 关于“学生参加学校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校际比赛或者在学校运动队训练期间受伤”事故的处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学校应参照工伤事故的处理规定,负责受伤学生的治疗费用B 学校应参照工伤事故的处理规定,负责受伤学生的部分治疗费用C、其根据不是体育活动的风险规则,而是源于“顾主规则”。D 其根据是体育活动的风险规则,而不是源于“顾主规则”。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学校在体育竞技活动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处理的理解。教师正确地履行了体育课的教育职责,学生在体育课或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其原因在于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参加者可能成为危险后果的实际承担者。然而,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竞技活动,在此期间受伤的,学校虽然没有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学校应参照工伤事故的处理规定,负责受伤学生的治疗费用,其根据不是体育活动的风险规则,而是源于“顾主规则”。正确选项是AB。CD项错误四、判断题 1 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的追究是以说服教育的方法保证实施的,并对所有的违法者和一切违法行为都普遍适用。F2、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惩戒、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T3 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是指法律对违法者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或措施。F4、强制是指迫使违法者履行原有的教育法定义务或新追一定的义务作为惩戒。 目的是使违法者引以为戒,今后不再犯。T 5 行政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工作人员承担全部赔偿费用。F6、拖欠教师工资法律主体责任主要是地方人民政府或挪用教育经费的有关责任人员。T7 在校管理职责范围之外发生的伤害事故属于学生伤害事故。F8、社会上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的学员的伤害事故就不是办法所指的学生伤害事故。T9 教师履行了体育课的教育职责,学生在体育课或在课外活动中出现伤害,学校也不承担事故责任。F10、如果学校未履行规定的义务与职责,有过错的,造成了学生的伤害,则需要承担相应责任。T第六章 教育法律救济一、单项选择题 例题1 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是在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申诉权利的基础上,将教师这一特定专业人员的申诉权利具体化。这就使教师申诉制度区别于( )A、一般的调解工作 B、 一般的信访工作 C 、一般的维稳工作 D、 一般的上访工作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师申诉制度与一般的信访制度的区别的理解。教师申诉受理的主体是特定的,教师申诉处理决定具有行政法的效力;而一般信访工作没有明确的受理主体的规定,往往是将需要立案的事项转交给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正确选项是B项,ACD项错误。例题2 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具有特定性的权利救济制度。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本质,在于( )A 、保护受教育者受损害的合法权益 B 、资助受教育者受损害的合法权益C、补救受教育者受损害的合法权益 D 、维护受教育者受损害的合法权益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特征的理解。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指受教育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也是教育法赋予受教育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项民主权利。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本质就是当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得到救济或者补偿。一般权益没有受到侵害时采取保护、维护的措施。“资助受教育者受损害的合法权益”提法不科学。正确选项是C项,ABD项错误。例题3 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向有管辖权的教育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应当在被告知行政执法决定之日起(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A、15日内 B 10日内 C 7日内 D 60日内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向有管辖权的教育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时间的了解情况。在司法程序上,法律规定的时间很严格,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主张自己权利的,就会丧失这项权利的行事或者违法。15日内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在知道行政执法决定后,对该决定不服,向有管辖权的教育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定期限。同时也是对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定期限。如果超过期限就会丧失复议权和起诉权。10日内是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申请审查的期限;同时也是被申请人收到复议申请书副本之后的答辩期限。7日内是复议机关决定受理复议申请后,向被申请人送达申请书副本的期限。60日内是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的法定期限。如果超过期限就是违法。正确选项是A项, BCD项错误。例题4 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A、 授权的组织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B、 被授权的组织为行政赔偿权利机关 C、被授权的组织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D 、授权的组织为行政赔偿权利机关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时,造成行政管理相对人损害时,承担赔偿义务的主体如何确定的。做题思路先确定本题要回答问题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职权时,造成行政管理相对人损害的,责任谁承担的问题。然后对四个备选项结合问题进行分析,造成他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这是义务,而不是权利。确定BD两项“赔偿权利机关”是错误选项,AC两项都有“行政赔偿义务机关”,那么是授权的组织还是被授权的组织,这就需要联系题目的要求分析,“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显然是被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组织,而不是”授权的行政组织。正确选项是C项, ABD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例题1 法律救济的特征是: ( )A、权利受到伤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 B、当事人提出请求是法律救济的根本原因C、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D、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护法定义务的履行 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救济特征的掌握。首先,在法律救济中,必须有侵权行为的存在,相对人只有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基础上才可提出救济的请求。如果权益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救济。其次,教育法律救济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包括司法救济的方式、行政救济方式、组织内部或民间渠道进行救济的方式。再次,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的义务履行。法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正确选项是ACD项, B项错误,法律救济的根本原因是当事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而并非当事人的请求。例题2 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作用是: ( )A 保护教育行政机关在教育活动中的各项权利的行使 B、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学生及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权利 C、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权行为D、标示教育法治,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作用。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法律救济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的掌握。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纠纷,维护受损一方的合法权益,并给予其法律上的补救。法律救济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教育活动中起着权利保障、依法行政以及标示教育法治的作用。一个国家是否民主,是否实行法治,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和政府是否和人民一样有守法的义务,是否在违法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救济便是国家对人民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和标志。正确选项是BCD项, A项错误,教育行政机关在教育活动中的各项权利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规范,而不是保护。例题3 下列有关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的提法, 正确的选项是: ( )A、诉讼渠道,司法救济渠道 B、 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 C、主要是机构内部或民间渠道 D 人民法院的民间调解渠道答案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法律救济途径的了解情况。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救济的渠道和方式。一般意义上讲,一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