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六.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6501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 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注:“服”即“服侍天子也一)据此推断,西周时直辖“甸服”之地的是( )A周天子 B诸侯王 C卿大夫 D士3. 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长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4.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5.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6.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 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C.君主专制的强化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7.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C.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 D.“海禁”政策大力推行8. 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9.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10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 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 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 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11. 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了苏区最高军事学府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日本侵略造成严重民族危机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2. 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14.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是指( )A调整所有制结构 B实行改革开放C扩大经营自主权 D发展乡镇企业 15. 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请勿就部落论事”。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实行分区选举制度D发放公民“观剧津贴”16.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7. 法国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在发表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宣言书中写道:法兰西文学至少应和意大利文学并驾齐驱,可以用法语创作堪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媲美的法兰西诗歌。据此可知,七星诗社的主要成员应属于( )A.人文主义者 B.启蒙思想家 C.浪漫主义诗人 D.现实主义作家18. 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 )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有失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D.使人类思想上获得彻底解放19. 光荣革命后,詹姆士二世携王子逃亡法国。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一份决议,宣布“詹姆士二世已背弃了国王和人民之间的原始契约,力图颠覆王国宪法,而且业已离国出走,自行退位,致使王位虚悬”。这一决议( )A保证了英国民众的政治权力 B为迎立威廉和玛丽提供依据C明确了限制王权的政治主张 D为结束君主制政体创造条件20. 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后新兴的产业有( )A.造船业 B.采煤业 C.机器制造业 D.纺织业21.1876年,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A.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C.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22.有学者指出:“推行自由贸易战略虽然给英国带来了维多利亚大繁荣而这也给了对手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难得的追赶契机”。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政策( )A是英国推行的基本经济国策B.使英国逐渐失去经济优势C维持了英国长久的经济繁荣 D.受到美德两国的热烈欢迎23.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24以下是某一著作目录的部分,它反映出该著作的核心议题是( )一、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但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二、欧洲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三、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四、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经济好转,国际地位改善五、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六、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国际地位日益提高A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B经济政治多极化出现C多个发展极下的世界 D雅尔塔体系复杂形势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2、 非选择题:本卷共3大题,第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殖民扩张起源于16世纪的西欧,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积累过程中,许多英国人目睹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危机,并对此作出强烈反映。莫尔主张把建立海外殖民地当做解决国内人口“过剩”问题的有效办法。哈克卢伊特认为,海外殖民扩张可以让英国人充分认识到大海的真正价值和海上事业对于民族国家发展、弘扬英格兰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意义。培根强调英格兰民族的优越性和殖民北美的合理性,为其具有扩张性的“海上帝国”殖民思想作辩护。摘编自姜守明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殖民思想的发展材料二 二战进行中,罗斯福逐渐形成了以“非殖民”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想。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间道路”政策在联合国遭遇挫折。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等43个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该提案得到了联大成员半数以上支持,西方国家成为少数派。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先后三次更改投票立场,最终在投票前不得不再次更改立场。美国频繁更改的投票立场表明,“中间道路”陷入困境。(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殖民思想出现的背景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间道路的内容并分析其走向困境的原因。(13分)26. (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 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 年至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和附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第五条规定规定“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附录中首先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材料二 正是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制定时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根本不具备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具有的“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权威,再加上当时满清政府内部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是离心离德、一塌糊涂的外交窘境。钦定宪法大纲虽师法日本明治宪法,但结局却迥然有别。摘编自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政府师法日本结局却迥然有别的原因。(9分) 交流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5:BAAAB 6-10:CAADD 11-15:BDDCC 16-20:BAABC 21-24:AB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1)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解决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危机;解决国内人口过剩的问题;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深入;资本原始积累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任答4点给8分)影响:刺激了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人口迁徙,缓解了人口过剩问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任答2点给4分)(2)内容:在殖民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坚持“非殖民”原则,反对欧洲国家的殖民主义,支持亚非国家的独立;又与欧洲国家结盟,反共反苏;(任答2点给5分)原因:中间道路本身的矛盾性;欧洲国家不愿放弃其殖民利益;第三世界的形成壮大;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美苏冷战;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力增加;联合国会员国结构的变化(任答4点给8分)26. (12分)观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2 分)论证: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评分标准: 紧扣论证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从多角度进行论证。每个要点2 分,共10 分)27.(15分)(1)特点:带有封建性,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体现了民主宪政精神;君主权利受到限制;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保护私有财产等。(任答3点给6分)(2)原因:政治上:日本通过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政权,天皇具有至高的政治权威,而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巨额赔款使日本财政收入增加,而清政府则损失惨重; 外交环境:清政府主权严重受损,西方列强转而支持地方军阀,缺乏一个和平安定的外交环境。(任答3点给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