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62858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刘茂森,前言,教学设计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在“教学工作科学化”这一理念下不断发展和成熟,并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泊入我国,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并在“教学工作科学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教学设计”概述,(一) “教学设计” 的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学习理论: 2.教学理论:,一、“教学设计”概述,(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3.传播学理论:,(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4.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 的有机整体。系统、要素、结构、功能是系统构成的四大要素。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结构功能原则、模型化原则、最优化原则。 整体化原则 (1)整体的性质不是要素具备的 (2)要素的性质影响整体 (3)要素性质之间相互影响 结构功能原则 (1)要素相同,结构决定功能:有机物碳、氢、氧、氮组成结构不同有机物的不同存在形式 (2)结构、要素都不同,可以有相同的功能:人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3)同一结构可能有多种功能,(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4.系统科学理论: 模型化原则 运用系统方法时,一般要设计出系统模型来代替真实系统,以模型的研究掌握真实系统的本质和规律。 最优化原则 通过改变要素和结构使系统功能达到最佳,实现目标。追求1+12的效果。,(三)教学设计的特点,1.教学设计是一种客观的方法 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对客观诸种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建立在对诸种因素通过开发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上的。这种方法排除了把教师的主观臆想作为设计根据的可能性。 2.教学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方法 目标与结果、教与学、内容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评价与改进等方面的综合。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对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综合结果。 3.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的方法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构成教学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在某种条件和状态下可能获得的最佳结果。,(四)教学设计教程的一般模式,学习需求分析:期望状态-当前状态=学习需求 运用范围: 1.以系统为核心的教学设计 2.以产品为核心的教学设计 3.以课堂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教学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设计结果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二、课堂教学的设计,(一) 设计过程模式,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设计结果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教学媒体设计,二、课堂教学的设计,(二) 教学内容分析 是教师对教学基本材料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 1.教学内容的基本内容和表述结构 2.学习教学材料要达到的目标任务(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态度的转变) 3.教学内容对学习类型的要求:简单的语义性知识的学习、复杂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高级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4.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必然 5.教学内容的已知与新知的确认,二、课堂教学的设计,(三) 教学对象分析 1.学习者年龄特征及思维方式分析 2.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3.学习者信息素养分析 4.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的分析,二、课堂教学的设计,(四) 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预期学生在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转变上所产生的变化 2.教学目标领域 (1)认知领域:知识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 领会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应用在具体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 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材料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 组成要素 综合把所学知识各个部分加以组合,形成新的 知识整体 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价值判断,二、课堂教学的设计,(2)动作技能领域: 这一领域的目标分为七类: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动作技能的形成: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3)情感大度领域: 这一领域的目标分为五级: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情感态度的形成过程:顺从、认同、内化,二、课堂教学的设计,3.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全面性在三个领域、三个维度上设计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内隐与外显结合地表述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与学生状态的适应性 与前后教学的连贯性,二、课堂教学的设计,4.教学目标的编写 行为主义学习观理论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来描述;认知心理学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 (1)ABCD描述法 教学对象(Audience)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注明特定的教学对象。 行为(Behavior)说明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做什么,例如:操作、举例、复述等。 条件(Condition)说明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标准(Degree)规定上述行为合格的界限。 例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 以80%的准确率 找出课文中的 行为动词。 A D B C (2)内外结合表述法 把内隐的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起来,表达教学目标。 例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并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内隐 外显,二、课堂教学的设计,(五)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的确认 1.教学重点 与达成教学目标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的教学内容是教学重点,常常表现为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则、公式等;教学重点具有客观性,不受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学重点是把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综合起来认真思考的认识结果。 2.教学难点 是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达成教学目标所产生的困难,常表现为已有的相关经验不足、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不好理解、微观或宏观的事物不易充分感知等;教学难点具有可变性,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习同样的教材,达成同样的教学目标遇到的困难是不同的;确认教学难点应把握教材内容、学生状态和教学目标综合起来加以思考。 3.教学关键 教学关键是为了使学生更好 地达成学习目标需要创设的必要条件,常常表现为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软件资源条件和学生的基础条件等。,二、课堂教学的设计,(六)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 1.教学策略 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思考。它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 教学策略有如下特点: (1)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指向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2)策略功能的复合性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多种策略综合运用的结果。 (3)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最好的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二、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策略内容构成的三个层次: (1)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 (2)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一般性规则的认识。 (3)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策略是一种警示和宣言,是向盲目教学活动的警示,是向教书匠告别向研究型教师迈进的宣言。教学策略的提出意味着教师要从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二、课堂教学的设计,2.基本的教学策略 达成教学目标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启发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不同,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也不相同。但作为教学活动,也有它一般的、共性的基本教学策略。 (1)关于教学程序的安排策略 安排教学程序的根据: 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生动的直观抽象的思维实践 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达成几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程序举例: 新乡十中刘萍萍北京立交桥 感知入境设置疑问自学导读分析归纳 广州一一三中学金艳萍平抛物体的运动 创设情境明确主题实验探索意义建构双向双控优化过程效果评价,二、课堂教学的设计,(2)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 教材所陈述的学科内容,是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和彼此的逻辑必然来陈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状态有针对性地讲授教材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完成这项任务,才能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来教,由内容导向到目标志导向的转变。 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 明确教学目标: G: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系数都是整数。 明确:让学生学会解受两个条件(利用等式的性质、系数都是整数)制约的一元一次方程。 关于教学目标的情况列举 1a 有移项的必要 1b 没有移项的必要 2a 有处理系数的必要 2b 没有处理系数的必要 3a 有同类项简约的必要 3b 没有同类项简约的必要,二、课堂教学的设计,把列举的情况进行分配组合,找出G的下一段教学目标 这些方程与G的形成关系: G G1 G3 G5 G6 G7 G8,二、课堂教学的设计,综合形成关系较的作成 如果G的下一段教学目标都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水平,那么教学就从这里开始;如果远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那么理论分析还要继续下去,直到接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例如: 用卡片记录分析的结果,然后把所有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形成综合形成关系图: 这些方程与G的形成关系图:,G1 ,G3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把网络状态的综合形成关系图转化为线性的教学流程图 几个概念: 节 便于讲授的节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节的教学内容 节的应用性当一个节的内容讲授以后,获得可讲授性的上位节的数量的多少 节的基础性与某个节相关联的所有上位节的总和 几条原则: 原则1先讲便于讲授的节 原则2在便于讲授的节存在两个以上时先讲后获得可讲授的节 原则3在后获得可讲授性的节存在两个以上时先讲授应用性的节 原则4在应用性相同的节存在两个以上时先讲基础性大的节 原则5在基础性相同的节存在两个以上时先讲哪个节由设计者自己决定 上图的转换结果:G,R R R,二、课堂教学的设计,(3)关于教学内容传播的方法策略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传播给学生 语言的方法讲授、谈话、讨论 利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中传播教学内容;利于在反馈与评价中提高教学传播的针对性;利于在智慧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直观的方法演示、参观、见习 利于向学生提供直观经验;利于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建立联系;利于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应用建立联系。 实践的方法练习、实验、实习 利于知识学习与应用的结合;利于知识的验证与巩固;利于能力的提高和技能、技巧的形成。,二、课堂教学的设计,传播方法的选用: 根据达成教学选用传播方法 达成认知目标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 达成能力目标实践的方法 达成情感目标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目标 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选用传播方法 学习语义性知识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 学习程序性知识实践的方法 学习策略性知识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二、课堂教学的设计,(4)关于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化教学重要标志。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功能特点优化教学活动是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根据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状态恰当地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目标达成与信息环境的选择 达成认知目标选择多媒体环境 达成能力目标选择网络环境 达成情感目标选择网络环境或多种沟通机制环境 学习方式与信息环境的选择 接受性学习选择多媒体环境 操作性学习选择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多种沟通机制环境,二、课堂教学的设计,根据学生的状态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强的情况下多媒体环境 学生有一定信息素养的情况下网络环境或多种沟通机制环境 达成情感目标选择网络环境或多种沟通机制环境 信息技术应用的“三适”原则 媒体选择要适当根据目标、学生、教学内容选择媒体 媒体展示要适时根据展示目的选择应用时机 媒体应用要适度不能不用,不能全用,二、课堂教学的设计,(5)关于教学过程的管理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不安静、注意力分散、个别学生捣乱、没有兴趣、不合作等现象,需要运用一定的管理策略来解决。 基本的管理策略 强调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以强调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控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式,营造教学氛围,提问问题学生 表扬与激励以学生良好行为带动其他学生 提示与警示直接针对出现的问题 批评与惩罚针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表现,二、课堂教学的设计,(七)对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诊断性评价是设计过程中的评价,结合每一个设计环节进行,边设计边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对通过教学设计形成的教学预成方案的总体评价,把发现的问题反馈到前面的各个设计环节的修订中。 2.总结性评价是事后的评价,是把通过教学设计形成的教学预成方案,通过试用以后进行的评价,是在通过教学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教学的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三、教学设计结果的撰写,教学设计形成的最终成果是形成教学预成方案。教学预成方案除了为设计者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也为别人的教学活动提供重要参考,是重要的教学研究成果。它的撰写要做到规范、简捷、明了。 (一)几点注意事项 1.只写通过教学设计获得的结果,不写获得结果的设计过程。 2.只写怎样做,不写这样做的原因、道理。 3.只在“方案”中体现设计者的指导思想、教学观念,不对思想和理念进行论述。,三、教学设计结果的撰写,(二)基本的结构和内容 1.标题部分 写出教材版本、学科、年级和学期、课数、教学标题、教师姓名及所在单位等,例如: 2.分析部分 分别陈述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的结果。每个分析结果的表述不要冗长,纲领式的表述即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成绩第十六课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方案 东北师大附小 刘茂森,三、教学设计结果的撰写,3.教学策略部分 主要写出应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有多种写法。 (1)集中表述法: 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媒体的应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 (2)综合表述法: 在教学过程的标题下,综合地陈述教学策略,三、教学设计结果的撰写,(3)表格表述法:,三、教学设计结果的撰写,4.教学流程部分 5.说明部分 常见的写法: 标题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流程图(可有、可无) 七、几点说明,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