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60705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 *作者:名扬 *加入时间:2005年9月28日12:50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 作者:名扬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 自春秋战国开启郡县制以来,“县”一直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截至2004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个,县域国土面积*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以上;县域经济gdp为*.*万亿,占全国gdp的*.*%,其中,县域经济gdp比例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贵州省,达*.*%;最小的是上海市,仅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决策层以及专家学者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县域经济的内涵,做好壮大县域经济的工作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他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地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发展县域经济,对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共同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市工业化、经济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都是较高的地区。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解决“三农”问题要统筹“农”和“非农”工作,把“三农”工作统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只有依托县域经济载体,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重”两大难题。 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年代末到*年代中期,县域经济比较活跃,在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如县域财政困难重重,全国多数县市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1、实施工业化战略。工业化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应高度重视和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一是产业定位面向国际化。应深入分析各县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对产业发展战略有个准确定位,把握战略机遇,赢得发展先机。准确把握国际城市经济调整升级的发展趋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积极承接对方相对处于国际分工低端环节的部分产业转移,并且在产业链的衔接和延伸上下功夫,从而将县域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体系中。二是走区域联合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格局从“行政板块”向“经济板块”转化,特别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区域生产要素的组合半径已大大突破县级行政区域空间。县域经济要赢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跳出行政区的束缚,按照区域经济的分工,从经济区域的高度来审视和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融入到联合发展这个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经济区域中去。三是必须突出区域特色概念。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培育特色经济,这样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县域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或沿海、沿边;有的有自然资源优势,如域内蕴藏大量矿藏资源,或丰富的水能资源;有的有社会资源优势.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这种资源,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摆脱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2、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要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外向化、生态型”农业。通过市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主导产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三是培创农业品牌,加快“订单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展农民致富的渠道。 3、实施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的两大使命,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产业化,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一要优化城镇体系规划。围绕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建设现代中等城市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立城镇规划布局,把产业布局与城镇体系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完善城镇网络功能。要抓紧调整域内交通网络规划,加快推进各镇等级公路建设,重点实施一批等级公路建设,加快区域联动,促进经济发展。三要解决好城市化建设投入机制。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走多元化投融资道路,实现城市的自我开放、自我增值、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4、实施民营化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活跃市场,解决就业问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它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明、决策科学,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增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 5、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战略。环境优劣关系到县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生死存亡。对外来企业而言,基础设施不行就进不来,发展环境不好就留不住。必须把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切实抓紧抓好,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突出抓好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转变职能,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兑现政策、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和营造环境上来,努力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良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环境。 *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