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5136—2002 无公害食品 蜂胶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286069 上传时间:2018-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Y 5136—2002 无公害食品 蜂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NY 5136—2002 无公害食品 蜂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NY 5136—2002 无公害食品 蜂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NY 51362002  无公害食品  蜂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蜂胶的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蜂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 15204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卫生标准GB 16331  食品包装材料用尼龙 6 树脂卫生标准GB 16332  食品包装材料用尼龙成型品卫生标准GB/T 17332  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蜂胶  propolis蜜蜂将采自植物的枝条、叶芽及愈伤组织等的分泌物与上腭腺、蜡腺等的分泌物同少量花粉混合后所形成的粘性物质。3.2总黄酮  total flavonoids蜂胶中黄酮及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总和。本标准是以蜂胶中常见的高良姜素(galangin) 、槲皮素(quercetin) 、芦丁(rutin ) 、杨梅酮(myricetin) 、莰菲醇(kaempferol) 、芹菜素(apigenin ) 、松属素(pinocembrin ) 、柯因(chrysine)等 8 种黄酮含量之和表示。3.3氧化时间  oxidation time2蜂胶的综合抗氧化能力(即综合还原能力) ,通常指一定量的蜂胶使一定体积的浓度为0.01 moL 的高锰酸钾液的紫红色完全消退所需时间,用秒来计量。4  质量要求4.1  感官指标无公害蜂胶的感官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  感 官 指 标状    态 不透明的团块或碎片,在 35以上逐渐变软,有粘性和可塑性气    味 有明显的芳香味色    泽 褐色、灰褐、暗绿、灰黑色等,有光泽滋    味 有明显的辛辣感4.2  理化指标无公害蜂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2  理 化 指 标项    目 指    标总黄酮含量/(%) 8氧化时间/s 2275%乙醇提取物含量/(%) 55蜂蜡和 75%乙醇不溶物含量/(%) 454.3  微生物指标无公害蜂胶原料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3  蜂胶的微生物指标项    目 指    标菌落总数/(cfu/g ) 1000大肠菌群/(MPN/10 0g) 30霉菌及酵母菌数/(cfu/g ) 200致病菌 不得检出4.4  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无公害蜂胶原料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 4 规定。表 4  有毒有害物质限量项    目 指    标铅(以 Pb 计)/( mg/kg) 1砷(以 As 计)/(mg/kg) 0.3汞/(mg/kg) 0.33六六六/(mg/kg) 0.05滴滴涕/(mg/kg) 0.05氟胺氰菊脂/(mg/kg) 0.055  检验方法5.1  抽样与取样5.1.1  抽样方法每批 20 件以下者,抽样件数不少于 50%;20 件以上者,每增加 10 件,增抽样品一件。5.1.2  取样方法随机从包装中取出蜂胶若干,对于块状蜂胶,用工具从不同的胶块的不同部位上采取5 g 10 g 样品,每一批的取样总量不超过 300 g。将块状的样品放入 310的冰箱中 1 h 后,取出样品,用电动粉碎机将其粉碎成粉状。5.2  感官检验5.2.1  色泽将蜂胶块冷冻后,用锤砸开,在自然光的环境中观察外表及断面的光泽度。5.2.2  黏性将蜂胶块(沫)加热至 3560以上,用于揉搓成条,再慢慢向两端拉伸。含胶量越大,黏性越大,拉伸长度亦越大。5.2.3  气味、滋味取 2 g 试样置于一的玻璃板上,先口尝蜂胶的滋味,再点燃,嗅其气味是否异常。5.3  理化检验5.3.1  蜂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见附录 A) 。5.3.2  蜂胶抗氧化时间的测定(见附录 A) 。5.3.3  蜂胶中乙醇可溶物的含量测定(见附录 A) 。5.3.4  蜂蜡和不溶物的含量测定(见附录 A) 。5.4  微生物检验5.4.1  菌落总数按 GB 4789.2 规定的方法测定5.4.2  大肠菌群按 GB 4789.3 规定的方法测定5.4.3  霉菌及酵母计数按 GB 4789.15 规定的方法测定5.4.4  致病菌按 GB 4789.4、GB 4789.5、GB 4789.10、GB 4789.11 规定的方法测定。5.5  有毒有害物质检验5.5.1  六六六、滴滴涕按 GB/T 5009.19 规定的方法测定。5.5.2  氟胺氰菊酯按 GB/T 17331 规定的方法测定。5.6  铅、砷、汞分别按 GB/T 5009.12、GB/T 5009.11、GB/T 5009.17 规定的方法测定。6  检验规则46.1  组批规则6.1.1  产品均应以批为单位,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包装应整齐一致。6.1.2  同一班次,用同一原料、按同一过程所生产的同规格产品为一个货批。6.2  检验类型6.2.1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指标)进行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型式检验:a)产品出口、评优或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b)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c)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6.2.2  交收检验每批产品交收(出厂)前,生产单位都要进行感官、标志和包装等的检验,检验合格后并附合格证的产品方可交收(出厂) 。6.2.3  包装检验应按本标准第 8 章的规定进行。6.3  抽样方法抽样应按本标准 5.1.1 的规定,从每一批货中随机抽取样品。6.4  判定规则6.4.1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产品为合格。6.4.2  产品中某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的,允许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加密取样复测,复测仍不合格的,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6.4.3  该批次样本标志、包装、净含量不合格者,允许生产单位进行整改后申请复检一次。若检验结果中出现不符合本标准卫生安全、有毒有害规定的指标、允许复检一次,复检应取同一批产品中副样进行以复检结果为准。感官和卫生指标检测不合格不得复检。7  标志7.1  食品标签应符合 GB 7718 的要求,且标明产品的食用量。运输包装上的标志应与食品标签一致。7.2  图示标志应符合 GB 191 的要求。8  包装、运输、贮存8.1  包装8.1.1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8.1.2  包装应牢固、防潮、整洁,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8.1.3  产品应按产地、规格分别包装。8.2  运输8.2.1  运输时应做到运输工具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8.2.2  运输途中严防日晒、雨淋,装卸时应轻放轻卸。8.3  贮存8.3.1  临时或短期贮存,应以防凉干燥、清洁卫生的场所为宜,严禁日晒、雨淋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8.3.2  长时间存放,应按产品等级、规格分别堆放,保持贮存场所阴凉干燥。8.3.3  产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同处贮存。5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蜂胶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A.1  蜂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A.1.1  原理母核上羟基、甲氧基、糖甙元的个数不同,而形成一系列黄酮和黄酮甙。蜂胶中常见的黄酮是以下 8 种:高良姜素、槲皮素、芦丁、杨梅酮、莰菲醇、芹菜素、松属素、柯因。在紫外波长 270 nm 处均有吸收。这 8 种黄酮的分子中因含有羟基的数量不同因而极性不同,在反向 C18 柱上的保留时间不同,随着羟基个数的减少其保留时间增加。因此 8 种黄酮出峰的顺序应是芦丁杨梅酮槲皮素莰菲醇芹菜素松属素柯因高良姜素。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胶中的黄酮含量,快速、准确、精密度高。A.1.2  试剂a)高良姜素,槲皮素,芦丁,杨梅酮,莰菲醇,芹菜素,松属素,柯因(色谱纯,Sigma 公司) 。b)甲醇(优级纯,并经 0.5m 滤膜过滤) 、乙醇、磷酸(优析纯) 、蒸馏水(重蒸,并经 0.45m 滤膜过滤) 。A.1.3  设备和仪器a)超声波水浴;b)振荡器;c)高压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 ;d)天平。A.1.4  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C 18(0.4cm25cm ) ;流动相:65%甲醇-35% 水(用磷酸调 pH 至 3) ;流速:0.7 mL/min;检测器 UV 270nm0.1AUFS;定量方法:外标法(峰面积) 。A.1.5  步骤A.1.5.1  配制标准溶液精密称取高良姜素、槲皮素、芦丁、杨梅酮、莰菲醇、芹菜素、松属素、柯因标样各2.0 mg 于 50 mL 的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摇匀备用。A.1.5.2  样品溶液的制备称取蜂胶样品 0.1g(精确到 0.001 g) ,放入 50 mL 的容量瓶中,加入 40mL 甲醇,在超声波水浴中加热至 60,振荡 30 min,待样品溶解后,用甲醇定容,用 0.5m 的滤膜过滤,滤液用做上机分析。A.1.5.3  测定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取 10L 标准溶液进行分析,得到色谱图,重复进样 6 次,计算峰面积的平均值;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取 10L 样品溶液进行分析,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各种黄酮的含量。A.1.5.4  计算6(A.1)120VAWMC式中:C每 100g 样品中各种黄酮的含量,单位为毫克( mg) ;M10L 标准样品中各种黄酮的含量,单位为微克(g) ;A210L 样品溶液中各种相应黄酮的峰面积平均值;V2样品定容的体积,单位为微升(L) ;W样品的称取量,单位为克(g) ;A110L 标准溶液中各种黄酮的峰面积平均值;V1样品的进样体积,单位为微升(L) 。A.2  蜂胶氧化时间的测定A.2.1  测定原理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强酸性条件下其氧化性能最强, 离子在溶液中呈4MnO紫红色被还原后因获得 5 个电子生成 Mn2+,溶液的色泽消失,其反应式如下:+8H+5e Mn2+4H2O4MnO(紫红色)              (无色)蜂 胶 的 化 学 组 成 极 为 复 杂 , 现 已 从 中 成 功 地 分 离 并 鉴 定 出 三 百 多 种 物 质 , 其 中 具 有 还原 性 能 的 不 饱 和 醇 、 醛 、 酮 、 酸 、 黄 酮 、 萜 烯 类 等 化 合 物 就 有 一 百 多 种 , 这 些 化 合 物 与 高锰 酸 钾 发 生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后 , 高 锰 酸 钾 被 还 原 , 从 而 使 溶 液 的 颜 色 由 紫 红 色 变 成 无 色 。利 用 这 一 特 性 , 每 次 测 定 同 等 质 量 的 蜂 胶 使 浓 度 和 体 积 都 固 定 的 紫 红 色 高 锰 酸 钾 液 的 颜 色完 全 消 退 所 需 时 间 ( 用 秒 计 ) , 我 们 将 其 称 为 该 样 品 的 氧 化 时 间 。 氧 化 时 间 短 的 蜂 胶 具 有较 强 的 抗 氧 化 能 力 , 比 较 所 测 定 的 蜂 胶 的 抗 氧 化 时 即 可 对 它 们 的 质 量 品 质 做 出 相 应 的 判 断 。A.2.2  试剂a)乙醇(95%):分析纯。b)高锰酸钾:分析纯。配制成 0.01 moL/L 的高锰酸钾液,即精确称取 3.160 g 的高锰酸钾,用水稀释至 1 L。c)硫酸(95%98%):分析纯。配制成 20%的硫酸液。d)蒸馏水。A.2.3  设备和仪器a)天平(感量 0.001 g) 。b)电动粉碎机。c)振荡器。d)秒表。e)250 mL 具塞磨口锥形瓶若干。f)50 mL、100 mL 、1 000 mL 容量瓶若干。g) 50 mL 锥形瓶若干。h) 0.2 mL、1.0 mL、2.0 mL、5.0 mL 、10.0 mL 移液管若干。i) 漏斗、定量滤纸若干。A.2.4  步骤a)在室温下,称取 1 g(精确到 0.001 g)新鲜样品,放入 250 mL 的具塞锥形瓶中,加入 25mL 乙醇,盖好瓶塞,置于振荡器上低速振荡 1 h,然后加入 100 mL 蒸馏水,充分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b)移液管吸取 0.5 mL 上述滤液,放入 50 mL 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7c)用移液管吸取 10 mL 稀释液,放入 50 mL 的锥形瓶中,加入 2.0 mL20%的硫酸液,振荡 1 min,然后,用 0.2 mL 的吸量管加入 0.05 mL 0.01 moL/L 的高锰酸钾液,在加入高锰酸钾液的同时,开动秒表,当溶液的紫红色完全消退时,停止秒表,记录溶液的紫红色完全消退所耗用的时间(以秒计) ,即是该样品的抗氧化时间。每一个样品同时平行测定两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测定值。A.3  蜂胶中乙醇可溶物的含量测定A.3.1  测定原理蜂 胶 原 料 中 含 有 的 主 要 生 物 活 性 和 药 理 作 用 成 分 能 溶 于 75%的 乙 醇 液 , 以 此 作 为 评定 蜂 胶 原 料 质 量 的 一 个 指 标 。 测 定 时 称 量 试 样 中 不 溶 于 75%乙 醇 部 分 的 质 量 , 用 减 量 法可 得 到 溶 于 75%乙 醇 液 的 质 量 , 即 是 75%的 乙 醇 提 取 物 的 质 量 , 计 算 其 在 试 样 中 的 百 分含 量 。A.3.2  试剂a)乙醇(95%):分析纯;b)蒸馏水;c)定量滤纸。A.3.3  仪器与设备a)天平(感量 0.001 g) ;b)电动粉碎机;c)鼓风干燥箱;d)自动振荡器;e)具塞磨口锥形瓶(250 mL) ;f)容量瓶(100 mL、500 mL) ;g)烧杯(100 mL、500 mL) ;h)瓷研钵;i)波纹漏斗( 12 cm) 。A.3.4  方法和步骤a)配制 75%乙醇液;b)称取 10 g(精确到 0.001 g)蜂胶试样放入研钵本,加入 50 mL75%的乙醇液,研磨成糊状,将糊状物移入锥形瓶内,用少量乙醇液分三次冲洗研钵,冲洗液合并于锥形瓶内,使乙醇液的体积达到 150 mL,盖好瓶塞,将此瓶置于振荡器上,室温条件下每隔 1 h 振荡30 min,浸提时间不得少于 24 h;c)取一张预先称重的滤纸置于漏斗内,将上述提取液过滤于另一个锥形瓶中,再用少量乙醇分三次冲洗原锥形瓶及滤纸,不溶物及滤纸室温晾干后,放入鼓风干燥葙内 50干燥至恒重,称重,计算乙醇提取物的质量。在相同条件下做三次平行试验。A.3.5  计算方式(A.2)WX10)(1式中:X1样品中乙醇提取物的含量,%;W样品质量,g;W1不溶物质量,g;平行试验允许的误差不超过 1.5%,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A.4  蜂蜡和不溶物的含量测定从本标准 A.3 中测得蜂胶的乙醇提取物含量,再运用减量法,求得蜂蜡和不溶物的含8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X1=100%X2 (A.3)式中:X1蜂蜡和不溶物含量,%;X2乙醇提取物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