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57766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宁阳四中xx学年度高一下学期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共60分)1商周时期,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是( )A耒、耜 B青铜农具 C铁农具 D铁犁牛耕2铁制农具逐渐取代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3以牛力耕田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汉代推动牛耕推广的关键发明是( )A铁犁用于牛耕 B犁壁的安装 C直辕犁的使用 D曲辕犁的使用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代5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芍陂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郑国渠的开凿 D坎儿井的修建6推动由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铁农具的使用和以牛力耕田 B垦田面积的扩大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D粮食产量提高7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生产分散、规模小“男耕女织”、简单的性别分工难以扩大再生产不再更新耕作工具A B C D8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开始以牛力耕田 B农民无需承担赋税徭役 C农村中无商业活动 D“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9下列引文能揭示西周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10战国以来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形成,主要包括(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均田制A B C D11以下关于北魏的均田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得到土地的主要部分只有使用权 B受田农民要向国家纳税服役C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耕农经济12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土地兼并严重。东汉以来,土地日益集中到豪强地主手中,后来发展为士族地主,他们的生产经营达到较大规模,主要是( )A雇佣农民经营 B田庄式规模经营 C分“公田”“私田”经营 D自耕农的经营形式13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主要原因是( )商品经济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 农民身份的提高A B C D14春秋时期,我国在冶金技术方面的突出成果有( )A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B发明了灌钢法 C以煤为冶金燃料 D开始用焦炭冶铁15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 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A. B. C. D.16汉书地理志载:“(齐国)太公(即姜尚)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上述材料反映出( )A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养蚕缫丝 B西周时齐国丝织业较为发达C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丝织业的发展 D汉代丝绸品种多且远销欧洲17下列纺织业发展的情形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有( )丝绸行销欧洲,中国始有“丝国”之称一汉代 缂丝技术出现唐朝 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元明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一明代A B C D18一位生活在唐朝前期洛阳的商人,他不可能使用下列哪种瓷器( )A越窑青瓷罐 B邢窑白瓷瓶 C大邑白瓷碗 D景德镇青花盏19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 B C D20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隋唐 B宋元 C明中期后 D清朝前期21丝织业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开始出现于( ) A唐代以前 B两宋时期 C明朝中后期 D清朝前期22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何时的社会现象( ) A商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 D秦朝23右图说明了( ) A北宋造纸业发达 B北宋印刷技术先进 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展24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A B C D25汉唐时期,城市的相同特点是( )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受限制 交换活动限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 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体制 A B C D26“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上述商业繁荣的景象始于( )A春秋战国 B隋唐 C宋朝 D元朝27从城市发展的特点来看,明清时期与唐宋时期相比的不同点是( )A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的兴起 B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繁荣C众多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繁荣 D经济功能中小市镇兴起28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有( )以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歧视商人对私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重要商品实行专卖A B C D 29清朝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说明当时( )上海商业繁荣白银大量使用 商业竞争激烈商业资本活跃 A B C D30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31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临时工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广化寺桥、濂溪坊等处“听大户呼织”。这直接说明当时苏州( )A丝织业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形成劳动力市场 D“机房”规模较大32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 )A规模大,分工极细 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机器生产形成规模 D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33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商品经济发展抑商和海禁政策私营手工业发展小农经济顽强存在A B C D34清初地主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之造成的后果有( )加剧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商业发展 不利于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A B C D35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C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促进36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为民族资本提供了发展的资金B外国在华设厂带来了先进设备和技术C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D列强资本输出迫使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37.辛亥革命后,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面粉、纺织、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38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 )辛亥革命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39下列哪些因素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一战结束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日本的全面侵华民族资本的薄弱A B C D40.新式交通工具的引人和发展,最符合历史潮流的是(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二、非选择题:41.(14分)读图,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北大西洋与地中海示意图请回答:(1)分别说明上述两次“转移”的原因。(4分)(2)16世纪、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各处于怎样的程度或状态?贯穿于这一过程中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6分)(3)19世纪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2.(14分)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请回答:(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怎样? (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4分)43.(12分)材料一:它(指罗斯福新政)大体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峻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新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毅然不顾强大的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行大规模的赤字开支。(1)分析材料一,将你所学到的新政措施,就其主要倾向,按以上三个方面归类,并说明罗斯福政府财政赤字庞大的原因。(3分)材料二:(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是总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付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2)据材料二,参照下列答法,对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作出解释(不得摘抄材料原句),并说明这一理论与新政实践对30年代的美国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影响。(6分) 例如:“不应消灭”指保持资本主义。 “经济的营运”是指 。 “改进和补充”是指 。 “影响”是指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高一下学期历史阶段测试(一)答题纸 xx年4月41.(14分)(1)(2)(3)42.(14分)(1)(2) 43.(12分)(1)(2)“经济的营运”是指 。 “改进和补充”是指 。 “影响”是指 座号山东宁阳四中xx学年度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xx年4月参 考 答 案15:ABBDB 610:ADDBA 1115:CBAAC 1620:BADBC 2125:CCDAB 2630:CDAAD 3135:CACBC 3640:CADBD41(1)问中的第一次“转移”要围绕16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展开分析;第二次“转移”要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展开分析。(2)问实际要求回答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和形成的主要途径。(3)问则实际上考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参考答案: (1)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2)16世纪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强占殖民地等)。(3)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19世纪晚期,欧美其他工业国开始分享英国这一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42(1)列宁的话表明,苏联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2分)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4分)成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但苏联后来又废除了新经济政策。(4分)(2)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一党专政。(4分)43.(1)恢复经济类:整顿银行,复兴农业;救济工作类:成立专门机构,进行众多公共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革除弊端类:保障工人基本权益,协调劳资关系,由于救济工作始终贯彻于新政措施的各个方面,所以财政赤字庞大。(6分)(2)“经济的营运指市场经济体制(或者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进和补充”是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影响”是指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美国克服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经济复苏起来,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