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56696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50题 A.同姓亲族B.功臣C.姻亲D.殷商降族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3下列材料中,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生动概括有男力稼穑,女勤纺织 以机为田,以梭为耒日操犁锄,晚动机杼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A.B.C.D.4“(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B.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C.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D.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中国文明的统一和连续”的是A.军事独裁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6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肯定了汉初分封同姓诸侯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7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8下图是天工开物中所描绘的南方挖煤图,下列我国古代各生产部门中与煤关联最为紧密的是A.丝织业B.造船业C.棉纺织业D.冶铁业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实行三长制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令10唐朝负责起草诏令的机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六部11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局限12唐宋时,海上兴起“陶瓷之路”,其原因是西域商人往来经商频繁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陶瓷的大量出口A.B.C.D.13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解决该问题他颁布了A.保甲法和保马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市易法和募役法14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 理藩院15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16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海禁”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耕经济B.限制工商业发展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17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这句话反映了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活动C.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能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伟大发明蕴涵着资本主义因素18将粘土上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以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1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20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民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21这座城市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是中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城市是下图中的A.B.C.D.2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231905年至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筑了A.唐胥铁路B.京张铁路C.杭江铁路D.同蒲铁路24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是A.邓稼先B.李四光C.李时珍D.徐光启25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26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A.理念论B.“中道”理论C.“三段论”D.“正名”主张27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28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29“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30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31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一条规定,经济活动中缔结契约,“其所用的法定语言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这一条款的规定A.维护了平民应有的立法权B.确立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C.提高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D.适应帝国境内民族间贸易发展32以下各项,体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同之处的是A.充分肯定人的自主性B.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C.强调现世的物质享受D.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33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有组建新模范军 解散议会 起草大宪章 建立护国政体A.B.C.D.34拿破仑被誉为“西方的战争之神”,他亲自指挥过的战役有六十余次,其中将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是A.远征俄国B.土伦战役C.奥斯特里茨战役D.滑铁卢战役35拿破仑一生戎马倥偬,与军事密切相连。他的对外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始终是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A.B.C.D.36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恩格斯认为它“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则”。这部法律文件是A.权利法案B.法国民法典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37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C.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D.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38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这一事件所体现的信息与明治维新各项措施紧密相关的是A.“四民平等”B.“殖产兴业”政策C.废藩置县D.文明开化政策391861年改革推动俄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具体表现是模仿西方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 为工业化提供了市场与劳动力 符合俄国知识分子改革派愿望 自上而下用改良方式推动变革A.B.C.D.40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A.B.C.D.41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废除哈里发制度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工业实行教育改革A.B.C.D.4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来侵略B.保护民族工业C.改变粮食匮乏、饥荒不断的局面D.整顿社会秩序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遏制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B.整顿了埃及的社会秩序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D.促进埃及的近代化进程44有人说:“凯末尔革命开创了民族解放运动这一类型的先声。”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是指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B.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族民主革命C.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民族民主革命D.发生在西亚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45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体现出其自治目标的是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B.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4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表述有误的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B.欧洲工人运动兴起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空想社会主义出现47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A.B.C.D.48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4917世纪,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科学理论是A.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B.牛顿的力学体系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D.普朗克的量子论50下图是国际物理年标识。为纪念狭义相对论等理论诞生100周年,联合国确定xx年为国际物理年。与之相关的科学家是A.牛顿B.爱因斯坦C.达尔文D.诺贝尔 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共3题 51中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论语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何)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有。(兼爱(上)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节用(上)墨子(1)论语和墨子均属先秦诸子散文。试归纳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异同点?结合所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材料二(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柳永对宋词的贡献。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材料三 “臣草芥寒门,鸠群鸭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华,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伏愿圣君万岁千秋,乃天下苍生之福也。”红楼梦(3)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古典长篇小说,毛泽东说红楼梦写的是很精致、很细致的社会历史。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历史?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5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出现了无数杰出人物。了解了他们,也就把握了那个特定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6分)材料一(1)图1图3分别是20世纪5080年代在河南洛阳出土的唐人女俑。仔细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分析唐朝妇女的服饰体现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貌?运用史实说明唐太宗的统治对造就这样的社会风貌有何影响?材料二(2)结合所学,概述美国人民尊称华盛顿为“国父”的主要原因。阅读材料,分析华盛顿的人格与思想对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起到什么作用?材料三(3)结合所学,指出图片所呈现的两次重要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方面有哪些贡献?并分析它们的异同点。5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4分)材料一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1)汉代王充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意义,并指出商鞅变法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材料二 1522年新约全书的德文版在德国出版。1534年,整本德文版圣经出版。德语圣经是宗教改革运动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教义的源泉,而且是统一德国语言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主要动力。杨平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及其影响(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马丁路德翻译德文版圣经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德文版圣经的流传对德国的宗教、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材料三 在经济上,它完成了在帝国主义鼎盛时期成为经历工业革命的唯一的非西方国家的奇迹。似乎无可置疑的是,日本人对文化的独特性的强烈意识,对天皇崇拜和国家崇拜的传统,军人光荣感和勇猛的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不畏牺牲的政治文化,加强了日本为战略上的安全和获得市场及原料而扩张为“大东亚”圈这一目标的动力。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3)你怎样理解材料中所说的“奇迹”?材料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能够说明日本明治维新有怎样的历史局限性?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推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同姓亲族、功臣、姻亲等,其目的是维护西周的统治,其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故选A项。 2.A【解析】本题考查文史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宗是一个会意字”“象宫室屋宇之形”等信息说明“宗”与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宗庙相关。“宗”的甲骨文包括“”和“”,“”在“”之内,说明“”是指房屋,“”则是供奉祖先的牌位,故A项正确。“皇帝”最早出现于秦代,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而甲骨文出现于商代,B、D项均不符合逻辑。青铜兵器是从狩猎工具发展而来的,与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宗庙无关,C项错误。 3.C【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排除;而中国传统农业是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故选,选C项。 4.D【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驰道是秦朝的主要交通框架,类似于今天的国道或高速公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向东直达齐、燕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驰道的修建不仅有利于军队的快速调动,政令的通达,更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故A项错误;B项说的是郡县制;C项错误,驰道修建是国内的事,不能扩展疆域。 5.D【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但是一些国家(如印度)文明中断过,故选D项;A项不符合中国实际,排除;分封制、宗法制实行的后期会出现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跟“统一”相违背,故排除B、C两项。 6.C【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的“推恩令”。题干中“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郡与诸侯国交叉存在),说明当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由“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中央权力得到加强,地方削弱)可以看出已经实施了“推恩令”;“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等级分明、事情有条不紊)说明司马迁对“推恩令”是持肯定态度的,故选C项。 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体现出外儒内法的特点,A项正确;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B项错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含有一定的民本思想,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法家学说信誉扫地”可知,D项错误。 8.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早在汉代人们就用煤作燃料来冶铁,故选D项。 9.D【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A、B、C、D 四项都是重要的改革措施,但符合题干“开创性”措施的一项是“颁布均田令”。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按人口分配土地,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并被隋唐沿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故选D项。 10.A【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故选A项。 11.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均田制。根据题干“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说明当时是有相关的“章程”(规定)的,而且是不允许“恣行吞并”的,再结合“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可以推断出是在唐代中期出现的均田制被“违法买卖”(兼并),受到破坏的现象。故选C项。而A、B、D三项并非唐代的历史现象,排除。 12.C【解析】本题考查唐宋商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有: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唐宋时期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造船技术发达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西域商人往来经商主要是在陆上丝绸之路,排除。故选C项。 13.B【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生产有关的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使农民的种子有保障,农田水利法使土地面积扩大,可灌溉的水源增加,有利于农业增产,选B项;其他各项都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作用,但与生产无关,募役法、保甲法、将兵法属于强兵之法,故排除。 14.C【解析】本题考查对历代中央政权机构职能的再认能力。唐代门下省是审批机构,宋代枢密院是军政机构,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清朝理藩院是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而秦朝的丞相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官职,应与元朝的中书省最为相近,故选C项。 15.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该类官员的权力不是法定的权力,该类官员所在的权力机构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升降和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故D项正确。 16.C【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护农耕经济是直接原因,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保护农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B项也是直接原因,D项也是直接原因,故答案选择C项。 17.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D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古代文明并不能直接孕育西方近代文明,三项伟大发明本身并不能体现出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B不能做出这样的预判,西方的侵略是在多种因素下的产物,三大发明本身不能作为侵略的工具。C项正确,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18.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是北宋毕升(约9701051年)所创。齐民要术是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不可能记载活字印刷,排除A项。梦溪笔谈则是宋朝人沈括(10311095年)的著作,与毕升同是宋朝人,故选B项。天工开物是明代出现的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时间上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时间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9.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提出了废除八股取士的主张,但这一主张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强烈反对,说明这一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A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C项表述有误,事实上知识分子才是政治运动中最活跃的群体;D项表述有误。 20.C【解析】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地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民国体制”,故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1.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题干关键词“红色故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可知这个地方是江西瑞金,对比地图可知选C项。 2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中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指令性计划”“计划管理”“计划供应”等都减少,说明了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故本题选A。当时中国依然实行计划经济,故不选B;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不选C;题干未涉及私营工商业,故不选D。 23.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故选B项。A项是1881年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C项是民国政府时期修建的,D项是1933年开工修建的,时间不符。 24.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是李四光。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李时珍是医学方面的,徐光启是科学家。故选B项。 25.A【解析】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政治主张。通过读题可知人们认为上层统治者“腐化堕落”会导致国家灭亡,据此柏拉图认为统治者应兼具理智和美德,即应由“哲学王”来统治。故本题选A,B、C、D选项与题意不符。 26.B【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述了关于君子美德、中庸之道、智慧和公正等有价值的思想,故选B项。A项是柏拉图的观点;C项是属于逻辑学;D项是孔子的主张。 27.D【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意在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材料反映了雅典城邦公职人员受到公民大会与五百人会议的制约和监督,以防止公职人员渎职或滥用职权,从本质上讲,是从制度上防止专制的出现,以确保民主制度的实行。故D项符合题意。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受公民监督,但材料反映的是公职人员受公民大会的监督,故A项与材料信息不吻合;B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C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了公职人员受公民大会的制约。 28.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牺牲的战士都在公共墓地埋葬,不写家世,体现了雅典注重公民的平等,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9.D【解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梭伦改革中的债务问题,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梭伦改革对土地数量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贵族对平民土地的兼并,因而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同时又没有剥夺贵族的土地,说明梭伦改革既维护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特权,D项正确。 30.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契约论是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代表作,与“公元6世纪”不符,A项错误。根据“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可知B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题干材料说明古罗马笃信法律,故D项正确。 31.B【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对经济活动的规定,确立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适应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故D项说法错误。 32.A【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者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A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并未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只是抨击教会的腐败,也未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 33.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克伦威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签署的,和克伦威尔所在的时间不同。故排除,选D项。 34.C【解析】本题考查拿破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惨败改变了拿破仑的命运,他一手缔造的法兰西帝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亡,故A项不符合题意;拿破仑是在土伦战役中初次崭露头角,故B项也不符合题意;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惨败,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取得了对86000人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法军在奥斯特里茨以少胜多,突出体现了拿破仑的统帅才能,他把谋略与冒险,勇敢与灵活有机地相结合,始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是体现拿破仑军事天才的典型战例,故选C项。 35.A【解析】本题考查拿破仑。结合与拿破仑相关的史实回答,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没有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对于被侵略国家而言是一种灾难。故排除,选A项。 36.B【解析】本题考查拿破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在位期间于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故选B项。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37.C【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是国家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创建样板企业后低价出售给个人,继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本题选C。 38.D【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根据题干材料“政府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可以得出,明治维新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项。其他选项和材料关系不大。 39.A【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本题采用排除法,改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农奴并未获得真正的自由,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改革并不符合俄国知识分子改革派的愿望;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并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沙皇统治,因此本题选A。 40.B【解析】本题考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有: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由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外影响相似,都使各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都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故选B项。 41.C【解析】本题考查阿里改革和凯末尔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及分析对比的能力。本题可根据“近代化改革”“相同之处”两个条件对选项进行排查。正确。故答案为C。 42.A【解析】本题考查阿里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里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故选A项。B、C、D都属于直接目的。 44.A【解析】本题考查凯末尔革命。回答时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题意。凯末尔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其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题目中要求的“类型”应当是指革命的性质,故选A项。 45.B【解析】本题考查圣雄甘地。“自治”涉及的是政治领域,C、D两项属于经济领域,首先排除C项和D项,比较A项和B项,“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是不合作的典型表现,但并没有涉及他是否建立自己的机构,相对来说还是不够深刻,B项自己建立自己的法庭,是一种典型的自治表现,故选B项。 4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属于经济基础也是根本原因;B项是阶级基础;D项属于思想来源之一;C项不能作为背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在工业革命之后,那时世界市场才基本形成,故选C项。 47.D【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根据所学知识,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排除,故选D。 48.B【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知,题干材料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损害了工农利益,严重脱离了苏俄现实,故B项正确。 4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相关内容。依据题干有效信息“17世纪”“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可知是牛顿力学体系。其产生的标志是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答案选B项。 50.B【解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于1905年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论,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故选B项。 51.(1)相同点:孔子和墨子都有“仁”的思想,都主张节用。不同点:墨子的“仁”与孔子的“仁”有很大差异。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子所说的仁是无等差的爱。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学者和思想家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文化的觉醒。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百家争鸣局面应运而生。(2)示例: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柳永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描写城市的兴旺繁荣,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他采用市井口语,运用白描铺叙的表现手法,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需求。柳永对宋词的革新,主要依托的社会背景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格局和功能发生了重大演变,商业、娱乐业兴盛,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从柳永的词作可看出,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它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生活息息相关。(3)社会历史:明清专制社会中,君主权力的强大。史实说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第(1)题,第一小问,材料信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克己复礼为仁”“节用而爱人”体现了孔子“仁”“以德治民”“节用兼爱”的主张。材料“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体现了墨子“兼爱”的主张。故孔子和墨子的思想相同点是“仁,节用兼爱”;不同点是孔子的爱和墨子的爱不同,墨子是无差别的爱,孔子的爱有差别。第二小问,社会背景应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考虑。第(2)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材料中柳永词的特点和宋词的地位回答。结合宋词发展的原因及社会背景组织答案。宋词成为文学体裁的主流,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方面。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变迁,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第(3)题,根据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史实可结合政治史的内容回答。 52.(1)社会风貌: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影响: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了这样的时代风貌。(2)主要原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主持制宪会议,开创合众国政体,担任一、二任总统。作用:华盛顿个人坚持共和、宪政的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坚定地贯彻到实践中,深刻影响了美国宪政制度的确立。(3)贡献: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相同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外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1)题,第一小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和材料“唐朝女装受外来服饰影响穿着开放大胆喜爱着男装”我们可以总结出唐代妇女服饰变化反映出唐代的开放,兼容并蓄等特点。第二小问,影响可结合唐太宗时期的措施回答。第(2)题,第一小问,原因可从华盛顿的功绩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作用要结合华盛顿的功绩对美国的政治影响方面回答。第(3)题,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小问,相同点可从这两大理论产生的渊源回答,不同点可从这两大理论所处的时代背景回答。 53.(1)意义:商鞅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商鞅在秦国建立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商鞅变法使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主要原因:路德认为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拉丁文圣经一般老百姓根本不懂,天主教会也不允许普通教徒阅读。作用:路德翻译的圣经广为流传,使得本国的普通教徒都可以直接阅读,而不用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同时,德文版圣经为德国语言的统一、民族意识的加强做出了巨大贡献。(3)“奇迹”: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掀起工业革命的热潮,仅仅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到一战前,日本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历史局限性:工业革命兴起后,取得海外市场的目标和军国主义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欧美国家瓜分和争夺殖民地的行列,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1)题,考查商鞅变法。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对后世的影响,根据所学商鞅变法的影响,回答对后世的影响即可。第(2)题,考查宗教改革。第一小问,原因可根据马丁路德的主张回答,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然后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作用可结合材料“德语圣经是宗教改革运动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教义的源泉,而且是统一德国语言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主要动力”并联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结果回答。第(3)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在经济上经历工业革命非西方国家”回答工业革命对日本的影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对天皇崇拜和国家崇拜武士道精神不畏牺牲的政治文化,加强了日本为战略上的安全和获得市场及原料而扩张为大东亚圈这一目标的动力”可知,其局限性是军国主义的传统导致了其后来对外侵略扩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