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8807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总共38道题,每小题1.5分,合计57分)l.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2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 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3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4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5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6.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7、“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8、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一次汉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这表明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 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9、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便于中央直接管理10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了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11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见,纸币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易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12.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13.明清时期,杭州东街(现建国北路)的丝行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开张,四月的小满一过,近到笕桥、乔司(方言“茧桥”“缫丝”的谐音),远到南浔、湖州,投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东街的土丝收购价一高,德清、海宁的蚕农摇船赶来了。从中可以得出: A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 B杭城丝织业十分繁荣 C杭城经济文化生活丰富 D资本主义萌芽始现14 “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 (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 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15礼记王制载: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有“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不能身兼副业,也不能中途转换职业。这则记载主要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者受雇于官府 B官府严格控制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规模宏大 D手工业等级制度严格16嘉靖江西大志载:“陶厂景德镇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洪武三十五年开窑烧造,解京供用,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清道光浮梁县志对景德镇记载:“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说明A制瓷业中开始出现民营生产 B道光年间瓷器生产已经面向市场C景德镇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制瓷业由官营为主走向民营为主17北朝民歌木兰辞描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n),南市买辔(pi)头,北市买长鞭。”下列对该材料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当时的市受到官府严格的限制 B专业市场的出现C当时的市里还会有白瓷和纸出售 D当时的草市已经相当普遍18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糖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手工业技术发展相对均衡 B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C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D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19明人宋应星说:“(缙绅)稍有羡金,必牢藏,为终身与子孙之计。其在今日有钱闲著者,惟恐子息不生,耽耽访问故宦之家,子孙产存而金尽者,与行商坐贾有能而可信者,终朝俵放,以冀子钱”。从中可以看出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缙绅借款无资格限制C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 D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20“(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上述现象有利于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21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22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扬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23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A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C晋商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24.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25.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 B.封建租佃制的积极作用C.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26当乾隆皇帝看到英国使团所进呈的礼物贡单中将马戛尔尼称作“钦差”后,特意下令将“钦差”统统改作“贡差”、“敬差”。乾隆帝的这一做法表明A他对英国的使臣极度不尊重 B他坚持传统的华夷秩序观念C他非常在意英国使团的贡品 D他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27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28.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29.“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A.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B. 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30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31东汉农书四民月令中最重要的指示是关于每月的节日和礼仪,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开始,接着是二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月里都有节日和礼仪。这主要表明东汉A.政府高度重视对民间的教化 B.封建礼仪贯穿于农业生产中C.传统礼仪思想得以有效传承 D.宗法制在民间贯彻较为得力32.两汉时期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官之任用,“不考人才专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碟”,“家之婚姻,必由谱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家谱是由政府纂修的 B.家谱具有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C.家谱蕴藏着丰富的史料 D.“三纲五常”是修谱的宗旨33.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34.“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C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D.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35、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36、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法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型、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系统性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印刷术发展有利科学技术进步C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37、中国古代戏曲和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剧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C、艺术的世俗化倾向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38、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最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A、理学思想兴盛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第卷(非选择题共43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9题14分,第40题14分,第41题41分,共43分。)3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二 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明代内阁无属官。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材料三 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知与国政。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明清两代的内阁制度比较(1) 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有什么表现?怎样理解“最本质的特点”?(4分) (2)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内阁由明到清的发展变化。(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内阁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6分)4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1)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3)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7分)41.(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二 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回答下列问题:(1) 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3分)(3) 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10分)历史10月答案1-5BDBCD 610ABBAA 1115DCABB 1620BDCDD 21-25ACCCB 2630BACBD 3135CDCBC 3638 CBA39(1)表现: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实现了国与家紧密结合。(2分)理解: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2分)(2)变化:由内阁成员人数没有严格规定到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 由组织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大,分工更加细密; 权力呈现由小到大但最终不断被削弱的趋势。(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原因:内阁在实践中白我发展完善的需要;出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也强化了君主 专制;同时内阁分工的细化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4分,答出两点即可)山东中学联盟网40答案:(1)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村野出现草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4分)(2)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3分)(3)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分)41. (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2分) (2)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3分) (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2分),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2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