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845105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清代中期诗:一、创作概况:1、理论探索不断,若干流派形成,进入多元发展的局面。2、具体:(1)宗唐派:沈德潜格调说(2)宗宋派:厉鹗浙派的盟主;翁方纲肌理说(3)袁枚性灵说“乾隆三大家”的赵翼、蒋士铨持论和袁氏相近,但创作风格却各自成家(4)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二、中期宗唐诗人:沈德潜与格调说1、沈德潜继王士禛之后主盟诗坛的大家2、“格调”说:(1)主张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诗教传统,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2)本于明代七子,推崇前后七子而排斥公安、竟陵,论诗歌体格则推崇汉魏、盛唐而排斥宋调。3、创作:(1)早年反映民生疾苦的好诗,但大量的诗作则是平庸无奇(2)做官后歌功颂德,艺术不脱模拟,典型的台阁体。著有沈归愚集春草: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春草: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三、中期宗宋诗人:1、厉鹗:(1692-1752)(1)等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的大家,也是“浙派”诗中坚。(2)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诗歌大多自然优美。2、翁方纲:(17331818)(1)人物: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四库全书纂修官,编修。(2)肌理说:清代中叶宗法宋诗的诗歌流派,创始者翁方纲。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是一种以学术代替文学的诗歌歧路,它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反映了乾嘉考据之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四、袁枚与性灵说(一)生平:(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二)“性灵”说:1、内容:(1)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真性情诗由情生,性情是诗歌的本源和灵魂。(2)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必须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3)诗人的真性情还要以高度的诗才表现出来,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2、评价: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反映了艺术的创新要求和思想上追求自由的反封建倾向,对于解放受神韵、格调、肌理诸家诗说束缚的清诗,促进其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一味强调性灵而不强调产生和决定性灵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片面性。3、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并且显示出向近代文学演进的历史征兆(1)内容特征:题材相当广泛,举凡咏物怀古、反映现实、描绘山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皆能直抒性情,富有新的气息。(2)艺术特征:大都任性而发,浑成灵动,流转自如,清新隽永。但有时写诗不假思索,在空灵新巧中有点浅薄甚至浮滑写景诗能表现出诗人刹那间的感受,笔调轻快,意境明晰,颇有飘逸玲珑之妙咏史诗能在旧题中翻出新意,设想别致,识见不凡,做到了浅近与精警的和谐统一。(3)代表作品有马嵬、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湖上杂诗等。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等。马嵬之一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主题:将帝妃之死别与百姓之生离对比,认为百姓之痛苦远胜帝妃,表现了“君为轻,民为贵”思想。评价:“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表现了“性灵”主张五.郑燮:1、号板桥,工书善画,清画坛“扬州八怪”之一。2、诗歌方面主张“自树旗帜”“直抒血性”,但比袁枚更注意关注现实和百姓勤苦。3、常通过题画诗(特别是竹子)抒发个人情怀。六.黄景仁:1、家境贫寒,英年早逝。2、诗作主要反映他一生穷困潦倒的生活。但他由此形成一种孤傲清高的品行。3、圈虎行:对于封建权势扭曲个人人格表示强烈愤懑,对于文人个性复归寄寓强烈愿望。七.赵翼: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论诗强调发展变化,反对摹拟古人,诗题材风格多样化,不讲格调宗法,明白晓畅。清中期词:一、浙派延续:1、代表作家:(1)厉鹗领衔的浙派,笔调疏淡细巧,意境清幽空灵,又讲究声律词藻,颇得姜夔之长,可惜内容贫乏,意蕴浅薄。(2)吴锡麟、郭麐(ln) 推波助澜,清空而流为薄滑,柔婉而近于纤巧,难扭浙派没落的命运。2、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之异同:(1)创作倾向和风格相同:清初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和清中叶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都推崇以周邦彦、江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作词比较注重音律和辞藻,内容及抒情则相对薄弱,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从而体现出清代的重实风气。(2)不同之处:厉鹗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较之朱彝尊更为突出。而浙派词人的末流更是一味模拟,琐屑,词格也日益卑下。二、阳羡承继:1、代表:黄景仁、蒋士铨、洪亮吉2、特点:沾染了阳羡的余韵流风,以其愤世嫉俗之情、郁勃苍凉之作,矫正词坛的软弱疲沓。三、独立门户的词人:道光时项鸿祚词幽艳哀断;咸丰年间的蒋春霖沉郁悲深,词风与纳兰性德相仿佛,是“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谭献箧中词)四、常州词派掀起了清词中兴第二个高潮1、定义: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因其开创者张惠言及主要作家是常州人,遂以之名派。2、观点:常州词派诸家不满于浙派末流的一味模拟,寄兴不高,词格卑下,遂起而矫之,词风为之一变。(1)张惠言:从正统文学观念出发,推尊词体,认为诗词同道,力图提高词的地位;强调词的内容,主张词要有言外之意,要有比兴寄托;文辞要深美闳约,风格要低徊幽眇。(2)周济:发挥张氏之说,提出“词史”的观念,认为词应该抒写时代盛衰和反映现实生活;在讲“非寄托不入”的同时又讲“专寄托不出”,使常州词派的理论更加系统明确。3、评价:(1)常州词派是以言志与比兴的传统,来扩展词境,提高词格,深化词意。(2)常州词派转变了清中叶的词风并影响清代后期的词学发展。(3)常州词人对词的艺术有着新的尝试与开拓,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们依然挖掘不出新的意境,仍只能回到传统词人的框架之中。春日赋示杨生子掞(shn)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子。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1、主题:为教诲杨子掞而作的一组素负盛名的佳作。2、层意:上片述子己春光易逝,岁月难留,没认真读书正发愁。下片告杨子把握今天,读书上进,别只顾听时光飞流。3、特色;标榜比兴却以赋,以己之悔劝杨子力学,角度巧妙,言义直切。清中期散文:桐城派一、定义:桐城派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一个散(古)文流派。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之为桐城派。二、桐城派的理论:由方苞创立,经刘大櫆补充,姚鼐发展而成。它们尊奉程朱道统,并以继承秦汉以至唐宋八大家的文统相标榜,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学家韩愈、欧阳修的作品。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三、散文特点:简洁平淡,生动性不足。四、代表人物: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方苞最先提出“义法”的理论,为桐城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义法”说,其义:即言有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实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出发的基本观点。其法:即言有序,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运用材料、语言等等。2、刘大櫆(16981780)承“义法”之说,进一步提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以神气论文,毕竟太抽象了,于是他指出了于音节以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字句、音节、神气,由表及里,由粗入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以神气论文,就不会蹈入玄虚了。3、姚鼐(17311815)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兼具的主张,对方苞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细密化。?五、理论特色与影响1、承古而有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要求不违反儒家的伦理道德。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及明代的古文是一脉相承强调了“法”,总结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古文写作方法,使学古文的人比较容易领会、掌握,而不是孤立地讨论诸如气、道之类抽象问题。2、影响:类似于宋代的黄庭坚成了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流派。乾隆后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恽敬、张惠言师承“义法”理论,在写作风格上变桐城派作文的拘谨为放纵,世称阳湖派。六、桐城派的代表作: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则因能将义理、考证、文章结合得较完美,而成为广泛传诵的作品。汪中及其他骈文家一、汪中1、(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著名骈文家2、特色:打破向来形式主义作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悲愤抑郁,沉博绝丽3、代表作:哀盐船文,描写扬州江面盐船失火。文笔清丽自然,凄婉动人。著名学者杭世骏为之作序,评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吊黄祖文,借祢衡遇黄祖之命运,写自己的不平感慨自序、狐父之盗颂、经旧苑吊马守贞文、广陵对、黄鹤楼铭等都写得情致高远、意度雍容,成为传诵一时的名文二、袁枚、胡天游、洪亮吉、孙星衍、李兆洛:?乾嘉之际著名的骈文家。思考题1、沈德潜格调说的主要内涵2、翁方纲肌理说的主要内涵3、袁枚性灵说及其诗歌的创作特点四、袁枚与性灵说(一)生平:(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二)“性灵”说:1、内容:(1)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真性情诗由情生,性情是诗歌的本源和灵魂。(2)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必须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3)诗人的真性情还要以高度的诗才表现出来,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2、评价: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反映了艺术的创新要求和思想上追求自由的反封建倾向,对于解放受神韵、格调、肌理诸家诗说束缚的清诗,促进其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一味强调性灵而不强调产生和决定性灵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片面性。3、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并且显示出向近代文学演进的历史征兆(1)内容特征:题材相当广泛,举凡咏物怀古、反映现实、描绘山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皆能直抒性情,富有新的气息。(2)艺术特征:大都任性而发,浑成灵动,流转自如,清新隽永。但有时写诗不假思索,在空灵新巧中有点浅薄甚至浮滑写景诗能表现出诗人刹那间的感受,笔调轻快,意境明晰,颇有飘逸玲珑之妙咏史诗能在旧题中翻出新意,设想别致,识见不凡,做到了浅近与精警的和谐统一。(3)代表作品有马嵬、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湖上杂诗等。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等。马嵬之一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主题:将帝妃之死别与百姓之生离对比,认为百姓之痛苦远胜帝妃,表现了“君为轻,民为贵”思想。评价:“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表现了“性灵”主张五.郑燮:1、号板桥,工书善画,清画坛“扬州八怪”之一。2、诗歌方面主张“自树旗帜”“直抒血性”,但比袁枚更注意关注现实和百姓勤苦。3、常通过题画诗(特别是竹子)抒发个人情怀。六.黄景仁:1、家境贫寒,英年早逝。2、诗作主要反映他一生穷困潦倒的生活。但他由此形成一种孤傲清高的品行。3、圈虎行:对于封建权势扭曲个人人格表示强烈愤懑,对于文人个性复归寄寓强烈愿望。七.赵翼: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论诗强调发展变化,反对摹拟古人,诗题材风格多样化,不讲格调宗法,明白晓畅。清中期词:一、浙派延续:1、代表作家:(1)厉鹗领衔的浙派,笔调疏淡细巧,意境清幽空灵,又讲究声律词藻,颇得姜夔之长,可惜内容贫乏,意蕴浅薄。(2)吴锡麟、郭麐(ln) 推波助澜,清空而流为薄滑,柔婉而近于纤巧,难扭浙派没落的命运。2、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之异同:(1)创作倾向和风格相同:清初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和清中叶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都推崇以周邦彦、江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作词比较注重音律和辞藻,内容及抒情则相对薄弱,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从而体现出清代的重实风气。(2)不同之处:厉鹗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较之朱彝尊更为突出。而浙派词人的末流更是一味模拟,琐屑,词格也日益卑下。二、阳羡承继:1、代表:黄景仁、蒋士铨、洪亮吉2、特点:沾染了阳羡的余韵流风,以其愤世嫉俗之情、郁勃苍凉之作,矫正词坛的软弱疲沓。三、独立门户的词人:道光时项鸿祚词幽艳哀断;咸丰年间的蒋春霖沉郁悲深,词风与纳兰性德相仿佛,是“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谭献箧中词)四、常州词派掀起了清词中兴第二个高潮1、定义: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因其开创者张惠言及主要作家是常州人,遂以之名派。2、观点:常州词派诸家不满于浙派末流的一味模拟,寄兴不高,词格卑下,遂起而矫之,词风为之一变。(1)张惠言:从正统文学观念出发,推尊词体,认为诗词同道,力图提高词的地位;强调词的内容,主张词要有言外之意,要有比兴寄托;文辞要深美闳约,风格要低徊幽眇。(2)周济:发挥张氏之说,提出“词史”的观念,认为词应该抒写时代盛衰和反映现实生活;在讲“非寄托不入”的同时又讲“专寄托不出”,使常州词派的理论更加系统明确。3、评价:(1)常州词派是以言志与比兴的传统,来扩展词境,提高词格,深化词意。(2)常州词派转变了清中叶的词风并影响清代后期的词学发展。(3)常州词人对词的艺术有着新的尝试与开拓,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们依然挖掘不出新的意境,仍只能回到传统词人的框架之中。春日赋示杨生子掞(shn)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子。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1、主题:为教诲杨子掞而作的一组素负盛名的佳作。2、层意:上片述子己春光易逝,岁月难留,没认真读书正发愁。下片告杨子把握今天,读书上进,别只顾听时光飞流。3、特色;标榜比兴却以赋,以己之悔劝杨子力学,角度巧妙,言义直切。清中期散文:桐城派一、定义:桐城派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一个散(古)文流派。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之为桐城派。二、桐城派的理论:由方苞创立,经刘大櫆补充,姚鼐发展而成。它们尊奉程朱道统,并以继承秦汉以至唐宋八大家的文统相标榜,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学家韩愈、欧阳修的作品。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三、散文特点:简洁平淡,生动性不足。四、代表人物: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方苞最先提出“义法”的理论,为桐城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义法”说,其义:即言有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实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出发的基本观点。其法:即言有序,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运用材料、语言等等。2、刘大櫆(16981780)承“义法”之说,进一步提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以神气论文,毕竟太抽象了,于是他指出了于音节以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字句、音节、神气,由表及里,由粗入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以神气论文,就不会蹈入玄虚了。3、姚鼐(17311815)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兼具的主张,对方苞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细密化。?五、理论特色与影响1、承古而有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要求不违反儒家的伦理道德。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及明代的古文是一脉相承强调了“法”,总结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古文写作方法,使学古文的人比较容易领会、掌握,而不是孤立地讨论诸如气、道之类抽象问题。2、影响:类似于宋代的黄庭坚成了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流派。乾隆后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恽敬、张惠言师承“义法”理论,在写作风格上变桐城派作文的拘谨为放纵,世称阳湖派。六、桐城派的代表作: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则因能将义理、考证、文章结合得较完美,而成为广泛传诵的作品。汪中及其他骈文家一、汪中1、(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著名骈文家2、特色:打破向来形式主义作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悲愤抑郁,沉博绝丽3、代表作:哀盐船文,描写扬州江面盐船失火。文笔清丽自然,凄婉动人。著名学者杭世骏为之作序,评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吊黄祖文,借祢衡遇黄祖之命运,写自己的不平感慨自序、狐父之盗颂、经旧苑吊马守贞文、广陵对、黄鹤楼铭等都写得情致高远、意度雍容,成为传诵一时的名文二、袁枚、胡天游、洪亮吉、孙星衍、李兆洛:?乾嘉之际著名的骈文家。思考题1、沈德潜格调说的主要内涵2、翁方纲肌理说的主要内涵3、袁枚性灵说及其诗歌的创作特点4、常州词派的理论主张及其影响5、桐城派散文有哪些代表作家?他们的理论主张有何区别与联系?散文创作各有什么特点?6、汪中与清代骈文的复兴。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一、发展概况:1、小说:(1)白话短篇小说走向衰亡;(2)长篇小说数量多,但芜杂、幽怪,多数文学价值不高。2、戏剧:低潮(1)少涉现实,多内廷承应、借史教化戏。(2)雅部衰落,艺术形式逐步僵化,案头化明显。(3)花雅之争,地方戏兴起。3、讲唱文学:有新的发展,更加普遍流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二、小说:(一)长篇小说的多样化1、数量:较多2、类型:(1)旧小说改编、衍生:多是安邦定国,褒忠诛奸,虽在民间颇为流行,然蹈袭前出之书,缺乏创意,文笔亦平庸。(2)新创的小说: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李汝珍的镜花缘,屠绅镡史、燕山外史等。作法、风格不一,但多沾染了汉学风气,以炫鬻(y)才学为能事,内容芜杂,程度不同地偏离了小说的文学特性。(二)绿野仙踪1、李百川:约176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南人。2、内容:小说以明嘉靖间严嵩当政、平倭寇事件为背景,叙写主人公冷于冰愤世道之不良,求仙访道,学成法术,周行天下,超度生灵,斩妖锄怪,既剪除自然妖兽,也惩治人间“妖怪”,最后功成德满,驾鸾飞升。3、性质:小说集历史、神魔、侠义、世情于一身,人事繁多、芜杂,描写过于直露,夹有一些秽(hu)亵(xi)描写,显得境界不高。(三)镜花缘1、作者: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人称北平子,直隶大兴人。有李氏音鉴、镜花缘等。2、内容:据山海经及历代笔记杂著记载,驰骋想象写成的一部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3、常通过题画诗(特别是竹子)抒发个人情怀。六.黄景仁:1、家境贫寒,英年早逝。2、诗作主要反映他一生穷困潦倒的生活。但他由此形成一种孤傲清高的品行。3、圈虎行:对于封建权势扭曲个人人格表示强烈愤懑,对于文人个性复归寄寓强烈愿望。七.赵翼: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论诗强调发展变化,反对摹拟古人,诗题材风格多样化,不讲格调宗法,明白晓畅。清中期词:一、浙派延续:1、代表作家:(1)厉鹗领衔的浙派,笔调疏淡细巧,意境清幽空灵,又讲究声律词藻,颇得姜夔之长,可惜内容贫乏,意蕴浅薄。(2)吴锡麟、郭麐(ln) 推波助澜,清空而流为薄滑,柔婉而近于纤巧,难扭浙派没落的命运。2、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之异同:(1)创作倾向和风格相同:清初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和清中叶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都推崇以周邦彦、江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作词比较注重音律和辞藻,内容及抒情则相对薄弱,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从而体现出清代的重实风气。(2)不同之处:厉鹗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较之朱彝尊更为突出。而浙派词人的末流更是一味模拟,琐屑,词格也日益卑下。二、阳羡承继:1、代表:黄景仁、蒋士铨、洪亮吉2、特点:沾染了阳羡的余韵流风,以其愤世嫉俗之情、郁勃苍凉之作,矫正词坛的软弱疲沓。三、独立门户的词人:道光时项鸿祚词幽艳哀断;咸丰年间的蒋春霖沉郁悲深,词风与纳兰性德相仿佛,是“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谭献箧中词)四、常州词派掀起了清词中兴第二个高潮1、定义: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因其开创者张惠言及主要作家是常州人,遂以之名派。2、观点:常州词派诸家不满于浙派末流的一味模拟,寄兴不高,词格卑下,遂起而矫之,词风为之一变。(1)张惠言:从正统文学观念出发,推尊词体,认为诗词同道,力图提高词的地位;强调词的内容,主张词要有言外之意,要有比兴寄托;文辞要深美闳约,风格要低徊幽眇。(2)周济:发挥张氏之说,提出“词史”的观念,认为词应该抒写时代盛衰和反映现实生活;在讲“非寄托不入”的同时又讲“专寄托不出”,使常州词派的理论更加系统明确。3、评价:(1)常州词派是以言志与比兴的传统,来扩展词境,提高词格,深化词意。(2)常州词派转变了清中叶的词风并影响清代后期的词学发展。(3)常州词人对词的艺术有着新的尝试与开拓,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们依然挖掘不出新的意境,仍只能回到传统词人的框架之中。春日赋示杨生子掞(shn)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子。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1、主题:为教诲杨子掞而作的一组素负盛名的佳作。2、层意:上片述子己春光易逝,岁月难留,没认真读书正发愁。下片告杨子把握今天,读书上进,别只顾听时光飞流。3、特色;标榜比兴却以赋,以己之悔劝杨子力学,角度巧妙,言义直切。清中期散文:桐城派一、定义:桐城派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一个散(古)文流派。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之为桐城派。二、桐城派的理论:由方苞创立,经刘大櫆补充,姚鼐发展而成。它们尊奉程朱道统,并以继承秦汉以至唐宋八大家的文统相标榜,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学家韩愈、欧阳修的作品。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三、散文特点:简洁平淡,生动性不足。四、代表人物: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方苞最先提出“义法”的理论,为桐城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义法”说,其义:即言有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实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出发的基本观点。其法:即言有序,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运用材料、语言等等。2、刘大櫆(16981780)承“义法”之说,进一步提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以神气论文,毕竟太抽象了,于是他指出了于音节以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字句、音节、神气,由表及里,由粗入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以神气论文,就不会蹈入玄虚了。3、姚鼐(17311815)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兼具的主张,对方苞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细密化。?五、理论特色与影响1、承古而有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要求不违反儒家的伦理道德。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及明代的古文是一脉相承强调了“法”,总结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古文写作方法,使学古文的人比较容易领会、掌握,而不是孤立地讨论诸如气、道之类抽象问题。2、影响:类似于宋代的黄庭坚成了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流派。乾隆后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恽敬、张惠言师承“义法”理论,在写作风格上变桐城派作文的拘谨为放纵,世称阳湖派。六、桐城派的代表作: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则因能将义理、考证、文章结合得较完美,而成为广泛传诵的作品。汪中及其他骈文家一、汪中1、(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著名骈文家2、特色:打破向来形式主义作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悲愤抑郁,沉博绝丽3、代表作:哀盐船文,描写扬州江面盐船失火。文笔清丽自然,凄婉动人。著名学者杭世骏为之作序,评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吊黄祖文,借祢衡遇黄祖之命运,写自己的不平感慨自序、狐父之盗颂、经旧苑吊马守贞文、广陵对、黄鹤楼铭等都写得情致高远、意度雍容,成为传诵一时的名文二、袁枚、胡天游、洪亮吉、孙星衍、李兆洛:?乾嘉之际著名的骈文家。思考题1、沈德潜格调说的主要内涵2、翁方纲肌理说的主要内涵3、袁枚性灵说及其诗歌的创作特点4、常州词派的理论主张及其影响5、桐城派散文有哪些代表作家?他们的理论主张有何区别与联系?散文创作各有什么特点?6、汪中与清代骈文的复兴。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一、发展概况:1、小说:(1)白话短篇小说走向衰亡;(2)长篇小说数量多,但芜杂、幽怪,多数文学价值不高。2、戏剧:低潮(1)少涉现实,多内廷承应、借史教化戏。(2)雅部衰落,艺术形式逐步僵化,案头化明显。(3)花雅之争,地方戏兴起。3、讲唱文学:有新的发展,更加普遍流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二、小说:(一)长篇小说的多样化1、数量:较多2、类型:(1)旧小说改编、衍生:多是安邦定国,褒忠诛奸,虽在民间颇为流行,然蹈袭前出之书,缺乏创意,文笔亦平庸。(2)新创的小说: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李汝珍的镜花缘,屠绅镡史、燕山外史等。作法、风格不一,但多沾染了汉学风气,以炫鬻(y)才学为能事,内容芜杂,程度不同地偏离了小说的文学特性。(二)绿野仙踪1、李百川:约176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南人。2、内容:小说以明嘉靖间严嵩当政、平倭寇事件为背景,叙写主人公冷于冰愤世道之不良,求仙访道,学成法术,周行天下,超度生灵,斩妖锄怪,既剪除自然妖兽,也惩治人间“妖怪”,最后功成德满,驾鸾飞升。3、性质:小说集历史、神魔、侠义、世情于一身,人事繁多、芜杂,描写过于直露,夹有一些秽(hu)亵(xi)描写,显得境界不高。(三)镜花缘1、作者: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人称北平子,直隶大兴人。有李氏音鉴、镜花缘等。2、内容:据山海经及历代笔记杂著记载,驰骋想象写成的一部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3、主题:表现新的思想,如主张男女平等、同情赞美妇女、反对八股文等,对各种丑恶现象也不乏批判。4、特点:(1)构思比较奇特,能通过想象的国度将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揭示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种种恶俗的憎恨;(2)形象多苍白无力,性格不够鲜明;(3)后半多为文字游戏,卖弄才学。5、特殊审美风格:(1)作者将隐逸的归宿和解脱从传统的山林变化为海外游历和猎异追奇,具有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2)作者一反红楼梦的悲剧风格,在人生自身中寻找生活乐趣和解脱的态度,对于红楼梦将整个人生视为悲剧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冲击。三、戏曲:(一)传奇、杂剧创作的最后阶段:1、概况:(1)文人学者大写历史剧而远离现实,大写案头剧而脱离舞台,伦理教化剧和风情喜剧占据的主流,剧作大多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2)杂剧、传奇艺术本身已经老化,剧作家的刻意追求典雅精巧更促使其形式僵化、远离群众。2、唐英的古柏堂戏曲集(1)剧本:十七个转天心2卷,清忠正案1卷,双钉案2卷,巧换缘1卷,三元报1卷,芦花絮1卷,梅龙镇1卷,面缸笑1卷,虞兮梦1卷,无缘债2卷,英雄报1卷,女弹词卷,长生殿补缺1卷,十字坡1卷,笳骚1卷,佣中人1卷,梁上眼1卷。(2)取材与主题:多取材下层人民生活,情节生动,但宣扬了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思想。(3)特点:长短灵活,没有一定限制。吸收地方花部戏曲之声腔音律和表演形式,活泼浅俗,通俗易懂。3、蒋士铨与红雪楼九种曲(1)蒋士铨:乾隆时代最负盛名的戏曲家,也是昆腔传奇发展过程中最后一个较为著名的作家。(2)剧作:以红雪楼九种曲(又名藏园九种曲,包括杂剧三种、传奇六种)最有名。(3)内容:表彰节烈、扶植人伦如冬青树、桂林霜等。借他人故事来寄托自己壮志难酬的遭遇与愤懑传奇临川梦、杂剧四弦秋(4)特色:以诗人的激情和灵气写作曲辞,剧作有诗歌的意境和文采,典丽流畅,清雅自然。但案头化较重,与演出有所脱节(2)周济:发挥张氏之说,提出“词史”的观念,认为词应该抒写时代盛衰和反映现实生活;在讲“非寄托不入”的同时又讲“专寄托不出”,使常州词派的理论更加系统明确。3、评价:(1)常州词派是以言志与比兴的传统,来扩展词境,提高词格,深化词意。(2)常州词派转变了清中叶的词风并影响清代后期的词学发展。(3)常州词人对词的艺术有着新的尝试与开拓,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们依然挖掘不出新的意境,仍只能回到传统词人的框架之中。春日赋示杨生子掞(shn)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子。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1、主题:为教诲杨子掞而作的一组素负盛名的佳作。2、层意:上片述子己春光易逝,岁月难留,没认真读书正发愁。下片告杨子把握今天,读书上进,别只顾听时光飞流。3、特色;标榜比兴却以赋,以己之悔劝杨子力学,角度巧妙,言义直切。清中期散文:桐城派一、定义:桐城派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一个散(古)文流派。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之为桐城派。二、桐城派的理论:由方苞创立,经刘大櫆补充,姚鼐发展而成。它们尊奉程朱道统,并以继承秦汉以至唐宋八大家的文统相标榜,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学家韩愈、欧阳修的作品。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三、散文特点:简洁平淡,生动性不足。四、代表人物: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方苞最先提出“义法”的理论,为桐城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义法”说,其义:即言有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实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出发的基本观点。其法:即言有序,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运用材料、语言等等。2、刘大櫆(16981780)承“义法”之说,进一步提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以神气论文,毕竟太抽象了,于是他指出了于音节以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字句、音节、神气,由表及里,由粗入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以神气论文,就不会蹈入玄虚了。3、姚鼐(17311815)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兼具的主张,对方苞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细密化。?五、理论特色与影响1、承古而有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要求不违反儒家的伦理道德。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及明代的古文是一脉相承强调了“法”,总结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古文写作方法,使学古文的人比较容易领会、掌握,而不是孤立地讨论诸如气、道之类抽象问题。2、影响:类似于宋代的黄庭坚成了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流派。乾隆后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恽敬、张惠言师承“义法”理论,在写作风格上变桐城派作文的拘谨为放纵,世称阳湖派。六、桐城派的代表作: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则因能将义理、考证、文章结合得较完美,而成为广泛传诵的作品。汪中及其他骈文家一、汪中1、(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著名骈文家2、特色:打破向来形式主义作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悲愤抑郁,沉博绝丽3、代表作:哀盐船文,描写扬州江面盐船失火。文笔清丽自然,凄婉动人。著名学者杭世骏为之作序,评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吊黄祖文,借祢衡遇黄祖之命运,写自己的不平感慨自序、狐父之盗颂、经旧苑吊马守贞文、广陵对、黄鹤楼铭等都写得情致高远、意度雍容,成为传诵一时的名文二、袁枚、胡天游、洪亮吉、孙星衍、李兆洛:?乾嘉之际著名的骈文家。思考题1、沈德潜格调说的主要内涵2、翁方纲肌理说的主要内涵3、袁枚性灵说及其诗歌的创作特点4、常州词派的理论主张及其影响5、桐城派散文有哪些代表作家?他们的理论主张有何区别与联系?散文创作各有什么特点?6、汪中与清代骈文的复兴。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一、发展概况:1、小说:(1)白话短篇小说走向衰亡;(2)长篇小说数量多,但芜杂、幽怪,多数文学价值不高。2、戏剧:低潮(1)少涉现实,多内廷承应、借史教化戏。(2)雅部衰落,艺术形式逐步僵化,案头化明显。(3)花雅之争,地方戏兴起。3、讲唱文学:有新的发展,更加普遍流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二、小说:(一)长篇小说的多样化1、数量:较多2、类型:(1)旧小说改编、衍生:多是安邦定国,褒忠诛奸,虽在民间颇为流行,然蹈袭前出之书,缺乏创意,文笔亦平庸。(2)新创的小说: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李汝珍的镜花缘,屠绅镡史、燕山外史等。作法、风格不一,但多沾染了汉学风气,以炫鬻(y)才学为能事,内容芜杂,程度不同地偏离了小说的文学特性。(二)绿野仙踪1、李百川:约176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南人。2、内容:小说以明嘉靖间严嵩当政、平倭寇事件为背景,叙写主人公冷于冰愤世道之不良,求仙访道,学成法术,周行天下,超度生灵,斩妖锄怪,既剪除自然妖兽,也惩治人间“妖怪”,最后功成德满,驾鸾飞升。3、性质:小说集历史、神魔、侠义、世情于一身,人事繁多、芜杂,描写过于直露,夹有一些秽(hu)亵(xi)描写,显得境界不高。(三)镜花缘1、作者: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人称北平子,直隶大兴人。有李氏音鉴、镜花缘等。2、内容:据山海经及历代笔记杂著记载,驰骋想象写成的一部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3、主题:表现新的思想,如主张男女平等、同情赞美妇女、反对八股文等,对各种丑恶现象也不乏批判。4、特点:(1)构思比较奇特,能通过想象的国度将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揭示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种种恶俗的憎恨;(2)形象多苍白无力,性格不够鲜明;(3)后半多为文字游戏,卖弄才学。5、特殊审美风格:(1)作者将隐逸的归宿和解脱从传统的山林变化为海外游历和猎异追奇,具有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2)作者一反红楼梦的悲剧风格,在人生自身中寻找生活乐趣和解脱的态度,对于红楼梦将整个人生视为悲剧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冲击。三、戏曲:(一)传奇、杂剧创作的最后阶段:1、概况:(1)文人学者大写历史剧而远离现实,大写案头剧而脱离舞台,伦理教化剧和风情喜剧占据的主流,剧作大多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2)杂剧、传奇艺术本身已经老化,剧作家的刻意追求典雅精巧更促使其形式僵化、远离群众。2、唐英的古柏堂戏曲集(1)剧本:十七个转天心2卷,清忠正案1卷,双钉案2卷,巧换缘1卷,三元报1卷,芦花絮1卷,梅龙镇1卷,面缸笑1卷,虞兮梦1卷,无缘债2卷,英雄报1卷,女弹词卷,长生殿补缺1卷,十字坡1卷,笳骚1卷,佣中人1卷,梁上眼1卷。(2)取材与主题:多取材下层人民生活,情节生动,但宣扬了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思想。(3)特点:长短灵活,没有一定限制。吸收地方花部戏曲之声腔音律和表演形式,活泼浅俗,通俗易懂。3、蒋士铨与红雪楼九种曲(1)蒋士铨:乾隆时代最负盛名的戏曲家,也是昆腔传奇发展过程中最后一个较为著名的作家。(2)剧作:以红雪楼九种曲(又名藏园九种曲,包括杂剧三种、传奇六种)最有名。(3)内容:表彰节烈、扶植人伦如冬青树、桂林霜等。借他人故事来寄托自己壮志难酬的遭遇与愤懑传奇临川梦、杂剧四弦秋(4)特色:以诗人的激情和灵气写作曲辞,剧作有诗歌的意境和文采,典丽流畅,清雅自然。但案头化较重,与演出有所脱节4、方成培美丽的神话雷峰塔(1)白蛇故事的流传:中唐传奇小说白蛇记;明人冯梦龙辑有宋元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写雷峰塔传奇;清代黄图珌与陈嘉言父女,先后又改编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根据黄、陈本完成雷峰塔;田汉改编为京剧本白蛇传。(2)剧情:美丽多情、勇敢坚贞的白娘子和青年店员许宣的爱情故事。(3)主旨:揭露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压迫,表现妇女的痛苦,显示妇女决死向邪恶势力斗争的坚强意志。5、杨潮观与吟风阁杂剧(1)杨潮观:清中叶最为著名的杂剧作家(2)代表作:吟风阁杂剧,共收剧三十二种,每剧一折,各有独立的故事(3)内容特色:重视作品的社会功用,仿白居易新乐府体例,既讽谕世态,揭露黑暗,又颂扬清官,同情民众,寄托着他对社会的认识和理想。但劝惩意味过重,影响了创作的深度。三十二种一折独幕短剧剧名:穷阮籍醉骂财神、快活山樵歌九转、李卫公替龙行雨黄石婆授计逃关、新丰店马周独酌、大江西小姑送风温太真晋阳分别、邯郸郡错嫁才人、汲长孺矫诏发仓贺兰山谪仙赠带、夜香台持斋训子、开金榜朱衣点头鲁仲连单鞭蹈海、荷花荡将种逃生、灌口二郎初显盛魏徵破笏再朝天、荀灌娘围城救父、信陵君义葬金钗动文昌状元配瞽、感天后神女露筋、华表柱延陵挂剑东莱守暮夜却金、下江南曹彬誓众、韩文公雪拥蓝关偷桃捉住东方朔、换扇巧逢春梦婆、西塞山渔翁封拜诸葛亮夜祭泸江、凝碧池忠魂再表、大葱岭只履西归寇莱公思亲罢宴、翠微亭卸甲闲游(4)艺术特色:借用历史而不囿于史实,重在针砭时世,有一定的现实性大多数剧本构思新颖,故事简洁完整,曲词清新优美,宾白诙谐生动舞台效果不佳,反映了戏曲案头化倾向代表剧目有寇莱公思亲罢宴、汲长孺矫诏发仓等(二)花部勃兴:2、刘大櫆(16981780)承“义法”之说,进一步提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以神气论文,毕竟太抽象了,于是他指出了于音节以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字句、音节、神气,由表及里,由粗入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以神气论文,就不会蹈入玄虚了。3、姚鼐(17311815)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兼具的主张,对方苞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细密化。?五、理论特色与影响1、承古而有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要求不违反儒家的伦理道德。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及明代的古文是一脉相承强调了“法”,总结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古文写作方法,使学古文的人比较容易领会、掌握,而不是孤立地讨论诸如气、道之类抽象问题。2、影响:类似于宋代的黄庭坚成了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流派。乾隆后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恽敬、张惠言师承“义法”理论,在写作风格上变桐城派作文的拘谨为放纵,世称阳湖派。六、桐城派的代表作: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则因能将义理、考证、文章结合得较完美,而成为广泛传诵的作品。汪中及其他骈文家一、汪中1、(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著名骈文家2、特色:打破向来形式主义作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悲愤抑郁,沉博绝丽3、代表作:哀盐船文,描写扬州江面盐船失火。文笔清丽自然,凄婉动人。著名学者杭世骏为之作序,评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吊黄祖文,借祢衡遇黄祖之命运,写自己的不平感慨自序、狐父之盗颂、经旧苑吊马守贞文、广陵对、黄鹤楼铭等都写得情致高远、意度雍容,成为传诵一时的名文二、袁枚、胡天游、洪亮吉、孙星衍、李兆洛:?乾嘉之际著名的骈文家。思考题1、沈德潜格调说的主要内涵2、翁方纲肌理说的主要内涵3、袁枚性灵说及其诗歌的创作特点4、常州词派的理论主张及其影响5、桐城派散文有哪些代表作家?他们的理论主张有何区别与联系?散文创作各有什么特点?6、汪中与清代骈文的复兴。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一、发展概况:1、小说:(1)白话短篇小说走向衰亡;(2)长篇小说数量多,但芜杂、幽怪,多数文学价值不高。2、戏剧:低潮(1)少涉现实,多内廷承应、借史教化戏。(2)雅部衰落,艺术形式逐步僵化,案头化明显。(3)花雅之争,地方戏兴起。3、讲唱文学:有新的发展,更加普遍流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二、小说:(一)长篇小说的多样化1、数量:较多2、类型:(1)旧小说改编、衍生:多是安邦定国,褒忠诛奸,虽在民间颇为流行,然蹈袭前出之书,缺乏创意,文笔亦平庸。(2)新创的小说: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李汝珍的镜花缘,屠绅镡史、燕山外史等。作法、风格不一,但多沾染了汉学风气,以炫鬻(y)才学为能事,内容芜杂,程度不同地偏离了小说的文学特性。(二)绿野仙踪1、李百川:约176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南人。2、内容:小说以明嘉靖间严嵩当政、平倭寇事件为背景,叙写主人公冷于冰愤世道之不良,求仙访道,学成法术,周行天下,超度生灵,斩妖锄怪,既剪除自然妖兽,也惩治人间“妖怪”,最后功成德满,驾鸾飞升。3、性质:小说集历史、神魔、侠义、世情于一身,人事繁多、芜杂,描写过于直露,夹有一些秽(hu)亵(xi)描写,显得境界不高。(三)镜花缘1、作者: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人称北平子,直隶大兴人。有李氏音鉴、镜花缘等。2、内容:据山海经及历代笔记杂著记载,驰骋想象写成的一部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3、主题:表现新的思想,如主张男女平等、同情赞美妇女、反对八股文等,对各种丑恶现象也不乏批判。4、特点:(1)构思比较奇特,能通过想象的国度将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揭示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种种恶俗的憎恨;(2)形象多苍白无力,性格不够鲜明;(3)后半多为文字游戏,卖弄才学。5、特殊审美风格:(1)作者将隐逸的归宿和解脱从传统的山林变化为海外游历和猎异追奇,具有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2)作者一反红楼梦的悲剧风格,在人生自身中寻找生活乐趣和解脱的态度,对于红楼梦将整个人生视为悲剧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冲击。三、戏曲:(一)传奇、杂剧创作的最后阶段:1、概况:(1)文人学者大写历史剧而远离现实,大写案头剧而脱离舞台,伦理教化剧和风情喜剧占据的主流,剧作大多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2)杂剧、传奇艺术本身已经老化,剧作家的刻意追求典雅精巧更促使其形式僵化、远离群众。2、唐英的古柏堂戏曲集(1)剧本:十七个转天心2卷,清忠正案1卷,双钉案2卷,巧换缘1卷,三元报1卷,芦花絮1卷,梅龙镇1卷,面缸笑1卷,虞兮梦1卷,无缘债2卷,英雄报1卷,女弹词卷,长生殿补缺1卷,十字坡1卷,笳骚1卷,佣中人1卷,梁上眼1卷。(2)取材与主题:多取材下层人民生活,情节生动,但宣扬了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思想。(3)特点:长短灵活,没有一定限制。吸收地方花部戏曲之声腔音律和表演形式,活泼浅俗,通俗易懂。3、蒋士铨与红雪楼九种曲(1)蒋士铨:乾隆时代最负盛名的戏曲家,也是昆腔传奇发展过程中最后一个较为著名的作家。(2)剧作:以红雪楼九种曲(又名藏园九种曲,包括杂剧三种、传奇六种)最有名。(3)内容:表彰节烈、扶植人伦如冬青树、桂林霜等。借他人故事来寄托自己壮志难酬的遭遇与愤懑传奇临川梦、杂剧四弦秋(4)特色:以诗人的激情和灵气写作曲辞,剧作有诗歌的意境和文采,典丽流畅,清雅自然。但案头化较重,与演出有所脱节4、方成培美丽的神话雷峰塔(1)白蛇故事的流传:中唐传奇小说白蛇记;明人冯梦龙辑有宋元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写雷峰塔传奇;清代黄图珌与陈嘉言父女,先后又改编雷峰塔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