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普通班.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4395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普通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普通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普通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普通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利。一日,他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这一故事启示我们()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B要坚持唯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一切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D凡事应以正确的主观意识作为出发点2中医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等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通过经络相互连结,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协调和平衡。中医思想的合理性在于: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总结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丰富了唯物主义 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A B C D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4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束白光是纯净而没有颜色的光”。这两位哲学家的观点分别属于 A形而上学与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与唯物辩证法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5看到月亮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客观事物受到人的意识的影响带有定的主观色彩同事物可以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A B C D6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一事实说明人类可以A创造规律 B消灭规律 C利用规律 D改变规律7珠算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由于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原有的筹算不能适应计算的需要,筹算逐步演变为珠算。这一演变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8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从哲学的角度看,宋人的错误在于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把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当作直接联系把狭隘的经验上升为普遍的规律把自在事物的联系当作人为事物的联系A B C D 9“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这段话主要是强调 A要重视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区别 B要看到整体的统率和决定地位C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制约作用 D要注意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转化10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A B C D11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材料表明抓住有利条件,是促成质变的重要因素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成功与失败没有明显差别,往往只差一步A B C D12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转基因食品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它们中有的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有的还要对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一观点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看到了矛盾的同一性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 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A. B. C. D.13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印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则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B.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14面对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现状,我们应推动微博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群众。这主要是因为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D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揭示事物的性质15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从xx年到xx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到“稳健”的变化历程,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各有特点 B.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发展C.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 D.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16庄子表述了他为人处世的观点:“夫道(道:指人生的大原则)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夫道不欲杂”,这启示我们 A一分为二,全面分析事物 B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既否定又肯定,促成事物发展17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告诫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办事情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A B C D18某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这将影响一种小鱼的回游,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小鱼胜大坝”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是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A B C D19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目的性社会历史性A BCD20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以科学的态度和顽强的精神,按计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1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在中央党校高级干部研修班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认识才是正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22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太空将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A B C D2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着同一方向再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A真理是有条件的 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界限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4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25.下列对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BC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 (8分)27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28材料一:某地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如他们创造了秸秆喂牛-牛粪制沼气-粪渣肥田的生产模式,如图:材料二: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节约和减排技术的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观,分析说明材料一所倡导的资源利用方式。(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如何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9分)29.(17分)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模鱼时不要弄出声,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竞提了半盆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你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个深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1)上述故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创新活动有哪些哲学启示?(9分) 1-5 ABABD 6-10 CADCD 11-15 CCCDA 16-20 BDBBD 21-25 BAAAB26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4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正确的指导作用。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它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推动作用。 (4分)2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面是变发,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深化了人们对阿房宫的历史和项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4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历史记载是基于当时的条件下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其正确与否要要经受考古实践的检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对阿房宫的一些史料记载是不符合因史事实的。(4分)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阿房宫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4分)28(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分)在生产过程中,种植玉米、养牛、产牛奶、制沼气等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种资源利用方式正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的表现。(3分)(2)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多开发节能降耗新设备。(3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要求我们准备走艰难的路。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3分)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3分)29.解析:由于这个孩子的思想充满辩证否定精神,才使他独自捉到半盆鱼,故第(1)问可从发展及辩证否定观等角度分析。注意第(2)问中“启示”二字,这样的设问一般回答方法论。答案:(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声响对捉鱼有不利的影响,但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捉鱼的有利因素,儿子对声响的认识和利用体现了矛盾的观点。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以批判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对待周围事物。孩子敢于怀疑家长的观点,坚持了辩证否定观,是勇于创新的表现。(2)开展创新活动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开展创新活动要求我们培养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学校班级姓名 学号密封 线 内不要答 题政治(普)答题卷2017-3-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8分)27(12分)28(1)(6分)(2)(9分)29.(17分)(1)(6分)(2)(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