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1781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2.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体桖农民。这表明A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C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D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3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这表明北宋时期A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B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C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D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4.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C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呜,卖早市者又开店矣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5.“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 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 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6. 清代学者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掮抄中提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反映出A. 重农抑商思想的改变B. 市民缺乏人文精神 C. 工商业者的价值取向D. 社会财富分配不均7.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黄埔开设柯拜船坞。到60年代,英美商人在香港、广州、上海开设大小船坞近四十家。据此可知A. 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产生B. 列强对华已经开始资本输出C. 英国的造船业遍布全球D. 英国已经顺利完成工业革命8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D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9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这些举措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10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股票、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 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 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 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 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11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12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13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人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1419 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15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16.下面是据荣家企业史料制作的申新九厂定量设备平均用工人数统计表(19321936年)。据此反映出A. 荣家企业实现管理革新 B近代民族企业规模日渐缩小C民族企业产品市场扩大 D荣家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17图6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D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18 在19 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 年20 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19.“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20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人的证明;而1978年以后,大量的农民工却可自由进人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 经济体制变革的结果 B. 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C. 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 D. 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21.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引发的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示:“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这一措施 A. 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 B. 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C. 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 D. 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22. 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 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 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 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3“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2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人工业文明时代25“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26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材料中“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的现象A. 直接源于新航路开辟 B. 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经营C. 英国由此逐渐实现工业化 D. 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27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下列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新航路导致欧洲职业选择巨变C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28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29据估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 B推广大农场经营方式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 D稳定农村社会阶级结构30.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又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A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B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31. 有人这样描述1848年的欧洲:“从前如果有人把富有手艺的工匠叫做工人,他会跟你反目如今人们告诉工匠,工人是国内最高职衔,于是,工匠都说他们要做工人。”这反映出当时A. 工业革命后手工劳动被排斥 B. 工人运动推动了工人地位有所上升C. 欧洲已经出现社会主义国家 D. 资产阶级与工人的矛盾已彻底消除32.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 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C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D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3319 世纪前期, “社会主义”、“人文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等词语大量出现。这些词语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工业革命的发展B殖民扩张的加剧 C启蒙运动的兴起D工人运动的推动34. 维多利亚时代(1837 -1901年),家庭祈祷的顺序依次是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和帮厨等,仆人们都是面对墙壁跪着祈祷。宗教仪式是按乡绅、农场主、商人、店主、工匠、农业工人的先后顺序安排。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物质财富影响社会地位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D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351518世纪,一切随人口变化而变化。人口增加了,生产和交换就会增加,边缘地区的种植业就会发展;手工工场就会兴旺;村庄和城市的规模就会变大;流动人口就会增加。人口增加的压力越大,人们做出的建设性反应就会越多,这就是无声的命令。(孙义飞近代早期欧洲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关系模式探析),作者意在说明A. 人口增长是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 B. 圈地运动推动了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C. 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 D.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36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37.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38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9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电动机也很快发明出来;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A科技是引向战争的根本原因B世界科技中心呈现多元化C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D德国的经济水平领先世界40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成为很有钱的名人。16301809年,英国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A英国政府重视人才培养 B工业革命期间开始有了专利法C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创造 D专利法推动了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国外销商品多生产于东南沿海,这里港口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输量大。到了宋代,随着航海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摘编自孙继亮海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马克思(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2)材料二中“人为地隔绝于世”指的是什么政策?分析其危害。(6分)42(16分)西汉经学家刘向曾说过:“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移”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庶民地主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对静态的传统农业社会注入了活力,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强有力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明代社会消费风俗的变迁也正是明代社会内在矛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伤风败俗的性质,体现着封建政治的腐朽性。文化消费的社会层次下移,市民阶层和村夫野老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文化消费群体的主体力量。 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材料二 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 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 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12 至 1919 年间,民国政府又颁发了十余项服制,发人深省的是,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虽然,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易服者注意:启 者民国共和告成 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 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民国易服,“拿来”洋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的消费风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 “俗移”揭示出怎样的“世异”? (5分) (2)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在服饰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据材料二,概括推动民国时期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3分)43(12分)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4分)(2)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8分)邢台一中xx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10 BBACC CBCAA 1120 ABDDD DCBBA 2130 CCDAC BDABA3140 BDABA DADCD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1)变化: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占主导。(2分)原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干扰;经济重心南移;海上运输优势明显;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4分一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2)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2分)危害:外贸萎缩,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与世界隔绝,错失向工业文明发展良机;造成航海造船业衰落和在航洋时代落伍;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助长固步自封心态。(4分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42(1)过度消费;追逐时髦;违礼逾制。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着封建社会传统习俗。(5分)(2)革除封建习俗,推行新式服饰;倡导西学,追求人人平等。(4分) 民国政府的推动;先进人士、商人的示范;商家和媒体的宣传。(4分)(3)习俗的变化实质上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习俗的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习俗会因时因势而变。(3分)43(1)变化: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消失。(2分)社会条件: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机器工业生产取代家庭手工生产。(2分)(2)进步:父权制衰弱;妇女经济地位提高;家庭成员逐渐平等;家庭情感增强。(4分)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英国议会民主化进程。(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