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试卷(生物).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0592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试卷(生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试卷(生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试卷(生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试卷(生物)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第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别答在答题卡(卷)和答题卷(卷)上。全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2. 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考试类型涂A)3. 第卷的答案直接在答在答题卷(卷)上,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答卷必须使用0.5mm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晰。并且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4. 不交试题卷,只交第卷的答题卡和第卷的答题卷。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一、 选择题: 40题 x 1.5分 = 60分 1.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3. (xx春季招生理综江苏卷-2)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4. 下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 )5. 下面的哪一个序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6. 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236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 )7. 下列简图依次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是图注: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 A B C D8. 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细菌占有第2、3、4、5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 B C D9.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10.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A. B.C. D.11.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l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 B05 C025 D002512. 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0.5214100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13. 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CO2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 14.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5.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从能量关系看+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6. 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其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生物种类草兔狐狼所含能量9.91091.5l0921081.3108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 17.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当人们把生产者当做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A、 B、 C、 D、 18. 在下列四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相等。如果物种甲是人类所需的资源,那么能提供甲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1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20. 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都是真核生物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21. 右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的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22. 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种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A. 1 23B. 534C. 3 42D. 21523. 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 )A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酵母菌24. 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一长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 B. C D.25. 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A. 能量流动B. 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 物质更新26.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27.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28. 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29. 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 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 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 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30. 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 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31. 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 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 D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结构32. 稻田中,农民要拔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向 D.增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3.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34. 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 )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5. 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 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36.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BDDT是挥发性物质C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D含有DDT动物的迁移37. 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BCD 38. 苍蝇的平衡棒原理被应用于运载火箭的研制中,这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能体现出( )A潜在使用价值 B. 直接价值 C间接使用价值 D. 生态价值39. 下列哪一个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含的内容( )A.遗传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化 C.丰盛的个体数量 D.生态系统多样化40.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人工栽培和养殖 B就地保护C迁地保护 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41(10分)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请回答:(1)假如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存在一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 若把该食物链中的兔全部杀死后,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先受到伤害的是 。 若通过能量流动流到猫头鹰中的能量为A kJ,把兔全部杀死后,草中能量的增加值范围为 。(2)假如另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 若要在短期内,让猫头鹰的数量明显增加,则应把能量集中引向的食物链是 。 若把该食物网中的兔全部杀死,则该食物网中数量首先发生改变的生物是 ,改变情况是 。42. (16分)下面是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5000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44 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32 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 mg。(2)右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43(14分)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全面丰收。下图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 于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3)该生态系统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 等生物作为 。(4)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过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率。(5)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原理建立的。(6)建立此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xx下学期5月考试试卷 高一生物 答题卷题号非选择题第卷总分414243得分41(1) (2) 42.(1) (2) 原因: 43(1) (2) (3) (4) (5) (6) xx下学期5月考试答案高一生物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5: CBBAC 6-10: CDBCC 11-15: CADBA 16-20:DBADD21-25: DDBDB 26-30:CDCDC 31-35: DCADB 36-40:CCBCB 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41(1) 猫头鹰 25A100A kJ (2)草兔猫头鹰 食虫鸟 先减少,后增加,再趋于稳定42. (1)ADE能量流动20064(2)海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43(1)阳光 (2)桑和水稻 (3)细菌、真菌 分解者 (4) 物质的利用(或能量的利用效率) (5)生态系统稳定性(或 生态学原理) (6)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以充分利用xx下学期5月考试答案高一生物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5: CBBAC 6-10: CDBCC 11-15: CADBA 16-20:DBADD21-25: DDBDB 26-30:CDCDC 31-35: DCADB 36-40:CCBCB 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41(1) 猫头鹰 25A100A kJ (2)草兔猫头鹰 食虫鸟 先减少,后增加,再趋于稳定42. (1)ADE能量流动20064(2)海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43(1)阳光 (2)桑和水稻 (3)细菌、真菌 分解者 (4) 物质的利用(或能量的利用效率) (5)生态系统稳定性(或 生态学原理) (6)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以充分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