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阶段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39708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阶段考试试题注意事项: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 21 世纪在介绍中国文明的总体状况时,以 印度为对象进行比较,指出:“与印度文明的松散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聚合和连续。中 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 停顿。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 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者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历史文 化的强大连续性,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特征。(2)中国文化的核心政治观念从未发生动摇,是中国历史连续性的重要表现。(3)中国历史与文化,确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这种发展,并没有对前一阶段的文明成果彻底砸 烂推翻,而是有继承有发展,用孔子的说法即“损益”。虽然有改朝换代,虽然有外部力量入侵, 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文明的连续性因而获得承认。(4)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夏商周时代可以称为贵族时代,其政治、文化都由贵族主 导。秦汉以后的新时代,可以称作士大夫时代,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士大夫发挥着无可替代的 核心功能。(5)中国与西方早期国家的历史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夏商周的贵族时代,与古希腊、罗马时期 的贵族很类似。从部落贵族发展出来的国家统治集团,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而贵族在经济、 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拥有无法比拟的特权。贵族内部也有等级划分,公侯伯子男的爵 位系统标志着贵族内部的等级性。中国没有西方式的神庙组织,但中国有发达的宗法体系,在维 护贵族体制上,发挥重要的功能。(6)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贵族时代走上完结之路。贵族时代的完结,并不意味着贵族时代的一 切都化为灰烬,损益的历史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商鞅变法,把传统的贵族爵位 体系创造性地改造为军功爵系统,不论出身,只要立下军功,就可以获得或晋升爵位。世卿世禄 的历史走向没落,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也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 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士人地位崛起,由于他们掌握文化资源,血缘不再是人才优劣的标准。尚贤思想成为各家各派的基本主张,士人取代贵族在各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这个历史运动,直到汉武帝时期推广“察举制”,最终落实到系统的制 度设计之中。(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意义,不仅在于各家各派努力推行自己的理论主张,也包 括对君主制的推动。就君主而言,不仅实际的政策需要士人建议和制定,而且,国家理论问题, 比如君主定位、功能、价值等,也是各家争鸣的内容。君主从贵族的一员,变成国家的首脑和主 权化身,尤其是全民的利益代表,是各派思想家共同论证的结果。君主制最终发展为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下君主的至高地位确立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了某种思想理论,这个过程其实是国家 治理的意识形态化。秦始皇接受法家治理的思想,汉初看重黄老思想的价值,直到汉武帝时代“独 尊儒术”,儒家作为中国意识形态的努力,终于完成。(摘编自孟宪实中华文明为何从未中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印度文明松散、间断,中国文明聚合、连续,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 B.中国被许多游牧部族侵入,甚至还被某些王朝取而代之。但是中国人没有接受入侵者的语言、 习俗或者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C.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核心政治观念从未发生动摇。 D.孔子的“损益”说,就是指中国历史与文化并没有对前一阶段的文明成果彻底砸烂推翻,而是 有继承有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文明有强大的连续性,因而虽然有外部力量入侵,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没有发生根 本变化。 B.血缘关系维系了从部落贵族发展出来的国家统治集团的统治,而贵族在经济、政治、军事、文 化教育等方面都拥有无法比拟的特权。 C.中国没有西方式的神庙组织,在维护贵族体制上,发达的宗法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D.春秋战国时代,损益的历史发展规律在中国的贵族时代走上完结之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变法,使世卿世禄的历史走向没落,六艺之学这些贵族教育的内容,也通过孔子这样的士 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B.因为士人掌握文化资源,血缘不再是人才优劣的标准,所以士人地位崛起。尚贤思想成为各家 各派的基本主张,士人取代贵族在各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 C.各家各派努力推行自己的理论主张,对君主制的推动,即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 意义。 D.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化,使得皇帝制度下君主的至高地位确立了,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了某种思 想理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白痴的生活【爱沙尼亚】梅希斯海因萨尔(1)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有觉察 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2)“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3)维洛开始频繁地照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可是除了忧虑的表情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担心的样 子。而忧虑的表情对于一家之长、真正的父亲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家里人都认为这再正常不过。 事实上,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他所做的事多么引人入胜,不管工作中取得了怎样辉煌 的成就,都不能给他带来像白痴那样生活所享受到的快乐。可他却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4)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傻里傻 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5)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一种是 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 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 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 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6)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看出, 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 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 家门。(7)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登上某 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 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 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放心地扯着噪子大声 喊叫,以迎合乌鸦的哇哇叫声。(8)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因为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他不得不经常到图书馆去,以便提高专业水平。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会从公文包里取出各种专业书籍和图纸,再加上专业术语来解释分析。妻子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也就相信了他。这样维洛 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9)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维洛一到庄园就 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 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妙的瞬间。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悠闲地散步,用 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上的纽扣。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壳饲料的头发,用粗 糙地舌头舔维洛那抹了盐的脖子。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黄色的口水。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 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 他的心里美滋滋的。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 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10)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 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 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 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11)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地亲吻妻子, 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 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 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再写“白痴的生活”的种种表现及其 意义,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B.小说主人公维洛工作成就辉煌,家庭幸福美满,精神上却又高度焦虑、极度自卑、神经质并且 极力掩饰自己这一症候。 C.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自然和谐,物我相 融的状态,表现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 D.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中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他们既要适 应世俗生活,同时又渴望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5.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5 分)6.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是一个白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 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祯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 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域,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 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 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域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秦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节选自明史张罗彦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 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B.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 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C.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 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D.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宫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 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B.行人,古文中可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使者的统称”或者“官名”,含义丰富。本文 中“初官行人”与兵车行“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行人”含义不同。 C.歃血,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 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D.官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等,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 有正从之别。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 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张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 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张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干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 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张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城中将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将一枚崇祯钱 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 C.尾联中的“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说明老翁怕冷,又身患重疾,难以起床。 D.“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E.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12.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荀子的劝学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知识,更是劝人为“善”,培养高尚的品 德,由文中“ , , ”三句可见。(2)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 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 ,_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很多学者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垃圾,认为它们不值得研究。之所 以会有这种误解,或许与“网络文学不是纯文学”“网络文学的市场化意味太浓”等论调有关。光风霁月的钱谷融常常赞许这样一个人生境界,在逆境时以遁世无闷、独立不惧;在顺境时自 知自觉、心如明镜;在平境时,则有守有为,可止可行,其实也正是钱谷融的夫子自道。近年来,不少地方发生多起旅游“宰客”事件,尽管这些事件最后大都得到了妥善处理,但也 严重损害了地方旅游市场的形象。可见,政府要在事件发生前未雨绸缪,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把风险防控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恶性事件。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了名为731部队的真相纪录片,引发日本国内强烈震动,人们似乎看到 了日本社会正视历史、反省战争罪行的可能,然而事与愿违,安倍政府不仅未作出任何反思历史 的回应,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执迷不悟。寻常午后,街头的人寥寥无几,北海市少儿图书馆却十分热闹,非遗传承人正声情并茂讲述着“珠还合浦”的故事这是图书馆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精心策划的“小海螺故事会”,每 个星期都会上演。进入后现代这样一个取消深度模式的语境里,优秀的网络文学作为突出代表,如过江之鲫般迸 发,便不足为奇了。A.B.C.D.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 分)A.由袁和平执导的 3D 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B.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 10 万亩桃花林,每年春天烂漫的桃花漫山遍野, 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C.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的幸 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注的 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文学传统的继承, ,而在于创新。如果不以“创新”为主导,则所谓“新古 典主义”,事实上只是形式上的“假古典主义”。任何旧的事物都会死去, ;死去 的是形体,而存在的是一种永恒的生机。一棵树即使活到一千年,总有枯死的一天,但它的种子 落在泥土中又会重新冒芽生长,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如此新陈代谢,宇宙中一切事物得以生生不息, 。四、写作(5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知耻近乎勇。(中庸)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上面这些关于“修身”的名言发人深省。对现代中学生修身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 呢?请从上面列出的句中,选择两三句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xx.3语文段考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中国人没有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者畜牧经济”错,原文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者畜牧经济” )2A(因果倒置)3D(逻辑错误。原文是“皇帝制度下君主的至高地位确立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了某种思想理论,这个过程其实是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化。”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 B 5. 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就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形象。就主题角度而言,凸显了小说主旨。在富足体面的现实生活中维洛却根本体会不到快乐,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表现了作者对此的忧虑及反思,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的生活追求这一主题。就艺术表现手法来说,“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维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6. 不是。理由:生活中他是一个正常人,心智正常,有学历,是专家,有体面的工作,有家庭孩子;他能把自己当作白痴恰说明他不是白痴,他只偶尔以白痴的行为去感受自由纯真的生活。他的“白痴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之下的发泄和放松,是一种在世俗生活的名利、地位等牵累下的主动寻求解脱的方式,更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或追求自由质朴纯真)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对他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解除了他的压抑烦躁,激发了他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精神上却又高度焦虑、极度自卑、神经质”不准确;从文中来看,虽然文章标题是“白痴的生活”,但主人公维洛并不是白痴,所谓的“神经质”只不过是他感受自由纯真生活的表现,是被现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下的发泄和放松,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追求自由质朴生活的表现。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这是考查对小说结构的理解能力。分析小说结构安排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达、艺术手法的表现等角度去考虑。小说主要是写主人公维洛林德的“白痴的生活“的,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这是小说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可以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显,作者是想告诉读者,维洛林德并不是真的白痴。那么,从情节的发展角度考虑,是为下文维洛林德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做铺垫。从人物形象的刻画角度考虑,作者想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表现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形象,这样就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另外,这样安排,让维洛林德“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有利于表现他内心矛盾的复杂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这也很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旨。可以说,小说第五自然段写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是小说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标题的关系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本题中,这段文字写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在情节上来看,补充介绍了维洛的工作和家庭情况,“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这就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质朴而纯真的生活做了铺垫,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全面。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是一个白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探究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就题目的第一小问,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根据小说内容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是”。然后我们再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比如小说第五自然段对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小说最后一段对主人公维洛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的描写等。题目第二个问题“结合文本谈谈看法”,作答时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作答:主人公维洛的这种“白痴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主人公维洛为什么喜欢或是放纵自己的这种“白痴行为”呢;这种“白痴行为”对主人公维洛有何好处或帮助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答案】7. C 8. D 9. D 10. (1)我自当出城屯兵于蠡县扼守流贼必经之路(要道),先杀掉妻子儿女而后出动,守城事务全都交给您了。(关键词“屯”“冲”“妻子”“属”)(2)流贼认为罗彦是主谋,喊着他的名字大骂,并用箭射书劝降,罗彦不加理会。(关键词“诟”“书”“说”“顾”,判断句)【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这句话的含义是“任职期满,升任光禄少卿 ,被诬告撤职还乡。罗彦少年时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起初任行人,奉命回家乡,家乡所在府三次遭到兵祸,他辅佐地方官守卫,三次立功”,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名词较多,如“光禄少卿”“罗彦”“兵事”“行人”“乡郡”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落”的宾语是“职”,两者不能分开,排除BD两项;“佐”,意思是“辅佐”,“当事”是指地方官,辅佐地方官所做的事情就是“守御”,两者不能分开,排除A项。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说法绝对,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它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官制。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他将一枚崇祯钱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错误;文章倒数第四行“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可见应该为“每个人的脖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选项中“崇祯钱币”快速找到答题的区域,文中说的是“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人”应是指每个人,并不是指他自己。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屯”,动词,屯兵;“吾当出屯蠡县”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吾当出屯(于)蠡县”;“冲”,名词,要道;“妻子”,古今异义,妻子儿女;“属”,交托。第二句中,“诟”,诟骂;“书”,古今异义,信;“说”,劝说;“顾”,理会;“罗彦主谋”,判断句。参考译文:罗彦,清苑人。父亲张纯臣,由武进士出身历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有六个儿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崇祯二年中进士。屡次升迁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杨嗣昌几次借口地方事务引用坏人,大多被罗彦批驳纠正。皇帝怀疑吏部办事徇私,东厂侦探经常密布于吏部,各司郎官有多人受谴责,只有罗彦没有受到牵连。任职期满,升任光禄少卿 ,被诬告撤职还乡。罗彦少年时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起初任行人,奉命回家乡,家乡所在府三次遭到兵祸,他辅佐地方官守卫,三次立功。给事中时敏因公途经这里,半夜时想要进城,罗彦 不许。崇祯十七年二月,流贼逼近京师,众官商议防守事务。罗彦兄 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结盟,发誓拼死守城。总兵官马岱拜见罗彦说:“流贼兵分两路,一路出固关,一路奔向河间。我自当出城屯兵于蠡县扼守流贼必经之路,先杀掉妻子、儿女而后出动,守城事务全都交给您了。”罗彦说:“可以。”次日清晨,马岱果然杀死妻儿共十一人,率军前去。罗彦等纠集民兵两千人分守城墙。罗俊守东城,罗彦守西北,罗辅为机动部队。宫府钱粮不足,他们出家产资助。流贼派骑兵呼叫劝降,罗俊回头对部下说:“想投降的人,把我的头拿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拔剑道:“有谁不跟随张家兄弟死守的,请尝此剑。”(刘忠嗣)两眼怒视,头发竖起。听到的人都很激愤,防守更坚决,流贼因而后退。不久,得知京师事变,众人都哭泣,向北叩拜,又互相下拜共同立誓。而流贼进攻更急,城里有许多不同的意见。罗彦说:“普通百姓毫无见识,不以大义为鼓舞,军心便不壮。”于是下令每人在颈上挂一枚崇祯制钱,以表示拥戴主上的心意。流贼认为罗彦是主谋,喊着他的名字大骂,并用箭射书劝降,罗彦不加理会。流贼死伤很多,进攻越来越猛烈。李建泰的卫队为流贼做内应,城市因而陷落。罗俊仍持刀砍杀贼兵,刀脱手, 两手抱住贼人咬其耳朵,嘴上鲜血淋漓。流贼来得越来越多,于是遇害。罗彦见流贼入城,急忙回家,在墙上大字书写官阶、姓名,上吊自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答案】14. CD 15. 本诗描绘了一个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细节描写(动作、心理描写等)“卧迟”“灯灭后”,才能赏听窗外的沥沥雨声,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体现他心无顾虑,具有闲淡的情怀;老翁“晓晴寒未起”,对“霜叶满阶红”漫不经心,突出老翁心境清静淡泊;“香添暖被笼”,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却还要“霜叶满阶红”,打算继续躺着,突出了体衰而又闲散的形象。【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C项,老翁” “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D项,“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多么冷酷的大自然啊!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怎样的老翁形象” “如何刻画”“简要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点出形象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抓住关键诗句“卧迟”“灯灭后”, “睡美” “晓晴寒未起” “香添暖被笼”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14.【答案】A(不假思索: 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望文生义。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和“在事件发生前”重复。执迷不悟: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过江之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语境不符,多含贬义)1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句式杂糅,把“组成为”改“组成的”;句首缺少介词“在”;B搭配不当,“被誉为”前加“肥城市”;D成分残缺,在“人满为患”后加上“的问题”。16.不在于守成和复旧 但死去并不代表消灭 文学传统的继承亦复如是 注: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5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