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37528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下表为清代安徽徽州等府的田赋征收统计表,这反映出当时() 府别 县别 每亩征银 每亩征米 每亩征豆 徽州府 休宁县 0090两 13升 007升 黔县 0093两 16升 008升 宁国府 南陵县 0073两 16升 031升 宁国县 0073两 18升 032升 池州府 贵池县 0126两 73升 091升 铜陵县 0116两 79升 097升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A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并存B安徽田赋征收的标准相对偏高C佃户的田赋负担有所减轻D征收的实物在数量上超过银两3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4尉官乃古代的一种官职,清代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说:“尉,武官悉以为称。”下列带尉的官职中主要负责市场行政管理的是()A太尉B司隶校尉C郡尉D草市尉5美国学者谢弗在其著作中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主要有使臣、僧侣、商人这三类人。”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唐朝()A实行开明包容的文化政策B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C科技文化发展领先于世界D鼓励中外商人的贸易交流6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B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D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7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8宋代海外贸易活跃,仅进出口货物就达400多种,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在广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大批海外蕃客来华贸易。这说明宋代()A突破了朝贡贸易体制B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C商业是主要财政来源D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9齐桓公向管仲提出如何解决国家财政不足问题时,管仲回答说:“唯官山海(指:盐铁)为可耳”。这说明管子主张()A以农为本B积极干预经济C开发荒山D鼓励市场交换10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11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西方对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垄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成为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近年来多次被国资委考核为A级中央企业。据此判断()A轮船招商局见证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历程B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艰难曲折C中国船舶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D政府主导推动官营企业发展12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和比重情况()该图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A自然经济得到巩固B仍然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产地C国内市场逐渐活跃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13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D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14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不仅建成了连云港和黄埔两港口,并对长江航道进行了疏理,炸毁暗礁,清理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南京国民政府的上述举措()A旨在加紧“围剿”红军B为迁都重庆提前做准备C便利了工矿企业内迁D奠定了持久抗战的基础15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6 对下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某时段中国钢铁产量统计表(部分)时间(民国 年) 生铁(吨) 钢锭(吨) 铸品(吨) 30 4444611 113000 31 12994433 10000000 877271 32 13392924 4088943 1137474 33 2254989 6559274 1632964 34 12987823 7825835 1512653 A民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导B民族企业为抗战提供战略物资C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17某同学在主题为上海与近代中国经济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100法币只能买0002 416两大米 3000家大工厂只有600家开工 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这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年的上海()A1895年B1913年C1936年D1948年18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时期19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A传统满族旗袍B改良旗袍C苏式连衣裙D干部服20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C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21胡忠茂在慈中情结里面回忆了他们那时候的暑假生活,“我们也加入了全民大炼钢铁的洪流,去龙山装来白泥,在学校西北角近河处筑起小高炉,还从实验室拿来酒精引火,日日夜夜拼命炼,一天深夜终于炼出了一点铁块,连夜敲锣打鼓去县委报喜。”胡忠茂回忆的事情可能发生在哪一年()A1953年B1956年C1959年D1967年22下面是1957年和1961年我国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的开始恶化B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C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23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A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B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C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D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24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连续三年国民经济的部分状况。据此推断这三年是()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 第一年 2534亿元 +173% 5587亿元 +244% 第二年 21045亿元 -17% 4194亿元 -25% 第三年 xx3亿元 -42% 3613亿元 -139% A19491951年B19571959年C19661968年D19781980年251973年,周恩来说:“台湾有一个高雄港是自由港,没有税,吸引外资带着原料去建厂,利用台湾的廉价劳动力、劳务费,然后把商品回销外国,这样很多外资去台湾投资。”同年,陈云提出:“要把一些界限划清楚,如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框框束缚住”。这些主张()A表明了建立自由港吸引外资的愿望B明确了利用外资和自力更生的关系C强调了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市场的需求D蕴含了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理念二、材料阅读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26“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古代中国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古代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4分)(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乾隆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也开始经销中国布,在贸易中他们发现广州货穿洗后容易褪色,而江南地区所产的棉布(他们称之为“南京布则不易褪色, 所以,到18世纪80年代,该公司便经常贩运苏松地区所织的紫花布到英囯本土,初时数量约2万匹,以后逐年增多,到1800年后扩大到20万民除欧洲市场外,美国及南美,“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特别是那时棉工业尚未发达的美国免是成为中国土布的重要主顾。 马学强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 材料二 清朝中期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口商品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1825-1826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价值1895两,1831-1832年增至360521两,1833-1834年达451565 两。 弈立珍清朝中期洋货进口对中国消费生活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稀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咬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北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南京布”大量销往欧美的背景。(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期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货进口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8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二 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xx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xx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1)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6分)29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材料二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材料三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4分)(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4分)赣州市四所高中xxxx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中“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得知主要是用来政府征收赋税,并未提到对农民的负担的加重,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每亩征银”是货币地租;“每亩征米”“每亩征豆”是实物地租,故A项正确;“安徽田赋征收的标准相对偏高”其中相对偏高是一种比较的说法,材料中只呈现的是清代安徽徽州的,没有对比,无法得出答案,故B项错误;佃户的田赋负担有所减轻,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法案,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没有呈现银与米与豆之间的兑换比率,无法直接得出,故D项错误。3【答案】D 【解析】该技术早于西方出现,故A项错误;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冶金的质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规模,但“大大提高”说法过于夸张,故B项错误;该技术有助于冶金业的发展,有助于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该技术有助于提高金属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故D项正确。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尉是秦朝中央管军事的官员,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尉是郡县制下主管军事的官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市尉是南北朝管理草市市场的行政官员,故D项正确。5【答案】B 【解析】材料不涉及到文化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这片神奇的士地”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得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主要有使臣、僧侣、商人这三类人”得出中外商人的贸易交流只是其中一方面,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和土地兼并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经济作物的种植,是农业进步的一种表现,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农业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两宋之际,完成了经济中心的南移,故C项错误;经济作物增长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作物的增长必然会出现“棉争粮田”、“桑争稻田”,故D项正确。8【答案】B 【解析】材料“宋代海外贸易活跃”,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仅进出口货物就达400多种,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在广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大批海外蕃客来华贸易”可知,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宋代海外贸易活跃”与财政来源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宋代海外贸易活跃”体现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但不能说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的一种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9【答案】B 【解析】材料不涉及以农为本,故A项错误;据材料“唯官山海(指:盐铁)为可耳”可得管子主张通过政府积极干预商品经济来弥补国家财政不足的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开发荒山,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鼓励市场交换,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传统工艺品质优良无法解释其鸦片战争后十年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清廷允许民间设厂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中国的部分产品适合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发展较快,故D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轮船招商局的发展,见证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轮船招商局是水运业,反映到中国交通运输业,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双半社会,中国船舶运输业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持续稳定发展是不符合史实的,故C项错误;政府主导推动轮船招商局的发展,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在逐步瓦解和被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原料品在中国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增大,不能说明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产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出口商品分类,不能说明国内市场逐渐活跃,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中,手工制品类所占大幅比重下降,原料品上升,机器制造品上升,说明了一方面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掠夺原料和手工业产品,另一方面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出口机器制造品,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故D项正确。1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吴藴初代表的是民族资本家,材料不涉及官僚资本的阻碍,故A项错误;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与材料“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体现了当时中国已有专利权意识,说明政府有相关立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故C项错误;据材料,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可知,吴藴初的目的是为了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斗争,实业救国,这受到郑观应商战思潮的影响,故D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5.4月国民政府掀起的一场经济建设运动,而此时红军已逃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故A项错误;B项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的交通建设客观上便利了工矿企业内迁,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抗战还没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因此与持久战无关,故D项错误。15【答案】C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能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导致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不是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民国初年。由于民众反对“二十一条”,对日货的抵制,导致日纱销售量下降,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故D项错误。16【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重工业的变化,不能推断出重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民国3034年(即19411945年)正处在中国的抗战时期,民族工业仍然保持较高的钢铁产量,为抗战提供战略物资的支持,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服务,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在19271937年,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00法币只能买0002 416两大米”可知,这一时期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据材料“3000家大工厂只有600家开工”可知,这一时期很多企业破产,据材料“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市场上充斥着美国货,根据上述三个条件可知这一时期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1895年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1913年也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B项错误;1936年也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1948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正确。18【答案】B 【解析】这一社会现象是废除缠足。鸦片战争时期还未废除缠足,故A项错误;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废除缠足,不是“最早出现”,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时期妇女缠足早已经废除,故D项错误。19【答案】B 【解析】孙中山民族主义,具有反满的特色,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确定的礼服是近代中西合璧的旗袍,故B项正确;苏式连衣裙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干部服流行于20世纪五十年代,故D项错误。20【答案】B 【解析】“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可知主要指的是西方科技的运用,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铁路出现到运用51和109年,电报出现到运用则是36和51年,电灯则是1和15年,出现和运用越来越短,故B项正确;中国近代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对西方科技的运用时间看,铁路差58年,电报相差15年,不能说明差距不断扩大,故D项错误。21【答案】C 【解析】1953年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开始,并不存在大炼钢铁的状况,故A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革才完成,故B项错误;随着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颁布,工业上的“大跃进”和农业上的“人民公社化”蓬勃发展,这种状况直至1960年下半年才得到纠正,故C项正确;1967年,十年“文革”浩劫已然开始,国民经济已陷入全面瘫痪的境地,不可能还在大炼钢铁,故D项错误。22【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饼形图,从1957至1961年生活资料的进口比例增多,中苏关系恶化使得苏联撤走在中国的专家、技术人员,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591961年中国面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造成国民经济的大灾难,使得生活资料进口增多,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的时间是在1957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针对三年经济困难,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在1961年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3【答案】B 【解析】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并不代表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结盟,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主要是受到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状况,故C项错误;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并不代表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故D项错误。24【答案】C 【解析】根据图表数据可知,三年的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下降非常快,以此来判断以下几个时间段,19491951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期,这两项指标应该快速发展,故A项错误;19571959年虽然有曲折,但工业总产值应该飞速发展,故B项错误;19661968年为文化大革命开始,对国民经济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故C项正确;19781980年为改革开放开始,生产力得到解放,这两项指标是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25【答案】D 【解析】材料中陈述的周恩来列举的台湾设为自由港的例子,而陈云的陈述表明是观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要把一些界限划清楚,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框框束缚住”这是材料中核心强调的部分,而“如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则是举例说明,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不强调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市场的需求,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框框束缚住,利用外资的手段,故D项正确。26答案:(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4分)(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新变化: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4分)(3)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富商众多),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业活跃,交易广泛)”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海内为一(国家统一),开关梁(健全交通),弛山泽之禁(开发山林川泽)”概括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从交通条件、商业保障(住宿、安全)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基础知识可从夜市与草市的发展、柜坊的出现等现象作答。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可从商业市镇的数量、密度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可从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等角度作答。27【答案】(1)背景:“南京布”的质量优越;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直接贸易扩大;欧美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3分) (2)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棉纺织业生产能力;英国机器棉纺织优于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品;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扩张。(3分) (3)特点:具有抵制经济入侵的目的性;缺乏自主创新性;以官办企业为先导;具有脱离传统工业基础的突发性。(4分) 影响:向中国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发展;改变了中国民众传统的生活用品结构。(4分)【解析】(1)清代“南京布”大量销往欧美的背景,由材料一“南京布则不易褪色”得出质量优越;除欧洲市场外,美国及南美“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直接贸易扩大;由材料一“初时数量约2万匹,以后逐年增多”得出欧美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2)清朝中期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表现在:中国“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英国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的提高,物美价廉;另一方面是对外商品输出的需要。 (3)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三中“冀稍分洋商之利”,具有抵制经济入侵的目的性;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具有脱离传统工业基础的突发性;由材料三“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得出缺乏自主创新性,以官办企业为先导。第二小问影响,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以市场为导向,直接改变了中国民众传统的生活用品结构;从长远看,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推动经济工业化。28【答案】(1)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江沿海城市。(2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专制,民国政府发展实业;“二十一条”引发国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分) (2)原因:外商直接投资。(2分) 历程:1984年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列举两个城市即可);1985年长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4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可以从工业结构上、地域上来分析。根据材料一,从结构来说“大生纱厂”、“申新纺织公司”、“福新面粉公司”以及轻工业图例都表明轻工业发达;地域上属于长江入海口,沿海沿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国际等因素考虑。政治上,民国的建立;经济上,实业救国,纷纷创办实业;思想上,大规模群众性抵制日货、爱用国货;国际上,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2) 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该地区快速发展;第二小问历程,根据所学,对外开放从点、线、面到高新技术领域,经济特区不涉及长三角,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涉及该地区,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及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其相关。29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4分)(2)特点: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工业经济;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城乡家庭婚姻关系变迁不平衡。(4分) (3)教育观: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任答二点即可)(4分)解析:第(1)问从经济、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分析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小农经济社会,妇女从事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儒家三纲五常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使得妇女成为男子的附庸;传统宗法观念“重男轻女”。 第(2)的问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概括即得。第二小问变迁的主要因素,材料二中民国政府新民法的规定,有了政府的法律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西学东渐促进思想启蒙、社会习俗的进步、新式教育带来个人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分析。第(3)问的第一小问教育观,“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第二小问影响,梁启超的教育观直接有利于女子教育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从长远看,推动了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