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30693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考纲要求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发展科技的措施成就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1)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等,提高国防实力(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1)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2.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讲史料史料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史料二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导读史料一表明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史料二说明“两弹一星”的成功显示了中国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史料三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导读史料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具有政治意义。史料四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导读史料反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练史料史料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技术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这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探究:根据史料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答案作用: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表现: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1.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C.全国人民的支持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答案B解析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A、C、D三项的叙述正确,但高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一定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所以选B。2.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倍受鼓舞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银河”“神机妙算”等。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制出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号”,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题意,题干无从反映。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xx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一飞冲天,把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太空梦。中国在航天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A.航天人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B.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C.“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D.自主创新推动着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科技进步的根本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障。4.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5.Emc2是科学家爱因斯坦从狭义相对论推导出来的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定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新中国科学家继美、苏、英、法之后在此基础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是()A.1960年仿制近程地对地导弹成功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1983年“银河I号”研制成功答案B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4.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热考视角视角主流价值观淡泊名利,报效祖国押题1“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D.人造地球卫星、原子弹答案B解析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钱学森等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作出了杰出贡献。所以应选B。押题2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A.提高蔬菜产量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粮食产量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农业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蔬菜和粮食的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练出高分基础训练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解析注意关键词“1964年”和“直接原因”。中国建成大亚湾核电站、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排除B、C、D;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2.“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发展核试验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A.B.C.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正确,不符合材料意思。故选择D。3.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A.“银河”型机问世B.核武器研制成功C.“南优2号”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答案B4.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袁隆平()A.研究与发展了杂交水稻技术B.研制了“两弹一星”C.研制了“银河型”计算机D.研制了“神舟”飞船答案A解析“丰衣足食”是指袁隆平在粮食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5.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答案C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推向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称为革命。6.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答案B解析从题中信息“中国在太空轨道中升起”“美国在太空的对手不仅有俄罗斯,还有中国”说明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而且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符合这些信息的显然是B项。7.xx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A.原子弹爆炸B.“东方红一号”C.“天宫一号”D.“神舟五号”答案B解析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A项发生在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C项发生在xx年。D项发生在2003年,标志着中国是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8.“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银河号”巨型计算机诞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B.C.D.答案A解析考查新中国时期的科技成就。关键是时间:“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4年;是1983年。深化训练9.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B.C.D.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在原子弹等成就出现之后提出。10.著名史学家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下列哪些科技成就能论证这一观点()原子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杂交水稻“南优2号”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B.C.D.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19661976年十年中的科技成就。属于十年探索时期的成就。11.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实际国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答案B解析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前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科技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等。12.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A.B.C.D.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了“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的重要性,这一工程也是高科技发展的工程,皆正确,故选D项。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江泽民请回答:(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高科技发展方面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答案(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原因:当时美、苏是核武器大国,中美处于敌对状态,苏联也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中国,这些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3)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成绩:“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等宇宙飞船成功发射。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核事业创建于1955年初,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核事业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篇章。材料二1964年10月16日22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连续几次播送了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热烈祝贺首次核试验的巨大胜利的贺电,人民日报为此刊发了号外。政府声明强调指出:“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如果这个主张能够实现,中国本来用不着发展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战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核电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是什么?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两弹一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有人认为,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内经济困难,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搞不搞核武器并不重要,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在核能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4)从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到今天核能的和平利用,以及今天人类仍然面临核战争的威胁。你怎样看待核能是一柄“双刃剑”?答案(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目的: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2)建国初期,在国内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毅然研制核武器,开发利用核能,这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新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美国对中国进行包围封锁,并进行核讹诈,对新中国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次,中国拥有了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4)提示:科技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当和平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应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否则,核能会给人类和平与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解析本题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与新时期核能的和平利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及对核能开发利用的认识。第(1)、(3)问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要结合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及研制核武器的意义回答;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