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04蜀相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8525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04蜀相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04蜀相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04蜀相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04蜀相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作者简介 杜甫,字 ,诗中常自称 ,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 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 (具体篇名)2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1.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赏析首联,本联“寻”字用的怎么样?为什么第一句不称“蜀相”而称“丞相”呢?“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2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你认为哪两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本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了什么内容?“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频烦”,多次地烦劳。“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5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渚(zh)袅袅(nio)眇眇(mio)B沅江(yun)薜荔(b)澧水(l)C潺湲(chn)云汀(tn)九嶷(y)D踯躅(zh)黄鹂(l)谁堪(k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繁琐大散关暇瑜互见艰苦卓绝B娇惯瓜洲渡一文不名要言不繁C商榷对簿公堂楼船夜雪怨声载道D纰漏塞上长城迫在眉捷轩然大波3下面句中不属于赞颂诸葛亮的一项是A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B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C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下面对句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映阶碧草自春色(映照)B隔叶黄鹂空好音(美妙)C出师未捷身先死(快速)D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久)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柏树茂盛之意,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B“映阶”二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C“频烦 ”即频繁,连续。“天下计”主要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长使英雄”一个“长”字则更是扩大了其范围,自古至今又有多少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丞相祠堂”写起,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B杜甫这首诗感情基调是赞美、敬仰 。 C“自”与“空”两个字,让人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表现出来了感伤叹婉的情调,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D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7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拟的一项是A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C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D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8下列诗句,没有包含“反问”技巧的一项是A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C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9下列对联颂扬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A诸葛亮杜甫范仲淹B岳飞李白范仲淹C岳飞杜甫孟子D诸葛亮李白孟子10根据对联的上联,拟写下联。(1)三顾频烦天下计_(赞颂诸葛亮)(2)史诗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_(赞颂杜甫)(一)阅读杜甫的蜀相,回答后面问题。蜀 相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你认为颔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岁 暮杜 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此时松、维、保三州已被吐蕃攻占。雪岭:在松州嘉城县东八十里,春夏常有积雪,故名。江城:诗人所在的梓州。1“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一联中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xx年高考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 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1B【解析】B项,“沅”应读yun。2C【解析】A项,“暇”应为“瑕”;B项,“繁”应为“烦”;D项,“捷”应为“睫”。3D【解析】D项,是文天祥表达自己气节的。4C【解析】捷:胜利,成功。5C【解析】“两朝”指东汉和蜀汉”错6B【解析】不全面。还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7B【解析】体现比拟手法的词语有“劝孤影”“孤鸿号”“才下眉头,却上心头”。8C【解析】该项为设问,自问自答。9A10(1)一番晤对古今情(2)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解析】内容上能对应人物的事迹、精神,形式上符合对偶句的要求即可,答案不唯一。(一)1分别是“自”“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着一“空”字,以乐写哀,凄凉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2抒发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也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二)【诗歌鉴赏】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52岁。诗歌首联交代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敌人来犯的消息。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啊!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沉重的心境。“岁暮远为客”,首句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岁尾年末,不能跟家人团聚,还是漂泊异乡。“边隅还用兵”,一个“还”字,多少无奈忧愤尽含其中。颔联紧承首联,以“烟尘”和“鼓角”来代指战争,具体写吐蕃兵势的浩大。这一联相当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军,后句写唐军;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颈联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天天在流血,真是惨不忍睹,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这一忧叹,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尾联“济时敢爱死”说的是为了济时活民,怎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自从上奏章救房琯,他被朝廷冷落,流寓西蜀,寄人篱下,连生活都经常发生危机,哪有机会和条件过问国事?“寂寞壮心惊”,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诗人便感到愤激,不由得拍案惊起,心如刀割。1D【解析】本题选D项。古诗词中的对仗,要考虑到词性、平仄等因素。A项,“白雪”与“清江”,词性相对,颜色“白”对“清”,名词“雪”对“江”。B项,“诸弟”对“一身”,“诸”“一”都是数字相对。C项,“供多病”与“答圣朝”动宾结构相对。D项,“极目”与“萧条”词性不相对。因此选D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诗词的对仗知识。首先要明白对仗,就是将两个相关的意思用相同之字数和笔法构成一对华美语句。对仗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同,词意相关,结构一致,平仄相对,没有重字等。另外还要考虑到一些数词、颜色词等。2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诗歌中切题的知识。诗人都非常重视切题,诗歌切题的手法主要有点题和扣题二大类。诗歌点题,从性质上分,还可分为:明点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暗点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的点出题意。诗歌扣题也有明扣和暗扣之分。本题题目是“野望”,解答时可以根据选项的内容,结合题目进行比对即可。3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解析】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名师点拨】本题明确考查学生赏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以从诗歌的标题、作者及注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表示情感的词语等方面考虑。解答本题是首先分析标题“野望”,可以根据平时训练的经验推断,诗人抒发的情感应该是“望”景抒情,联系作者的登高就更能很好地理解。然后从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表示情感的词语入手,联系作者杜甫的诗歌特点,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忧国之情,思家之情以及孤身飘零悲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