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7545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注目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向西方学习”。A、B、C三项是新思想萌发的背景。答案D2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该段话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C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 D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李鸿章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为例,说明变法使国家富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蒸蒸而上,中国不变法就会败亡。所以材料说明李鸿章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答案B3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C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解析十九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发动了一系列的变法运动如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从“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说明“法”指制度,“器”指器物,由此排除B项,洋务派不主张改变原来的制度。从“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分析,张之洞观点是要对西学进行区别,西方的技术不是主要学习的,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主要学习的,因此C、D两项排除。答案A4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解析从题目中看出“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答案A5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早期维新派主张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析近代化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自由化,近代中国在遭受列强侵略的同时,各阶层在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A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护封建统治,未提出改变政治,可排除此项;C项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可排除C;D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要求推翻封建统治,主张民主共和,但不是最早的,可排除。B项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B项正确。答案B6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学习西方器物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C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解析材料中双方的争执点在于要不要变法,这是甲午战后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D7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解析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民族危机,维新派、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分别提出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的主张。B项是在新文化运动,D项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A项在甲午战争之前。答案C8晚清有人提出:“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令百官易服而朝。”此人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维新派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晚清时期各政治派别的主张。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从材料信息“皇上”等,可知这是维新派的主张。答案D9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解析在“百日维新”的内容中,并未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内容,因而A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除设立中小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之外,其余措施皆被废除,由此可排除B、D两项。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C项正确。答案C10“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致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说这段话的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C蔡元培 D李大钊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倡民主和科学,故选B。答案B11某中学学生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这里的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因此丙正确。答案C12小说是社会的缩影。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给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封建礼教遭到猛烈抨击近代文学发生重大变化先进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民主初步认识到劳工的力量A B C D解析狂人日记将反封建与白话文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反映先进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民主。应该是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答案C13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无论是红楼梦、水浒还是欧阳修、韩愈。这样的对联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因为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颇。答案D14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解析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9世纪90年代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应在20世纪30年代后,两者与1921年时间不吻合。B项袁世凯1915年提倡“尊孔复古”,使儒学有一定的恢复,与材料中不敢谈孔子不符。答案选C项,正由于陈独秀等思想家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答案C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客观原因是 ()。A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解答本题紧扣“客观”方面分析,A、C两项是主观方面,D项是其实践结果。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二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三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4分)(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2分)(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2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问题。第(1)问实质是对洋务运动背景和积极作用的考查。根据所学和材料信息较易回答。第(2)问从材料信息不难判断是对戊戌变法及其内容考查。第(3)问原因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等方面分析。第(4)问是对近代化的规律总结,注意要切合题意;从第(1)问到第(2)问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这一规律:学器物(科技)政治制度。答案(1)原因: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下,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就可)(2)维新变法运动。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其他言之成理也可)(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为什么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的特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4分)解析材料一发表于1902年,梁启超认识到“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表明了他已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启蒙。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提出“新青年”的特点。材料三指出要改造国民思想,必须从青年开始。把三则材料综合起来,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概括。梁启超的“新民”侧重的是提高国民素质,陈独秀继承这一思想又有所发展,要培养具有民主与科学意识的“新青年”。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随着社会危机加深和对西方了解的深入,中国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