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7646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II)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答题表中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B.C. D.2.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 C. D.3.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A. B. C. D.4.据悉,xx高考,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很多同学都是被“调剂”到哲学系的不少人感到困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哲学专业有什么用呢?上述困惑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哲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作用A. B. C. D.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这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7.国务院会议强调,xx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做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就是既要“稳”,也要“进”。稳中求进体现了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C.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B.它可以被人的感官感知C.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们不能掌握它,只能服从它 9.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xx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发现,专门的成熟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科学家通过对人体细胞的重新编程,创造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某些生物体的成长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规律一旦被科学研究发现,便具有客观性A. B.C. D.10.最近,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能记录大脑高级活动的系统,目的是帮助心理学家通过脑活动的电子图像确认做梦人的梦中情形。通过大脑的活动了解梦中的情形,说明梦作为一种意识 A.是人脑的机能 B.其内容源于人脑C.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D.其形式是客观的11.2013年6月9日,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络版宣布,中国农业大学和华大基因研究院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历时5年,成功破译鸭基因组序列,并发现其体内应对禽流感病毒的多项免疫机制。该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 B. C. D.12.有人认为,科学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因此,地球供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没有必要怀疑自然资源的潜在力量。上述观点 A.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B.片面强调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 C.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13.如果遇到不舒服的事可以学着看电影,让电影治愈你。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可看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可看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上述说法的哲学依据是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A.B. C. D.14.中医将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 。一般情况下,“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但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或情绪活动过久,超过人的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会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说明 外部刺激是导致情绪变化、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健康状况因“七情”变化超越一定限度而向其对立面转化 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七情”是否成为致病因素是由主体因素的调适能力决定的A. B. C. D.15.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表明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意识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6.2013年3月21日,欧洲航天局公布了根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数据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这幅图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验证了宇宙标准模型,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与现有宇宙理论假说的不同之处,科学家据此对宇宙的组成部分有了新认识。这说明 太空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太空探测器具有复原宇宙演变历史的思维机能 认识正确与否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 理论假说会把人类的认识活动引向歧途A. B. C. D.17.目前,望远镜并没有覆盖全球,而且分辨率有限,类似小行星这样的天体人们还很难观测到。这说明 A.世界上有些事物是人类不可能认识的B.主观与客观不能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8.科学家们发现嗜热四膜虫这种单细胞生物有7种性别,尽管已经50多年,但研究人员最近才了解到每个细胞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这有助于科学家对DNA重组有更深入的了解。这表明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A. B. C. D.19.漫画关键时刻中两位主人公 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只承认事物之间的现象联系,否认之间的本质联系 是静止地看问题的体现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A. B. C. D.20.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仅17%的小学生经常运动。由于青少年体质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因此很容易忽视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但这会埋下隐患,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这体现了 A.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本质联系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C.既要看到眼前的联系,也不要忽视长远的联系D.任何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都是不可改变的21.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陨星、地震预示国家兴衰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2.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各球队无不在队员出场顺序和阵型上费尽心机,以求排出最佳阵容,使队员的优势得以最大发挥,最终战胜对手。这表明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A. B. C. D.23.“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从哲学上看,“智慧城市” A.打破常规,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B.发挥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C.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说明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原因是 A.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旧事物出现晚 B.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C.新事物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 25.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B.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26.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美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区别根据是A.研究的需要 B.权威者的规定C.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矛盾特殊性 D.事物的共同本质27.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这是因为 A.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B.在复杂事物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C.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28.医生让一位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橘子,并且喊道:“我要吃水果。”这位病人的错误在于A.承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的存在29.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是A.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B.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30.谚语:当一扇门对你关闭时,另一扇门会为你开启。这一谚语符合A.二元论 B.两点论 C.实践论 D.重点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0分)31.简答(简要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6分)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4分)(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几种形态?(2分)32.简答(简要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8分)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什么?(2分)(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6分)33.分析说明(要求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表达简练。14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战略构想提出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六大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十六届六中全会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十七届六中全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34.综合探究(要求根据题目进行相关探究,恰当使用术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12分) 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引发了某校高二(3)班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蕴含多重寓意,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雾霾天气成因主要污染物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汽车尾气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工业污染排放其他注: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12分)桂林中学xxxx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文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CCDABDCDAADCA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ABCBCCDDCCDCB二、非选择题31.答案: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各2分)。 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各1分)。32.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分)。(2)基本特征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分)。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分)。33.答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根据文化建设实际,不断实现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3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我国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规律,从而推动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3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不同时期文化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思想,推动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3分)。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2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实现了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各阶段战略构想的提出,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3分)。34.答案: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充分认识产生雾霾天气的复杂原因,全面把握影响雾霾天气的因素,科学寻求对策。(3分)联系具有客观性。人类的活动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人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能动性。(3分)联系具有多样性。在治理雾霾天气的过程中,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3分)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考虑影响雾霾天气的各个因素,统筹考虑治理方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