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无答案(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6680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无答案(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无答案(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无答案(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无答案(I)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我国西部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问题严重地区),回答12题。1该环境问题发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A人口稀少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C绿洲地区 D盆地中央2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正确措施有 A大量种植树木,防风固沙 B控制农业生产规模,合理用水C封沙禁牧、禁樵、禁耕 D扩大水田面积,调节当地气候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剖面图”。读图回答68题:3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4在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5下列行为中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特大洪灾的是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B加强全流域的绿化,提高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C修筑河堤,提高防洪标准D围湖造田,发展壮大农牧业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911题。6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 水土流失严重 蒸发和下渗 引水灌溉A B C D7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8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据新华网报道,曾被称为“滇中粮仓”的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提出了“城镇工业上山,优质农田下山”的发展模式。据此回答9-10题。9、该镇提出“城镇工业上山”的主要目的是( )A.山区环境优美,空气洁净 B.山上地势高,不易受洪水威胁C.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化水平 D.减少占用耕地面积,守住耕地红线10、该发展模式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地质灾害增加;建设成本增加;城镇工业可用土地减少;山区水污染加剧A. B. C. D. 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水、入渗强度、坡面质地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坡段侵蚀量也不相同,右下图表示侵蚀量在坡面上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1-12题。11、由图可知坡面的哪个坡段侵蚀最严重( )A坡 B坡面中段 C坡麓 D沟底12、从图中信息所示角度考虑,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最重要的措施是( )A保塬,平整土地 B护坡,封坡育林种草C固沟,沟底轮作套种 D宣传,建立预警机制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5年和xx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3-14题。13、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14、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读图回答15-16题。15、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塬)西段开凿了中国 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减少水分蒸发 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实现自流引水 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A B C D16、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A断裂谷地 B风力沉积作用 C向斜谷地 D流水侵蚀作用 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值越大,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读下图,完成17-18题。17、 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有 ( )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缓慢; 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占有量高; 吸引外资能力弱A B C D18、 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 )A贵州 B上海 C内蒙古 D青海下图中甲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乙为该区域人口密度和人口合理承载力情况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区域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20、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为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十月,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荼地展开。结合右图回答21-22题。21、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2、能够观赏到下图中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 A B C D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23-24题。23、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冰川融水多,灌溉便利D地势平坦,黑土肥沃24、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 B C D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回答25-26题。25、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农业技术地价高低A B C D26、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 的是 () 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河网密度变大 环境污染加剧 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A B C D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27-28题。27、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28、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景观的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应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也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读“1954年-xx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回答29-30题。29、从1954年到xx年,浓江流域湿地的( )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 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30、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变暖 B.人类开垦 C.降水增多 D.地壳抬升3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新浙江网2007年11月14日电:连接黑海与亚速海的刻赤海峡11日遭遇猛烈风暴后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在风暴中沉没的一艘油轮泄漏了2 000吨燃料油,俄罗斯新闻社12日援引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官员的话说,目前刻赤海峡12公里长的海岸已被污染,3万只海鸟已死亡。 材料二 输油5 000万吨的里海石油管道工程正式竣工,十多年来,里海沿岸5国伊朗、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一直在探讨里海油、气资源的分配问题。 2006年7月13日,连接阿塞拜疆的巴库、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和土耳其的杰伊汉的里海石油管道工程正式竣工,每年约5 000万吨产自阿塞拜疆里海地区的原油,将通过这条管道送达杰伊汉港口,然后由此转运到世界市场。 材料三 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的交界处,曾是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对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资源过分利用和浪费,造成注入咸海的水量大幅下降。目前咸海的水量仅为历史最高记录的四分之一,湖面面积缩小了一半,水位下降了19米。咸海的自然生态危在旦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材料四 世界某一地区图 (1)D地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冬季的特征是 。 (2)图中四地降水量最丰富的地点是 ,其原因是 。(3)图中A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污染物一半来自 ,这条著名的国际性河流,近年来海上运输的 , 泄漏事故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也是重要原因。 (4)B海区及其附近地区蕴藏有丰富的 资源,随着该资源的大量开发,该海区的 环境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5)B海北部沿岸地区虽有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注入但却有沙漠分布,试分析原因。 (6)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C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产生了什么环境问题?在开垦的同时,引大量河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又带来了什么环境问题?简要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过程。32.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 2008年4月22日中视网消息:为纪念国际地球日39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改革委员会体制研究和管理研究所循环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了“生态需求与发展方式的转变”论坛。会议认为,我们在追求工业化、城市化和进一步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论坛向人们描绘了一幅中国生态环境“警世图”:有水皆污,逢雨必酸,企业偷排废水、弄虚作假现象十分严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的酸雨主要是 型酸雨。酸雨对地球水体及水生生物带来的危害是使河湖水酸化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2)为了防止酸雨,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 (3)该报告指出,全国还有278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的来源有 ,某城市一座化工厂向附近湖泊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湖泊中的生物大量死亡,原因可能有? 。 (4)三峡库区支流水质逐步变差,回水区已经出现“水华”现象,表明水体已经开始出现富营养化;专家指出:三峡水库水质未富营养化,但是目前三峡库区的污染源控制做得还不够,三峡水质有可能出现富营养化的危险。分析三峡水库水质易出现富营养化的原因。 33.有报道说:“某年 3 月 28 日11时左右, N 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10分)资料 1 :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 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 NO2等); 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资料 2 : 3 月 24 日28 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下表所示: 资料 3 :“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 N 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 3 月。有关气象资料如下表: 资料 4 :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 1 ) 3 月 24 日28 日 N 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 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4分) ( 2 )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1分) A、眼睛 B、上呼吸道 C、身体疲劳 D、没有影响 ( 3 )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