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5733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御六气之辩B知效一官C三餐而反 D而后乃今培风【解析】A项,“辩”同“变”;B项,“知”同“智”;C项,“反”同“返”。【答案】 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怒: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C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D行比一乡 比:合【解析】A项,怒:奋起的样子。【答案】A3与“水之积也不厚”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 B鹏之徙于南冥也C之二虫又何知 D汤之问棘也是已【解析】例句与A、B、D 三项的“之”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的“之”为指示代词,意思是“此,这”。【答案】C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B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D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解析】A项,野马:古指游气;今指野生动物的一种。B项,果然:古指吃饱的样子;今为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指虽然这样,是两个词;今为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答案】D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2)庄子的逍遥游说大舟好像不拘无束,但它受到水的限制,水积厚方能航行。用“_,_”两句从反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3)庄子逍遥游中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_,_”。(4)庄子在逍遥游中有“大年”与“小年”之说,其中对“小年”的界定为:“_,_。”【答案】(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纟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注】瓠:葫芦。瓠落:大的样子。呺(xi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纟光:丝絮。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樗(ch):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狸:野猫。狌:黄鼠狼。敖:同“遨”,遨游。敖者,指出来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罔:网。罟:网的总称。犛(l)牛:牦牛。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解析】根据句意“患”意思是“担心”,“患/其无用”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彷徨乎无为/其侧”,“其侧”是“彷徨乎无为”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答案】D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指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B“魏王” 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C“石” 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 :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D. “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解析】1斤16两,有成语“半斤八两”作证。【答案】C8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解析】C项,对“大而无用”和“众所同去也”理解不正确。【答案】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译文:(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译文:【答案】(1)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啊。(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空的部分有五石的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只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户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卖掉药方一下子就可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侵吴,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啊。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让它)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匐在地上,等待着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往往踏中捕兽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犛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却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10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逍遥游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的规则里。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解析】是提出论题的句子,应居于首位;是阐释的句子,应该紧跟;从中的“因为”“所以”来看,排在后;又是对的阐释,排在后。【答案】11. 下面是一段关于庄子的论述,请在画线处续写合适的语句。论忠君爱国,他不如屈原后者尽己之能辅佐怀王,受诽谤遭流放仍与楚国誓同生死而庄周则譬如一散居在山林的野鹤;论劳苦功高,他不如孔子后者_,_;而_。但庄子就是庄子,他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在。他不刻意去度量规划别人,自然也不希望别人多留意瞩目他。【解析】续写句子首先要分析前面的语句,使之句式前后一致,内容前后连贯。结合前面的语段可推知“后者”应续写的内容为孔子的所作所为,“而”后的内容应为对庄子的阐述。【答案】历尽坎坷周游列国虽真知灼见不为所用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庄周则恰似一尾徜徉碧水的游鱼12. 根据所给材料及地图,补出下面问路情景对话中小明应回答的部分。要求(1)内容清晰,能指引对方顺利到达目的地。(2)表达得体,符合语境。图15中午,小明放学后,在学校门口遇见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下面是两个人的对话。叔叔:同学,我要去省四院的北门,请问你知道怎么走吗?小明:(1)叔叔:谢谢你,同学。小明:(2)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能力,同时考查了语言的得体。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根据问路人想去的地方先找好路线,一般而言要找一个相对简单的路线,即少转弯的路线比较适合陌生人找对地方,选好之后,要分清方位,同时要说清楚什么街什么路,第几个路口、朝哪个方向转等;第二句话主要表达不客气,要注意用语得体。【答案】您可以从这里向北走到第一个路口,就是正东路,向右转,向东走到第二个路口是栗康街,左转向北,走到第二个路口是健康路,再向东走一点就看到省四院的北门了。不客气,叔叔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