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2824206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四制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四制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四制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评价检测(四)(90分钟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du)髻,耳中明月珠;(xin)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答案:y堕缃r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吏二缚一人诣王(到去)B.童微伺其睡(窥察)C.若皆罢去归矣(假如) D.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解析】选C。“若”在这里应解释为“你们”。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之虚所卖之B.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C.弟子趣之D.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解析】选D。A项,“虚”同“墟”;B项,“傍”通“旁”;C项,“趣”通“促”。4.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缚者曷为者也?译文:这个被绑着的人犯了什么罪? B.因大号。一虚皆惊。译文:因为大声吵闹。所有的人都惊动了。C.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译文: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译文: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解析】选B。正确的翻译应为:“于是大声呼喊。整个集市都被惊动了。”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西门豹治邺出自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B.晏子使楚出自晏子春秋,晏子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C.童区寄传的作者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属于传记文。D.陌上桑是一首乐府民歌,出自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解析】选A。西门豹治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作者是西汉史学家褚少孙。6.按要求填空。(3分)(1)齐之临淄三百闾,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2)行者见罗敷,。,脱帽著帩头。(3),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答案:(1)张袂成阴挥汗成雨(2)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3)为人洁白皙冉冉府中趋7.学习了西门豹治邺后,淄博市某中学初四(1)班开展了“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依据本次活动回答下列问题。(5分)(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教师让你设计活动步骤,你打算怎样设计?请把你的设计简要地写下来。(2分) 答:_(2)为了搞好本次活动,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该如何设计?(3分)答:_答案(示例):(1)搜集反映迷信危害的资料、图片。召开“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主题班会,谈谈迷信的危害。设计一期以“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内容的黑板报。(2)同学们,从很多事例可以看出,迷信害人不浅。我们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来武装自己,利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明辨是非。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科学破除生活中的迷信吧!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童区寄传柳宗元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8.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1)布囊其口()(2)恐栗,为儿恒状()(3)郎诚见完与恩()(4)吏护还之乡() 答案:(1)口袋,文中做动词用(2)发抖(3)果真(4)指区寄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因取刃杀之罔不因势象形B.之虚所卖之辍耕之垄上C.持童抵主人所皆若空游无所依D.与衣裳时不我与【解析】选B。B项都是动词,到。A.连词,于是,就;动词,顺着。C.名词,处所;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D.动词,给;动词,等待。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译文: (2)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译文: 答案:(1)用布塞住他的嘴,(带他)离开四十多里。(2)你果真能保全我(不杀我),好好待我,怎么处置都行。11.文章是如何体现区寄胆识过人、智勇双全的?(2分)答:_答案: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品质,如伪儿啼哭、以缚背刃、以利诱贼、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12.结尾一段对表现区寄有什么作用?(2分)答:_答案:结尾通过劫缚者不敢过其门的侧面描写,烘托区寄精神的震撼力量。(二)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13分) 西门豹治邺(节选)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为治新缯绮縠衣()(2)为具牛酒饭食() (3)弟子趣之()(4)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答案:(1)做(2)备办(3)通“促”,催促(4)通“旁”,旁边,侧边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B.C.D.【解析】选A。A项,因、因为;B项分别是:其中的/它的;C项分别是:他,代河伯/的;D项分别是:假如,如果/则、就。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译文: (2)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译文: 答案:(1)叫河伯妇过来,(我要)看看她是漂亮还是丑。(2)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弟子去催促一下! 16.由“洗沐之”往下,“为治新缯绮縠衣”“为治斋宫河上”“为具牛酒饭食”“共粉饰之”等这一系列的叙述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_答案:这一系列的叙述描写都在渲染为河伯娶妇的隆重气氛,因而也就更深刻地揭露了三老、廷掾和巫祝等故弄玄虚、愚弄民众的狡诈嘴脸。(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720题。(13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注】逮:及,达到。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B.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解析】选A。加点词意义依次为“犯罪/通座”。B项都是“擅长、善于”的意思;C项都是“不同”的意思;D项都是“同情、怜悯”的意思。18.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君 爱 老 而 恩 无 所 不 逮 治 国 之 本 也。答案: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译文: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译文: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应将重点词语“徒”“其实”“乐”“哀”译出来。答案:(1)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2)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20.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甲】文中晏子机智善辩,【乙】文中则对百姓生活关爱有加。答案: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附【乙】【译文】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颜色。齐景公就很为他的境遇感到可怜,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可以居住的屋子。三、写作(40分)21.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来袭,常常暗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去改变那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请以“我改变了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困难”“挫折”“性格”“友情”)【写作提示】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写作前,应先根据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改变了挫折的色彩”“我改变了困难的色彩”等。然后根据自己所填写的内容来确定写作顺序:生活中自己所遇到的挫折怎样,经过自己的努力怎样克服了挫折,挫折被战胜,幸福感流露出来,即改变了原来笼罩在挫折中的心情。其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要详细具体,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再在语言上做到条理生动,文章定会有可借鉴之处。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