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强化训练题 新人教版选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24098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强化训练题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强化训练题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强化训练题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强化训练题 新人教版选修41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无色溶液中共存的是( )A.Na+ K+ Cl- B.Ca2+ Cl- C.K+ Cu2+ Cl- D.Mg2+ Ca2+ Cl- 2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 )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 57.3 kJ/mol 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H297.3 kJ/mo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4已知:H2(g)F2(g)=2HF(g) 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与1 L 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断裂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5下列反应中,其放出热量的是 ( )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由乙醇制C2H4铝热反应 由氯酸钾制O2A B C D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中,新化学键形成吸收能量;放热反应中,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C相同体积浓度均为0.1 mol/L 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NaOH稀溶液反应,前者放出热量多D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H285.8 kJ/mol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就是反应热,化学变化中存在焓变,物理变化中不存在焓变。B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通电时,电子的流向为负极阴极电解质阳极正极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DCO(g)的燃烧热是H-283.0 kJmol1,则反应CO2(g)=CO(g)1/2O2(g)的反应热H+283.0 kJmol18下表中列出了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物质CH4C2H2H2燃烧热kJ/mol890.31299.6285.8已知键能:CH键:413.4 kJ/mol、HH键:436.0 kJ/mo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C键能为796.0 kJ/mol BCH键键长小于HH键C2H2(g)+O2(g)=2H2O(g) H=571.6 kJ/mol D2CH4(g)=C2H2(g) +3H2(g) H=376.4 kJ/mol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化石燃料C直接燃烧煤比将煤进行处理转化为气体或液体燃料再燃烧效果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10某实验小组学生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 mL 0.5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酸或碱的物质的量越大,所测中和热的数值越大1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C2H2(g)+5/2O2(g)=2CO2(g)+H2O(l) H= -1300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1300kJ的能量B有44.8LCO2气体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C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D有4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12中华商务网讯:xx年中国将超北美成为全球液晶显示器第二大市场。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FFNF键能/(kJmol1)941.7154.828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反应N2(g)3F2(g)2NF3(g)的H0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13硫单质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单斜硫和正交硫。已知常温常压下: S (s,单斜)+O2 (g)SO2 (g)+297.16kJ; S (s,正交)+O2 (g)SO2 (g)+296.83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B单斜硫转变为正交硫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化学反应能量正交硫单斜硫CS(g)+O2(g)SO2(g)+Q3 Q3296.83kJ D反应中生成1 L SO2 (g)放出297.16kJ热量14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B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4 kJmol1,则20.0 g 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D已知2C(s)2O2(g)=2CO2(g) H1 ,2C(s)O2(g)=2CO(g) H2,则H1H215在25、101kPa下,0.1mol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72.5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 3/2O2(g) CO2(g) 2H2O(l);H725.8 kJmol1B、2CH3OH(l) 3O2(g) 2CO2(g) 4H2O(l);H725.8 kJmol1 C、CH3OH(l) 3/2O2(g) CO2(g) 2H2O(l);H725.8 kJmol1D、2CH3OH(l) 3O2(g) 2 CO2(g) 4H2O(g);H1451.6 kJmol116根据下列各图曲线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1表示常温下向体积为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CH3COOH溶液后溶液的pH变化曲线,则b点处有:c(CH3COOH)c(H)c(OH)B图2表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其中表示醋酸,表示盐酸,且溶液导电性:cbaC图3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D由图4得出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调节溶液的pH至4左右17用50mL 0.5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25mol/L H2SO4溶液来做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测得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为t1t2 (t2t1),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为c = 4.18J(g),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mL,中和热H=_(填表达式,不用化简)若将H2SO4溶液换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测得的H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来做该实验,测得的H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18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NaOH溶液120.220.323.7220.320.523.8321.521.624.9试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棒的理由是_。(2)经数据处理,t2-t1=3.4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3)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H1,则H1与H的关系为:H1_H(填“”“”或“=”,理由是_。19PM2.5(可入肺颗粒物)污染跟冬季燃煤密切相关,燃煤还同时排放大量的CO2、SO2和NOx(1)最近有科学家提出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已知在常温常压下:2CH3OH(l)+3O2(g) = 2CO2(g)+4H2O(g) H = 1275.6 kJ/mol2CO(g)+O2(g)=2CO2(g) H = 566.0 kJ/mol H2O(g)=H2O(1) H = 44.0 kJ/mol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以甲醇和氧气反应制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过程中O2应从_(填“c”或“b”)口通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_。25时,将甲醇燃烧生成的足量CO2通入到浓度为0.lmolL-1,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的pH8,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NO与NO2存在下列反应:NO(g)+NO2(g)N2O3(g),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能说明tl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3)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SO2和0.l0mol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则v(O2)=_,若继续通入0.20mo1SO2和0.lmolO2,则平衡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4)在一定条件下,NO2可以被NH3还原为N2来消除NO2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5时,将NH3溶于水得l00mL 0.lmolL的氨水,测得pH=11,则该条件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_。20乙醇汽油是被广泛使用的新型清洁燃料,工业生产乙醇的一种反应原理为:2CO(g) + 4H2(g) CH3CH2OH(g) + H2O(g) H = 256.1 kJmol1已知:CO(g) + H2O(g) CO2(g)+H2(g) H= 41.2 kJmol1(1)以CO2(g)与H2(g)为原料也可合成乙醇,其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CO2(g) +6H2(g) CH3CH2OH(g) +3H2O(g) H = 。(2)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Ag ZSM 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800,发现NO的转化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在n(NO)/n(C 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 左右。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 (s) +2NO2(g) N2 (g) + CO2 (g)。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人足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 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1时间/minNON2CO201.0000200.400.300.30300.400.300.30400.320.340.17500.320.340.17I根据表中数据,求反应开始至20min以v(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II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下图表示CO2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请在图中画出在30min改变上述条件时,在40min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的变化曲线。21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位于短周期。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E有“生物金属”之称,E4+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A、B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 : 1的化合物N是常见的有机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A2D2分子的电子式为_,E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2)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3)单质B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微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a M是极性分子,N是非极性分子 b M和BD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c N分子中含有6个键和1个键d BD2晶体的熔点、沸点都比二氧化硅晶体的低 (5)已知:E的一种氧化物Q,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Q(s)2Cl2(g)ECl4(l)D2(g) H140kJ/mol2B(s)D2(g)2BD(g) H221kJ/mol写出物质Q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ECI4和BD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6)在0.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C2和A2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2(g) +3 A2(g)2CA3(g) H 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试比较K1,K2的大小,K1_K2(填写“ ”、“=”或“”、“=”或“”)。22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C与D能形成D2C和D2C2两种化合物,而D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E的负一价离子与C和A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分子含有相同的电子数。(1)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2)已知:EE2E;Ha kJmol-1 2AAA;H=b kJmol-1 EAAE;H=c kJmol-1(“”表示形成共价键所提供的电子) 写出298K时,A2与E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某温度下、容积均为2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使之发生反应:2A2(g)BC(g)X(g);HdJmol1(d0,X为A、B、C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初始投料与各容器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实验甲乙丙初始投料2 molA2、1 molBC1 molX4 molA2、2 molBC平衡时n(X)0.5moln2n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Q1kJ吸收Q2kJ放出Q3kJ体系的压强P1P2P3反应物的转化率123在该温度下,假设甲容器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为4 min,则该时间段内A2的平均反应速率v(A2)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分别达平衡时各组数据关系正确的是 (填序号)。A121 BQ1Q2d C31DP32P12P2 En2n31.0mol FQ32Q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甲容器的体系体积压缩到1L,若在第8min达到新的平衡时A2的总转化率为65.5%,请在下图中画出第5min 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曲线。参考答案1D【解析】不与H+共存,Cu2+有色,Ca2+与形成微溶物。2C【解析】试题分析:A.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少,A错误;B.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无关系,B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C正确;D.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D错误,选C。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3D【解析】试题分析:A、不标注温度和压强,反应热是通常状况下测得的数据,A错误;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B错误;C、化学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改变,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D、化学变化的特征:一是有新物质生成,二是伴随着能量变化,D正确。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热的相关知识。4C【解析】试题分析: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是体积,故A错误;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能量守恒,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B错误;C、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考点:热化学方程式5.【答案】C【解析】为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铝热反应有大量的热放出,属于放热反应;而在反应过程中均需要不断加热提供热量,均为吸热反应。6C【解析】化学反应中断键吸热,成键放热,A错误。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B错误。相同体积浓度均为0.1 mol/L 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NaOH稀溶液反应,弱酸电离要吸热,C正确。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 H285.8 kJ/mol,D错误。7D【解析】试题分析:A.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是焓变,错误;B.电子不通过电解质,错误;C. 中和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错误;D. CO(g)的燃烧热是H-283.0 kJmol1,则反应CO2(g)=CO(g)1/2O2(g)的反应热H+283.0 kJmol1,正确。考点:考查中和热、燃烧热、电解池原理。8A【解析】 试题分析: B.由于C原子半径比H大,所以CH键键长大于HH键。错误。C. H2燃烧热285.8 kJ/mol是指1mol H2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H2O的稳定状态为液态。正确的应该为2H2(g) +O2(g)= 2H2O(l) H=571.6 kJ/mol.错误。D.假设反应2CH4(g)= C2H2(g) +3H2(g) 的反应热为H,则根据盖斯定律可得2890.3=H-1299.6-3285.8。解得H=+376.4。所以2CH4(g)=C2H2(g) +3H2(g) H=+376.4 kJ/mol。错误。A. 根据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结合热化学方程式2CH4(g)=C2H2(g) +3H2(g) H=+376.4 kJ/mol可得8413.4-2413.4CC3436.0=376.4。解得CC的键能为796.0。因此选项A正确。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燃烧热、键能的关系的知识。9B【解析】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煤经过气化或液化后再燃烧效率会提高很多;吸热反应是指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10B【解析】 试题分析:A、实验过程中总会有热量的损失,故A错;B、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器,故B正确;C、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的作用,C错;D、中和热是指稀强酸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来的热量,与酸碱物质的大小无关,故D错,所以答案选B 考点:考查中和热实验测定的相关知识点,难度适中.11A【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H c(HCO- 3) c(OH-) c(H+) c(CO2- 3) (2分);(2) bd (2分)(3) 0.036molL-1min-1或0.0006molL-1s-1 (2分);向正反应方向(2分);(4) 1.0110-5(2分)【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4得到CH3OH(l)+O2(g)=CO(g)+2H2O(l) H=-442.8kJmol-1。结合图像电池中质子移向正极,O2在正极反应。应从c通入,发生O2+4e-+4H+=2H2O,所以负极为CH3OH+ H2O-6e-=CO2+6H+。溶液的pH8应为溶质为碳酸氢钠,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 c(HCO- 3) c(OH-) c(H+) c(CO2- 3)。(2)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a、v(正)应该不在改变,错误。B、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不再有能量变化,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正确。c、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错误。可知d、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质量分数不变,正确。(3)SO30.18mol,则转化的O2为0.09mol,v(O2)=。(4)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 1.0110-5。考点:考查盖斯定律应用、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等相关知识。20(17分)(1)173.7kJmol1(3分)(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更有利于向逆反应方向进行(2分)900(2分)I0.030molL1mol1(3分,没写单位扣1分) 0.56(3分)II减小CO2的浓度(2分)(2分)作图要点:起点在30min时v逆(CO2)的一半以下;终点不超过30min时v逆(CO2) 【解析】试题分析:(1)将题目中出现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观察可得2=,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的焓变=的焓变的焓变2=173.7kJmol1;(2)若不使用CO,则反应为2NO(g)N2(g)+O2(g),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从开始反应到达到平衡时,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达到平衡后,再升高温度,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左移;有CO时,发生的不可逆反应为CO+NON2+CO2,N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但是9001000时NO的转化率增大程度不大,但是生产成本却会明显增加,因此在n(NO)/n(C 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为900;I读表中信息可得,从反应开始到20min,NO的变化浓度=(1.000.40) molL1=0.60 molL1,根据平均反应速率的定义式可知,v(NO)=c/t=0.030molL1mol1;由于固体物质浓度是常数,不需要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读表中信息可知,20min时该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则K=c(CO2)c(N2)/c2(NO2)=0.300.30/0.4020.56;II30min改变条件后,根据三行数据法可知: C (s) +2NO2(g) N2 (g) + CO2 (g)起始浓度/molL1 0.40 0.30 0.30变化浓度/molL1 0.080 0.040 0.040平衡浓度/molL1 0.32 0.34 0.34(2分)由于二氧化碳的理论浓度比实际浓度大0.17mol/L,说明30min时从原平衡体系中移出了CO2,减小CO2的浓度;由于30min时生成物CO2的浓度减少了一半,则v逆(CO2)立即减少一半,所以起点的横坐标为30min、纵坐标为原平衡的一半;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v逆(CO2)逐渐增大,直到40min才达到新的平衡,但是此时CO2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小,因此v逆(CO2)比原平衡时小, 所以终点的横坐标为40min、纵坐标比原平衡的一半大,但是比原平衡时小。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盖斯定律、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反应物配比及温度对转化率影响图像确定反应最佳温度、平均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根据各组分的浓度时间变化表推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画出逆反应速率-时间图像等。21(16分)(1)(2分) 3d24s2(2分) (2)CON(2分)(3)C4HNO3(浓) CO24NO22H2O(2分) (4)ad(2分)(5)TiO2(s) 2Cl2(g)2C(s)TiCl4(l)2CO(g) H81kJ/mol(2分)(6)(2分) (2分)【解析】试题分析: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位于短周期。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为氢元素;B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因此B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即B为碳元素;D的基态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则D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即D为氧元素;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因此C为N元素。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因此M是甲醛。A、B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 : 1的化合物N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则N是苯。E有“生物金属”之称,E4+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E的原子序数为18422,即E为钛元素。(1)A2D2分子是双氧水,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Ti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其电子基态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电子最后填充3d电子,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d24s2。(2)B、C、D三种元素分别为C、N、O,同周期第一电离能自左而右具有增大趋势,所以第一电离能OC。由于氮元素原子2p能级有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3)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硝酸能氧化单质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4HNO3(浓) CO24NO22H2O。(4)a、甲醛是平面型结构。但由于甲醛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所以甲醛是极性分子,而苯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a正确;b、化合物M为甲醛,碳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0,碳原子的键数为3,则碳原子采取sp2杂化。CO2是直线型结构,碳原子是sp杂化,b不正确;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苯分子中含有12个键和1个大键,c不正确;d、CO2形成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而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所以CO2晶体的熔点、沸点都比二氧化硅晶体的低,d正确,答案选ad。(5)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晶胞中含有Ti原子的个数182,氧原子个数244,所以Q的化学式是TiO2。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即得到反应TiO2(s) 2Cl2(g)2C(s)TiCl4(l)2CO(g) ,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140kJ/mol221kJ/mol81kJ/mol。(6)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平衡常数减小,即K1K2。当测得CA3和C2、A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和1 mol、2 mol时,它们的浓度分别是6mol/L、2mol/L、4mol/L,则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此时0.5,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氮气正反应速率大于氮气逆反应速率。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核外电子排布、第一电离能;分子的空间构型、化学键以及晶体的有关判断和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平衡常数的应用和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等22(1)离子键、共价键(2分)(2)H2(g)Cl2(g)=2HCl(g);H=(ab2c)kJmol1(2分)(3)0.125molL1min1(2分)4(2分)ABD(3分)(3分)【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是H,B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则是C,C与D能形成D2C和D2C2两种化合物,而D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是O,D是Na,E的负一价离子与C和A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分子含有相同的电子数,E是Cl;(1)A、C、D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2)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热方程H2(g)Cl2(g)=2HCl(g);H=(ab2c)kJmol1(3)2H2+COCH3OH,分别按照三次投料发生上述反应,条件相同,甲和乙是等效平衡,丙等同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2 H2 + CO CH3OH,起始: 2 1 0变化: 1 0.5 0.5平衡: 1 0.5 0.5v(H2)= =0.125molL1min1 K=4根据甲乙等效平衡,A正确,B正确;丙中平衡右移,转化率增加,C31,错误;压强小于2倍的甲的压强,D正确;2moln31mol,错误;Q32Q1答案ABD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平衡移动、等效平衡、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