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2931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_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斗争是他生命的_。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_出一阵哄笑。 辛德勒没理会高斯的_。他从兜里掏出一副扑克,慢条斯理地洗着,然后啪地扔到高斯的办公桌上。 A. 息息相关 要义 暴发 反应 B. 休戚与共 要素 爆发 反映 C. 息息相关 要素 爆发 反应 D. 休戚与共 要义 暴发 反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可以使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和社会风尚,让人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B宋代以后许多擅长治印的画家,往往又是诗人、书法家,他们将画印诗书融为一体,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基本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当前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切实保证交易质量,虚假宣传和虚假包装等网络交易的不良行为已对网购的发展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D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诚信档案,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有效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格局的建成。3下列诗句与“云边雁断胡天月”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塞上燕脂凝夜紫 B陇上羊归塞草烟C夜来清梦绕西城 D帘外春寒赐锦袍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商隐身上有一种 “晚唐” 气象。 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所以他常在宗教世界里寻找心灵的解脱。“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流露出愤慨与失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是他自嘲的哀叹。只能苦苦奋斗,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自称是帝胄之后,但早已家道败落。A B C D5、下面是对必修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D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作为自己的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 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下)注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不果:终于没有实行。达尊:普遍尊贵的事。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4分)寡人如就见者也如: 君命召,不俟驾俟: 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得: 使数人要于路 要: 7.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B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吾尝终日而思矣C未见所以敬王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岂谓是与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B孟子认为国君的尊贵不应该表现在地位的优越上,臣子对国君的恭顺不应该只停留在礼节形式上。C孟子还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该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D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恭敬,孟子本来要见国君,可是一听到齐王的命令反而不去了,景子觉得孟子这种做法与礼记上说的不相合。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3分)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4分)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3分) 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7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不思其反。 (氓)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_,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_,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_,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不患贫而不安。(论语)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_,纫秋兰以为佩。(离骚)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追:“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情呢?你所谓的风度呢?”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12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4分) 13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4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6分) 15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中华文化的和谐与包容 梁文道我们今天讲儒家,讲中华文化,有时觉得好像不够包容,但以我的理解,儒家本来不一定是这个样子的。也许很多人会把今天中国文化的很多问题都归结于传统,在我们把孔子叫“孔老二”的年代,一切的错都是孔子的错。但是近几年不一样了,我们看到孔子越来越受重视了。于丹写论语心得,出版商最后告诉她,盗版的光碟都卖了两千万套。论语那么火,孔子那么火,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冷静一点来看?我们不能把一切好东西都说成是传统造成的,也不能把一切坏东西都说成是儒家造成的。儒家讲究包容。儒家的积极面是鼓励大家去学不同的东西,要尽量认识很多种不同的知识,这个是很多观点对立的学者都共同认为的。比如,陆象山和朱熹他们两个对立,但是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鼓励弟子要尽量看一些跟自己教的不一样的东西。尊重不同,尊重差异,要从不同之中学到东西,反省自己,才能够改错。真正讲“同”的是墨家,墨子讲“尚同”,儒家反对墨家的一点就是尚同。儒家认为,人怎么是相同的?人肯定是不同的。论语为政篇里面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即研究学问,就是要好好研究异端,研究异端就可以止住危害,才能达到孔子“四小”的境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个人老困在自己很狭隘的见解里的时候,是一定会犯错的,一定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一定要通过好好研究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才能够打开自己,进入大道。我们今天讲和谐,讲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儒家文化中的和谐,那么什么叫和谐?就是和而不同,因为首先有不同然后才会有“和”。但是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常常把“和”就直接等同于“同”。我小时候看杜维明写的一篇文章,说到儒家面对的“明枪暗箭”。明枪指的是陈独秀、鲁迅,这是很激烈反对儒家的人。这种人来的时候,你无论跟他辩论什么都行。但是暗箭难防。台湾有个叫大成小学的,每年三个多月不上课,学生们都在练那个八佾舞,大热天的,头上戴冠,身着汉服,弓着腰,一跳就是几小时,许多学生最后中暑晕倒。杜维明讲的“暗箭”就是这种,表面上尊重儒家了,但实际上却把儒家真正重要的精神给磨灭掉了。我们今天讲孔子,讲儒家,不能忽视关于和谐与包容的思想。 (有删改)16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 (6 分) 17文章第段列举陈独秀、鲁迅的例子和学生们练八佾舞的例子,有何作用?(6 分) 18请结合文意,谈谈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6 分) 七、作文(70 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的吃。”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有大的利益诱惑,他会怎样?”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1、C 2. B(A项,成分残缺;C项,不合逻辑;D项,结构混乱。)3B 4. D 5、C 6应当等待能够要,通“腰”,拦腰,半路拦截的意思。7 D (A 兼词 代词 B 表顺接 表修饰 C 所用 表原因 D都通“欤”)8C (对原文“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的理解错了。“其一”是指齐王在“爵一,齿一,德一”中仅占了其中之一的“爵一”,意思是你仅仅是国君,年龄没有我大,品德没我好;我虽然不是国君,没有爵位,但三者之中我占了“其二”,即“齿一”和“德一”。所以这句话应理解为:(国君)怎么能凭他的爵位高来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9. 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我能够见到你吗?(难点是对“视朝”和“识”的解释。视朝:到朝廷处理政事;识:知道。这两个词语各1分,句子通顺1分。)(3分)所以一个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唤的臣子;若有重大国事要商量,就亲自到臣子那里去。(重点是对“所不召”和“就”的解释。所不召:不能召见的臣子;就:本义是“靠近,接近”,这里引申为“到去”。各1分,句子通顺2分。)(4分)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2分)【参考译文】 孟子将要朝见齐王,正好齐王派了个人来说:“我本来应当来看你,可是感冒了,不能外出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我能够见到你吗?”孟子回答说:“我也不幸有点病,不能到朝廷上去。”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托辞有病不上朝见齐王,今天你却出去吊丧,大概不合适吧?”孟子说:“我昨天有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孟子出门后)齐王派人来问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说:“昨天王命召见,他有点小病,不能上朝廷。今天病好了点,已经上朝廷去了,我不知道到了没有?”孟仲子马上便派了好几个人分头在孟子回家的路上拦截孟子,说:“您千万别回家,赶快上朝廷去。”孟子(既又不愿去见齐王,又不能回家)不得已只好到景丑氏家里暂住一宿。 景丑氏说:“在家里就要遵父子之道,在家以外就要尊君臣之道,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伦常关系。父子之间以慈爱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我只见齐王很尊敬您,没见您怎么尊敬齐王。”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齐国人中,没有向齐王进言仁义的,他们难道认为仁义不好吗?不是的。他们心里想这个齐王哪里够得上和他谈仁义之道呢,这才是对齐王最大的不恭敬。而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拿来在齐王面前陈说,所以齐国没有人比我更尊敬齐王的了。景丑氏说:“不,我不是说的这个。礼记中说:父亲召唤儿子时,儿子来不及答应一声就要站起;国君下令召见臣子,臣子不等驾好车马就要动身。您本来打算朝见齐王,可是一听到王命反而不去了,恐怕与礼记上说的有些不相合吧。”孟子说:“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天下普遍认为尊贵的东西有三样:爵位是一样,年长是一样,道德是一样。在朝廷中没有比得上爵位的;在乡里,没有比得上年长的;辅佐君主统治百姓,没有比得上道德的。怎能凭着他的爵位来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所以一个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唤的臣子;若有重大国事要商量,就亲自到臣子那里去。君主应重视道德,乐于行仁政,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可以和他共商国事。”10.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11.信誓旦旦艰难苦恨繁霜鬓扪参历井仰胁息沧海月明珠有泪钿头云篦击节碎不患寡而患不均谨庠序之教扈江离与辟芷兮12.(4分)(1)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2)表现了霍夫复杂的人性13.(4分)(1)对比(2)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14.(6分)(1)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2)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15.(6分)(1)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际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2)贝尔蒂应该救迈尔。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的人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16(6 分)首先指出要冷静客观地对待儒家(或:指出对待儒家应持的态度) ;接着分析儒家“包容”的内涵及意义;最后阐明“和谐”的实质,并揭示“和”与“同”的区别。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17(6 分)列举陈独秀、鲁迅的例子阐明了首先有不“同” ,然后才会有“和” ;列举学生们练八佾舞的例子阐明了表面“同”会产生不“和”的后果;两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和”不等于“同”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18 (6 分)首先要有“包容”的思想,既要尊重差异,勇于学习,弥补不足,也要研究异端,止住危害,这样才能提升自身文化的品质。其次要有“和”的思想,通过碰撞交流,借鉴吸收,促进中外文化的融合,并产生新文化。 评分建议:第点 4 分,第点 2 分,意思对即可。19、【写作提示】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一次宴请中,父亲认定儿子的朋友是一个极为自利的人,并告诫儿子不能与之深交。其推理的逻辑是:小细节见其自利本性,其在大的利益诱惑中,必然私利至上。而儿子有自己的看法。(1)核心事件揭示的是“识人”之智,并揭示了如何“识人”之法。立论:要有识人之智;从小细节中见真人品。(2)“朋友”品性之劣,从小细节中显露无遗,遇到大利,更会不堪。立论:小处修身,以成大德;治病救人,应防微杜渐;祛除大病,也要从小处入手。(3)从儿子的角度,小细节(生活习惯)未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立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人从大处,用人用专长。不因细节而否定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