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2156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从历史长河来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答案C解析材料叙述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盛行分期付款这一做法。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用之过度,消费远远超出实际购买力,只能是短暂的表面繁荣,实则孕育着深刻的经济危机。2下面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出现的几种情景,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图中矛盾的现象说明了() 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排队领救济的队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引起的A B C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经济危机并不能说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故应排除含的选项。3阅读下列有关美国历史发展的图片和漫画,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富人的钱财来源于疯狂的股票投机漫画生动体现了经济危机来临前美国的社会状况处于悬崖上危机四伏的是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代表A BC D答案C解析90%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10%,说明了美国国民贫富差距扩大,但无法断定富人财富来源于股票还是工农业生产,所以说法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上有70个国家提高了关税,实行限额进口和禁止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币贬值。这表明()A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B世界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C美元失去了世界垄断地位D世界性战争即将全面爆发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充分说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5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答案D解析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则侧重救济穷人,前者的干预是有限的,后者的干预面较广,故A、B、C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6罗斯福上任的头四个月里,工业生产指数就由59上升到100,股票债券爬出了低谷,小麦、玉米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也都开始回升,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C用行政手段调控农业D依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答案C解析题目要求的是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直接解决这一问题的,其他分别属于金融、工业和立法方面的措施。7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D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答案C解析首先要读懂题干材料的主旨,然后抓住设问要求“直接措施”,四个选项中能够最直接地改善工人生活状况的就是实施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帮助工人就业。8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罗斯福新政。解答本题的关键:雇主,雇工,政府,蓝鹰,透过漫画中政府居中调节雇工和雇主的关系,可知该措施的主旨是调整劳资关系。9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大力调整农业政策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答案B解析“recovery”即复兴,所以是指全国工业复兴法。10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制。”这一法律规定说明()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控制B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C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主要内容D工人运动在经济危机期间发展起来答案C解析该规定调整了劳资关系,扩大了就业,刺激了消费。111932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5美分,糖每磅只值3美分,猪、牛肉每磅2.5美分。为此,罗斯福政府()A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B出资收购农产品,将其分配给失业者C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增加农场主的收益D补贴减耕的农民,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出1932年美国农产品价格很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实行补贴减耕的农民,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的措施。A项是工业复兴的措施,B、C两项都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2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平衡供需,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最终后果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B项农产品数量明显减少,而非增多;银行数量只是恢复,而非增多;美元应当是贬值,才能刺激出口。13以下言论出自于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C捷径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项最吻合。14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国家不是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故B项表述错误。A、C、D三项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15“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市场经济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知识经济 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答案B解析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发生了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下图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曲线图,当“滞胀时期”来临后,各国采取的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自由竞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D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以后,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出现了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17下图是一幅关于西方福利制度的漫画,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福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导致激励效应降低B社会福利规模的扩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C福利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D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增加社会福利开支答案A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图中的人只是在享受社会福利生活,而没有努力地去工作。18在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涵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对上述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前者强调“以工代赈”,后者强调“共同富裕”B文:前者强调“社会权利”,后者强调“削减贫困”C图:“福利国家制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D图:“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答案A解析本题选项将“图”“文”分开表述,考查的中心围绕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政策调整,随其推行,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支出扩大了,更多地人寄望于享受社会福利,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19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部分),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国别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联邦德国3%48%49%美国2%36%62%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从表中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数据可看出第三产业比重较大。而A、B、C三项从表中数据看不出,故选D项。20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题干表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而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朝阳工业”发展迅速,这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表现。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8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凯恩斯(1931年)材料二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材料三下面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6分)(2)从材料二来看,胡佛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4分)(3)结合材料指出罗斯福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答案(1)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方法:人们多消费,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以缓解经济危机。(2)原因:社会心理问题。办法:政府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3)原因:经济发展中的失衡。措施: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解析材料一反映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材料二胡佛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问题。材料三反映罗斯福认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失衡。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设问,条理作答即可。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处于互助或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2)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组织或协助其自选的工人组织,作为雇佣任何雇员的条件。(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雇佣条件。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材料二新政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一抄录的”。内森米勒罗斯福传材料三“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罗斯福选集材料四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W.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1)材料二反映了一部分资本家对新政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结合材料一分析他们持这一态度的理由。并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6分)(2)材料三和材料四又反映出新政的哪些特点?这和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6分)(3)结合材料四分析罗斯福新政与材料二中一些资本家的矛盾的实质是什么?由此说明罗斯福新政的性质。(4分)答案(1)理由:制定规章制度,对资本家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与剥削。特点: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强力干预。(2)特点:照顾工人的利益,尽量避免国有化。关系:有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恢复生产,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缓解政治危机。(3)实质:资产阶级内部的整体和部分之间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材料二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 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 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 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材料三24年不工作却活得滋润据10月9日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令人惊讶的是,“超级懒虫” 提尔里日前竟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F(上图),披露他的“懒虫秘诀”。此书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在法国引发争议。请回答:(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信息,说明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以往有何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三,有人认为“福利只是养懒汉,中国不应建设成福利国家”,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8分)(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全面评价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6分)答案(1)特点:从单一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2)高福利确实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劳动的热情,但不能否认福利制度在刺激消费、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现在的福利水平还很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显得特别重要,当然中国也应时刻警惕高福利的消极作用。(3)评价:西方的福利制度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