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必修1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语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1848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必修1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必修1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必修1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必修1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语文)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煤屑(xu) 潭柘(zh)寺 瞥(pi)见 愆(qin)期 B裙裾(j ) 隽(jun) 永 猗(q) 郁 溘( h) 死 C蓊(wng)郁 廿(nin)四桥 蕈(xn)菌 訾(z) 詈 D房檩(ln) 明月珰(chng ) 蕙茝(chi) 形 骸(h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钝响 缥缈 价廉物美 残羹冷炙 B驯熟 冠冕 咀嚼赏鉴 变幻莫测 C兼程 斟酌 陈辞滥调 娇揉造作 D惦记 萌蘖 锱铢必较 戛然而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十八九的大学生,正是豆蔻华年,要尽情挥洒青春活力。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该这样,他说应该那样,我真是不知所终。 D许多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明日黄花。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五个考察团的成员来我校调研新课改进展情况。B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没及格。C镇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5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 B C D二、(9分 每小题3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注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涂潦(lo):泥水。锸(ch):锹。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能语其要语:说出B吾顾不能为滂母邪顾:反倒、反而C比冠,博通经史比:等到D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避:躲避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吾属皆且为所虏B. 虽杀人亦为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 以虞水之再至 阙秦以利晋D.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以其无礼于晋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询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最大。 B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士兵冒雨增筑城墙,保全了徐州城。 C面对苏轼的指责,王安石认为说不说在自己,想要为自己推脱。D苏轼醉心音律,为文一振文风,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第卷(共 76分)三、( 19分)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3分)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分)10.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1)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 11.请把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5分)(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_ ,而卒莫消长也。(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_ ,映带左右。(4)羁鸟恋旧林, _。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_ ,磐石无转移。四、现代文阅读( 13分)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12(2分)“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13(2分)“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是指 。(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14(3分)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 。15(6分)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 。 。 。五、语言运用与表达( 4 分) 16.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六、作文(4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926年,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发现一个大沙漠中有一个叫比赛尔的小村庄。它紧靠一片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时间,可是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走出过沙漠。肯莱文问那里的人:为什么不出去?得到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来他们尝试过多次,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每次都是回到原地来。肯莱文当然不信,他雇了一个叫阿古特儿的当地人,让他带路,走了十天,果然又回到了原地,他由此弄清了他们走不出去的原因:原来他们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里没法准确地判断方向,所以他们走的路线实际上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弧线。肯莱文告诉阿古特儿,你白天休息,晚上朝着那七颗星星的方向一直走,就能走出去了。后来,阿古特儿就成了那里第一个走出沙漠的人。如今那里成了旅游胜地,那里树着一座阿古特儿的铜像。走出沙漠,我们就可以让本来贫瘠的土地变成旅游胜地;走出大山,我们的视野前面可能就是一马平川;走出失败,我们就可能到达成功的山岗;走出阴暗的心理,我们就可能让阳光洒满心田。请以“走出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高一语文必修二测试卷答案1. C 2.C3.D11、(一空1分 共5分)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 盈虚者如彼 (3)又有清流激湍 (4) 池鱼思故渊 (5) 蒲苇韧如丝12池中大块空白,片叶俱无。(2分) 13荷塘夕照,确也可乐。(2分) 14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3分) 15荷叶太挤,难有“田田”之感; 闻不到荷香; 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6分)16.(4分) (1)将“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2)“他”改为“杨先生”。(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参考译文】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水一定不能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苏轼路过金陵,见到王安石,说:“大的军事行动和大刑狱,是汉、唐灭亡的预兆。祖宗用仁厚治理天下,正要改变这些。现在对夏用兵,连年不停,东南又多次兴起大狱,你没有一句话去补救吗?”王安石说:“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发动的,我王安石在外地,怎么敢说?”苏轼说:“在朝廷就说话,在外地就不说,这是服事君王的礼节。皇上对待你不是通常的礼节,你对待皇上,难道可以用常礼?”王安石厉声说:“我王安石要讲。”又说:“话出在我王安石的口,进了你苏子瞻的耳朵。”又说:“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即使得到天下也不能这样做,终可以算是好人。”苏轼开玩笑说:“现在的君子们,争着减少半年的磨勘期,即使杀人也能做出来。”王安石笑着不说话。仁宗刚读到苏轼、苏辙的制策,退朝后高兴地说:“朕今天给子孙寻到两个宰相了。”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在宫中阅读,御膳送来竟忘了吃,称他为天下奇才。两个皇帝都能够了解苏轼,而苏轼终究不能被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