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赤壁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21210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赤壁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赤壁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赤壁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赤壁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1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句应译为“眺望(那个)美人啊,(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寄蜉蝣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rn)窈窕(tio) 举酒属客(zh) 凭虚御风(pn)B桂棹(zho) 嫠妇(l) 旌旗蔽空(jn) 横槊赋游(shu)C愀然(qi) 江渚(zh) 山川相缪(lio) 倚歌而和(h)D蜉蝣(yu) 匏樽(bo) 相与枕藉(ji) 酾酒临江(sh)【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注意字的注音和声调,多查工具书。B项,“嫠”读l;C项,“愀”读qio;D项,“匏”读po。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4赤壁赋一文中的“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是指()A.“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窈窕之章”。B.“明月之诗”指作者自己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这是一篇借物抒情之作,开篇就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句;“窈窕之章”同a项所说。C.“明月之诗”指李白的诗歌。李白诗篇中有很多写月的诗句,“窈窕之章”指李白登泰山诗其二中“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之句。D.“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泛指一切歌咏山川风物.寄情于物.借物抒怀的优美诗文。【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文中“明月之诗”出自诗经,与李白诗无关。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称其为“五言之冠冕”。C苏轼被贬至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之战”古战场,同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我们学习的就是苏轼更为有名的后赤壁赋。D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答案】C 【解析】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 辞:告辞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答案】B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3分)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轼之才,远大器也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题干问的是“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这里有三个条件,一是“直接”,一是对象“苏轼”,一是特点“好学有才华”“一心为民”。采取排除的办法,只要主语不是“苏轼”的即可去掉。“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主语是“英宗”,应是间接表现;“轼之才,远大器也”是宰相韩琦的评价,也是间接表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是苏轼说韩琦的。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8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答案】C 【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6分)(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4分)【答案】(1)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2)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解析】试题解析: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比冠”,等到二十岁;“属文”,写文章;“言”,字。(2)“吾谁与守”,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守”。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起居注如何?”韩琦说:“起居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兼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美文赏析(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的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为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