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6月月考试题语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0864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6月月考试题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6月月考试题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6月月考试题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6月月考试题语文一、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湖畔 拌和 绊子 伴随左右B、倔强 崛起 挖掘 一蹶不振C、澄清 蹭蹬 凳子 目瞪口呆D、摄取 镊子 慑服 蹑手蹑脚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B、近几年,世界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使得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C、小姐,买一张汤姆汉克斯的巨幅艺术照吧,将它挂在您的卧室里,一定会让您的卧室蓬荜生辉。D、由于某些子公司经营不善,所以厦华集团近年来在资金上一直捉襟见肘,以至于“拆东墙补西墙”。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海外华人参政意识不强,跟欧美白人甚至非裔相比,华人不太擅长公共演说,这是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造成的。B、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东北为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行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D、汉字大讲堂的开设,对网络时代不拘一格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一个好形式。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常平:官仓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度常平不足赡 度:估计B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假:假装C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 贼:残害D师去,市里不知。 去:离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B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 吾尝终日而思矣C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D巩导之于欧阳修 斧斤以时入山林 而耻学于师7与“安石轻富贵,何吝也?”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3分)A无乃尔是过与?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季氏将伐颛臾)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师说)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朱竞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12.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 )(5分)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E.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13.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是( )(3分)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B.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C.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14.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 15.文章结尾部分提到,全球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作者不惜列举数字和事实说明这个问题,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观点进行分析。(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第二次选择英狄斯尼退休教授阿道特是个不大健谈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段奇遇,他会激动得滔滔不绝,而我们这些听众也会神痴魂迷的。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空投了伞兵,青年阿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老早已经细致地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懂得,他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并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的一垛石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舍。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她的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是刚从做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孩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把他带进屋里。“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一边说,一边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了橱门。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而这栋农舍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脆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可怜的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仅仅是由于收藏他而“犯罪”的那位法国农民,并没有受到审讯。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命令他站到院子里,把他当场枪毙了。妻子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不过,冲锋队员对于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却有一场争议。由于争执不下,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反锁了棚门。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阿道特蜷身挤出了窗口,向树林奔去。德国人得知他逃走。他们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并且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是徒劳的,没有什么希望。他刚跑进树林悉心经营的、没什么灌木、杂树的法国树林子就听到了周围追兵的互相叫嚷声。他们分散开来,有条不紊地进行搜索,呐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对于伞兵来说,没有什么逃走的机会了。不,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往回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佬又来到农家跟前,敲着厨房的门。女人来得很快。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的,也许站了一秒来钟。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哦,当然啦,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就待在那个碗橱里。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冲锋队员再没有来到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要再来搜查这栋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在做过一次牺牲之后,她毫不犹豫地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16、 小说最后一段说“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结合全文谈谈“这种人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4分)17、 第三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划线部分)分别描写了果园、农舍和树林,请分别阐述这样描写在文中的作用。(5分)18、 文章最后写到:“她毫不犹豫地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而小说的题目却是“第二次选择”。你认为本小说的题目是“第二次机会”好,还是“第二次选择”好呢?请说明理由。(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9、把下面的几个短句变成一个合理的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6分)鲁迅小说描写细致入微。鲁迅小说心理刻画入木三分。因而,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20、认真阅读下面的文段,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使之切合文意。要求句子连贯,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格。(6分)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1、阅读下面提示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精彩的人生,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不重长度,而重宽度和厚度。人活着就是一种修炼。有人修炼得肤浅,有人修炼得深厚。有人把自己修炼成一块美玉,温文尔雅,秀外慧中;有人把自己修炼成一块好钢,坚强如一,百折不挠;有人把自己修炼成弱水,至柔至韧,润泽万物;也有人请以“修炼”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湛江一中xx届高一级六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或C(B 都读ju. C、“澄”读chng或dng,其他的都读dng. A.“畔”读pn,其他的都读bn. ) D、“摄”、“慑”读sh,“镊”、“蹑”读ni.2、D (A、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B、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C、表示因别人来访或得到别人诗文书画等赠品而感到荣幸。谦词,用在此处敬谦失当。C、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时,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3、C (A、句式杂糅。B、搭配不当。D、错用介词。)4、A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5B(假:给,给与)6D(A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 B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 C介词,把/介词,按照 D介词,向)7C(C是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8.D(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9. 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我所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作为,而吝啬于改正过错啊!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秦人打开关门,引敌入境,但九国的军队迟疑起来,不敢入关.10(1)梅花。(1分)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2分)(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1分)进行对比(1分)。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2分)1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2.BD. (B项,全球“汉语热”升温与汉语危机没有直接的联系。D项,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不是汉语危机的体现)13.A.(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并非文中所提倡的。)14.(英语、拉丁文等外语的威胁;许多作家对汉语不尊重,“西化”色彩浓重;“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向现实生活的渗透。)15.(与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形成对比,发人深思;“汉语热”热遍全球,突击拯救汉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16、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不怕牺牲(1分)。为反抗侵略(1分),他们敢于义无反顾地(1分)付出自己的一切(1分)。(即使做出过一次牺牲,也能毫不犹豫地再次或多次做出牺牲。)17、 前者: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1分)。衬托出主人对生活、故土的热爱(1分)。并暗示了女主人的美好心灵(1分)。后者:推动情节发展(1分)。说明树林无法藏身,伞兵不得已重返农家,为深化主题服务(1分)。18、 “第二次选择”好(1分)。因为二者陈述的主体对象不同:“机会”是针对伞兵来说的(1分);而“选择”是对法国女人而言(1分)。法国女人在因收留伞兵而丈夫被枪毙后,再次冒着被枪毙的危险选择了收留伞兵(1分)。这样就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即热爱和平的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反对战争(1分)。前者与主题不符,所以用后者好。19、解析:短句与长句的变换就是对修饰语进行重组、整合、或添加(短变长),或剔除单独组成单句(长变短)-上例是一个因果复句,标志词为开头的“因而”,变为单句时可以把合并为一个单句,放在的中间,以为母版。答案示例: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或: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以(因)其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目三分的心理刻画而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20、解析:先整体感知文段,明确这段话的内容是以茶喻人或人生,然后扣住“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这一承上启下的句子进一步推知下文文意,分别照应前文的温水煮茶和沸水煮茶,从众生的角度分两层作答。答案示例: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附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他还吝啬什么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