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18039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湘教版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影响土壤组成的因素。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3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自然现象或地理演变过程。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2整体性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成土母质),逐步发育成土壤。(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3)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的影响。2气候与土壤(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2)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生物与土壤(1)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2)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3)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4地形与土壤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人类活动与土壤(1)积极影响:培育高产耕作土壤,如水稻土。(2)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认识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结合下图,共同探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问题。探究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导致该问题产生的核心自然环境要素是什么?提示: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产生水土流失的最关键原因是植被破坏。探究2说明图示中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提示:随着地表植被的不断减少,降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流水侵蚀地貌不断发育,土壤肥力不断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探究3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间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将下图中有关内容填写完整。提示: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具体演化过程如下:总结深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变化,其他要素随之变化,相互间是相协调一致的。如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植被河流地形土壤气候间是“连动”的,即作为环境组成部分在发生着统一演变。(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即“一发”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动全身”。这一点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最重要表现,也是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如森林砍伐会引起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加重,土壤被侵蚀,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对点演练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仔细分析,把AD填在图中适当的方框内。A径流加大B水土流失C地表侵蚀D气候趋向干旱(2)人们毁林开荒,改变的地理要素是_,但却引起了_、_、_、气候等要素随之变化,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_特征。解析:滥伐林木、毁林开荒使植被遭到破坏,植被遭受破坏后,丧失了保护表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使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加大。水土流失的后果可使旱涝灾害频发,而地表径流加大还会加剧地表侵蚀,使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所以会使气候趋于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从左到右、由上而下)BACD(2)生物水文土壤岩石整体性1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恒定性 D周期性解析:选B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23题。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2.D3.A第2题,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第3题,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其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解析:选C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5下列有关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与工业生产关系很密切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无关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有关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解析:选C土壤与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关系较为密切,若人类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易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67题。6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少、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7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6.B7.B第6题,图示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灌溉使得土壤湿度增大,同时也会使得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就会调节气温,使得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得局部降水增加,进一步增大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率。第7题,该图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读图(图中等高线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如果本区域典型植被遭到破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的主要地形区为刚果盆地,由于受纬度、地形、洋流和季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其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第(2)题,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地下水水位、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等方面分析。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受季风、几内亚暖流和地形的影响,湿润的水汽从河口深入到盆地内部,在赤道低气压的影响下,辐合上升,全年降雨丰沛,因此形成热带雨林。(2)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当地水土流失加剧;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具体体现是_,_。解析: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答案:(1)腐殖质氮素(2)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