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品种分类复习题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2815427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品种分类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植物品种分类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植物品种分类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品种分类复习题简答和论述部分1、简述园林植物和观赏植物的区别观赏植物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观果、观株姿的植物,以及适合于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室内装饰用的植物。园林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生态适应性,适于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休疗养胜地、居住区绿化、美化防护、组景造景及室内外装饰应用的植物。既包括木本花卉,也包括草本花卉;既有用作观花、观果、观叶的观赏植物,也有经济植物、造林植物、防护植物,还有药用植物和一些蔬菜、果树。园林植物有一些并不完全是用作观赏,但是它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些植物也都纳入园林植物的范畴中。经济树种、造林树种、防护树种(环境植物)、果树、药用植物、蔬菜。因此,园林植物的范围比观赏植物的范围要广的多,园林植物侧重于室外的人居环境、美化绿化和生态功能,但谈到观赏植物我们谈到的是它的美感和观赏性。2、简述中国名花的定义和层次中国名花的定义:(1)中国原产,(2)有一定的栽培历史和栽培区域,(3)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三个层次:(1)在中国栽培有1000年以上,原产在中国,栽培地域广泛,共19种。如牡丹、杜鹃、兰花、玫瑰(月季之前)、芍药(牡丹之前)、桃花等均属于名花范畴,故十大名花的叫法是不恰当的。(2)在中国栽培有200年以上;(3)近代栽培的一些名花如鸽子树、珙桐、银杏等。3、简述花卉品种分类学的任务(1)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的花卉。研究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的名花之品种起源、形成、分类、命名、栽培历史、育种及地理分布。从而为名花科学的应用与育种打下基础。这是花卉品种分类学的重点。(2)原产地不是中国,但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很长,品种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的观赏植物。如石榴Punicagranatum、紫茉莉Jasminumsambac、大丽花等。(3)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收集,为花卉品种分类的研究,特别是种、属的研究打下基础。调查、收集、引种我国花卉野生资源,以期为我国的园林所用。如大花黄牡丹、光核桃、山荞麦等。(4)花卉的起源及地理分布的研究,为品种的科学分类提供依据。如菊花起源,紫薇起源等。种与品种的起源,除根据历史、地理资料外,细胞遗传、数量分类、人工杂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等工作也很重要。4、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概念、层次及其特点概念: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信息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三个层次:(1)包括野生种、栽培种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2)其载体可以是种子,也可以是花卉的块根、块茎、鳞茎等无性繁殖器官或根茎叶等营养器官。(3)还包括愈伤组织、分生组织、花粉、合子、原生质体及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花卉种质资源是育种、科学研究、创造有价值栽培作物新类型的重要物质基础。特点:一、物种多样性丰富中国的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有7500种,在世界树种总数中占有很大比例。英国丘园(RoyalBotanicalGardens)中从中国引种成功的观赏树木占全国树木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亚洲,中国花卉资源最为丰富,尤以西南山区最为突出,这一地区的植物种类约比毗邻的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等国种类多4-5倍。地锦我国有10个种,蜡梅、泡桐均为中国特有。很多的课题都在研究石楠。云南:炮仗杜鹃、露珠杜鹃、腋花杜鹃、羊踯躅(记载最早的杜鹃)、龙船花(茜草科,做绿篱)。百合的50多个种没有一个不漂亮的,用株芽、鳞片即可扦插,也可试管繁殖,极为容易,但目前研究的却很少。二、栽培品种及类型丰富中国花卉栽培的历史有3000多年,因此中国原产和栽培历史悠久的花卉,常具有变异广泛、类型丰富和品种多样的特点。如梅花有品种300多个,在木本花卉中是很少见的,枝条有直枝、垂枝和曲枝等变异;花有洒金、台阁、绿萼、朱砂、纯白和深粉等变异,在宋既有杏梅的栽培品种。桃花在中国也有3000多年历史,有直枝桃、垂枝桃、寿星桃、洒金桃、五宝桃、绯桃、碧桃和绛桃等多种类型和品种,还有塔形和轴形等。中国凤仙花,清初有233个品种,有花大如碗,株高3米多的“一丈红”;有茉莉花香的“香桃”;有开金黄色花的品种“葵花球”;有开绿化的品种“倒挂幺凤”;其类型和品种极为丰富。中国的牡丹有500个品种,菊花(切花不如国外,但在菊花技艺上如盆栽和造型艺菊远远超过国外)有3000多个品种,明清时菊花就有10多个类型月季、蔷薇、山茶、丁香、月季、紫薇、芍药、杜鹃、蜡梅、桂花更是丰富多彩,名品繁多。三、花卉优良遗传品质突出1、多季开花的种与品种多多季开花的植物主要表现在一年四季或三季能开花不断。这是培育周年开花新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及难得的育种材料。四季开花的种类如月季及其品种月月红、月月粉、月月紫、微球月季和小月季等。香水月季(彩晕香水月季、淡黄香水月季)、四季米兰(作绿篱)、四季桂、四季金银花、四季锦带花、四季报春、四季丁香、四季玫瑰、常春二乔玉兰、四季小石榴(PunicagranatumNana)山东粉(唯一一个杂种常春月季)月季花Rosachinensis*巨花蔷薇Rosagigantean=香水月季Rosaodorata疏花蔷薇Rosalaxa四季荷(开花300天)冬荷:一片叶子一朵花荷花:开花条件:光照充足、积温要高。这也是欧洲荷花几乎不开花的原因,因为积温不够。兜兰、蝴蝶兰:花大,花期长2、早花种类及品种多早花植物多在冬季或早春较低温度条件下开花,这是一类培育低能耗花卉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及育种材料,如梅(其花粉可在0-2度发芽,在6-8度完成受精过程)、蜡梅、迎春、山桃、瑞香、玉兰、木兰、蜡瓣花、二月兰、连翘、报春、小报春(花期2-3个月)、春兰、寒兰、墨兰、冬樱花(Prunusmajestica)、点地梅属(Androsacespp)、芫花(Daphnegenkwa)、驳骨丹Buddlejaasiatica3、珍惜黄色的种类与品种多是培育黄色花系列品种的重要基因来源很多植物的科或属缺少黄色的种,因此这些黄色的种或品种被视为极为珍贵的植物资源。中国黄色花植物基因资源丰富中国的金花茶及其相关的20多个黄色的山茶花种类,黄色山茶花“黄河”就是从中国流入美国的,黄色的梅花“黄香梅”在我国宋代就已经存在,是极为珍贵的品种,现在我国的安徽仍有黄色的梅花品种。黄色的种类还有黄牡丹Paeonialutea大花黄牡丹Paeonialuteavar.ludlowii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黄色的香水月季黄色的月季花黄花玉兰黄花蜀葵黄凤仙(Impatiensbalsaminacv.)之黄花这些黄色花卉的资源对我国乃至世界花卉新品种育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红花继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之紫红的叶与花等。4、香花种类与品种多中国香花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如蜡梅、梅花、米兰、玫瑰、香菊、香花紫薇、百合、栀子花、桂花等。含笑花之香焦香味,梅花之暗香,水仙之甜香,桂花之醉香,春兰之幽香,荷花之清香,等等,都是香中之绝品,是国人自古就备加欣赏的。5、变异类型与品种多由于中国花卉栽培的历史达到数千年,花卉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奇异品种多,主要表现在:(1)变色类的品种如月季的品种“姣容三变”(一天之中有三种颜色的变化,从粉白色、粉红色至深红色)在我国1000多年前就已经产生。我国还有牡丹、木槿、荷花、石榴、扶桑、蜀葵等的变色品种。夏威夷有一个变色花园(2)台阁类型品种该类品种是花芽分化时产生的特殊变异类型,形成一花之中又完全包含一朵花的特征,形似亭台在花的中央。这类品种在梅花中较为丰富。(3)天然龙游品种(4)枝条天然下垂的品种(5)微型与巨型种类的品种小月季等株高仅10-20cm。四季开花碗莲株高仅20cm左右深水荷花深达3m微型杜鹃仅20cm。大树杜鹃,株高达20多米,干茎达150cm大别山微型地被杜鹃映山红开花地被是园林应用的一个方向,巨花蔷薇(Rosagigantean)其藤蔓长可达25米,花径12厘米左右这些种类和品种在现代月季和杜鹃品种群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抗性强的种类和品种多紫薇是同属中最抗寒的种类,同时具有抗白粉病和抗空气污染能力;玫瑰即是观赏植物、芳香植物,又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具有极强的抗寒、抗旱、耐湿及水土保持能力;山茶花是山茶属中最抗寒的一种,在中国最北能分布到山东的青岛;抗寒性强的花卉种类还有一些野生菊花;野生蔷薇、百合等种类的植物,很多还未引种和开发中国原产的山杏、山桃等均具有很强的抗寒性,用其与梅花进行远缘杂交育种。余如具备抗病虫、抗旱、抗寒、耐热、耐瘠薄、易于形成花芽以及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的花卉种质资源也多由我国引种至国外并参加杂交育种从而取得出色成果。5、我国花卉兴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的花卉代表作。兴盛期:距今约1500至800年,即隋、唐、宋时期,此时,我国国富民强,社会安定。这个时期的花卉栽培、引种、应用、欣赏和交流及品种达到了我国古代的最高水平。也是我国古代花卉专著产生最多的一个时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林逋bu山园小梅范成大梅谱(约1186年)记录12个梅花品种,并介绍了梅花繁殖的方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梅花专著,其中介绍了当时出现的江梅型、宫粉型、朱砂型、玉碟型、绿萼型、单杏型、黄香型和早梅型等。“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北宋黄庭坚(公元1045-1105)书幽芳亭此分类标准已经被我国现代兰花专家吴应祥研究员在其兰花分类系统中采用。这表明宋代除在兰花栽培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外,还对兰花分类和“兰”与“蕙”进行了科学划分。宋张金镃zi(字功甫,画家,诗人,与杨万里是至交,著有南湖集诗集。)梅品中将如何赏梅描写的十分细致生动,是对梅花审美达到顶峰的专著。唐王芳庆的园庭草木术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花木记沈立海棠记宋刘蒙菊谱(1104年)是我国第一步菊花专著,记载了菊花36品:黄色17品,白色15品,杂色4品,并阐述了菊花花朵大小,重瓣性变异及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苏颂本草图经陈景沂全芳备祖王观扬州芍药谱范成大梅谱此期,荷花、菊花和梅花被引入日本和朝鲜,同时中国也从欧洲引进了法国水仙。发展期:距今约500年至150年,即明清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期间花卉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A较为专业化,花卉基地有所发展在花卉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发展方面,从明到清形成我国特有的小规模的花卉生产基地。a北京的花乡(即丰台十八村)现已经成为北京市重要的花卉商品生产基地b河南鄢陵的姚家花园,在蜡梅栽培方面有400-500年的历史c山东菏泽赵楼村种植牡丹数百年,现在是我国重要的牡丹生产与品种培育基地d甘肃兰州及平凉等地自明代起就广种兰州百合e广东的芳村花卉生产我国现在已经有56个花木之乡B随着皇家和私家园林的建设,观赏植物应用逐渐趋于多元化、艺术化和普及化在园林绿化方面,大量的名花应用于中国园林中。北京颐和园花台上种植的牡丹,园内种植的玉兰、海棠、紫薇和玉簪,昆明湖中的梅花,庭院内的松柏槐竹苏州文人园中的梅、山茶、月季、芍药、枇杷和杜鹃等这个时期,在花卉的分类、品种和插花艺术上也有一定的发展。C大量花卉著作出现明王象晋群芳谱李时珍本草纲目张应文兰谱袁宏道瓶史(1599年)赵学敏凤仙谱:239个凤仙花品种清代陈昊子花镜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李奎菊谱汪灏广群芳谱繁荣期:80年代初期至今,这是我国历史上花卉业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时期,82所院校中有该专业。20年来花卉产业持续高速发展,花卉专著大量出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中国梅(荷、牡丹)品种图志中国兰花吴应祥余树勋花园设计中国牡丹与芍药园林植物配置世界蜡梅云南山茶花杜鹃花花卉研究机构及花卉教育发展迅速。6、明清时期我国花卉发展的特点距今约500年至150年,即明清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期间花卉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A较为专业化,花卉基地有所发展在花卉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发展方面,从明到清形成我国特有的小规模的花卉生产基地。a北京的花乡(即丰台十八村)现已经成为北京市重要的花卉商品生产基地b河南鄢陵的姚家花园,在蜡梅栽培方面有400-500年的历史c山东菏泽赵楼村种植牡丹数百年,现在是我国重要的牡丹生产与品种培育基地d甘肃兰州及平凉等地自明代起就广种兰州百合e广东的芳村花卉生产我国现在已经有56个花木之乡B随着皇家和私家园林的建设,观赏植物应用逐渐趋于多元化、艺术化和普及化在园林绿化方面,大量的名花应用于中国园林中。北京颐和园花台上种植的牡丹,园内种植的玉兰、海棠、紫薇和玉簪,昆明湖中的梅花,庭院内的松柏槐竹苏州文人园中的梅、山茶、月季、芍药、枇杷和杜鹃等这个时期,在花卉的分类、品种和插花艺术上也有一定的发展。C大量花卉著作出现明王象晋群芳谱李时珍本草纲目张应文兰谱袁宏道瓶史(1599年)赵学敏凤仙谱:239个凤仙花品种清代陈昊子花镜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李奎菊谱汪灏广群芳谱7、概念:种;品种;品系;栽培品种;变异类型种:在自然界是实际存在的,有其一定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也有其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域,能通过种子繁殖而保持其固有的特征和特性。品种cultivar:经人工选育而形成种性基本一致,遗传性比较稳定、具有人类需要的某些观赏性状或经济性状,作特殊生产资料用的栽培群体。它是人类干预的产物,是长期选择、培育的劳动成果。品系strain:源于同一祖先、但尚未命名为品种的变异类型。栽培品种:是根据其特性(形态学、细胞学、解剖学、化学等)可以和其它相区别的栽培群体,不会因为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其重要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变异类型包括两个方面意义:一是指品种选育过程中,表现良好的有望类型,在未经鉴定和正式命名之前通常称品系。如两个品种杂交,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异类型。一些有望的单株及其类型被称为品系。二是指同品种当中出现的不同类型;比如丰花月季杏花村出现的红色的类型,在正式命名为品种之前称为品系。8、简述植物分类和花卉品种分类的异同花卉品种分类方法:建立在植物学分类基础上的分类,植物分类学方法都可应用到花卉品种分类学中,如形态分类学方法、解剖学方法、细胞学方法、植物生物化学方法、数量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所不同的是花卉品种分类学方法始终将历史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起来,把品种演化与品种性状及应用结合起来。9、简述花卉品种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原则:(1)种型作为花卉品种分类的前提性标准:即把品种群起源于哪个种或品种作为分类的前提,这样把园艺学分类放在了植物学分类的基础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同一个种或变种起源的品种,不论是一个种的变种或是一个种的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均列为一个品种分类系统。(2)品种演化顺序作为品种分类系统的主线品种系统分类中,品种的演化顺序反映了品种演化的规律,应作为主线。方法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3)按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作为一个系统内划分的主干如确定以枝姿为第1级标准:直枝梅-垂枝梅-龙游梅;重瓣性为第2级分类标准:单瓣-复辨-重瓣-台阁重瓣;花色、萼色为第3级标推,花色:粉红、纯白(淡黄)-深红-紫红-杂色;萼色:绛紫-纯绿。(4)性状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品种分类的基础。方法:(1)历史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历史、查阅古书文献、诗辞歌赋、地方志以及书画等考古资料及成果来研究花卉种、品种或品系的演化的方法。品种演化的顺序及方向在花卉品种分类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品种演化是花卉品种分类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2)、科、属、种性状的研究方法即在品种分类过程中,对形成该品种的种和属的性状要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对种质渗入、历史上的种与种之间的杂交的情况有所了解。对品种科学分类有重要意义。如杏梅、山碧桃、紫薇、榆叶梅、菊花、月季、玫瑰、悬玲木等。(3)、品种分类的比较实验学方法实验学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来验证花卉的起源及其品种系统分类正确性的一种科学方法。如:比较实验方法:用播自然授粉种子与人工杂交授粉种子实验结果,与历史上不同类型品种出现早晚及演化关系相核对,清理出各系、群(类)、型之间演化关系的来龙去脉;用种间杂交证明梅与杏的杂种杏梅的地位,梅与樱李的杂交证明樱李梅形成与地位;菊花起源等。(4)、传统植物分类学的方法一般植物分类学的研究范围: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级演化系统群,如门、纲、目、科、属、种,有的甚至包括少数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种:在自然界是实际存在的,有其一定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也有其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域,能通过种子繁殖而保持其固有的特征和特性。亚种、变种和变型:种以下而划分的较小单位,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性状和分布区域,但是不及种的性状和分布区那么明显和固定。在花卉品种分类学中,除以种、亚种、变种和变型的分类为基础外,还包括品种和品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品系。品种和品系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选择和培育(常在人工杂交甚至远缘杂交后)的结果。品种和品系也要求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并有其一定的适应区域和栽培环境(如园地栽培、温室栽培等)。品种的概念cultivar:经人工选育而形成种性基本一致,遗传性比较稳定、具有人类需要的某些观赏性状或经济性状,作特殊生产资料用的栽培群体。它是人类干预的产物,是长期选择、培育的劳动成果。所谓栽培品种是根据其特性(形态学、细胞学、解剖学、化学等)可以和其它相区别的栽培群体,不会因为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其重要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品种概念的要点如下:1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单位,而是园艺上的分类单位;2成为品种的植物群体不管繁殖方法如何,具有和其他群体可以相互区别的特征;3品种特征多表现在:(1)植物体形态特征:如矮生、下垂伞形、垂枝、龙游型和紧密型等(2)部分观赏性状如花朵大小、形状、颜色、香味、重瓣性、花期早晚与长短以及叶片大小、形状、宽窄、彩纹等这是主要的。(3)适应性包括抗寒性、抗病性、抗虫力、耐旱性、耐粗放管理等,大部分性状需要营养繁殖才能保持品种特性。品系的概念:strain源于同一祖先、但尚未命名为品种的变异类型。变异类型包括两个方面意义:一是指品种选育过程中,表现良好的有望类型,在未经鉴定和正式命名之前通常称品系。如两个品种杂交,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异类型。一些有望的单株及其类型被称为品系。二是指同品种当中出现的不同类型;比如丰花月季杏花村出现的红色的类型,在正式命名为品种之前称为品系。传统植物分类学方法可以作为品种分类方法的补充。传统的分类学方法,系以比较形态学为主,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都作为描述和分类的根据。但因营养器官多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不及生殖器官的特性那么稳定,所以在种及种以上的各分类单位,常以生殖器官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除外部形态外,内部组织结构如染色体及花粉形态等,也作为分类根据之一。有时,还有一定的重要性,甚至十分重要。如松属(Pinus)按照维管束数目分为单维管束松亚属SubgenusStrobus和双维管束松亚属SubgenusPinus,又按树脂道数及其系中生或边生等情况而分种。但植物分类单纯依靠形态比较,常带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客观自然规律。因此,近代分类学已逐渐采用实验研究的力法,如通过引种栽培,将同种植物分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环境栽培,或不同类型植物集中在同地栽培,观察其形态上的变异,以决定其在分类上的位贡。品种分类常要研究品种起源及其出现历史、引种驯化及天然杂交或人工杂交的表现,再综合分析、整理,最后定出品种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二级或更下的标准。如梅花、牡丹、菊花等,就是这样做的。(5)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合同工酶等)以及血清鉴定等法,来深入研究花卉的内部结构,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带、数量分类,人工种间杂交及物种“人工合成”以及应用随机引物多态DNA等技术来分析、鉴定植物甚至它们的品种在本质上的异同与彼此间的演化关系,从而与形态表现相互印证和补充,当然就更加深入、准确而全面了。(6)数学方法10、植物学命名的基本原则1、一个植物只能有一个合理的拉丁学名()、在正式的植物分类学或植物学及其正式文章或杂志上发表。()、有拉丁文的描述。()、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2、拉丁名采用双名制,即属名加上种名。3、属名用名词,首写字母大写,种名用形容词,首写字母小写。属名是一个名词,单数。植物学家在为属命名时经常以该植物属的模式种的特殊性状来命名,或者用研究该属植物的人,或历史人物,有时用地名等来命名。种名都是形容词,可以有任何来源,以人名命名:以地名命名:以形态特征命名:4、两种不同的植物不能有同样的双学名。5、若植物已有两个或更多的学名时,只有最早的不违背命名法规的属、种名为合法名称。6、分类单位的学名使用,应以命名模式标本或原始标本为依据。用作植物种名根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用作植物属名根据的种,称为模式种;在植物分类中,给某个科命名,必须根据一个模式属为命名模式给某个属命名,必须根据一个模式种为命名模式给某个种命名,必须根据一个指定的标本来命名这份用来命名的、最典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标本,一旦被著者指定为主模式,就永远与该名称结合并永久性的妥善保存-“将错就错原则”。7、一般植物皆有双学名,有些植物的亚种和变种、变型具有三名或四名。除属名第一个字母为大写外,其余种名以下各级名称之首个字母均小写。11、栽培植物的品种命名原则1、品种名称要能确切反映其品种的突出特点或生动形象。如仙鹤卧雪、春红娇艳2、品种名要简炼、通俗易懂、富有诗情画意,避免用生字、偏字、难字。3、以二至四字为宜,最多不宜超过五个字。4、不用一些政治性的口号。如文革红、跃进红等5、少用代号:如7099、4578、CG896、不用一些过于夸张的名称。自国外引进的品种,最好尽量保留原有品名,并给以适当中译名,务求简便适用不要过于冗长,并须注意符合时代精神,不要反映不健康情调。旧有品种名称中译名混乱者,要广集各地译名,选取其中最广泛应用者,通过一定会议讨论决定后,在刊物上公布统一应用。12、结合实际谈谈应怎样进行花卉种名及品种名称的整理与统一1、明法尊法:以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作为标准。凡不符合标准的名称都应取消。一些专著可以作为参考: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1982年科学出版社拉汉英种子植物名称1983年科学出版社中国高等植物图签1972-1976科学出版社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中国树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中国花经最新英汉园艺词汇(1988)英汉园艺学词典(1992)花卉词典(1993)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祸(1996)等以上著作存在的问题:(1)遗漏:大花黄牡丹Paeonialutealudlowii樱李梅(美人梅)Prunus*bliriana荷兰芍药:Paeoniaofficinalis(2)有些有中文名称,但不合适多花蔷薇(Rosamultiflora),仍应该用原名野蔷薇安石榴(Punicagranatum),仍应称为石榴中华石竹应为原名石竹Dianthuschinensis三裂绣线菊应为三桠绣线菊Spiraeatrilobata(3)有些译名不合适,应作调整翠雀属(DelphiniimL.)应为翠雀花属,翠雀(D.grandiflorum)应为翠雀花,蝶形花科毒豆(Laburnumanagyroides)应为金莲花挪威云杉(Piceaabies)应称为欧洲云杉(4)有些花卉种或变种、变型不符合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如在1959年1月1日后将栽培变种扔按拉丁名写者无效,而应全给以雅名(fancyname)。雅名以音泽为难,必要时可分列23词并在括弧中用英文意译作为解释(不作正式名)。如龙游梅,江梅型Prunusmumef.simpliciflora即属无效。有些品种不清楚是野生还是栽培时按栽培品种对待。大羽梅的英译雅名PrunusmumeDaYu(Bigwing)江南朱砂梅P.mumeJiangnanZhusha(south-of-Yangtzecinnabar)魏紫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WeiZi(Weispurple)二乔牡丹P.suffruticosaErQiao(sisterbeauties)2、各花卉及观赏园艺学术团体、花卉协会等应该将整理名称作为重要工作来抓。3、在整理并统一花卉品种名称的过样中,应及时刊印、出版品种志(图志)。云南山茶花(冯国楣等编著,1981年)中国莲(倪学明等编著,1987,科学出版社)中国梅花品种图志(1989)中国荷花品种图志(1989)、李鸿渐中国菊花(1993)王莲英主编中国牡丹品种图志(1997)等中国牡丹员种图志(1997)等4、加强国际交流,及时进行园艺植物栽培品种的国际登录(InternationalRegistrationforHorticulturalPlantCultivars)花卉品种整理与统一等工作进行至一定阶段,应及时与国际栽培植物命名委员会取得联系,按不同花卉向不同负责学位登记、挂钩,以便取得确认,促进同际交流。国际园艺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HorticulturalScience,ISHS)包括6个部门(sections),12个专业委员会(commissions)和93个工作小组(workinggroups),其中的命名与登录专业委员会由15人组成,其主席MrPiersTrehane该专业委员会下面设一国际园艺植物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系统。国际登录权威(ICRAs)具备三大基本职能:永久保留品种名Conservedcultivarnames准备品种名录Preparationofchecklist国际登录薄的出版PublicationofanInternationalRegister199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质审查: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登录申请表Registrationform登录费Registrationfees登录不提供品种的法律保护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71个国际登录权威,已经有4000多属植物拥有登录权威负责范围内的登录。5、建立品种圃,整理图志。每种花卉品种在其各产区或中心建立品种圃,经多年搜集,每品种栽35株。在反复比较核对后,才能整理出该花卉的品种志(图志)。如梅花在武汉,菊花在南京,牡丹在荷泽,云南山茶在昆明等等,就是这样进行工作的。6、加强科普宣传力度。中国园艺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花卉协会及其所属各名花分会、研究会与科研协作组等。13、概念:栽培植物的原始中心、次中心、小基因中心栽培植物的原始中心:某个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次中心:引入该种质又经杂交、选育而形成的类型丰富的中心小基因中心:14、列出研究世界栽培植物起源区域的划分的代表人及其代表作最早的、有系统地研究植物起源的是瑞士植物学家德堪道尔(A.P.deCandolle),他在1882年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这一巨著苏联学者瓦维洛夫N.I.Vavilov用遗传学和细胞学观点来研究栽培植物起源问题。他曾到欧州、南美、亚洲等60多个国家考察,对搜集的数万份品种材料,对新物种和品种的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确立了主要栽培植物的8个独立的世界起源地。他在1926年发表了栽培植物的中心一书,首次提出栽培起源中心学说。1935年发表了育种的理论基础一书,对原来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他将栽培植物划分为8个起源中心。1945年英国植物细胞学家达灵顿C.D.Darlington出版了栽培植物染色体图,用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来解释栽培植物的起源,1955年又将此书修改、扩充,重新出版,改名为高等植物染色体图1956年,Darlington又出版了染色体植物学(ChromosameBotany,London)一书,用具体事实进一步发展了他从染色体研究取得的成果。用以论证栽培植物的起源,包括菊花、月季、水仙、大丽花以及藏报春等。1970年,苏联农业生物科学家茹考夫斯基(P.M.Zhukovski)根据前人研究进展以及他本人的研究成果,对瓦维洛夫学说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发表了育种的世界植物基因资源(大基因中心和小基因中心)(前苏联科学出版社)之专著,扩大了起源中心概念,提出了12个栽培植物起源和类型形成中心。15、列出瓦维洛夫关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八大起源中心及其代表植物。1.栽培植物的中国起源中心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是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及其毗邻的低地。在这个发源地的园林植物有:山桃:P.davidiana杏:P.armeniaca梅:P.mume李:P.salicina毛樱桃:P.tomentosa樱桃:P.pseudocerasus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枣:Zizyphusvulgaris银杏:Gikgobiloba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榧:Torreagrandis东亚栎:Castaneacrenata红松:Pinuskoraiensis甜橙:Citrussinensis宜昌橙:C.ichangensis金桔:Fortunellamargarita枸桔(枳):Poncirustrifoliata日本柿:diospyroskaki中国柿:Diospyrossinensis君迁子:Diospyroslotus枇杷:Eriobotryayaponica荔枝:Litchichinensis龙眼:Nepheliumlonganum茶梅:Camelliasasanqua山茶:Camelliajaponica楝树:Meliaazedarach桂花:Osmanthussp茶:Camelliasinensis杜仲:Eucommiaulmoides漆树:Rhusvernicifera桑树:Morusalb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樱粟:Papaversomniferun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苏铁:Cycasrevoluta中国起源地的特点:栽培植物的数量极大,既包括温带和亚热带,又有南部热带作物的代表。按果树(梨属、海棠属、李属)物种丰富程度来说,中国是占第一位的。2.印度起源中心:包括印度和缅甸。主要观赏植物有:落葵:Basellarubra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芒果:Mangiferaindica藜檬:Citrusindica柠檬:C.limon九里香:Murrayapaniculata酸橙:Citrusaurantium椰子:Cocosnucifera虎尾兰:Sansevieriazeylanica相思树:Acaciaarabica金合欢:A.farnesiana大花黄馨:Jasminumgrandiflorum印度橡皮树:Ficuselastica2a.印度-马来西亚起源中心这里分出印度-马赤西亚发源地作为印度发源地的补充,这个起源地色括马来西亚群岛,苏门答腊以及菲律宾和印度支那。主要是热带作物,但研究得还很不够。3.栽培植物的中亚起源中心这个栽培起源中心较小,色括印度西北部、阿富汗以及苏联和中国北部(天山西部)。园林植物色括有:黄莲木:Pistaciavera扁桃:Amgdaluseommuni葡萄:Vitisvinifera胡桃:Juglansregia土耳其榛子:Coryluscolurna苹果:Maluspumila4.栽培植物的前亚起源中心(近东)第四个起源中心是前亚、苏联、高加索全部、伊朗、土耳其、波斯等地。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主要有:无花果:Ficuscarica石榴:Punicagranatum小檗:Berberisvulgaris稠李:Pinuspadus胡颓子:Eleagnusangustifolia山茱萸属:Cornusmas5.栽培植物的地中海起源中心第五个栽培植物的起源地是具有特殊地理与气候的地中海地区。其特点是具有一套与众完全不同的栽培植物,它比上述发源地的作物更有局限意义。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有:油橄榄:Oleaeuropaea大马士革蔷薇(又叫突厥蔷薇):Rosadamascena月桂树:Laurusnobilis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包括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山区。这是世界独立的栽培植物世界起源地。主要的观赏植物有:秋葵:Hibiscusesculentus大戟:Euphorbiacandelabrum7.栽培植物的墨西哥和中美起源中心主要的观赏植物有:仙人掌属:Opuntiaspp番木瓜:Cariapapara可可:Theobromacacao8.栽培植物的南美起源中心南美起源中心包括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主要栽培的观赏植物是一些高山特有种植物。西番莲:Pissifloraligularis番石榴:Psidiumguayava8a.智利起源中心8b.巴西-巴拉圭起源中心16、简述花卉及其品种起源的不同途径、基因突变与人工选择基因突变(genemutation)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发生了质变,实际是DNA分子上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也称为点突变(pointmutation),它不同于染色体数量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因为染色体数量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它是花卉新品种产生与起源的主要源泉。在自然界中,植物基因的突变频率不同,据估计,基因自然突变频率是1/100,000-1/10,000,0000,即大约10万至1亿个配子中不同基因可以有1次突变,有的物种突变频率高,如:金鱼草Antirrhinummajus的突变率为10。一般来说,异花授粉植物基因突变大于自花授粉植物杂合体大于纯合体多年生大于一二年生栽培历史较长的观赏植物的突变率大于农作物和其他园艺作物性细胞(可通过受精传给后代)的突变大于体细胞的突变若突变体发生在性细胞中,则后代中有一个个体可以获得此突变基因。突变这一词最早是法国人德弗里斯(DeVries)于1910年在他的突变论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他用了几十年时间研究观赏花卉月见草Oenotheralamarchiana,他将许多个体进行栽培实验(纯种),发现了月见草种飞跃式的突变现象,通过突变形成新的物种。他从月见草中的种种变异分出许多的新的物种。因为花的大小、形状、颜色、是否有毛、色斑、条纹等等的变化。以后确定证明另外两种月见草Oenotheravistylis,O.laevifolia是基因变来的。基因突变的机制:(1)三联体密码的改变:移码改变了三联体的组合,碱基变换改变了三联体组合(2)碱基的转换与颠倒:转换包括同型转换(如嘌呤对嘌呤,嘧啶对嘧啶)和异型转换(3)大损伤:缺失、重复和倒位芽变(budmutation)、彩斑、花叶、嵌合花、跳枝都是体细胞的突变,这些突变形成了很多园艺品种。我国宋代欧阳修著洛阳花木记(1031)记载了牡丹芽变品种潜溪绯是如何产生:“潜溪绯”者,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寺在龙门山后,本唐相李藩别墅,今寺中已无此花,而人家或有之,本是紫花,忽中聚中特出,绯者不这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说之“转头花”,故其接头尤为难。再如菊花,有一个叫英国皇后的原始品种(EnglishQueen),开淡红色花,但在几十年中,由于不断的对这个品种进行芽变选种,产生了60多个变异的、花色完全不同的新品种,其中有的为白色、有的白色中带红色、有黄色、粉黄色、青铜色、淡紫色等等。质体变异:园林花卉中很多花卉的花叶、彩班、嵌合花等是由质体变异产生的。如天竺葵、月见草属、吊兰属等等。花叶常春藤及欧洲女贞都是质体突变引起缺绿引起的。自然界很多花卉的花朵大小、色彩、色斑等是由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比如报春花,现在发现大花眼的品种有80个,这些彩色花心大小是由复等位基因(multipleallelomorphs)控制的,(复等位基因是多于两个等位基因群),作用是累加的,因而类似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比如在报春花的花眼遗传中,基因A抑制花色花眼的形成,基因A则仅仅是限制花眼的直径,只有纯合隐性的基因aa存在时,花眼才最大,A和A对a都是显性。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相嵌基因的作用(一圈白,一圈红)也是产生新的观赏植物品种的一个来源。观赏植物中的龙游梅、龙游桑、龙游山桃、垂枝梅、垂枝杏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龙桑就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因为2代呈3:1比例,重辨山杏花的重辨性就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它们的变化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自然界很多观赏植物是由突变引起的,如红星萍果、红元帅萍果等都是芽变产生的。自然界的突变发生是很广泛的,引起突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紫外线就是一种很强的诱变剂,它的波长虽然不长(其波长为2600A左右),但是这种波长正好是DNA吸收紫外光的高峰,这就是紫外线引起突变的主要原因,另外自然界中也存在着一些射线或其它高能物质或一些化学物质都能使植物发生突变。高海拨地区植物突变率较高的原因就是紫外线的原因。植物在自然界发生突变常常是徽小的,不易被发觉的,因此新品种的选择需要敏锐的眼光。总的说来,人为的选择品种的强度、压力的大小与品种朝着人为方向变化强度的大小是呈现正相关的。如菊花品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而其叶子却变化很小,白菜叶子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其种子变化却很小,鸡冠花多种多样,但其种子却没有大的变化,苹果、桃、李、果实大小就是人工选择产生的定向变异。选择是新品种产生的重要源泉。现代品种多样性与人类几千来的选择分不开的。2、嫁接嵌合体来源不同属、种与品种间花卉通过嫁接而产生的嵌合体(chimaera),常被命名为新属、新种或新品种。如1825年在巴黎附近的vitry,有一园林苗圃主阿当(Adam),将紫金雀花(Cytisuspurpureus)芽接在金链花(Laburnumanagyroides)砧木上,结果产生了嫁接杂种阿当雀链花(+Laburnocytisusadami),表现两属植物之中间性状:叶中大,花常呈紫褐色。这实际是一种周边嵌合体,即金链花的内涵,被紫金雀花的表皮镶包着。3、多倍体来源(1)同源3倍体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2x=24)-夏美Zomerschoontulip(3x=36)(2)同源4倍体臧报春Primulasinensis(2x=24)-巨型giantforms(4x=48)(3)连续多倍性风信子Hyacinthusorientalis(2x=16)-GrandMaitre(大眉翠3x)-近代品种(2x-4x)4、天然杂交与人工杂交后选择分离,利用基因重组创造新品种。(1)种间杂交后的分离和选择-兼有双系之长,或更提高一步腋花矮牵牛*整叶矮牵牛(紫花矮牵牛)=花园矮牵牛Petuniaaxillaris2x=14*P.integrifolia2x=14=P.ybrida原为2X=14,但培育、选择、改良后,出现了3X=21,4X=28,5X=35(2)种间杂交兼多倍体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5x-(8x-1):45-71):经陈俊愉等通过自1962年起之长期人工合成杂交试验,已产生不同种源组合的“合成菊”,即将陶渊明时代的菊花原始类型(九华菊等)予以人工再现。再经近年的现代技术(RAPD)的比较测试,基本查明菊花是由毛华菊(D.vestitum6x=54)与野菊(D.indicum4x=36)种间杂交后,再与紫花野菊(D.zawadskii6x=54)、菊花脑(D.nankingense,2x=18)等天然授粉,然后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而成。杜鹃花(Rhododendron):通过对亚洲杜鹃花的生态分布与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2倍体(2X=26)甚多,特别是在落叶杜鹃中,多野生于北温带(中、日、欧、美等地),而在常绿杜鹃中,则多倍体(3X=39,4X=52,6X=78,8X=104,12X=156等)甚多,多分布于滇、川、甘、藏、不丹、缅甸等高山上。大山、大水汇集之处,生态因子变化多端之处,往往也是世界植物种类最汇萃、集中、多倍体特别丰富之处。丹麦的温厄(winge)早在1917年就提出假设:植物的种间杂交结合染色体加倍,乃是自然演化的重要达径之一.近80年来细胞遗传学、育种学、花卉学、植物地理及植物分类学等多方研究成果,已从不同的角度证实了他的假说。为什么多倍体往往在自然演化和人工进化过程中成为优胜者呢?这是因为一般多倍体具有植株粗壮、花朵硕大、花色艳美、叶质增厚、加宽而适应性增强等特点,其中异源多倍体,还可使远绿杂种的不孕性得到克服而形成稳定的新种,故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我们常可在气候严峻或生态条件变化剧烈之处发现有大量的多倍体物种分布。例如在北极、沙漠、雪地和局山地带的区系植物中,多倍体的比例很高。如洛夫(Love,1953)报导:在冰岛区系植物的特有种中,有712是多倍体;而在外来种中。则仅483为多倍体。在花卉等园林植物中,育种家累代只凭感官判断,长期不断进行无意识的选种、也选出了不少多倍体品种来。先人并不知道多倍体这一事实,却只选拔最能满足人类需要和爱好的植物类型。如在花卉中,选出大朵、鲜艳花色的新品种;在果树中,选择了结硕大美味果实的新品种,等等。这样,尤其是近一二百年来结合植物远缘杂交之广泛应用和人工诱导多倍体,于是更多比例的多倍体品种产生了。如郁金香的3倍体品种夏美(TulipagesnerianaZomerschoom)业已经受了400多年的考验,而仍出类拔萃;又如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是3倍体,多花、香味馥郁供不应求;特别突出的是丰富多采,多至2万个品种的现代月季,通过多次反复种间、类型间杂交后,选出了大量的3倍体(3x21)或4倍体(4x=28)当然多倍体本身也有若干缺点,有种质优劣问题,不能迷信它*(3)远缘杂交兼异数多倍体远缘杂交后,染色体加倍。但在培育、选择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零头的增减,又称“非整倍体”,它们是些染色体数目较之整套之数有零头的多倍体,如原产我国的菊花,大多数品种为6倍体(6x54),但其染色体数常因小菊、大菊或花型、品种而有很大变化这是杂种来源及多倍体组成还有集约栽培不断人工选择的综合反映:A小菊大多染色体数较少,大菊则较多,B不同品种差异幅度相差甚大,最少的45(5x),最多的7l(8x1),其中不少是非整倍体。17、简述中国名花丰富的原因及研究其起源比较困难的原因。中国名花品种之所以奇丽美妙,丰富裕彩,是有以下的理内:(1)中国的天时(早花、四季开花等)、地利(地质时期的冰川类型与避难所)与花卉野生种质资源最多(如月季花、杜鹃花等)。(2)中国以农立同,国人待爱自然与花。(3)最勤劳、知足、乐天、自适。(4)花卉与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生活的密切关联。这方面研究的困难处:(1)古代无蜡叶标本,也无浸渍标本;(2)无照片;(3)文献零碎分散;(4)读书识字人少,而亲手种花的多是“白丁”(像陈淏子这样亲手实践的很少);(5)考证很难:如“桐“松”“柏”“兰“(佩兰)(6)神话、传说、牵强附会。这就是研究花卉起源太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