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9228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表明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清王朝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技”的重点是军事技术 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 B. C. D.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中国人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D.对西方的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3.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由此可见,郭嵩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C.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D.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4.(xx年广东卷)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5.(xx年天津卷)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6.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本质相同B.力主改造儒学C.主张向西方学习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7.(xx年广东卷)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8.(xx年浙江卷)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9.梁启超在1901年出版的清议报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我国国际地位低,科第出身者不再受重视B.清朝以来,提倡西学的风气渐有所成C.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反成风尚D.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10.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 ) 11. 图片是鲁迅作品中的一个插图,作品中有“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该作品是( )A.宪法与孔教B.吃人与礼教C.狂人日记D.孔乙己12.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13.(xx年厦门质检)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14.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 15.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战胜其他社会思潮的根本原因是( )A.“五四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C.中国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社会主义D.李大钊等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而斗争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xx中国的奋斗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3分)(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2分)17.(14分)(xx年深圳模拟)1923年,梁启超发表了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材料二 “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材料三 “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哪里能够轻轻松松地做到。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机能,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意识有了怎样的觉醒。(4分) (2)依据材料二,这一时期有哪些斗争推动了这两宗事业的完成?试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6分)(3)依据材料三,该言论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五十年里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根本因素是什么?(4分) 18.(14分)(xx年江苏四校联考)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材料二 材料三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材料四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3分)(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3)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4)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参考答案:1.解析:易误选D,是正确的,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惊醒的只是有识之士,而不是清王朝,此时清王朝仍以“天朝上国”自居;错在“充分认识”上。故答案为C。答案:C2.解析:从材料看,中国人对西方人的称呼经历了由“夷”到“洋”的变化。“夷”是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轻蔑称呼。从“夷”到“洋”的变化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答案:A3.解析:材料反映了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可以排除A、B两项。从郭嵩焘是清政府驻英法公使,可知他主张保留清王朝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因此选C项。答案:C4.解析: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答案:D5.解析: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才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答案:D6.解析: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但层次不一样,前者仅是学习技术,后者主张全面学习,尤其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本质上不同。答案:C7.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通过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答案:B8.解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项。答案:C 9.解析:随着西方思想不断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西方,因而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答案:B10.解析: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答案:B11.解析: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答案:C12.解析:守旧的人指的是封建势力,维新的人指的是资产阶段,只有科学有可能是二者都能接受的,A、B、C三项都涉及到对立双方的切身利益,是当时不能调和的。答案:D13.解析:以上思想历程分别包含: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思想分子。这些思想共同的主题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答案:B14.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最先在国内介绍并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答案:C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深层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应从内因的角度去分析。答案:B16.解析:本题以不同时期人物的著作为切入口,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问,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只要学生知道洋务运动口号和洋务派阶级属性并结合材料回答基本能够得到满分。第(2)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并考查学生对孟子、黄宗羲基本观点的掌握,本问有一定难度。第(3)问,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难度不大。第(4)问,日常复习学生基本都有掌握,较为简单。 答案:(1)直接目的:坚持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思想家及主张:孟子、“民贵君轻”(或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3)不同:从维护到完全否定。态度:批判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等。(4)趋势: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17.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对中国五十年变化的评价。第(1)问,先明确梁启超说的“两个变化”是什么,然后点明这两个变化说明了国人思想觉醒;第(2)问,先搞清楚“两宗事业”是指防止了外族入侵和清除了专制制度,然后评价他的看法;第(3)问,先总结出梁启超的历史观,然后点明资本主义发展是中国社会进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国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民主意识觉醒,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2)斗争: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评论:梁启超认识到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巨大进步,认识到了国民的觉悟是推动政治进步的重要条件,这是正确的。但梁启超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如他对“五胡乱华”和“外族统治”的认识)。 (3)历史观:历史进化观。(人类社会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或历史在曲折中发展)根本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18.解析:第(1)问是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考查。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的反对宗教神学的新文化运动。第(2)问根据图示可知应为三权分立学说,分析其意义时主要从反封建的角度分析,并可从其对后世的影响入手。第(3)问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分析其影响时可从政治主张的实践、对思想的解放及救亡图存的角度进行分析。第(4)问根据材料四可直接判断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说明其特点时可从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及其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两个层次进行分析。由新文化运动可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过程。答案:(1)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三权分立。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有重大意义(或答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亦可)。(3)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形成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任答一点即可)(4)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特点: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或封建思想);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