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理)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8686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理)试题 含答案 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卷基础题(60分)和第卷提高题(40分)两部分,共100分。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知 识 与 技 能学习能力(学法)习惯养成(卷面整洁)总分内容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分数60分40分 第卷 基础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向外界表达获奖感言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建成通车 2015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 2015年9月19日,电视剧琅琊榜登陆北京、东方两大卫视ABCD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与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也无声地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之中,孕育出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说明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ABCD3随着文化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学者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这说明A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C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重要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抓住文化建设这个中心环节4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前半生自发倾向于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加上自己的勤奋钻研,在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广有建树。后四十年却沉迷于宗教和神的世界,用许多“科学现象”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性质的世界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ABCD52015年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xx“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总结去年欢度“壮族三月三”节日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引导区内各族人民开展好今年节日的相关活动。积极组织区内各族人民欢度“壮族三月三”,是因为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B庆祝民族节日是为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6xx4月至7月,“中法文化之春”在30多个城市组织了400场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旨在通过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等表现形式全面推进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假如请你为该活动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A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B和睦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C消除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7.如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到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是因为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A B C D8.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A B C D9.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分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因为牛吃草,所以把牛和草地分在一起。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C.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D. 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强调文化“软实力”是制胜之道是基于 文化软实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ABCD 11.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坚持“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近代以来,其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已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在异国他乡彰显慈爱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怀。这表明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 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 B. C. D. 12.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 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文化对经济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B. C. D. 13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不同地区的民歌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各自地区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不同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 B C D14.“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A B C D15. 为出席xxAPEC非正式会议的领导人设计制作的特色中式服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政治是一种最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A. B. C. D. 16.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 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大众传媒已不是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文化的传播 A B C D17.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 B C D18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相互交融A. B. C. D.19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这是因为A.在当今世界,文化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大小的决定性因素B.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C.文化的斗争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D.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B. C. D.21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A. B. C. D.22著名数学家王梓坤说:“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这表明读好书A.是获得世界奥秘的来源 B.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C.是提高人的素养的唯一途径 D.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232015年10月30日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的豪迈歌声唱响了成都市升庵故里某国家级重点中学举行的“青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艺术节文艺晚会。开展此活动是基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养优秀文化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强大的物质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 B. C. D.24“四川某市xx市民读书节”于2015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举行。在此期间,主办方共向市民推出了五大类60多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在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A. B. C. D.25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26xx春晚歌曲老阿姨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往事。作品中的主人公原名龚全珍,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数十年如一日服务于社区和群众之间,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一曲老阿姨,既是对龚全珍老人一生的赞扬和感动,更是向世人传递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大爱品质。这表明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A. B. C. D.27豫剧起源于河南民间,是在继承了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材料说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特定的环境决定产生特定的文化C.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28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最受青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29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A. B C D30.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极重祭祀,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论语里的一句经典即是此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C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D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第卷 提高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31写出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5分)32. 写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对人的作用。(10分)33.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10分)34.由报刊到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到手机上读新闻,看电视、电影,大众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方便、快捷。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有哪些途径?有哪些手段?我们应怎么做?(10分)35.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结合材料,写出传统文化的特点、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5分) xx第二学期高二政治(理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第卷 基础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卷 提高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40分)31.(5分)32.(10分)33.(10分)34(10分)35(5分)高二政治(理)答案一、选择题15 CBBDC 610 DACAD 1115 ADDCA 1620 DCADC 2125 CBCCD 2630 BABCB二、非选择题31见教材3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习惯,促进社会和谐;(2分)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文化塑造人生,积极的、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3-34 见教材35. 传统文化在世世代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