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8414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专题概览古代现代内容(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四大发明不仅成就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也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近代前期中国的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2)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3)绘画艺术不断发展,在形式、风格上独具特色(4)戏曲经过长期发展,在清代形成国粹京剧(5)中国古代文学兴盛,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文学主流形式和特点(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如航空、原子能、生物、计算机等,初步改变了落后局面(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3)新中国教育事业虽然历经曲折,但仍然取得重大进展,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素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主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巨大,充满曲折与坎坷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法;中国画。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产生。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及其世界意义1纸的发明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4.印刷术的进步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重视不够。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史料一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史料二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项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解读史料表明中国传统农业科技发达,领先世界潮流。史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解读史料表明科技的发展及作用深受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的影响。史料四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名成就中国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欧洲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读(1)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仍以应用技术为主,属经验总结型传统科技,成果众多。(2)此时西方科技多为实验、逻辑推理型的近代科技,集中于天文、物理两大领域。(3)上表说明中国传统科技发达,但在近代科技方面已落后于西欧。史论1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因素(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史论2古代中国农耕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比较(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3)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4)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5)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集中于农学、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西方近代科技则集中于近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1 (xx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答案C解析“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的植物纤维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故B项错误;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北宋时期,故D项错误。2 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A耕作 B采矿 C铸造 D炼丹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的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火药,故选D项。3 (xx上海高考)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化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答案A解析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发明、研制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的大量书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A指南针和印刷术 B火药和指南针C造纸术和火药 D印刷术和造纸术答案D解析“有利于改革思想传播及教育推广”是材料中隐含的信息,只有D项与此关系最密切。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答案A解析据关键信息:经验工艺的水平上、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性构建,A项正确。B、C、D三项均未体现。考点二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精粹;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后被列为儒家经典。2楚辞: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的政治抒情长诗;其充满强烈探索精神、大胆怀疑精神的作品是天问;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诗经与离骚。3汉赋4唐诗5宋词6元曲7.明清小说思维发散影响明清时期小说发展的因素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必修2)思想上: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出现。(必修3)科技上:印刷术的完善。(必修3)史论1文学艺术的平民化、通俗化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大批反映市民需要的文化现象,如文学方面出现了如宋词、元曲、明传奇、小说等反映市民需要的文学形式和作品;绘画领域,宋代出现的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明清时流行的年画、剪纸画、木刻版画等民间风情画;戏曲方面则有元杂剧、京剧等,书法在明代以后也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史论2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了顶峰。(2)在思想领域,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3)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5)明清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写出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特色。1 (xx大纲全国高考)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答案C解析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而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是明清时期,由此排除A项。“异端”思想是指明清时期出现的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君主专制等思想,由此排除B项。D项内容也应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赞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二者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要求,故答案为C项。2 (xx新课标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再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择C项。3 (xx新课标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4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答案D解析柳永的词迎合、满足市民大众阶层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故本题选D项。5 楚辞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国风,代表作为诗经,充满着精神;骚指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充满着气息。上述两序号处应填充 ()A浪漫主义现实主义B现实主义浪漫主义C浪漫主义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答案B解析诗经的诗,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楚辞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考点三古代中国的艺术1.书法艺术2.画中有诗3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思维导图京剧的发展过程史论1中国古代的汉字和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2)书法:阶段特点: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自觉阶段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完全成熟。史论2中国古代文化的时代特色(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孔子整理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华丽的辞藻描绘了气势恢宏的时代。(3)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4)宋元: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年画、话本和词的兴起。(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很多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1 (xx新课标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象征奸诈多疑;蓝色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选择B项。2 (xx福建高考)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 B丝帛C竹木简 D石碑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大册”。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代人主要把文字刻在竹木简上,从今人对该字的释读可以看出C项符合题意。3 (xx福建高考)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答案A解析审题关键是把握京剧形成的时间及具有中国戏曲之祖称谓的剧种。具有中国戏曲之祖称谓的是昆曲;京剧形成于清朝;京剧北京化是在乾隆年间;同治、光绪年间,京剧风靡全国。京剧被公认为“国粹”。4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如图)。此画的风格应为()A宫廷画 B文人画C民俗画 D人物画答案B解析从题干分析,作者用苏武牧羊假寐表现“家万里”的意境,求神似和气韵,是文人画的特点。5 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从这段材料中得出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休闲娱乐功能 B社会教化功能C节庆祭祀功能 D审美功能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诫其子”“勉其弟”中的“诫”“勉”来看,明显是突出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故正确答案为B。1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突破性作用,说明其作用不大。错误。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未能发挥突破性作用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任何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巨大作用。2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错误。甲骨文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但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3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绘画一样注重写实。错误。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是山水画、文人画,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注重写意。4元曲就是元杂剧。错误。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5世俗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正确。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的重心不断下移,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世俗化。1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5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6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一统”局面形成后的恢弘气势。7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繁荣的鲜明特征。8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9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10清朝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 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元曲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墙内开花墙外香”突出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而对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的是四大发明,故正确答案为A项。2 (xx山东高考)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如“文人阶层膨胀”“印刷技术”“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文轻武,造成官僚机构膨胀;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宋代在中央设三司,地方设转运使,此外还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因此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宋太祖设三司和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从而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因此C项正确。3 (xx新课标全国高考)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答案 D解析题干中欧阳修上书的大意是:“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为议论时政的内容,如果传到“虏中”,恐“于朝廷不便”,所以建议政府加强对书籍出版业的管理,由此选D,排除B;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均被排除。4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唐以诗取士”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唐代科举考试中增加考诗赋的规定后,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诗人大量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唐朝诗歌的繁荣。5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描写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在于()A蔑视封建专制统治B反映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 C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D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造成的,红楼梦描写宝、黛爱情悲剧的目的就是批判和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故D项符合题意。6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与书法相伴而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 B C D答案B解析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正确。图片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正确。表述不正确。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不正确。因此选B。7 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 B人物画C文人画 D风俗画答案C解析据题干“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体现了对艺术形式“意境”的追求,“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判断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8 陆游有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主要反映了宋代()A乡村的文化生活B都市的文化生活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话本艺术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中“赵家庄”“负鼓盲翁”等信息可以知道反映的是乡村文化生活。B、C、D项不符合题意。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 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10“一个奇怪的事实就是,源于中国的技艺似乎需要经过移植才能够获得高度的发展。见证一下火药、印刷术和航海罗盘在应用上所取得的巨大改进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关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但它们未在本国充分发挥作用B中国经济停滞、倒退决定了四大发明必须移植才能继续传播C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的科技成就并有所创新D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主要是在宋元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并未停滞、倒退,B项明显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正确,应排除。11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说明()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B作者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表达了司马迁对屈原的尊敬与崇拜,“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就体现了这种想法,选B。12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A风俗画 B宫廷画C文人画 D山水画答案C解析文人画是集书法、篆刻、绘画等为一体,追求抒情写意,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代漆文竹简,冗重艰难,不可名状。秦汉以还,浸知钞录,楮墨之功,简约轻省,数倍前矣。然自汉至唐,犹用卷轴。卷必重装且每读一卷,或每检一事,(chu)阅展舒,甚为烦数,收集整比,弥费辛勤。至唐末宋初,钞录一变而为印摹,卷轴一变而为书册,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材料二宋史艺文志载有宋一代,集部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旧唐书载唐仅一百一十二家,元人较之,尚多五倍。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臣僚言:朝廷大臣之奏议、台谏之章疏、内外之封事,士子之程文,机谋密画,不可漏泄。今乃传播街市,书坊刊行,流布四远,事属未便。乞严切禁止。诏照见年条法指挥,严行禁止。其书坊见刊板及已印者,并日下追取,当官焚毁今后雕印文书,须经本州委官看定,然后刊行。”宋会要辑稿(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书籍的演变过程及原因。(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并分析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3)据材料三,分析宋朝对于书籍流通的态度及其影响。答案(1)过程:由竹木简至纸张卷轴,由手工抄录到印刷,由卷轴到书册。原因:竹简沉重;纸张手抄简便;卷轴不便翻阅、收集和整理;印刷书册易于成书,成本较低,便于收藏保存。(2)现象:文化繁荣,著作丰富。原因:唐代雕版印刷术和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用;唐诗、宋词、元曲的兴盛;科举制的推行;国家重视文献的整理。(3)态度:严禁民间私自印书,加强对书籍的审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军事、政治机密的泄露,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但也妨碍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其“演变过程”为“竹简卷轴书册”;“原因”从材料中概括即可。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现象”是指文化繁荣,其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概括。第(3)问,“态度”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影响”可从不利于文化传播和有利于防止军事机密泄漏等角度分析。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