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之《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人教版第五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8049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之《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人教版第五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之《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人教版第五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之《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人教版第五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之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人教版第五册一. 说教材(一) 教材简析:庄暴见孟子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之一,本文充分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其中提出的“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人文性,即以人为根本,重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这种人本精神与上一篇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乐道精神构成了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学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诸子散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道这三家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一个重点。了解这些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了解,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本文中孟子采用了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说理方法,充分体现了孟子的雄辩。让学生把握这种论辩艺术,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本文的语言不太深奥,语句多有重复之处,学生理解的难度不大,但其中的疑问句式的使用有一定的难度。(二)教学目的 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拟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提出的“与民同乐”的仁政思想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把握本文思路,体会孟子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3.掌握文中的疑问句式,体会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的运用。(三)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统一的,拟定为文中的六个疑问句: 好乐何如?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可得闻与? 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其依据是:()从语言上看,这六个疑问句是本文最主要的语言障碍,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容和论辩艺术看,这六个疑问句由庄暴提出问题,到孟子从谈音乐入手,步步引导,层层深入,最后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张上来,既能充分显示孟子的论辩艺术,又能让学生领会本文的行文脉络和主要内容。二、说教法1.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的默读、朗读中熟悉、感悟文章的行文脉络和主要内容。2.导读法。(1)设问激疑,讨论释疑。让学生了解六个疑问句的意思,思考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繁琐的字句串讲,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思维。(2)让学生分析六个疑问句的特点,体会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的运用,从而掌握一些疑问句的基本特点。三、说学法1.培养学生掌握“提取分析综合”的阅读方法。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比较联系的能力,实现知识迁移。四、说教学程序本文拟用一课时授完,教学程序如下:1.导入:“与民同乐”是古代当政者常常标榜的一种做法。那么,这种说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它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孟子是如何提出这个主张的。2.学生默读全文,借助注释,初步疏通文字。3.录音范读,学生朗读,进一步增强语感,熟悉内容。4.学生再次迅速默读全文,找出六个表疑问的不同句子。并提示思考:()这六个问句的大意怎样?分别是谁问的?为什么要这样问?()这六个问句之间有何联系?6.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并总结归纳。()“好乐何如?”是庄暴向孟子发问。初步提出这个问题,又暗示这个话题的难度,暗衬后文孟子论辩艺术之高明。()“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是孟子向齐王发问。承接上文,提起话题。()“可得闻与?”是齐王向孟子发问。齐王由“变乎色”到希望“得闻”,孟子巧妙地抓住了齐王的兴趣,为下文开了个好头。()“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是孟子向齐王发问。这是最关键的一问,孟子借助一个“乐”字,巧妙地转入正题。()“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是百姓之问。这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强烈的不满之情。孟子借此来说明国君贪图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的后果。()“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也是百姓之问。这是“欣欣然有喜色”之问,恰与前一问构成对比,突出了国君“与民同乐”的结果。小结:这六个问充分体现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联系高一所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加以比较,加深理解。)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体会。 布置课后练习:()找出上面六个句子中表疑问的词语,并翻译该句。(说明:本题的训练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三个文言中的疑问代词何、诸、孰,以及两个疑问语气词与、乎;二是注意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现象。)()“思考和练习”第四题第、两组句子,重点掌握今、疾两个词的用法。附:板书设计庄暴见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好乐言乐(音乐)(快乐)国君百姓原因鼓乐疾首蹙 不与民同乐结论:与百姓田猎欣欣然有喜色与民同乐同乐,则王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