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复习班).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7810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复习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复习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复习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复习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C.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D.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3.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僵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A.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C.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 D.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4.“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 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5.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 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 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 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 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6.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拆(tuo)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意在通过制度() A.扩大人才的选拔B.培养个人的修养 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D.神化治人之“术”7.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C.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8.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垂相制度走向解体9.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夏侯阳算经(周牌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A.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B.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 C.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D.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10.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11.“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12.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儒家这一思想() A.与宗法观念相通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 C.受佛道思想影响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1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4.西汉盐官有遍及二十八郡国的三十五处,铁官有遍及四十郡国的四十九处。盐铁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诸侯王国原来自置的盐铁官,也由大农所设盐铁官代替。这表明() A.官方垄断盐铁经营B.政府严管盐铁业 C.王国问题彻底解决D.冶炼业发展迅速15.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16.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蚊”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17.钱穆先生指出:古罗马奴隶多半来源于战俘,而汉代的奴隶则是农民主动离开土地,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不是出卖自由,而是对国家法规的一种逃避。汉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B.庄园经济的盛行 C.编户制度的消亡D.工商食官的出现18唐代经济学家陆蛰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 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D.明清实行“田赋征银”19.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20.北宋时有商人说:“士非我匹,若工农则吾等也(农与工)所食皆不过其劳。”明中叶以后“士商异业而同志”已不足为怪。这说明() A.封建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封建“四民”秩序有所松动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1.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22.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23.(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增加财政收人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增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24.有史书载,宋代“田制不立,吠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故赋人之利,视古为薄”。 该记载表明() A.放任土地兼并影响政府收人B.人口快速增长影响土地制度 C.宋代小农经济得到长足发展D.土地制度变革影响人口流动25.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 A.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 B.封建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C.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26.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唐都长安 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 D经济政策抑商27.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28.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年代进口出口188588,200,018两白银65,005,711两白银1895171,696,715两白银143,293,211两白银1905447,100,082两白银227,888,197两白银1911471,503,943两白银377,338,166两白银29.表2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表格分析正确的是晚清政府外贸概况 表2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马关条约的签定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一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3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载:“远东是世界最后受到欧洲扩张影响的地区由于推行强硬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这里也没有潜在第五纵队(注:内奸)。”以下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闭关自守的政策客观上起到了抵挡列强扩张的作用 B闭关自守的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C欧洲的扩张遭到了殖民地人民顽强的抵抗 D列强的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1.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32.“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33.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4.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3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6.实业家方液仙是镇海方氏家族的第五代人物,被近代国人誉为“国货大王”、“民用化工大王”。他1919年创业生产蚊香,到1925年时,就将日本蚊香彻底赶出了国内各大中城市。他此时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日本独霸中国,国人反日情绪高涨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的经济发展“黄金十年”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37.“资本主义国家侵入落后民族,掠夺天然财富、农业原料,倾销商品,落后民族的那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终于被资本主义势力所破坏,旧的生产方式解体,而代之以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发展新式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把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西方列强入侵带给落后民族最深远的社会影响是 A.转变了文明形态 B.造成了民族灾难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实现了工业化38.“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A对解放农村生产力有积极作用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39.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 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40.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1.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官僚政治的完善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42.“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43.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44.“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A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 B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C蒋介石1936年日记 D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45.xx年,海峡两岸第八次“陈江会”再次取得丰硕成果,两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还启动互设办事处事宜;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了17项共识;两岸经合会第三、四次例会顺利召开,经贸团体互设办事处取得突破;第四届海峡论坛再续新篇。这一系列活动说明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C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D两岸交流合作的制度化、机制化模式更加稳固46.“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B美国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47.“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A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D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48.2009年6月4日英国反对党领袖卡梅伦说:“为了这个国家,布朗(英国首相)必须行使他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这里所说的英国首相“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是指A.超越女王成为国家的象征 B.重新提名进行组阁C.扩大议会的权力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49.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原因包括 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目标 第一次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血腥性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A. B. C. D.50.某学者认为“帝国在政治上生来就是不稳定的,因为下属单位几乎总是喜欢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而且这些单位的那些反对派精英几乎总是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帝国不会被攻克,而只会分崩离析。”这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派势力的强大 B地方势力的发展C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弊端 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II卷51.(20分)运河漕运关系王朝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日伴着新兴的大一统帝国而生的客观形势之下,有开辟这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之必要,运河之于唐宋帝国,着实象动脉之于身体那样,它的畅通与滞塞,往往都足以影响到国运的兴隆和衰替。 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材料二 辞海释:漕运者,水道运粮也。它是指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元代漕运河运、海运并举,而以海路为主。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朝规定漕运全部经由内河,停止海运,漕运全由运河承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黄河占道,运河淤塞,朝廷存在河运海运之争,但还是河运一派占优势。明清漕运有州县“收米一石止作七八斗” ,“每办一漕,额多之州县官立可富有数十万之巨资”, “吞艘行数千里之运河,过浅过闸有费,督运催攒有费,淮安通坝验米有费,丁不得不转索之官,官不得不取赢于民”,“每漕一石抵都,常二三倍于东南之市价”。 根据运河史话资料整理材料三 同治十年(1871年)江苏漕运行海道,江南运河仍疏浚维修不断,黄河以北的运河,借黄水济运,借黄通漕,容易淤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漕粮改为折色(折现银),漕运废止,但至三十年始裁漕督,全废河运。 梅芸大运河历史兴衰及原因之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条件。(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重视运河漕运的客观原因,(2分)指出明清时期漕运方式的弊端,(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阶段漕运方式变化给明清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运河漕运走向衰落、最终停止的原因。(8分)52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30分)材料一: (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8分)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8分)材料四: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8分) (4)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高三年级(复) 期中历史试题 答案一选择、A卷15CDBCB 610CDACA 1115BACBD 1620ABBDC2125CCDAB 2630CDACA 3135ADCBC 3640DABAD4150:CABDD BBDCBB卷1-5CDACA 6-10 CDBCB 1115BACBD 1620ABBDC2125CCDAB 2630CDACA 3135ADCBC 3640DABAD4150:CABDD BBDCB51.(1)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南方经济的发展。(4分)(2)原因: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2分)弊端:运河漕运盘剥百姓;滋长河政腐败;陈规陋费,背离市场。(4分)影响:海洋意识薄弱,海洋航海技术由领先逐步落后;中国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2分)(3)原因:运河淤阻;漕粮改为折色(折现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江南地区,社会动荡;轮船招商局的成立,近代铁路运输业兴起发展,加速了运河漕运的衰落直至停止。(8分)52(1)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8分)(2)贾谊观点:主张重农抑商;(1分)背景:秦末战乱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或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2分)司马光观点:认为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之源。(1分)背景: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2分) (3)原因: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受中国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中国商人征收重税。(4分) 影响:削弱了中国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分)(4)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