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强化训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7654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强化训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强化训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强化训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强化训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易占筮的准确而感到惊讶。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陈侯的后代将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如何来解释史官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等。不少先哲认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说文解字引秘书:“易”原为象形字,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国占筮之前,已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周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的道理,就明白了先秦史官的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以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尽管有时占筮者在推断中也会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之中,并非科学的方法。其次,先秦史官的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根据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人们讲周易要讲八项。然而,在每次占筮时,并不会八项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选择哪项或哪几项来讲,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占筮的结果,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来作论断。主观随意性表现得非常突出,牵强附会的特点也很显著。 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而周易是一部既简明又涉猎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学”著作的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发展进行准确预测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和事的历史、现状的观察和了解。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秘思想本身的致命缺陷。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林晓平先秦史官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是古代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之义,很多先哲认为“变易”是其中最核心的意义。B周易主要讲变化,“易”最初为象形字,上为“日”,下为“月”,代表阴和阳,表示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C周易中的“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等等,无不表现出一种变化观。D周易既简明又涉猎广泛,包括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可谓“通学”,古人常用它来占卜,预测吉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先秦时期,史官堪称是当时的“通才”,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用周易来占卜。B先秦史官与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C如果史官能理解和运用周易变化观的精髓,重视对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就能科学地预测历史的发展变化。D从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地探讨,对于研究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有重大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被古人用于占筮,有时准确得令人惊讶,周代史官用它对陈国后代的兴衰所作的两点预测,后被历史的发展所证实。B周易内容丰富,春秋时学者讲周易要讲八项,但各项内容很可能不一致,甚至还会出现两项之间矛盾对立的现象。C用周易占筮,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同一结论,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在具体操作上牵强附会,具有主观随意性。D易用以占筮,凭蓍草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和事,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思想的体现,从根本来说难以成功。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徵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嵩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日:“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日:“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即位以后,让他兼任修国史的工作。B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C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谏,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D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高宗与诸王的私宴;高宗到东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2)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注】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8本词上阕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9“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_”两句,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一直起早睡晚,忙碌操劳。(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_,。”(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黄德鸿:“学者”的意义 “成为一名学者”,是黄德鸿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广雅中学就读高中时,黄德鸿受国文老师梁同寅的影响颇深。一个人的生命有限,荣华富贵及身而止,但学术之成就,可以垂及久远,嘉惠后人梁同寅这样强调做学问的好处。此番声情并茂的讲解深深感动了黄德鸿,他内心开始憧憬学术之光。大学时代,黄德鸿在求学志愿表上填上了“学者”二字,入读中山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以为社会学就是一门改造社会的科学,于是就报了社会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社会部”,从事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研究。 之后,他又从社会学转到经济学研究,黄德鸿的说法是:“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对经济学的研究比社会保险更有意义。”鉴于当时国家正处于抗战的社会环境,面对着社会保障在中国真正实行非常困难的残酷现实,他认为所学的理论都是舶来品,还存在一个中国化的问题,理论层面上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用武之地。黄德鸿师从的卓炯老师,既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他的影响下,我对经济学比较了解,所以学校很自然安排我进行工业经济的教研工作。” 1948年,黄德鸿还曾获得去联合国工作的机会:“我投考联合国社会福利机构,一百多名应试者中我的排名是第六,年末我就接到联合国正式的任命通知。”可是,“当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我们还要建设国家,我希望我学到的东西能够用在这上面。”于是,黄德鸿放弃了高工资和优越的研究条件留在了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黄德鸿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暨南大学,撰写了许多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后来结成论文集出版,书名为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变幻莫测的经济风云,黄德鸿积极探索广东经济发展方向。他目光如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论文一篇篇分量十足,对我国和广东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德鸿就开始研究工业投资效果问题,提出了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四大因素。80年代初期,他又具体地提出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径,在充分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成就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广东工业发展“大而不强”的整体判断,从技术、资源、体制、文化和发展模式上提出了促进广东工业发展由大到强的战略构想和对策措施。 黄德鸿十分重视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及企业活力的研究,他在论增强企业的活力一文中提出了五项战略措施,同时注重对珠江三角洲现实经济问题和南中国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研究。 1985年,黄德鸿担任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编委兼分编计划管理与经营决策主委及条目撰写人,这是我国首部企业管理百科全书。1988年,他参加中国工业经济管理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该书1991年获“光明杯”社科著作荣誉奖。 黄德鸿潜心研究华南经济区域,他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既不同于欧盟那样的区域联盟,又不同于一国之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联合,以往的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不能解释这个区域现存的经济整合,必须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他建议把这个特殊的区域称为“沿海地区经济长龙”,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个提法,不但有利于区域各成员扩大市场、增进贸易,也有利于加强区内分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对推行联合开发计划,实行联合研究发展,促进科技交流也有帮助。 在暨南大学,黄德鸿建立了产业经济学博士点。他说:“没有这个点,广东的经济发展就会少很多精兵强将。”从事高教工作70余年,他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产业经济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即使年事已高,他也仍然坚持在教研第一线,经常带着研究生们挤公共汽车,顶着烈日暴雨跑工厂。 学术生涯七十余载,且漫且长,黄德鸿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人才的系统思想与方法。他主张要先学做人,后学做学问。黄德鸿经常告诫学生,为人处事要谦虚,治学更要谦虚,骄傲自满在学问这部字典中是永远查不到的。他以身作则,甘当人梯。他常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要树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 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一生倾注学术研究的黄德鸿教授,为广东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又如清澈见底的泉水,观之可以鉴照世人。(xx年6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在广雅中学就读高中时,黄德鸿在自己的国文老师梁同寅的引领下,开启了自己的学术之路;“成为一名学者”,自此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B大学时代,黄德鸿就读于中山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之所以选择社会学,是因为他认为社会学就是一门改造社会的科学,这个专业符合他的志向。C黄德鸿之所以从社会学转到经济学研究,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所学的理论都是舶来品,不合乎当时中国的国情,理论层面上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D由于黄德鸿的论文分量十足,显示了对中国企业管理、工业经济管理的广博学识和高深见解,所以他被邀请参与编写了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等书。E文章以黄德鸿立志做一名学者开篇,按时间顺序概述了他一生的事迹。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侧重于写其人生选择,之后的侧重于写其经济方面的贡献。(2)文中的两处引用(画线句)在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两处引用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6分)(3)改革开放以来,黄德鸿取得了哪些“对我国和广东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请简要回答。(6分)(4)作者说,黄德鸿“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你从黄德鸿的学术生涯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第卷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上海福喜的过期肉事件,引发跨国连锁餐饮品牌供应体系的空前动荡,麦当劳一时陷入了_的困境。彭泽核电场项目目前:进,则望江经济受损,百姓安全风险升级;退,则彭泽数十亿税收落空,江西电力紧张难解。由中国牵头筹组的亚投行获得广泛支持,成员遍及五大洲,美日因误判形势,处境十分尴尬。A 进退维谷进退无据进退两难B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进退无据C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进退无据D进退无据进退两难进退维谷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加拿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正逐渐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试图吸引更多游客到加拿大北部体验北极生活,这些努力也许很快就会收到成效。B乌鲁木齐市开展了“弘扬宪法精神”的主题演讲比赛,演讲者从不同角度阐释对宪法的认识,听众中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达10余万人。C三年来,中央纪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从禁止公款购买月饼、贺卡、烟花爆竹、清理会员卡等具体事情人手,狠抓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D中方高度重视中吉关系,感谢吉方为我舰队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并协助我方从也门撤侨,愿同吉方建立各领域全面合作。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围绕太阳呈彩色环形的光现象。有的人则赋予了它一个诗意的别称:神光。_。晴天的雪后容易出现“神光”,其道理跟雨后出现彩虹如出一辙。A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B它的出现让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C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D它的出现让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但是却被它蛰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总之,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17.右面是中国邮政为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而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5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xx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搜狐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正是因为他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C(理解错误。错在“十翼”,表现变化观的是“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释。)2. C(理解错误。用周易占卜,并非科学的方法。)3. B(理解错误。不一致、相互对立的不是“各项的内容”,是“各项的结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 D5. C (丁母忧,是遭遇母亲丧事。)6. C (时间错位,上疏进谏在先。)7.(1)(薛元超)多次上书陈述君臣政体和时政得失,高宗都赞许并采纳。(补主语、“数”“嘉”“纳”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2)只是我的儿子不熟悉政务,关西的事情,都把它托付给你了。我对你寄予的希望已经很深,你不能默不作声呀。(“闲”“庶务”“委”“默”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8以景起兴,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索,为下阙抒发“不如归去”之意做铺垫。(3分)对比反衬。幽静的夜晚,如银的月色,满杯的美酒,以眼前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与下文人生中为名利劳神费力做对比,反衬追名逐利的无聊。(2分)9示例一:诗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2分)从这两句诗来看,词人并非真的想要归隐。(2分)上阕的饮酒赏月,淡看名利,不过是自我解脱而已;下阙的“归去”“作闲人”不过是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后的牢骚之语。(2分)示例二:诗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2分)从这两句诗来看,词人真的想要归隐。(2分)上阕写放着良辰美景不去享受,却要劳神费力,追名逐利,太不值了;人生苦短,稍纵即逝,不及时行乐就来不及了;下阙写怀才却不遇,才华又有何用?还不如归隐以保全天真,顺应性情。(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0.(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A项,原文中只是说黄德鸿被老师的言语感动,对学术产生了向往,说“引领”和“开启了他的学术之路”不当。C项,“没有任何意义”错,只是在当时没有太多用武之地。D项,只是推测,于文无据。给1分。)12.(2)作用:第一处引用交待了黄德鸿报考社会学的原因,(1分)体现了他求学“改造社会”的社会理想与责任感。(1分)第二处引用交待了放弃到联合国工作的机会的原因(1分),为了建设国家而选择放弃,表现了他的爱国热忱。(1分)好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语言,夫子自道,使文章更鲜活,更真实,更有说服力。(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2.(3)提出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六大途径;提出了促进广东工业发展由大到强的战略和对策措施;提出了增加企业活力的五项战略措施;提出了把华南经济区域称为“沿海经济长龙”的建议。(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12.(4)要有矢志不渝的追求。“成为一名学者”,是黄德鸿一生的追求,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倾注在学术研究之中。要有报国的志向。黄德鸿立志改造社会,报效国家,甚至不惜放弃到联合国工作的机会。要理论联系实际。黄德鸿认识到舶来的理论有局限性,存在一个中国化的问题。要有创新精神。黄德鸿研究华南经济区域,认识到必须从新的角度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沿海经济长龙”这一概念。做学问要先学做人。黄德鸿为人处事谦虚,治学更谦虚。他甘当人梯,主张要青出于蓝。(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C(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进退无据:形容陷于困窘境地。)14. A (B并列错误,领导干部包含在公职人员之列;C否定失当;D“感谢吉方为中国舰队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成分残缺改为在“护航任务”后加“提供支持”;“建立各领域全面合作”搭配不当。15. D(本段叙述对象是“神光”,排除AC。人们首先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然后陡起神圣之感。情感的产生具有先后顺序。)16.(1)毒针是蜜蜂在自然界进行自卫的武器(2分)(2)还有时你并没有惹它(2分)(3)蜜蜂不会轻易用毒针蜇人(2分)17构图要素:灯笼、老人、民居、伞;(图形由老人、伞和民居组成,这些要素又巧妙地构成一个灯笼)(2分)寓意:灯笼代表中国,老人代表居民养老,民居代表城乡,伞代表保护与全覆盖,(2分)体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为城乡居民创建的新生活。(1分)六、写作(60分)18.【立意分析】(1)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才是长久且值得别人尊崇的;容颜虽好却短暂,素质资质最重要。(2)容貌漂亮、外部形象佳可以助力生活、事业的成功。应该对人们为追求美和事业成功而采取整容或修饰自己的行为予以理解。参考译文:薛元超是薛收的儿子。元超早年丧父,九岁袭爵汾阴男。长大以后,好学善于作文章。太宗非常器重他,叫他娶巢剌王的女儿和静县主为妻,多次升迁授任为太子舍人,参预修撰晋书。高宗即位,升任给事中,这年二十六岁。薛元超多次上书陈述君臣政体和时政得失,高宗都赞许并采纳。不久转任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块盘石,当初薛道衡任内史侍郎,曾坐在石头上草拟制书,薛元超每次见到此石,总是泫然流泪。永徽五年,为母亲守丧解职,第二年,丧期未满就起用为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薛元超擅长文辞,又喜好引进寒门有才能的人士,曾经上表举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多人,由此被舆论赞美。后来因病离京任饶州刺史。三年,授为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因为获罪被发配流放到巂州,按照旧制,被流放的人不许乘马,薛元超上奏请求给他马骑,因此获罪贬任简州刺史。一年以后,西台侍郎上官仪被杀,薛元超又因和他有文章往来关系密切,被发配流放到巂州。上元初年,遇赦回来,拜授正谏大夫。三年,升任中书侍郎,不久被提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高宗驾幸温泉打猎,诸番酋长也都拿着弓箭跟从。薛元超以为既然不是同一族类,很叫人担忧,上疏竭力谏阻,高宗采纳了。当时薛元超特别受到高宗恩遇,时常召入和诸王一同出席私家宴会。高宗又看重他文学政治的才能,曾对薛元超说:“长期有卿在中书省,就不依靠更多的人了。”永隆二年,授任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临幸东都,太子在京师监国,就留薛元超随侍太子。高宗临行时对薛元超说:“朕留下卿,好像失去一只手臂。只是我的儿子不熟悉政务,关西的事情,都把它托付给你了。我对你寄予的希望已经很深,你不能默不作声。”于是薛元超上表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多次上疏劝谏太子,高宗知道了说好,派使者慰问,赐物一百段。弘道元年,薛元超因病要求退休,朝廷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准许退休。这一年冬天薛元超逝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薛元超有文集四十卷。儿子薛曜,也以文学闻名,圣历年间,修撰三教珠英,官做到正谏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