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教材过关章节复习题含解析36.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7478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教材过关章节复习题含解析3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教材过关章节复习题含解析3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教材过关章节复习题含解析3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教材过关章节复习题含解析3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相夫子 相:辅佐 B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C陈力就列 就:担任 D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忧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何以伐为 为:呢,助词 B危而不持 而:而且,连词C既来之,则安之 则:就,连词 D是谁之过与 之:的,助词3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2分)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5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答案】1B2B3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大动干戈4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3分)5反对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3分)【解析】1过:责备2而:却,连词3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得分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疾、舍、为各一分。5从即来之,则安之中可见孔子提倡以德服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越州赵公救灾记节选)6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越州赵公 知:主持B.灾所被者几乡 被:遭受C.僧道士食之羡粟 羡:羡慕D.计官为不足用也 计:考虑7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前民之未饥 蚓无爪牙之利B.为之告富人 如姬为公子泣C.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忧其且流亡也 不出,火且尽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百姓还未闹饥荒之前,赵公就写信给属下各县,调查了解,周密布置。B.赵公担心受灾百姓领取粮食时相互拥挤,要求男女分日领取,每人一次领取两天的粮食。C.赵公估计发粮的官吏不够使用,于是把没有实职而居住在境内的官吏召集起来,让他们参与发放救灾粮食。D.面对旱灾,赵公采取了多种救灾措施,其中有免费发放救灾粮食、以工代赈、鼓励借贷和救养遗弃儿童等。9.翻译下列句子: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3分)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4分)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3分)【答案】6C7D8A9(1)翻译:按旧例,每年官仓能够拿出救济穷苦百姓的粮食只有三千石。(2)翻译:总共设置了十八处卖米的地方,使买米的人就像领取米的人一样方便。(3)翻译:老百姓要借用有利息的钱,官府就要求富户尽量借给他们。【解析】6羡:剩余的,多余的7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替/向,对;C、表转折/表递进;D、副词,将要8为书:发公文9(1)重点考查“故事”“岁”“廪”的意思(2)重点考查“粜”“凡”“籴”的意思(3)重点考查“息”“纵”的意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钜鹿之战 司马迁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注释 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承其敝,承,趁;敝,疲惫。枝梧,抵抗。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C.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 D.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 B.以示士卒必死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C.乃遣其子宋襄相齐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D.因置以为上将军 因下令军中12下几句话,编成为四组,都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3分)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项羽为鲁公,为次将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A. B. C. 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3分)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1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4分)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3分)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3分)【答案】10C11C12B13C14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15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在这个时候,楚兵在诸侯中是最强大的。【解析】10假,这里是暂时代理的意思。11连词,“于是”;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D.连词,“因此”/连词,“于是”12不是13A.项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B.是宋义话,“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也是无中生有。D.“诸候的军队”是楚军的盟军,“臣服”也不对。14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15省略成分/判断句/大意各1分“是”“冠”大意各1分参考译文: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就以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以忧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兵。这时,赵歇作赵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当初,宋义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见了楚王说:“宋义断定武信君兵必败,过了几天,果然失败了。军队还没有出战,就看到了兵败的征兆,这真可以说是懂得用兵。”楚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项羽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宋义说:“不对。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的疲惫之机;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披甲胃,执兵器,宋义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宋义。”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势如猛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首。”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到无盐,大宴宾客。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项羽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进。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把全国兵力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不是安定社稷的臣子。”项羽早晨去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大家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现在又是将军诛杀了乱臣贼子。”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在这时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九次战斗,断绝了他们的通道,打败了他们,杀死苏角,活捉了王离。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在城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敢放纵自己的军队的。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城上观看。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那个不恐惧。在这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没有不跪在地上前行的,都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开始成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1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崤山以东 B.具告以事 具:详细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故交,老交情 D.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存活,生存17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B.为击破沛公军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18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 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19将鸿门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16D17A18D19(1)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解析】16活:使活17均可解释为“趁机”;B介词,替;动词,是;C连词,用来;介词,把;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18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19(1)“为”“ 兄”(2)“出入”“ 非常”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2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召有司案图(同“按”,按照)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信约)C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失去) D.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欺骗)21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乃使其从者衣褐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C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且秦强而赵弱D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 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22结合两组选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2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吾 故 曰 蔺 相 如 之 获 全 于 璧 也 天 也 若 其 劲 渑 池 柔 廉 颇 则 愈 出 而 愈 妙 于 用 所 以 能 完 赵 者 天 固 曲 全 之 哉2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分)(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3分)【答案】20A21B22B23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24(1)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2)况且秦国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和氏璧,双方都没有什么理亏理直可说。【解析】20案:同“按”,查看2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乃:才;于是,就 C而:连词,表修饰;并且D以:连词,表修饰;因为22“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不当23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4(1)“见于”“间”各一分,语句通顺1分(2“予”“曲直”各一分,语句通顺一分)附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参考译文:况且秦国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和氏璧,双方都没有什么理亏理直可说。和氏璧到了秦国,秦却不给城,理亏在秦国;秦拿出城而和氏璧却送回去了,理亏在赵国。要想使理亏在秦国,就不如放弃和氏璧;怕放弃和氏璧,就不如不给秦国。秦王已经按照地图来给城,又设置了九宾的大礼,斋戒沐浴来接受和氏璧,那情势看来是不会不给城了。如果秦王受了和氏璧,却不给城,相如就可以上前请求说:“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和氏璧不是赵国的璧么?那十五座城却是秦国的宝地啊。现在如果大王因为和氏璧的缘故,失去这十五座城,十五座城的子弟,就都会深深埋怨大王,因为大王抛弃他们就象抛弃小草一样。如果大王不给城却骗取了赵的璧,为着一块璧的缘故却在天下人面前丧失信用,那么我请求死在秦国,来揭露大王的不讲信用。”这样,秦王不一定不退还和氏璧啊。现在怎么却派随从怀揣着和氏璧逃回去,使人们认为秦国理直呢?这个时候,秦的意思还不想和赵国断绝关系罢了。如果秦王发怒,在市朝上杀掉相如,派武安君带领十万大军逼近邯郸,索取和氏璧和要求赵国守信,那么,秦国打一次胜仗,相如就会灭族,打两次胜仗和氏璧便终于归入秦国了。我因此说:“蔺相如使和氏璧能够得到保全,是天意啊!”至于他在渑池会上的顽强坚决,对廉颇的忍让团结,那方式方法越出越运用得巧妙了。因此赵国能够完好不受损害,也是上天在曲意保全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