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74767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和答题纸。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能源物质B.磷脂与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蛋白质是氨基酸的多聚体,功能单一D.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的体现者2.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功能相同C.细胞内膜系统的区室化有利于生化反应有序进行D.细胞内的囊泡运输可完成物质运输和膜结构的转移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细胞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都与溶酶体有关B.DNA聚合酶在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并运入细胞核C.性激素由内质网合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组织液D.细胞生命活动所需ATP均在线粒体内合成4.下列实验方法,恰当的是A.用斐林试剂检测韭菜研磨液中的还原糖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奶粉中是否含有氨基酸C.用龙胆紫染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核D.用健那绿染色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5.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有Na+通道蛋白,在受到有效刺激时瞬时开放,只允许Na+冲入细胞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Na+通道蛋白的合成由基因控制B.Na+通道蛋白对离子具有选择性C.Na+经离子通道冲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Na+冲入细胞内可造成膜内外电位的翻转6.下列有关人体内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能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酶能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代谢C.ATP在细胞内含量少,转化快D.物质的合成和分解总伴随着ATP的生成7.右图是西瓜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曲线。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幼苗根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B.在相关条件不变时,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C.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光合酶的最适温度D.长期将温度维持在30,该西瓜幼苗将不能正常生长8.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获得血细胞,将它们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随后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剪掉镰刀状细胞内致病基因,用健康的基因替代它,最后诱导这些干细胞生成成熟的正常红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最容易编程为iPS细胞的血细胞是人的成熟红细胞B.血细胞编程为iPS细胞后,细胞全能性降低C.干细胞诱导生成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iPS细胞为遗传性疾病的治愈提供了可能9.右图是酒精发酵与乳酸发酵过程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与细胞内氧气环境无关B.发酵的方向由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的酶决定C.NADH的产生和消耗分别发生在第一、二阶段D.在发酵的第一、二阶段均能生成少量ATP10.用放射性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分别侵染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中物质的放射性,甲管的上清液(a1)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b1);乙管中上清液(a2)放射性远低于沉淀物(b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管中a1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中b2的放射性来自35SB.根据甲、乙两管的实验结果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C.若搅拌不充分,甲管的b1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D.若保温时间过长,乙管的a2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11.下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在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细胞均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B.甲、乙两细胞均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C.甲细胞变异来自基因突变,乙细胞将出现染色体变异D.甲、乙细胞通过基因重组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12.右图示某种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繁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B.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RNA聚合酶C.cDNA可导致宿主细胞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cDNA随染色体DNA复制和表达,产生新病毒13.甜豌豆花有紫色和白色,两不同品系白花豌豆杂交后代开紫花,F2代中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为1801株和1399株。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白花和紫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两白花亲本植株的基因型相同C.F2紫花植株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植株占4/9D.F2紫花植株中,自交后代只开紫花的植株占1/914.女方正常、男方色盲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男孩,对该男孩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可以断定男孩的色盲基因全部来自男方B.可以断定男孩的色盲基因全部来自女方C.若精细胞异常,则染色体的异常分离只发生在减I后期D.若卵细胞异常,则染色体的异常分离只发生在减I后期15.家蚕中,基因S(黑缟斑)、s(无斑)位于第2染色体上,基因Y(黄血)和y(白血)也位于第2染色体上,假定两对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无互换。用X射线处理蚕卵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具有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为2: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表现为黑缟斑、黄血B.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C.X射线照射后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缺失D.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相同16.某种果蝇具有温度敏感隐性纯合致死基因(n),将杂种果蝇的交配后代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温度敏感致死果蝇为低温敏感型B.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培养温度为23时,该F1果蝇中致死基因n的基因频率为9/19D.培养温度为24时,该F1果蝇中基因型nn的个体占总数的1/517.某植物一年后和亲代间出现了生殖隔离,最可能原因是A.形成多倍体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地理隔离18.人体稳态的维持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后人体细胞外液的pH会因乳酸的产生而显著降低B.寒冷环境中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仅取决于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浓度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机体系统的调节下稳定不变19.深秋,枫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更是树的不挽留。主要生理原因是A.气温低,有机物的合成减少B.枫叶叶肉细胞中叶绿素被破坏C.枫叶本身产生了脱落酸D.枫叶本身合成的生长素不足2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低血糖状态时,肌细胞内糖原的分解加快B.在高血糖状态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C.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在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21.分散在动物机体各处的内分泌腺,分泌不同的激素,发挥各自作用,共同组成内分泌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互不影响B.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都直接受到神经系统调控C.不同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不同内分泌腺细胞内的酶及分泌的激素均不相同2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种群密度B.种群数量常呈“S”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C.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稳定不变D.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主要呈均匀分布23.在初级群落演替到成熟群落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内有机物的积累速率越来越快B.群落内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C.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高D.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越来越快24.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同等强度干扰作用于二者,前者的破坏程度大,说明前者抵抗力稳定性高B.同等强度干扰作用于二者,后者的破坏程度大,说明后者抵抗力稳定性高C.不同强度的干扰使两者出现同等程度的破坏后,前者易于恢复,说明前者恢复力稳定性高D.不同强度的干扰使两者出现同等程度的破坏后,后者易于恢复,说明后者恢复力稳定性低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B.物种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的直观体现C.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第II卷26.(8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浆细胞中抗体合成的具体场所是 ,合成后经 加工、修饰后,由囊泡转运至细胞膜,再分泌到细胞外。(2)真核细胞核DNA解旋后,可做模板进行复制,完成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信息的 ;也可经转录形成 ,经核孔进入细胞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内转录和翻译的特点是 。(3)细胞通讯有利于维持多细胞生物的整体性,它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此结构的化学成分为 。27.(8分)下图为叶绿体类囊体的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1)组成光系统I、II的色素包括 和类胡萝卜素两类色素,它们都能吸收的光为 。(2)类囊体腔中的H+有两种来源,一是来自 (生理过程),二是通过 的方式由载体协助自叶绿体基质运入。(3)ATP合酶复合体(H+通道蛋白和ATP合酶)能利用类囊体膜内外侧H+梯度所贮存的能量合成ATP,H+由类囊体腔内进入腔外的方式为 ,储存在ATP中的能量最终来自 。(4)除草净能阻断图中的电子传递链,直接影响 的生成,进而抑制光合作用的 过程,最终抑制杂草的生长。28.(10分)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量(I)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II)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部分),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请据图分析回答:(1)甲图曲线I中最早出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曲线II在20年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与生物体一样,生态系统也要经幼年期发育至成熟,甲图的生态系统约从第 年开始进入成熟期,此时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能力。(3)乙图的食物网中,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若初级消费者中 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4)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间,进行着单向的 和双向的 ,同时也进行着协同进化。29.(10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受到有效刺激后,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与 (填“膜外侧”或“膜内侧”)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2)突触小体内储存神经递质的结构称为 ,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神经递质以 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 。(3)从突触结构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4)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结构。研究发现,雌激素可增强人体的体液免疫能力,原因可能是雌激素能促进 的增殖分化并产生了大量抗体。长期过量使用雌激素,在增大乙酰胆碱(Ach)释放量的同时,却加重了重症肌无力症状,原因可能是高抗体水平破坏了肌细胞膜上的 ,致使Ach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30.(14分)果蝇的眼色受多基因控制。控制色素合成的B、S基因分别位于第II、III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能将色素运输到果蝇的复眼中,否则果蝇复眼中无色素呈白眼;野生型果蝇(显性纯合)为红眼。果蝇眼色的形成机制如下图,据图回答:(1)棕眼突变型果蝇的基因型是 ,朱红眼突变型果蝇的基因型是 。(2)棕眼突变型果蝇和朱红眼突变型果蝇交配,子一代的表现型为 。子一代果蝇随机交配,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某白眼雌蝇和朱红眼雄绳交配,子一代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子一代果蝇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白眼:红眼:朱红眼=4: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子二代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4)由此实例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