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46篇大合集(目录)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277476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16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46篇大合集(目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46篇大合集(目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46篇大合集(目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46篇大合集(目录)目录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46篇大合集(目录)1脱贫攻坚标兵事迹材料四篇1脱贫攻坚事迹材料七篇12脱贫先进集体事迹5篇44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四篇66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80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精选四篇85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四篇102脱贫致富创业之星事迹材料五篇118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五篇131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七篇与脱贫先进集体事迹五篇149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材料:用心传递正能量致富路上领头人169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与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材料:用心传递正能量致富路上领头人(合集)172脱贫攻坚标兵事迹材料四篇【篇一】小刘!你们来了啊!来喝水!吃了没?没吃的话,我给你做点儿便饭。”XX热情招待我们一行人,热情而又礼貌,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方叔!二期鸡苗长势怎样?现在大概多重了?还是要做好防疫工作啊!后期的话是继续圈养还是散养呢?”同事问道,XX如实一一回答到,时而激情高昂,时而低头沉思,对于养殖场一路走来颇有感悟。XX家原是XX区建民办黄石滩村一户家无产业发展,无稳定经济来源,夫妻二人均身患隐疾的贫困户,家中两个儿子本地务工,经济不稳定。20XX年食药监高新分局包联该户后,及时关注了解XX相关情况,积极协助其参加合疗医保,落实相关医疗救助政策,解决了XX及其妻子“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家中节省大笔开支。现在XX经常说道“有病就得看,国家政策好,看病容易!”说完嘿嘿一笑。手术后的XX夫妻二人,因为年纪和身体,只能在家务农,实际生活起色并不大,一度让这个勤劳的庄稼汉“低了头”。20XX年初,在脱贫攻坚产业脱贫政策宣传中,XX毛遂自荐,个人拟发展养殖产业。在食药监高新分局协助下,前期通过市场调研,走访调查,最后决定发展养鸡。食药监高新分局为其资助12000元购置1000只鸡苗,并协助其与鸿方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XX只管饲养。此举打消了XX的顾虑,其养殖热情高涨。不久,XX的养鸡场便如火如荼的办起来了。但好景不长,XX便开始犯愁,曾经的散鸡养殖“能人”,现在面对精心呵护但死亡不断的鸡苗,自己却束手无策。XX的心第一次倍受打击。我急死了,那几天晚上我就呆在鸡场,晚上守着,怕耗子叼走,白天按时投食,我就观察那些鸡子为什么会死呢?”说到那时候,XX急地直跺脚。尽管如此,当时情况依旧不乐观,鸡苗仅一个月就死亡过百,期间公司又赠送了100只鸡苗,情况也未好转。备受打击的XX期间便开始苦心钻研,网上买书,实地走访,参观学习,交流沟通,把一切能用的方法都用了。“这时候才发现就没有一本书讲过山林散养鸡相关防疫知识的!诶!”说到那时XX叹气的摇摇头。食药监高新分局分管领导走访了解这个情况后,主动与其联系,协助联系兽医主动上门为其消毒并进行相关防疫知识讲解。终于鸡苗病情稳定下来,不再出现大规模死亡,XX的心才算安定下来。“正宗土鸡,山林散养,有需要请致电xxxxxx”,今年九月末,在黄石滩村帮扶群甚至朋友圈中总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广告”。不错,这正是食药监高新分局帮扶干部和驻村干部在各大平台帮助XX进行销售。那时正是XX“丰收”的时候,1000只鸡苗,存活超过850只,并且个个都六斤左右。上门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加之公司承包市场销售,XX一期土鸡销售额就逾2万元。为鼓励其越办越大,越办越好。食药监高新分局相关领导积极督促落实产业鼓励政策,奖补其7000元发展资金。在十月底,XX又利用资金购进了1500只鸡苗。“我还想搞再大点”。有着一批养殖经验的XX,那时候充满自信。帮扶干部总劝说他,循序渐进。XX笑呵呵地点点头。“家中经济现在还可以,小儿子和我一起在家照看照看鸡场,老大和我媳妇儿在外打工也还可以,钱嘛!够用!”方志龙嘿嘿一笑,用他那粗糙的农家大手抹一把那开裂着泛起白色风皮的嘴唇,如实地说道。如今XX成了附近村里的名人,其不仅是本村唯一年度的“自强标兵”人选,更是XX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其养殖舍也远近闻名,同村之人也欲入伙合资经营。XX现在还计划拓宽养殖,延伸种植,实现立体化养殖。说到未来,XX眼里满是光芒,自信而又从容。说到脱贫感言,方志龙笑呵呵的说道“国家政策好,关键还要利用好,自己要大胆创,大胆搞,只要人勤快,解决贫困不存在啥问题!”【篇二】站在村委会前,远处的山上一群洁白的羊群和五彩缤纷的树叶交相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赶着羊群的是一位耄耋老人,他就是双联村五组村民XX。他今年78岁了,按道理说应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不用再这样辛苦劳作了。可听了村干部介绍XX家庭情况后,让人心里有种说不出感觉。他的家庭很特殊,一家七口人,有三个都是残疾人,XX是肢体四级残疾,他的儿子患有精神病,常年吃药治疗;他的儿媳妇视力三级残疾,他的老伴也常年疾病缠身。家里三个孙儿,一个读高中,两个读中学。生活的重担就落在XX一个人身上,虽然政府为他家办理了低保,但是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也是杯水车薪。XX对于这样的命运不怨不艾,支撑起这个家,始终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家里的耕地有10余亩,林地有20余亩,现在家里没有劳动力了,得要想出路。20XX年,XX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了解了他家里的情况后,经常来到他家里,根据实际情况,为他制定脱贫措施。为他提供种养和养殖技术。从两只养发展到现在二十余只。割草、喂羊、放羊,XX娴熟地做着这些动作,很难想象,这些都是一个肢体残疾的老人干的活儿。他每天凌晨5点起床放羊,每天早上把羊赶到山上,傍晚又去把羊赶回圈舍。对于XX来说,虽然累,但很快乐,家庭生活质量提高,脱贫路上,苦一点累一点都值得。20XX年,在他辛苦劳作下,养羊的存栏量达30余头,加上在家种地的收入,去年一年XX家纯收入达2万多元。“坚定信心,我要脱贫,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真是感谢政府。但政策再好还得依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干部经常到家里来看我们,给我们解决困难,还有免费的贴息贷款,我们也不能等,不能辜负了这么好的政策,不能辜负了干部的关心,只有勤快一点,让帮扶干部也能省点心”。XX面带微笑的和笔者说着心里话。XX又说到:我的家里负担重,自己也是个残疾人,但是我不能等靠要,通过自己辛苦努力,日子就会越过越好的,几个孙儿都争气,学习努力,成绩好,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生活还是有盼头的,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篇三】XX,男,1989年出生于安康XX区XX镇XX村6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经过自己多年不懈的努力,如今在当地政府及亲友支持下创办了安康市XX区光影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命运常会捉弄人,活着就会有希望他,25岁,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小型广告公司的创业人。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奋斗小青年。他面相略显老成,做事低调沉稳,工作之余喜欢和朋友聊天,帮朋友解决各种问题,身边的朋友都戏称他是“老好人”。和他在一起时,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的右腿有些不方便。因为,他经历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2009年,在XX上高三那年,父亲被查出得了肺癌,一年医疗费用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了好几万的外债。高考成绩平平,为减轻家庭负担,他选择了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他想,学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努力。但是,昂贵的医疗费用并没有能够挽救父亲的生命,家里只剩下奶奶和妈妈。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只有自己更努力,才能撑起这个家!因为平时喜欢平面设计,他就报了个广告设计专业的本科自考。生活本该如此,努力就该会有收获。但老天跟他又开了个常人无法接受的玩笑。20XX年6月,XX的右腿膝部伴有隐痛,检查后确诊为恶性骨瘤早期。所幸发现的早,医院进行了切除、移植保肢手术。接下来就是多次的化疗。家人和朋友对他的支持和他的坚强意志,使得他都扛了过来。但是没过半年,肿瘤又复发了,20XX年对他来说就是个噩梦,复发、感染前前后后做过8次手术,11次化疗。最后的最后,在20XX年春,终究还是没保住他的右腿,截了肢!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给人希望又让人失望。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他开始在家开淘宝店,精心学习广告设计、网站制作等技术,经常经过亲戚朋友介绍,他前后接了一些小单,赚些生活费。后来在城里租了一间小屋,和母亲相依为命。世界本来没有路,自己多走就会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他的广告和网站设计受到很多的客户认可和支持,渐渐的生意多了起来。20XX年底,他用自己赚的和亲戚朋友借的钱,通过民政部门的扶持,在省城安装了假肢。虽然走路还是不方便,但是毕竟能脱掉双拐独立行走了!在镇村领导的关心下,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 20XX年他多方筹资,开办了广告店。在大家的帮助和自己努力下,店面逐步走向正规,订单也不断增多。慢慢的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对美好未来更加憧憬。随着业务量不断的增加和拓展,他开始意识到必须要有个业务团队来一起做。20XX年他创办了光影传媒有限公司。他负责业务和设计,其他员工负责跑客户和制作安装。为了学习更好的策划执行知识,他先后到多地学习优秀广告公司策划方案;为了给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方案,他经常加班到凌晨;为了严把安全和质量,他经常爬楼顶、上脚手架给工人交代施工细节。后来公司又把业务拓展到社区楼宇视频、灯箱广告、企业营销策划和网络营销。高效的服务水平和精湛的质量把控,使公司销售业绩突飞猛进。别人说,他总算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他说,自己才刚刚上路。帮扶贫困户之路公司在承接的广告宣传业务中,大多数策划设计好都需要加工和安装,这就需要劳动力。他便想起了当地没有就业的贫困户,从最基础的开始,手把手对他们进行培训。从裁切粘贴广告画面到安装立体字,从覆画面板子到安装展板,从安装户外广告牌到电气焊,慢慢地积累,新员工变成了技工师傅。近2年来,已累计带动贫困户25人,累计发放劳务工资30余万元。这样,不仅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还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做好企业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这就是他走的帮扶路!现在的他,不仅公司发展的红红火火,还被评选为村里的自强自立标兵,村民询问他的致富诀窍是什么,他表示,再大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只要有志气、够努力,就一定能够过上好日子。【篇四】XX,男,汉族,家住XX区县XX财XX区18组,20XX年被财XX区识别为一般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为缺技术。做人硬气汉,不等不靠不要。他家虽然是贫困户,但他家贫志不穷。他克服自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困难,始终坚持“人穷不能没有志气,不能等靠要,要自力更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脱贫攻坚以来,特别是“自强标兵”活动开展以来,经常给左邻右舍宣传党的好政策,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帮忙出主意,想办法;经常给社区提供一些好消息、好建议。针对农村劳力外出务工,大部分土地撂荒实际,他积极向社区建议,引进企业老板到本组流转外土地发展产业。20XX年7月,他的建议被社区采纳,并引进鼎新公司投资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对此,他非常支持,带头把自己承包地流转给企业,并主动给本组其他农户做思想工作,帮助企业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流转土地360余亩。其中有两户担心自己把土地流转后没有活干,不同意流转,他一个周连续3晚上上门做思想工作,并协调企业用工给予优先照顾,最终达成协议。因此,在20XX年村“两委”换届中,被推选为财XX区第18组组长和村民代表。为了增强脱贫本领,他抢抓脱贫攻坚机遇,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产业脱贫技术培训会,提升自身脱贫技能。每次培训会,他都带头按期参加,并认真听取专家授课,搜集相关资料。在社区微耕机技术培训班,他借助自己有摩托车驾驶技术的优势,很快掌握微耕机操作技能,如今他家种地基本实现半机械化,极大节省劳动力。农忙时节,他利用微耕机帮助农户耕种,每亩净挣机械劳务费80元,全年可挣8000多元;在脱贫产业技术培训班,他深刻领会辣椒产业发展前景,订单收购政策,熟悉辣椒栽培技术后,认为辣椒产业是短平快的产业,也非常适合自己种植。今年3月,他与妻子商议后,决定带头种植辣椒10亩。说了算定了干,要干就要干成。他从整地到栽植,从管理到施肥,从采收到出售,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而且针对田间病虫害,经常利用手机上网搜索有关防治技术,向帮扶干部、技术干部请教;夏季遇旱,辣椒缺水,他想方设法买来水泵抽水,同妻子2人用水管一株一株浇水,有时一浇就是大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他栽植线椒枝繁叶茂、喜获丰收,每一株都结的很繁,亩产达4500斤。盛产期,他弟弟开卡车帮忙拉运。此时此刻,他的获得感、幸福感由衷而生。对着妻子说,“像这样,咱家脱贫就不愁了。”在发展辣椒产业过程中,他坚持走”抱团发展、合作发展”之路,不但自己带头种植,而且号召其他有劳动力的户种植,积极建议社区支部引领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得到批准。不久,社区就组建成立了“绿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大会上,他带头以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社员,而且被推选为合作社监事长。加入合作社后,他带头与合作社签订15亩辣椒收购协议,并认真履行监事长职责,广泛宣传加入合作社以及发展辣椒产业的好处,严格按照协会章程办事,维护社员合法权益。通过他的带动和宣传,20XX年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9户,累计发展辣椒种植100余亩,仅此一项,帮助贫困户增收40余万元。在合作社领取出售辣椒款时,他感慨地说,“我决心在年底前,把D级危房改造完成。明年,将进一步优化种植方法,增加地面覆盖、滴管措施,减少劳动成本,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收入,力争在2019年底实现脱贫目标。脱贫攻坚事迹材料七篇脱贫攻坚事迹材料七篇【篇一】xx,男,仡佬族,xx年12月17日出生,群众,xx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xx县沙营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负责项目办工作)。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xx年3月担任项目办负责人以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沙营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沙营人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质量到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xx年,通过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xx年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考核中,沙营镇获得全县扶贫工作专项考核“创新奖”的好成绩。一、牢记职责充分发挥组拳作用镇项目办作为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承担着指导镇村两级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重要职责。自担任扶项目办负责人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坚持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各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协助扶贫工作站制定了沙营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导方案、沙营镇精准扶贫项目工作规划、沙营镇产业发展规划等镇发展规划,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并经常在县级单位衔接学习业务,并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反复调研工作。通过不断衔接、不断走访、不断总结思考,为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沙营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推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深入学习加强落实政策宣传培训项目建设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有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能够独挡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谋划全镇项目扶贫工作。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交界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期间,1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5次,参会群众11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xx年沙营镇县级规划道路近65公里,启动25公里;新增乡级道路20公里,为沙营镇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重点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县、镇实施计划和我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村内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三、加强沟通交流,确实让贫困户在项目实施通得到实惠xx年上半年,我镇通过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让我镇养牛、大田两个深度贫困村的农户庭院、串户路硬化率达到80%,农户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实惠。通过开展庭院硬化、串户路、机耕道等项目的开展,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发展。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硬化养牛村马蹄井组贫困户朱仲明户庭院、串户路时,因朱仲明户母亲、儿子均为残疾人,朱仲明本人患有重病,无法劳动,整户为沙营镇养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确实解决农户困难,让贫困户得到实惠,xx同志向村支两委建议召开群众会,群众建议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朱仲明户硬化完毕庭院及串户路。经过协调,项目建设及验收组同意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解决该户实际困难,不收取朱仲明户的项目建设以资折劳款,并硬化其超出部分,不收取任何费用。为此,朱仲明户非常感动,并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连称党和政府就是好。在民宗局扶贫项目、发改局扶贫项目、一事一议扶贫项目、交通局扶贫项目、农业局扶贫项目、“短平快”政策落实、等工作中,积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上级学、向身边同事学,对相关业务知识始终做到了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领导,重大局、识大体,维护集体领导,群众关系好。特别是十分注重把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和认真思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认真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用丰富的实践完善思想,实现了在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不同标准的扶持政策,减少了贫困户实施项目的自筹资金量,贫困户既能够把项目建成,又能够把项目建好,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在他的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及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沙营镇的“两率一度”得到了提高。为沙营镇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沙营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xx。【篇二】自实施金融扶贫“特惠贷”政策以来,我乡积极开展“比例入股、定期分红、政府担保”,贷款5万元全额入股每年分红3000元,三年累计分红9000元。目前我乡共计办理特惠贷287户,贷款总额达1444万元。其中入股红果树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建档立卡户182户,入股资金达876.92万元。入股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5户75万元。自用90户贷款金额492.08万元。xx年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分红4.5万元,红果树公司分红178户,总计分红50.52万元。xx村车田组王安江,家庭人口7人,成人劳动力却只有两人。家中除了王安江两口子,五个孩子的教育支出成为这个家庭的巨大负担,但是孩子上学才能够有出息,才能有机会让他们成人后不再受穷。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这个家,王安江苦思冥想,觉得像现在这样务农守着田土过日子是肯定不够的,微薄的收入完全负担不起几个孩子的教育支出,但是他没有技术、也不会手工,外出创业在面对家中五个孩子就更不现实。正苦恼如何脱贫的王安江在又一次和乡干部交流的中他想到了搞养殖,并在干部的帮助下对养殖有了一点了解。说干就干,一开始王安江用家中仅剩的积蓄购买了两头牛,育肥后转手贩卖。这次转手贩卖,让王安江发现了商机,更发现养殖的利润远远大于常规务农的收益。于是王安江决定扩大规模,自己勤快一点,多养几头牛,来提高收入,改善自己家贫困的现状。但家中的积蓄不够,亲戚朋友那也没有资金能让他筹集。苦于手里没有资金,无力扩大养殖规模,就这样陷入了困境。正在这个时候,金融扶贫“特惠贷”政策出台了,我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政府牵头引领、优势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覆盖等多种方式,动员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办理“特惠贷”,利用政府贴息的五万元贷款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大力发现产业或者入股企业、村集体经济等,切实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王安江在帮扶干部、村干部的帮助下,办理了“特惠贷”,利用这五万元他扩大了养殖规模,修建了牛圈并购买了五头牛育肥。据统计,自特惠贷政策落地以来,王安江养殖的牛出栏前,最多的时候养殖规模达九头。现已经通过发展养殖一年的纯收入增加了三万元。xx年,王安江通过多方扶持,和自身不懈的努力,收入稳步提高,实现靠自己的劳动脱贫。王安江于xx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xx年就开始着手养殖,xx年通过特惠贷扩大规模,实现脱贫。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靠着自己的双手脱贫,真正做到了不靠等、不靠要,敢想敢做,抓住脱贫致富契机。现在的王安江家这样的家庭很多,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已经脱贫,家里的孩子上学、赡养父母已经不成问题。但是不论是养殖还是其他的谋生手段都有一定风险的,乡政府为不让这样已经脱贫的家庭返贫,积极引导他们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比如如何防治疫病,如何科学养殖等等,我们通过“新农村农民讲习所”或帮扶干部直接帮忙查阅相关资料,为愿意提升自己,愿意靠自己双手脱贫的农户们提供知识的渠道。让他们在享受脱贫成果的同时能够保持现状甚至走向小康。【篇三】社会人士说她是爱心救助的牵线人;农民群众说她是老百姓心中的大好人;同事说她是平凡人中的大能人;爱心人士说她是同行中的热心人.她,就是县财政局副局长同志。一个青年,发起创建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救助网站,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积极开展贫困儿童救助活动。在她的积极倡导下,先后有全国各地的xx多名爱心人士与县18个乡镇的1700多名贫困儿童结成了一对一爱心救助对子,截至目前已资助书包、文具、书籍、衣服、食品等各类学习生活用品19万多件,资助资金300多万元。互联网的巨大潜能被她挖掘得淋漓尽致,真是:好一场公益的精准扶贫!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她十几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救助贫困儿童、关爱下一代的慈善事业中,将其当作自己的份内之事、应尽之责、生命之趣,以自己一颗火热的爱心不断传递着社会温暖和人间光明的正能量。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的16年里,她坚持不懈地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对一救助贫困失学儿童活动,用爱心谱写一曲曲感人的乐章,用爱心结出一个个丰硕的荣誉之果,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助人为乐的博大胸襟和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先后多次被省市县表彰奖励,xx年4月17日,甘肃日报、甘肃法制报整版报道她十二载救助路传递正能量的模范事迹,同年 4月、6月、8月、10月在甘肃卫视最美基层干部、 好人在身边、 陇人骄子等栏目分别报道了她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赞扬。中国甘肃网从4月29日开始陆续推出精准扶贫,甘肃青年在行动系列人物展播,以公益扶贫首批入围系列人物展播之中。5月7日兰州晚报报道了一篇题目为:甘肃精准扶贫的战场上需要更多青年的文章,激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实践,贡献智慧奉献力量。爱心救助的牵线人2001年,从县财政局调入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LPAC项目工作。在深入项目乡、村发放小额贷款、帮助贫困妇女创收的过程中,她目睹了许多贫困家庭的现状,尤其是孤儿、单亲家庭因生活困难、家庭变故无法供子女上学,部分在校儿童时刻面临辍学,她深受触动,从那一刻起,她就走上了救助失学儿童的漫长之路。xx年,她参加重庆国际项目管理培训时,在班上做了一个贫困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的调查课题演讲,一位国家扶贫办的朋友告诉她:做公益要高调宣传,低调行善,要用网络、媒体宣传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正能量的传播,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和影响社会上更多爱心人士一起努力。这个建议对她影响非常大,更坚定了她要走的路。她乐于助人、扶危济困的精神,架起了爱心人士和贫困儿童之间的连心桥.16年来,利用电话联系、散发儿童资料、创办贫困儿童救助网站等形式,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贫困儿童。老百姓心中的大好人xx年开始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担任新城乡王窑村第一书记。王尧村位于县东北方向21公里处,全村辖6个自然组,界内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当她了解到村里有十几位孤寡老人和12名单亲的贫困儿童生活困难时,她和志愿者按照入户走访的情况,联系了江苏宜兴的潘慧等爱心人士,为老人们送去了过冬的棉衣、食品和慰问金,为12个孩子每年提供3万元的生活资助,并为王窑村小学的全校孩子捐赠了校服、运动鞋和大批学习用品。经常到村里宣讲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并和群众一起讨论制定帮扶计划,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扶贫户的家里,处处活跃着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身影。村民们看到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高兴的说:为民解忧,为民谋福,这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好村官!为了摸清更多贫困儿童家庭真实情况,和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挤公交车、骑摩托车,甚至徒步几十里,很是疲惫,但一想到那些贫困儿童,就忘记了辛苦,忘记了疲劳。伏浩杰是白沙乡汤浴村的一名孤儿,爸爸在他未出生时去世,妈妈生下他后回了山东,再也没有回来,他一直由多病的奶奶和爷爷抚养,家里的老房子破的漏雨,家境十分困难。她联系xx的袁羽资助小浩杰,当她们把救助金、食品和过年的新衣服送到孩子家中时,伏浩杰的爷爷感动的泪流满面,一个劲儿地说你真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大好人.10多年来,她和志愿者走访了18个乡镇的3000多户贫困家庭,建立贫困儿童救助档案xx多份,救助贫困儿童1700多名。每当在村里调查、回访,有孩子会把核桃、苹果等小物件悄悄的塞到她手里以示感谢,说:每次遇到这种情形,她都会被孩子所感动,因为给予比索取更能让人感到快乐.同事眼中的大能人为了让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行列,创建了县贫困儿童救助网站,在互联网上向全社会发出了救助贫困儿童倡议书。她在倡议书中写道:个人的力量是极其微薄有限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召唤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人,一起参与到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行列中来,让爱的阳光和希望的雨露洒遍大地的每个角落,使贫困家庭的孩子们都能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她共发出救助资料xx多份,倡议书1000多份,为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提供了救助渠道和线索。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她和志愿者申请注册了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对资助活动进行了更规范化的管理。目前,县贫困儿童救助网站参与人数达到xx多人,日访问量达300多人(次),成为救助贫困儿童的有力平台。随着爱心救助参与人数的增多,为消除他们的思想疑虑。一方面,她在救助网站上公布了个人详细资料,并将贫困儿童档案、资料、照片、学校负责人、家庭联系方式提供给已确定的资助人,让资助人自主确定救助方式,以一对一的形式开展救助,直接将救助金及物品发放到贫困儿童手中,为资助人与贫困儿童家庭、学校之间建立了面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部分资助人不愿透露个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直接将救助金汇到她的个人账户,将救助用品寄到她所在单位,针对这一情况,她通过网站多次与资助人进行沟通,及时将救助金及救助用品发放到被救助儿童手中,并将物资发放照片反馈给资助人,使救助工作公开、透明。她虽然工作特别忙,但从来没有停止救助工作,在网上加班加点主持她的六个爱心救助群。现在,周围的同事只要提起,没有一个不佩服的,都夸她是一个大能人.爱心人士心目中的热心人在多年救助行动中,她常说:救助工作只能帮助贫困失学儿童暂时完成学业,要彻底改变贫困儿童家庭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为此,她和同事多次深入贫困儿童家庭,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鼓励其发展产业。并协调邀请农业、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只要人人伸出关爱的双手,世界就会多一份光彩。她说:1000多个孩子的救助仅凭我一人之力难以承担,我只是在传递了一种精神,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爱贫困儿童.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她不求回报,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动着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救助行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美德。精准扶贫既是体力活,又是脑力活、技术活,光靠行动不行,还要靠智慧。而青年一代思维活跃、敢想敢干、敢闯敢拼、激情四射,有知识、懂技术、能奉献,甘肃精准扶贫的战场上需要更多青年,扶贫任重道远,更加需要上下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助推扶贫攻坚。随着更多的涌现,精准扶贫必然写满辉煌,更加绚丽璀璨!【篇四】xx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xx以西、沮水河之源,有一个山水环绕的小村落,因古时村北长有一颗娑罗树,故取名索洛湾,全村有116户435人。过去的索洛湾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缺吃少穿,收入低下、贫困潦倒,是典型的“穷苦湾”。面对村贫民困的现实,xx年年仅22岁的村民xx,毅然决然放弃了外出经商的丰厚收益和舒适生活,先是担任了村民小组组长,半年后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换届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十八年如一日,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村集体经济由负债累累增加到60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0元增加到2.9万元,一举使昔日的“穷苦湾”变成远近闻名的“幸福湾”。xx亦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十三届陕西省委候补委员,相继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三秦楷模等称号。一、情系乡梓、勇挑重担,大力做优发展环境xx是土生土长的索洛湾人,从小家境艰难、生活困苦,饱尝了贫穷滋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初中毕业未成年的他,弃家离舍,挖过药材、下过煤窑、当过装卸工,积攒了一些钱,加上东拼西借,购买了一辆二手东风车,做起了木材运输生意,经过4年的摸爬滚打,资产积累到30多万元,成为村上的致富能人。每当他回到家乡,看到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土地撂荒、无人耕种的景象,所闻村贫民困的艰难生活,目睹乡亲求助无奈的眼神,他的心都要碎了,在外闯荡回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强烈。由于他为人忠厚、吃苦耐劳、头脑灵活,深受群众拥护,xx年xx在群众强烈举荐下,全票当选为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面对索洛湾村这个“烂摊子”,让索洛湾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一不怕、二不等、三不休,对症开方、连施三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针对村级班子软弱涣散、账务不清、议事决策不规范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xx首先在抓班子、带队伍、优环境上下功夫,组织两委班子制定了理论学习、党日活动、民主议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班子成员提出“三不三要三化”的明确要求,即不贪、不占、不拖拉,要勤快、要务实、要敢负责,理论学习经常化、事务决策民主化、村务管理透明化。创新推行了“板凳轮流坐、都来当村官”的党员值周制,形成了党员合力,树起了班子形象,赢得了群众信任,凝聚了发展共识,为全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针对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状,xx背靠组织这颗大树,把脱贫致富的切入点放在了优化发展环境上。索洛湾深处大山,信息不灵,受传统观念束缚,弃学辍学现象普遍,十多年没有出过一个高中生,没有一个在外工作的人员,成为xx心中一个魂牵梦绕的痛点。索洛湾村办小学是20世纪70年代“普教”时期建设的五间大瓦房,长时间风吹雨打,早就千疮百孔地摇摇欲坠了,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寒风刺骨,四处像筛子一样漏风,老师和娃娃们备受煎熬。以前由于村上没有钱,只是象征性地修修补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xx面对此情此景,淌出了滚滚热泪,深深认识到,索洛湾长期村贫民困的主要症结是人的问题。思路明晰后,他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大胆拍板决策,拉木料、做门窗,挖沙石、买桌凳,既当瓦工、又当木工。经过46天的昼夜奋战,十间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成为索洛湾最耀眼的建筑,整个工程花费3.6万元,仅xx一人就自掏腰包3万余元。索洛湾的居住环境饱受外界诟病,长期以来,院落和牲口圈村道相互粘连,人畜混居,不仅卫生状况差,影响村容村貌,而且严重影响邻里关系,遇到雨雪天气,污水横流,泥泞不堪,外人根本无法下脚,时常邻里之间因抢占地盘、乱搭乱建等小问题产生矛盾。xx痛下决心,白天不耐其烦挨家挨户排查,晚上苦口婆心做“钉子户”工作,设定整改拆除时限,经过近一年的铁腕治理,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状,为脱贫致富营造了干净舒服的环境氛围。索洛湾到双龙镇的道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水毁严重,时常滑坡,群众出行非常不便,来往车辆时常抛锚,农产品运不出去,外购商品进不来。“要想富、先修路”。xx为了索洛湾的日后发展,为了群众的出行方便,为了村上长久的富裕安康,他多次召开动员会、定规划,带头跳进冰还没有融化的河里挖石子,村民纷纷效仿,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去弯修直、铺上石子,仅镇到村的道路修复工程,xx又自己投进去了3、4万元,一条长3公里通往山外的砂石路展现在人们面前。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索洛湾村由于立地条件局限,八山一水一分田,群众基本靠单一玉米、水稻种植为生,勉强可以温饱、难以脱贫致富。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始终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种植过烤烟,养殖过小尾寒羊,有成功也有失败。然而生性倔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xx,越挫越勇,秉持“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理念,坚持把选优做强大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支撑,着力走出一条繁荣产业、脱贫致富的路子。为寻求适合村上发展的产业,他北上吴起、南下西安、西到杨凌、东到河南南街村,远赴江苏华西村,考察学习,探经取宝,聘请专家出谋划策,毅然决然将自己所有的生意交给了他人,为了消除群众顾虑,带头贷款4000元,给自家购买了两头秦川母牛养殖繁育,两年后发展到5头,卖了2头还上贷款净赚了3头牛钱。村民李胜新看到支部书记“发了牛财”,自己也买了1头秦川公牛、5头母牛,经过5年发展,良种牛存栏达到48头,年收入5万元以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肉牛养殖迅速发展到100多户,每户存栏4-5头,年户均增收1000多元,为群众拓展了养殖增收致富的渠道。xx并没有沉浸在养殖秦川肉牛成功的喜悦中,而是因地制宜、拓展视野,把目标定位在更高标准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上。在他的引导和率领下,力排众议、解疑释惑,边学习边实践,很快掌握了棚栽技术,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考察遴选,采取上级扶、村上补、群众筹的“三个一点”方法,个人无偿出资5万多元,共聚集资金100余万元,成立了村蔬菜协会,高标准建成蔬菜交易市场,带动全村建成蘑菇、香菇、猴头菇、蔬菜大棚116座,户均达到一个棚,棚均纯收入3000-5000元,销量稳居全镇第一,一举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索洛湾地处深山老林,生态植被好,环境污染少,优质大米和初加工成的玉米糁是该村的传统特色产业,上级政府曾有意将此作为品牌推向市场,但由于群众思想不解放,市场经验缺,规划不到位,长期处于单家独户、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初级产品多、精细加工产品少,增收渠道空间窄。为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xx发扬不畏艰难、改革创新的精神,给力推动传统优势水稻、玉米种植向种田能手集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xx带头捐资4.6万余元,带领村民建起了粮食加工厂,注册了“双龙贡米”、“双龙玉米糁”两个商标,年加工产值达55万元,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多层次增值,扩大了就业岗位。为协调生产和销售的关系,他将村上3个小合作社整合,成立了“索洛湾轩辕土特产专业合作社”,指导村民订单生产、统一标准,科学种植、提质增效,成功打造了索洛湾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户均年增收xx元以上,全体村民蹄急步稳地走上了产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三、抢抓机遇、借力发展,聚力壮大集体经济正值索洛湾村域发展迈上正轨之际,xx年7月,年产1000万吨的黄陵二号煤矿落户索洛湾的重磅新闻在当地传开,一场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不期而至,使索洛湾受到几乎毁灭性打击,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xx在组织村民抗洪救灾的同时,做大大小小的群众思想工作不下百次,抢抓机遇而不是索性要钱,动员群众开展征地、宅基地、青苗补偿等工作。国有大型矿业的顺利入驻,全村共获取土地滞留费用300多万元。面对从天而降的巨款,在xx提议下,不是按人头分光吃净,而是把60%资金预留村上、40%用于群众安置费用,xx更是把用个人贷款栽植的100亩速生杨获得的100多万元补偿款,按人头分配给群众,全部用于灾后重建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近水楼台先得月。xx为人厚道、诚实守信,让二号矿的领导们深受感动,斩钉截铁地将矿上比如场地修建、河道维修、道路铺设等零碎工程全部交给索洛湾村委会负责建设,一举使闲置的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岗位。围绕二号矿的前期建设,索洛湾村三年时间,集体积累滚雪球式的多增加了300多万元,2004年底,索洛湾进行了第一次股金分红,每户分红3000多元,村民个个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祖祖辈辈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现在终于实现了。黄陵二号煤矿的投入运营,原煤产量的大幅增加,每天从下午四五点开始,运煤车辆几乎堵得水泄不通,既影响交通,又存在不少安全隐患。xx敏锐地捕捉到商机,立即召开支部会、群众会,以村集体名义建设一个大型停车场,配套洗车、修车、住宿等的经营项目决策很快出台。停车场采取集体控股、全民入股的形式,收入的40%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60%给村民分红。按照“企地共建”原则,利用撂荒地建成了占地20余亩的停车场,注册成立了“黄陵县龙湾汽车服务站”,每年年均收入达到二三百万元。煤矿投入生产后,洗煤厂和井下施工产生的一定粉煤灰,原来承包给外面施工队承担,不少过分追求自身利益,肆意堆放,不仅侵占了部分农田,也污染了沮河环境。在xx与矿上的商议下,采取定岗定薪的方式,成立了村集体运输队,专门承担矿上的煤炭和粉煤灰工作,工人们除每月发放工资外,剩余利润归村集体所有。仅此一项,每年集体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同时与矿后勤部门达成协议,物业人员优先从索洛湾村录用,年龄大的村民从事保洁等比较简单的工作,年轻的经过培训成为服务人员,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黄陵县委书记孟中华动情地说:“xx比其他村干部地优秀之处在哪里,就是在这关键地选择上。他在利益面前并没有选择以权谋私,而是选择了大公无私”四、发挥优势、绿色崛起,给力可持续发展大型矿业入驻,虽为索洛湾带来了村域经济的大发展,而xx美梦还很远,他深深体会到,过分单一的产业结构,只能带来一时的辉煌,很难确保村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xx年,黄陵国家森林公园落户村上附近,索洛湾迎来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xx敏锐地发现,索洛湾村处于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万安禅院两个旅游景区的“大树之下”,可挖掘的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信心十足走上了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的坦途。面对前景无限的朝阳产业,xx自掏腰包,亲赴各地学习考察。针对群众很难接受的种种疑惑,专业知识匮乏的尴尬,接二连三地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和一户一个代表,分批分别赴xx、上海、广东深圳、珠海、香港等地培训考察,开阔眼界,拓展视野,给力形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合力,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大繁荣,实现发展的大飞跃。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后,xx创新采取搭车式的方法,红色体验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并举,依托4A级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带领村民共筹资3000余万元,启动了峡谷寨旅游景区建设,目前共建成休闲观光景点4个,开挫了全长6公里的漂流河道,突出绿色理念,建立了半亩田农家风味生态园和采摘园,打造了小桥流水、就餐赏鱼的优雅环境,建成了索洛湾蔬菜协会冷库,村仿古牌楼、家庭民宿宾馆、仿古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旅游项目建成营业,初步形成了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的观光旅游产业链条。目前全村从事旅游服务产业116户200余人,全村旅游服务经济收入600多万元,为村域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艰苦创业结出了丰硕之果。经过十八年的不懈努力,现在的索洛湾村产业板块已涵盖工、农、商、服、游等多个领域。全村集体资产近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9万元,实现了“温饱-富裕-小康”三级跳。全村116户435口村民全部免费享受养老、医保等保障政策,村里给每户村民免费配发了电视机、电冰箱、电脑,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定期给每户村民发放米面油及生活用品,定期体检,每两年组织全体村民外出观光旅游,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守望相助、扶贫济困,走共同富裕之路xx是一个见不得穷人受苦的人。索洛湾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后,xx高度重视平均数下掩盖的因天灾人祸带来的贫困现象,正确处理“一村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富”的关系,提出了“富人带穷人、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同奔小康路”的思路,手把手帮扶贫困群众脱贫,不遗余力带动周边村组发展。村里有一个杨姓人家,男人叫杨生杰,娶了一个哑巴媳妇,生活虽不太富裕,但小日子过得也算红红火火,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妻子因车祸伤亡,生杰因癌症去世,从此11的儿子杨亮宝成了孤儿。非沾亲带故的xx,不仅自己掏钱买棺板葬埋了逝者,还不顾村民不解、家人反对,领养亮宝长大成人,供其完成学业,找到了工作,购置了婚房、操办了婚事,直感动他热泪盈眶地说,柯叔叔比我的亲爸爸还亲呀!村民乔生贵因家庭变故、妻子离异,患上了精神病,葬身自己亲手点燃的火海。在他人无动于衷、明知是负担拖累的情况下,xx坚决将乔大亮和乔园园两个孤儿领到家里抚养。xx说,孩子眼下需要一个家,需要的是内心的安定和温暖,他能给孩子的就这么多。索洛湾的人决不能流落街头。村民xx大学毕业后,因为就业难闲置家中,找不到发挥才能的地方,觉得很委屈。xx了解情况后,一方面鼓励他脚踏实地在农村扎根创业,另一方面指派他赴甘肃学习山核桃加工工艺,自掏腰包私人赞助3万元,帮助xx注册成立了“黄陵县乾锦和山核桃有限公司”,目前产品种类达到100多个,为当地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专设了残疾人岗位,成为全县首个帮残就残个体企业。杨永福是双龙镇崖头庄村民,外出打工出了事故,腿部受伤严重,伤愈后无法像过去一样干重体力活,生活一度非常困难。xx知道后,安排他在索洛湾当清洁工,月收入近xx元。多年来,经xx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就多达50人,累计资助资金超过50万元。xx担任双龙镇党委副书记后,面对索洛湾周围的几个镇村依然贫困的状况,扶持成立了索洛湾轩辕土特产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吸纳带动周边官庄村、河浦村、崖头庄等3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中蜂10箱,对有养殖能力贫困户生产的蜂蜜,统一收购销售、年终分红。对无技术无条件的贫困户,由合作社中蜂养殖基地代管托养,户均年增收1.3万元以上。按照科级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的要求,xx包扶的是崖头庄组伍玉平,帮助购回土鸡、鸭子各200只,发展中峰养殖10箱,资助现金3000元,对1个儿子协助安排了临时工作,对居住院落进行了硬化,对房屋进行了维修。目前该贫困户已经全面脱贫。xx常说:“不到解决最后一人,脱贫绝不放手,扶贫路上你我携手前行,再苦再累也不回头,一起走到幸福路口”。六、百尺竿头、行稳致远,建设美丽乡村xx没有满足索洛湾集体经济由“揭缸见底”到“粮足仓满”、群众生活由“贫穷落后”到“家道小康”的辉煌成就,而是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通过系列论证和征求意见,按照整体规划的要求,采取“财政配套、集体出资、群众集资、社会投资”的办法,统一规划,分户实施,规划占地面积24亩,总投资5000余万元,启动实施了索洛湾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项目主体全部完工,村组道路全面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和墙体美化工程同步实施。在xx的“领头雁”作用下,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索洛湾村很快将展现在人们面前,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将变成活生生的现实。【篇五】在都柳江河畔,月亮山脚,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他们艰苦奋斗,靠自己的双手诠释了脱贫路上最美家庭。他们受到邻居的一致好评以及当地的村民信任,并在xx年获得县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称号,他们就是xx一家。xx一家住在榕江县定威乡定旦村,家庭4口人。虽然在生活上较为贫寒,但是他们一家相亲相爱、携手相伴、共同艰苦奋斗在脱贫攻坚的路上。xx是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小学文凭,但她却有着一种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种植养殖业并致富。同时作为一名乡人大代表,在脱贫之后也没有忘本,不忘同村乡亲,带领周围群众一同致富。她思想进步,敢于开拓进取,面对当时的家庭情况和当地较为艰难的条件,仍然不怕失败,带头进行中草药种植。她积极学习,在中药材种植开始后,面对涉猎不多的领域,即便知之甚少,但选定了方向,她就能不怕艰难的吸收学习,不断吸纳经验,这成就了她专业的种植养殖产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中药材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xx年至xx年,xx带动当地群众5户人家一起种植百合、太子参,当时每户年收入都能达到一万元左右,她还获得了“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等称号。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养鸡产业。中药材种植发展不好后,xx年恰巧逢到定威乡被列为省级20个极贫乡镇之一,定威迎来了历史时刻的发展机遇期,xx也迎来了自己的另一番事业,她抓紧机遇,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积极加入了定威乡绿壳鸡蛋养殖合作社,同时还带动了身边19户贫困户一起加入合作社,她一边在养鸡场负责养殖工作,为了把养殖工作搞得更好,xx年她参加了榕江县组织的“雨露计划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在xx年底绿壳鸡蛋养殖合作社分红仪式上,贫困户每户拿到xx元的分红,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更有信心。夫妻合力,共创家园。xx在养殖场工作,他的丈夫王国辉也不落后,自己在家也经营起了一个小卖部,并兼任代理销售定威乡绿壳蛋鸡工作。据了解,定威乡定旦村绿壳蛋鸡25000羽,大部分蛋鸡开始下蛋,产蛋量每天600余个,目前绿壳鸡蛋销路非常好,经常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了做好绿壳鸡蛋销售工作,他还特意学习了如何用微信,经常也会在朋友圈中发一些关于定威乡绿壳鸡蛋的图片,让更多人知道知道定威乡绿壳鸡蛋。同时,王国辉是一名优秀党员,一名好于助人为乐的村民,经常无偿的为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参加各项活动,于xx年在省政协机关脱贫攻坚大比武“三带六比”活动中别评为“党员带”脱贫攻坚示范户。2018年,xx夫妇说将会带动更多贫困户一起加入合作社,同时带动一些贫困户加入他们销售代理工作,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争取定威早日脱贫摘帽,同时也把“定威绿壳鸡蛋”这个牌子做得更大、更规模化,让更多的人吃到定威乡绿色、健康、有营养的绿壳鸡蛋。【篇六】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扶贫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的各项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对标“绣花”施功夫,用精准措施、过细工作,集合攻坚力量。以实干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强化意识、明确责任、拓宽思路、完善机制、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重点开展了异地扶贫搬迁建设和省定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产业发展、危旧房升级改造和农村饮水工程以及农村小额贷款等等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反响好,群众满意度较高。一、重责任,抓分工,不断健全扶贫机制。按照中央、省、市、区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建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机关干部“一对一”帮扶的脱贫攻坚责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除落实全区“八个一”帮扶要求外,镇机关还配备2名专职扶贫干事,安排镇机关干部包片16个村(社区),进一步充实驻村力量,保障工作开展。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标准,组织镇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