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2月模块诊断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7037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2月模块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2月模块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2月模块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2月模块诊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2.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3.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4. 严复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在此,他强调首先应A实行君主立宪 B学习西方民主 C争取国家独立 D实现个人自由5.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A民主革命的进程 B政体频繁的更替 C社会思潮的演进 D社会风俗的嬗变6. “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均富贵”措施的是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北魏实行均田制 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7.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8.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洋布物美价廉 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9.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人民主权原则 邦联制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共和原则A B C D10.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指出:“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他强调了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 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 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11.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12.“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A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13.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14.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 察举制的实行 B. 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 科举制的推行 D. 军机处的设置15.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16.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B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C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17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C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D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18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C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19.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包括“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A B C D20.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二材料题(共4小题,共计60分)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8世纪帝国的鼎盛时期至13世纪整个中国最终为蒙古人征服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总体水平最高时不仅远迈汉唐,而且为后来的元明两代所不及,大有一花独秀之势。宋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比较自由的,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所以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田昌五、漆侠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材料三 在两宋300年间,商业资本不仅勒索压榨小农、小工和小商,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同封建国家争夺更多的商业利润。可是,在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续发挥其愁迁百物、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能萌生出来。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请回答:(1)简要归纳三则材料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性认识。(不得照抄原文)(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依据。材料二、三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有什么共同之处?(6分)(3)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看法的认识。(3分)2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材料二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评 论出 处评孔子“孔丘先生确实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三闲集流氓的变迁“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的圣人”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评儒学(儒学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儒学)“是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坟春末闲谈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什么核心内容?(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3)鲁迅与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8分)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材料二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孙中山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他说:“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10分)(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4分)24. (14分)西方政治制度和法制思想是欧美文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马法中的“天赋观念”和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相吻合。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即使是奴隶,也不是活着的工具。这种理念被罗马人化为了行动和制度。罗马法假设“自然”规定了某些必须遵守的规范,法的戒律是让人活着而有尊严,而不是损害他人。法保证每个人各得其所,正义是在法的范围内保护人的权利。亚里士多德的人文精神通过罗马法而在罗马延续。又过了十几个世纪,康德才讲出了那句浸透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名言:不能把人当作工具,而必须把人当作目的。 陈乐民、周弘著欧洲文明的进程材料二 美国人以反对暴政压迫的革命开始,并且最终成为胜利者,然后他们表明了理性的生灵是如何能够团结起来行使主权制定一部永恒的宪法一份新的社会契约。所有的这一切都赋予个人自由和代议制政府的概念以更大的现实性。美国革命还强化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观念,即追求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是可能的。 美巴克勒西方社会史材料三 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马克思说,这部“起源于法国革命”的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法典”。恩格斯也说,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正由于法典具有典型性,因此它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当时和后世,许多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都是以它为蓝本的。这部法典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波拿巴政权的性质,证明了它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阶段。 刘宗绪主编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请回答:(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启蒙运动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思想、法律的关联。(4分) (2)阅读材料三,任选带有下划线的中的一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解读。(4分)(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6分)山西大学附中xxxx学年高二第二学期2月(总第六次)模块诊断历史答案 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ACCCDD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BCCBDCBC21(12分)(1)认识:材料一: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材料二:相对自由的经济关系促进宋代经济发展到很高水准,但未能实现突破;材料三:宋代商业资本发达,但积极作用是有限的。(3分)(2) 依据:商品经济及相关行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限制被打破;城镇兴起;出现交子;海外贸易、民族贸易兴盛;商业税收成为国家很重要的经济来源。(任意两点4分)共同之处: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但受封建专制统治、官营工商业政策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发展。(2分)(3)认识:宋代虽然生产力水平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可能也出现了雇佣关系,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不能对商品经济发展估价过高;评价历史应客观,实事求是。(3分)22.(20分)(1)核心内容:孔子的“仁”和“礼”的学说,“德治”的思想,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8分)(2)态度不同:客观评价孔子(基本肯定),全盘否定儒家思想。(4分)(3)原因:20世纪初儒家思想在中国成为维护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要反封建,必反儒学(4分);伏尔泰利用儒家思想来反对欧洲君主专制和基督教(神学)专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权利等启蒙思想(4分)。23.(14分)(1)相同点:都主张以民族主义来组建国家;都反对大汉族主义观,主张民族平等;都提倡以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抵制侵略,挽救国家。(6分)不同点:梁以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观点解释民族主义;孙强调民族之间的融合与认同,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4分)(2)吸纳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影响;(4分)24(14分)(1)古典希、罗思想和法律强调人的天赋人权和尊严;启蒙思想以理性为基础,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和法治。(4分)(2)英国颁布一些高压法令,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矛盾激化,独立战争爆发,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各州代表经过激烈讨论,制定1787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宪法修正案使宪法在维护稳定的同时又能适应新的需要。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精神,国会和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通过修正案,保障人的自由和权利。(4分)(3)资产阶级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了大革命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有深远的国际影响;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阶段,是资产阶级政权。(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