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644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哪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 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C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用。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冀用寿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容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裁能书计 通“才” B商以让冀 退让 C融自刺不殊 死 D讽洛阳令收考授 暗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3分)少为贵戚,逸游自恣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B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还觉 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5分)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林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死后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世称他为林和靖。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8. 试分析这首诗中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5分)答: 9. 这首诗的颔联被人称为“咏梅的绝唱”,你认为这两句好在哪里?试作简要分析。(6分)答: (三)10、名句名篇默写(6分)(1)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焚香默坐, 。 (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 屈原离骚 )(3)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第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小上海1972田洪波其实,1972年的秋天与往年没什么两样,几阵秋风扫过,便吹黄了绿叶,摇弯了稻穗。但对于16连的小上海许鸣久而言,母亲病危的电报讯息犹如无垠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于他19岁的心间。他扔下刨粪的锄头,面冲西南方向虔诚地跪下,凄惶地向着碧蓝的天宇喊了一声“我的亲娘啊”!许鸣久是16连为数不多的上海知青,长着一张眼睛含笑的娃娃脸,因此知青们都习惯喊他小上海。其实这个绰号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小上海为人比较小气,有一次探亲回家,回来时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每月15元的工资收入,他除了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外,就是隔三差五到十几里外的山民家中,采购一些黄豆、花生之类的农产品,宝贝似的寄给上海的父母。还有一点,知青们也不太买小上海的账。一般田里干活,知青们总能摸到青蛙、泥鳅、黄鳝什么的,尤以小上海抓得最欢。回连队后大伙用锅蒸了吃,小上海总是很在意自己分到的那一份。小上海的绰号由此在他19岁时传了开来。小上海秋天回的上海,却是在初冬才回到19连的老巢。他瘦得几乎没了人样,不到一百斤的身体仿佛随时会被凛冽的寒风刮倒,原本含笑的眼睛已经完全塌陷,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儿像阿尔巴尼亚人,而且他的唇上蓄了胡须,让他那张娃娃脸多了几分沧桑。他的左臂上戴了黑纱。他向队部领导和大家汇报说,他回上海的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倍受打击,几乎一夜就白了头发,他于是每天小心陪着父亲,给他讲连队里的事儿,抚慰父亲心灵上的伤痛,直至假期临近才与父亲抱头痛哭地作别。这次回来,他没给大家带任何东西,但没人责怪他。其后的日子,孤苦一人的父亲成了小上海无尽的牵挂,他们开始频繁通信,诉说彼此的思念之情。这时候的小上海也似乎更小气了。那会儿的粮食是连队定了量的,个大的每月50斤米,个小的或女同志只有不到40斤。小上海自然就在个小的行列。一天劳动下来,大家常常吃不饱肚子,就有人抱怨着私下里骂娘。小上海却琢磨着买来大碗,每餐打两次饭。第一碗饭吃过后偷偷把碗洗净,再排队去打第二碗饭。他的把戏很少有人发现,等大家醒过神来时,连队领导已经开始注意地盯住每个人的饭碗了。北方的冬天经常刮大烟泡。土地连着冰茬很难刨动,这无疑增加了劳动难度,结果在一天夜里,弱不禁风的小上海就被流感击倒了。一连几天高烧不止,还说胡话。起始,有几个知青战友兴灾乐祸省吧,这回患病看你怎么省!但连队里有经验的东北战友还是全然不顾这些,一天几趟地往大队合作医疗站跑,自己垫付了药钱,让赤脚医生开回诊病处方,提回来大包大包的中草药,一锅接一锅地煮给小上海喝。服完药,还用一枚铜质小钱,滴上几滴菜油,轻轻为小上海刮背,把小上海刮得哭爹喊娘,全身红紫。然后,用被子把他严严实实捂上,弄得小上海很快大汗淋漓。几天功夫,小上海就可以下地干活了。那东北战友垫付的药费,也被小上海执拗地一次还清了。但大家发现,大病初愈的小上海更加勒紧了裤带,似要把生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弄得大家都很心疼他。也许1972年注定要与小上海过不去。在一个休工的晌午,小上海接到了亲属的电报:父病危速归。小上海看到电报眼泪就在脸上横飞,他几乎是跟头把式地离开的连队。从连队到车站要走大约十里的路程,大家望着漫天飞雪中踉跄的小上海,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一周以后连队接到了他的信。他在信中告知了回连队的日程,并希望多去几个人到车站接他。连队领导唏嘘着安排了四个人。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小上海的身影是那么的单薄,那么的不惹人注目,但大家还是很快发现了他。他臂戴黑纱,肩上扛着军绿色旅行包,旅行包前后沉甸甸地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他的胸前和背后。看到连队战友,他嘴唇颤抖,一下子瘫在了地上。大家急忙上前搀扶他,并帮他从肩上卸旅行包。但小上海却用手护着旅行包:“现在全家都在我身上啊!”接着他就泣不成声了。大家这才断断续续知道,前面旅行包里装着他父亲的骨灰盒,后面背的则是母亲的。知青战友们几乎是一路走一路哭,才把小上海架回连队的。傍晚,下工回来的知青战友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没有谁指令,每个人都哭泣着跪在了小上海父母的骨灰盒前。小上海坚持要为父母守灵三天,并且掏出身上的所有钱,让战友去镇上买来了点心和罐头。事情也惊动了连队领导。他带领大家选取了一块向阳的墓地,在下葬那天悲怆地对大家说:“知道吗,许鸣久其实不是二老的亲生儿子,他是小时候在车站被拣破烂的老人家抱回去的。” “鸣久!”有人大声叫出了小上海的名字,然后一双双粗糙的大手紧紧地握了上去。一时间泪雨纷飞。(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上海得病,有人为他买药,有人为他刮背,连队战友们都很关心他,战友情谊可歌可泣。B作者在全文的构思上更多的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一层层将小上海的“小气”刻画得淋漓尽致。C透过小上海1972,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具有人道主义素质的作家,用他的小说,为那些善良百姓平凡的生命寻找光明和人性救赎。D小说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将人物表现得真实而丰满,明快而流畅,自然而准确。E小上海1972平实的语言彰显出鲜活的人物性格。通篇没有“陌生化”的语言,却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到一种意味深长的思想内涵,产生一种阅读快感。(2)知青们为什么叫他小上海?小上海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3)文章结尾连队领导的一番话有什么作用?(6分)(4)有人说小上海1972展现的是从丑到美的剧烈碰撞,大丑即大美。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梦里不知身是客清心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渗透到骨子里。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均在中国度过。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在康奈尔深造时,她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硕士毕业后,赛珍珠再次返回中国。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不屈不挠地挣扎和拼搏。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姓交朋友。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赛珍珠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说过:“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1919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这座洋楼现在仍然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1931年,她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巨作大地在纽约出版,引起轰动,她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振。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一生共创作了近百部文学著作。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接着,她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又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最后,她由衷地说:“我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 另外,在创作大地之余,她还花费5年时间,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虽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国外译本,但赛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无疑是最为准确、最有影响力的。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不仅呈现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并且她亦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放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来描述的外国作家。这样的言论,对现在而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当时那个对东亚充满偏见的年代,却可谓石破天惊。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所言:“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赛珍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不仅源于她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她创立了世界首家无种族收养机构“欢迎之家”,为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了生活保障与资助。由于各种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国后,赛珍珠再没踏上过中国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虽然她被称做“大地之女”,然而她热爱的大地却不在脚下,而只能萦绕在梦里。梦里不知身是客,读大学时,籍贯一栏她填的是“中国镇江”。病逝后,按其遗愿,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称谓,只镌刻着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选自读者)xx年18期,有删节。)(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即使受到误会、曲解甚至人身攻击,赛珍珠也没有动摇“中国心”,因为她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属于中国。 B赛珍珠热爱中国农民的勇敢、勤劳、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的精神品质,因而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 C在现在仍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的小洋楼的阁楼上,赛珍珠完成了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 D赛珍珠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和西方人一视同仁的外国作家。这在当时充满偏见的时代, 具 有石破天惊的作用。 E虽然赛珍珠被称为“大地之女”,但是自1934年回美国直到去世,她再也没有踏上中国 这片令她魂牵梦萦的故土。(2)赛珍珠对中国无与伦比的“倾情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40年间,哪些经历为她取得的卓越文学成就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6分)(4)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3 分)A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华南虎的消息。对这些流言蜚语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然。 B黄金海岸女网赛决赛开始后,李娜表现相当积极,不过这一盘白俄罗斯选手阿扎连卡在关键球的处理上更胜一筹。 C现在,市民扔掉一个饮料瓶,立马会有人捡,但让人困惑的是,同样是塑料制品,扔一个塑料袋,却无人问津。 D丢弃了孤芳自赏的梦呓和我行我素的执拗,国产大片开始在与人的心灵对视中,回归到讲故事的传统做法上来。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这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 B这些软件单买共要 1000 元,可合在一起才 340 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C一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推动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5、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 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 、 、 、 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 B. C. D.1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借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完成的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17、阅读下面各国所占世界GDP比重图表,结合注释,请写出至少两条结论。(6分)国别1750年1830年1900年1945年中国32%29%6%4%印度24%17%1.7%数据缺失英、法、俄、意、德17%29%54.5%41%(加日本)美国未建国数据缺失23.6%45%【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叶。中印为农业大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是不如意时,人往往就会产生抱怨。有人说,抱怨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从情绪发泄上来看,抱怨未尝有欲望的,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或生活不可,起码是一种宣泄或释放;而有人说,抱怨终归是不好的,是不可取的生活态度,因为抱怨不仅无益,而且还令人生消极,使人走向无法自拔的境地你是如何看待或对待抱怨的呢?就“抱怨”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议论文,不得抄袭或套构,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