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理(I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537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理(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理(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理(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理(III)一、选择题(共40小题,总分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图2-1-4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情况,读图完成12题。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2、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 ) A经济发达 B. 自然条件优越C.文化水平高 D.人口老龄化严重读图2-1-5,回答35题。3、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 A. b1 b2 B. a1 a2 C. a1 b1 D. c1 c24、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 a1 a2 B. a1 b1 C. b1 b2 D. c1 c25、如果A, B, C是三个不同国家,a1, b1, c1是农村地区,a2 , b2 , 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 a1 a2、a1 b1 B. a1 b1 、b1 b2 C. b1 b2、c1 c2、a1 a2 D. cl c2、a1 c1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据此回答67题。6、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B.交通通达性提高 C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7、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810题。8、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 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政策鼓励 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 B. C. D.9、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 环境因素 D.文化因素10、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图2-2-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D. 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12、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优势条件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13、唐人街的形成是( ) A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B.收人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C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D.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图2-2-4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1415题。14、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 A . 扇形模式 B. 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低级住宅区 B. 是高级住宅区 C. 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D. 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图227是某城市地租水平与 空间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1618题。16、图中地租水平次高峰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带( )A地处道路交会处 B离市中心较近 C知名度高 D商业活动频繁17、若该城市计划建立大型高教园区,一般宜选择在( )A之间地段 B地段 C地段 D地段18、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图2-2-5是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19、图示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租高低 B.交通条件 C. 环境质量 D.建筑水平20、在P区域常形成( ) A. 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高科技产业区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图2-2-6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图回答2123题。21、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工厂应选择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2、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 A.市区 B. 市中心 C.郊区 D.农村23、假若该地位于上海市,图中剖面为东西方向,乙点测到城市热岛环流产生的风向( ) A. 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2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 气候 C技术 D.劳动力25、下列国家中为世界主要牛肉出口国的是( ) A.阿根廷 B.法国 C. 中国 D.印度26、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 便利的交通运输 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D.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27、有关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普遍应用新的科学技术 B.投人劳动力多,单位面积产量低 C.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 D.各国机械化水平都很高28、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江南丘陵的茶 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 地形市场水源热量 B.热量水源市场交通 C.土壤政策科技市场 D.热量市场土壤光照29、关于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B. 农场生产有明显的忙闲两季 C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D.生产规模较大,但机械化水平不高 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图2-3-1所示。据此完成3032题。30、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热量条件 B. 光照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31、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策 B.交通 C.市场 D.技术3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 A.光照太强 B.日温差较小 C. 热量不足 D.年温差较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图2-3-2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3334题。33、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距城区近 B.气候优越 C. 地势平坦 D.水源充足34、阶段II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人的提高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3536题。35、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商品谷物农业36、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的转移 C农业技术改进 D.自然条件改变37、下列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 B. 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 C. 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大重要因素 D. 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 右表是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事安排表,读表分析回答3839题。38、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雨热同期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 B. C. D.39、不同地区,插秧的时间不同。如农谚所言,广东是“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为“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则为“立夏浸种,芒种栽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文 C.气候 D植被 图2-3-3为某农场的良性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40、该农场成为良性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 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 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羊粪还田,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 A. B. C. D. 二、综合题(共四大题,总分40分)41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福建省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量迅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前比较,我省人口迁移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就是从“沿海向内陆”模式逆转为“内陆向沿海”模式。 材料二 2000年福建省部分设区市人口流动状况。 外出人口 外来人口 设区市 总人口 (万) 人数 (万)占全省外出人口比重()占本地区总人口比重() 人数 (万)占全省外采人口比重()占本地区总人口比重() 净流动 (万) 厦门 205.31 15.82 3.42 7.71 89.35 14.12 43.52 73.53 宁德 299.13 44.51 9.61 14.88 26.03 4.40 8.17 18.48 甲 728.30 87.02 18.79 11.95 164.50 27.83 22.59 77.48 乙 281.66 57.13 12.34 20.28 36.42 6.16 12.93 20.71 (1)若材料二中甲、乙两城市是南平和泉州,依据表格数据推测,甲城市是 ,乙城市是 。 (2)影响福建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3)大量外来人口流人甲市,对该市会产生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42图2-2-9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城区的有利条件是 、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 因素的影响。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 。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 。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 。拟建蔬菜基地的有利条件: 。43结合图2-3-4及下列文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2011年4月20日,第12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莱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莱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莱种植的自然条件。这里是冬暖式蔬莱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莱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引进,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莱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莱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等,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44.图2-3-7是千烟洲位置图,图2-3-8是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千烟洲位于江西省,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烟洲从河谷农业转向了生态立体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进的柑橘生产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图2-3-7图2-3-8(l)千烟洲地处五带中的 带;从流域上看,千烟洲地区属于 流域。(2)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等(任答两项)。(3) 20世纪80年代初,千烟洲地区农业发展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4)千烟洲适宜柑橘种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为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导致其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有 、 。 (5)读图2-3-8,以E为例,任选AD中的一处,说出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带来的好处。 例:E沟谷洼地:新建、扩建原有水塘,在水塘养鱼。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和灌溉农田。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理科)一、 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满分60)1、B 2、D 3、C 4、B 5、C 6、D 7、A 8、A 9、B 10、A11、C 12、B 13、D 14、A 15、B 16、A 17、D 18、B 19、A 20、B21、C 22、C 23、D 24、B 25、A 26、D 27、C 28、D 29、C 30、A31、C 32、B 33、A 34、C 35、B 36、A 37、C 38、D 39、C 40、B二、 综合题41、(9分)(1)泉州 南平 (2)(社会)经济因素(3)有利影响:缓解劳动力不足;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该市的综合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促进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可能带来某些社会问题,如对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问题。42、(12分)(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交通(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3)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43、(10分)(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地形,土层深厚肥沃。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44、(9分)(1)北温 长江(赣江) (2)土壤贫瘠低山、丘陵面积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频发) (3)过度樵采等不合理开垦 (4)政策支持技术改进(市场广阔,交通改善) (5)A海拔较高地区:栽种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既获得经济效益,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丘陵缓坡:栽种经济林木和毛竹(幼林地间种牧草)。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C丘陵缓坡:发展果园或人工草地。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D山麓河谷地区:改造现有农田,完善排灌系统,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