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482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56小题,56分。每小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雅典超过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2雅典乡间公民步行进城,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近郊公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公民需提前六七个小时。因此,雅典民主制能够推行的前提是 A民众素质 B交通便利 C小国寡民 D血缘纽带3.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4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尊重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5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6“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D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 7罗马实行的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8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被称为公民法 A B C D9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的顾问抱怨:“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帝国从法律的角度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 A修改习惯法 B颁布十二铜表法 C制定公民法 D制定万民法10.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11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12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14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在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汉密尔顿意在说明1787年宪法应具有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专制主义原则A. B. C. D.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保证司法的独立性C实现三权分立 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16“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17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18之所以说“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A.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C.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19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20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22历史老师通常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3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24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2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27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28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29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你那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C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30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1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论及到:“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A.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B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大转移目标C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32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了苏区最高军事学府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A.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 日本侵略造成严重民族危机C.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3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34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于1940年发表社论,“军民合作是取得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条件,华北广大土地,简直无分前线与后方。”该社论评论的是A. 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武汉会战35毛泽东说:“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此时A.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 三大战役已经结束 D. 即将举行开国大典3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 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37. 据新华社对 1972 年 1-9 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 1972 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 88 个,和 1969 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38.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 B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C拓展外交空间 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3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40.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41.梁启超评说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他在此评论的是 A.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 B.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 C.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 D.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43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 C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44“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 C明太祖封七子朱榑于青州 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亲王 45“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C分封制宗法制趋于瓦解 D边疆诸侯争霸中原46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47“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中朝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48. 北宋建立后,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对宰相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此处“依事系任”原则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宰相职责更明确 B. 宰相权力被分割 C. 宰相形同虚设 D. 宰相不再参与军务49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控制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50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51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52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度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度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5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54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55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 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因地制宜 A B C D56.我国元朝和清朝都曾经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其主要相似之处是A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 B委派宣政院进行管辖 C创设和推行土司制度 D设置理藩院进行管辖 一、 主观题(两小题共44分)57(2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l938年)材料二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10分)5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关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曲折,但正是“关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摘自齐向荣15世纪以来九强兴衰材料二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可谓应时而生: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权力部门微弱。-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摘自齐向荣15世纪以来九强兴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关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体现“普鲁士的霸权”?它怎样体现“普鲁士的霸权”。(6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的认识。(4分)高一历史答案15BCCCC 610BDBDB 1115BCBCB1620CCDBD 2125BBBDC 2630DBACA3135ABAAC 3640ADCDB 4145BCBDC4650BBBDC 51-55CBCBD 56A57(20分)(1)原因: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文艺能够激励民众抗战;日本奴化政策;文艺界抗战分散。(10分)(2)特点: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10分)58(24分)(1)手段:不流血的政变(2分)其他表述合理也可得分。引进:确立议会至上原则,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4分)(2)影响: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加剧了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实力有所增强,有利于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4分)表现: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4分)(3)原因:普鲁士领导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宪法是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制定的。(2分)体现:普鲁士国王担任联邦主席(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力;普鲁士操纵联邦议会。(4分)(4)认识:适时妥协,国情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特色。(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