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422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I)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历史学家马克垚认为,“封建制度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二、形成了适应的封土制度;三、中央势力衰落”。下列朝代最符合马克垚观点的是夏朝 商朝 西周 秦朝2. 与右图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内阁制 3. 西晋刘毅上疏曰:“若吏部选用,犹下中正,问人事所在,父祖位状。”这反映当时何种选官制度A.察举制 B.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卿世禄制4. 迈克尔哈特在对秦始皇的评述中说:“不提才华卓绝、名声赫赫的李斯宰相就不能对秦始皇加以完备的论述。事实上李斯对秦始皇的政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以致很难在二者之间分清他俩所带来的伟大变革的功绩。”这个“伟大变革”是指确立皇帝制度 推行郡县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实现国家统一5. 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他的观点是唐朝三省体制强化了皇权唐朝三省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三省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唐朝三省体制相互制约、集体决策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及中国某制度时说:“人类的想象无论多丰富,也很难设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在中国,智者决定一切,而且他们都是通过这一制度证明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不负众望。”这一制度是世卿世禄制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7. 黄仁宇在万历五十年中说:“一人乾纲独揽,如果没有过人的精力,绝顶的记忆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对政务的练达以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权力的痴迷,根本无法做到。”因此,明太祖废相后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其所寻求的“制度补偿性替代”是废除丞相 设立殿阁大学士 废除六部 设立内阁8.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下列各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家天下”和“公天下”的有机结合.反映了相权削弱与君权加强的有机结合.强调了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有机结合9.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10. 苏格拉底谈到雅典的民主制度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说明他A. 赞扬了雅典的民主 B. 肯定了人民主权C. 指出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D. 主张加强民主法治11.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该法的颁布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12. 查士丁尼认为:“市民法(又称公民法)与万民法有别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据此可知,“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在于制定主体不同 法律地位不同适用对象不同 理论依据不同13.“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1853年英国驻华公使文翰在其报告中说:“革命军进逼南京一举之最弊的一点,乃在其令上海大小商人发生恐慌,因而影响到我等之商业亦受损害。”此“革命军”是A.清军 B.国民革命军 C.太平军 D.英法联军16.某年在华北各地都张贴揭帖:兹因天主耶稣教,欺神灭圣,忘却人伦,恼怒天地,收住之(云)雨,降下八百万神兵,扫平洋人,才有下雨之期。此揭帖最有可能出现在哪年A.1900 B.1911 C.1921 D.193117.1900年光绪在信中写道:中国近因民教相仇,各国疑朝廷袒民嫉教,遂有攻占大沽炮台之事。攻占大沽炮台之事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末新政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19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20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1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下面有关这次大会所涉及的内容与当时中国革命实践相背离的是社会性质革命性质中心任务总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实行土地革命准备城市暴动ABCD22.毛泽东曾说:“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别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 纵横十一个省。” 据此判断此事应该是A.红军长征 B.秋收起义 C.国民革命 D.解放战争23.下图为某时期某同学的毕业证,据此判断该生在何时期毕业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4.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任务 B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25.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6.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认为“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的先决条件。”这说明当时A.中共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来指导中国革命B.中共开始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D.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7.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指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首要任务,在于建立广泛的反帝民族统一战线、为驱逐帝国主义和争取国家独立而斗争。受此影响,中共做出的政策调整是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28. 薄一波评价抗战期间某次战役说道:“这是敌我相持阶段中一次更大规模的反扫荡的战役反攻”,此战役是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大捷 29.1949年,在第一届政府中,15名政务委员中民主党派有 9人,占60%;担任各部委正部长级 15人,约占35%。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副院长,最高人民检查署副署长亦由民主党派人士担任。这体现了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C.中共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30.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理论的成熟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九二共识”的确定31.1949年春,中共西柏坡会议确立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此转移是A.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 D.由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城市武装暴动32它标志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增加了一支“第三势力”,“标志了亚洲和非洲为反抗欧洲而建立起新的团结”。这里的“它”指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召开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 1972年中日建交33.1970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毛泽东与斯诺站在一起的照片,并在右上角刊登了毛泽东的一条语录:“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这说明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34.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35. 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 2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 1 分,其余情况不得分。36.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A.禅让制度 B.分封制度 C.官僚政治制度 D.宗法制度37.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西汉设置刺史 C.唐朝实行三省制 D.宋朝设立参知政事38.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官制的史料是A甲说 B乙说 C丙说 D丁说 39.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A.台儿庄战役 B.辽沈战役 C.太原会战 D.渡江战役A中国同盟会 B. 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1.“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创作于1943年的解放区的天伴随着全国解放而广为传唱。下列关于这首歌曲说法正确的是A.它鼓舞了边区人民,迎来了百团大战的胜利B.它反映了边区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期盼C.它创作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D.它创作当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2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A.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B.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C.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D.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43.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女人没有公民权44.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A辛亥革命 B光荣革命C“文化大革命” D工业革命45.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英国开创了近代议会制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46.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制政体,其重要作用是A.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B.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C.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D.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7.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A.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B.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D.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开始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48.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实施“一国两制”, 开创了国际先例C.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9.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l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这部电影可能出现的场景有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国民一大召开,实行国共第一次合作C.北京青年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上街游行D.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50.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中美关系缓和促使了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51 题 26 分,第 52 题 24 分,共 50 分。5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法律中国古代法律的对象是臣民,任何法律都不足以约束君主,君主是超越法律的。在皇权专制方面,明清却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所有的制度安排无一不是围绕着如何加强皇帝的权力而展开的。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摘编李放、杨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质等材料二 古罗马在文化上受到希腊化的影响,浸淫于希腊古典哲学的熏陶之中,但同时古罗马也努力保持着罗马文化的传统与特点。古罗马时期虽然没有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伟大的思想家,但是古罗马典型的混合政体和重视法律的传统仍对西方政治思想以及宪政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袁永林古希腊罗马宪政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研究材料三 (近代西方)不论革命的方式如何,其结果大体总不外伸张民权或市民权而剥夺王权,使国会成为法律的主权者,使人民或选举团体成为政治的主权者。这样一来,官僚或一般行政人员就要完全改变他们的性能,他们不再对国王负责,不再把国王的言语看作命令,他们要对国会、对人民负责了。王亚南官僚政治研究(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史实说明“在皇权专制方面,明清却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并简述其危害。(1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的历程与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伸张民权,剥夺王权”的法律文献与历史意义(6分)。52( 2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8月中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两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家,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2.倘两缔约国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期间内,对于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协助,并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得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梁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材料二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军事方面,“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者措施。”2.政治方面,“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3.经济文化方面,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潘正祥从同盟到对抗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关系材料三 2001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将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马辉中苏、中俄关系对国家关系的启示作用(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国际形势以及中苏双方分析1937年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中国角度,从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说明促成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的因素与目的。(12分)(3)综合三则材料,简述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有哪些?(2分) 惠州市xx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 70 分)12345678910CBCBCDBBAC11121314151617181920DCACCADBDB21222324252627282930DABBCACABA3132333435BCCAB二、双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 1 分,其余情况不得分。)3637383940414243BDCDABACBDBCBDBD44454647484950ABABADABACACAC51.(26分)参考答案:(1)史实说明:明朝:废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内阁与军机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6分)危害:导致政治腐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阻碍经济发展;造成近代落后挨打。(6分)(2) 历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4分)意义:(对古罗马)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有利于罗马的社会稳定与繁荣进步;(对后世)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先驱。(4分)(3)文献: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2分)历史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法律基础;使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保障了英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4分)52(24分)参考答案:(1)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法西斯主义的猖獗。(2分)日本全面侵华已经开始,中国与日本实力悬殊,因而需要苏联的支持,以利于对抗日本法西斯势力。(4分)苏联为免于陷入与德国、日本两线作战的窘境;为以保卫苏联本土为主;同时为了利用中国拖住日本。(4分)(2) 国际环境:美苏冷战,形成美苏两级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4分)经济发展: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需要苏联帮助恢复,发展经济。(2分)外交政策: 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意识形态:中苏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2分)目的:维护国家独立,巩固新政权,发展社会经济。(2分)(3)国际形势(时代特征)的变化、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国家综合实力的地位、社会制度、外交政策的影响等(任答一点得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