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349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中心论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主要影响C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人类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解析:选D人类中心论诞生于工业文明阶段,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会造成生态破坏。人地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0108 t尘土。据此完成23题。2“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解析:2.A3.D第2题,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出现“黑风暴”的直接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第3题,“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实施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4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反映了()北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唐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圩田更加普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影响A BC D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的史实及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材料本身与圩田无关。5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其原因是()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 BC D解析:选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科学发展观是从十六大以来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67题。6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色农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来实现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7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处是()A涵养水源B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C农民忙于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没有时间D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解析:6.D7.D第6题,此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绿色GDP”的内涵。第7题,北京冬春季节风大,气候干旱,易发生沙尘天气。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89题。8“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9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 BC D解析:8.A9.B第8题,从“慢生鸭”饲养者和消费者来讲,“慢生鸭”价格高,消费者食用健康食品,体现了两者的公平性。第9题,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011题。10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11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 BC D解析:10.D11.B第10题,从图中“水稻、甘蔗”等信息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式应为闽浙丘陵地区。第11题,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为农民提供清洁能源。下图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过程关系简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数字序号的含义正确的是()A生产产出经济过程资源环境B经济过程生产产出环境资源C资源经济过程生产产出环境D生产产出资源环境经济过程13下列行为或现象,与环节的含义相吻合的是()A实行清洁生产 B实施节能减排C退耕还林还草 D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解析:12.A13.D第12题,根据因果关系分析推理,生活废弃物必定要排放到环境之中,因此为环境,排除B、D;同时,人类应该先利用资源,发生经济过程后,才有生产产出,因此排除C。第13题,环节代表的含义为“环境反作用于人类,”A、B、C选项均代表人类作用于环境。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415题。14下列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人口压力 B深刻的环境危机C资源短缺 D经济发展速度快15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多发使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B从全国看,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食品污染、噪声污染为重点C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D生态破坏的范围、程度在减小解析:14.D15.C第14题,经济发展速度快不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第15题,我国的污染仍在发展并且由城市向农村扩散。二、综合题(共70分)16读贫困山区恶性循环或良性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5分)A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B发展生态农业C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E将森林开垦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是_。(3分)(3)传统的环境观忽视了森林的_价值,可持续发展观重视了土地资源使用的方式。(2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内容和相互关系,联系选项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根据图中关系可知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3)题,传统的环境观往往忽视自然资源的环境价值。答案:(1)上边为B,下边左右为:E、A、D、C(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环境17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0,位于东八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最能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分)第一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E建苹果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第二种方案: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E办花生加工厂F种油菜、小麦第三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2)随着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能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如何开发利用G、H两处的土地资源?(4分)(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下列为该地区设计的远景规划中可行的是(多选)(3分)()A利用水库开发小水电,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进行疗养、生物培养B改造沼泽地,扩大耕地面积,建设商品粮基地C发展旅游业,开采喀斯特地貌岩石,做成盆景,作为纪念品出售,增加居民收入来源D改良湖泊沼泽地,养鱼种藕与平原配套发展生态农业E利用山区种植蘑菇,利用丘陵果园、茶园、水库、喀斯特地貌发展旅游业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该地纬度为30N,为南方亚热带地区,而苹果为温带水果,花生为北方地区的油料作物,排除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案。第(2)题,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答案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可。第(3)题,改造沼泽地,扩大耕地面积与发展旅游业,开采喀斯特地貌岩石,做成盆景,可能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答案:(1)第三种方案。(2)H处湖泊沼泽地可种植莲藕,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3)ADE18读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说出从沿海到内陆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何变化?(4分)(2)M区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4分)(3)N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2分)解析: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主要取决于环境状态,一般来说,环境状况较好的地区,即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好。从图中可以看出,M区主要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且能源、资源不足,而N区位于西北内陆,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答案:(1)从沿海到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基本上为从良好到较差。(2)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不足(3)土地荒漠化19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该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4分)(2)调水工程线以西的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指出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并分析原因。(5分)(3)图中甲河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河流。据图结合所学知识从气候、水系特点、水文状况三方面分析说明该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调水工程以西部分为黄土高原区,其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第(3)题,结合甲河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从气候、水系特点和水文状况三方面展开叙述即可。答案:(1)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2)水土流失。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3)气候原因: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两个月,且多暴雨;水系特点:扇形水系,各支流同时进入汛期,对干流造成严重威胁;水文状况:支流多发源于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淤塞河道。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下面是甲城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配合xx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做的两个“通缉令”。(1)请你完善A号“通缉令”中的内容。(9分)(2)试说出如何应对B号“通缉令”中“嫌疑犯”造成的危害。(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整治措施。第(1)题,由性别为酸性,危害全球,可知为酸雨,主要由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其危害可从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两方面分析。第(2)题,应对光化学烟雾的措施从控制、减少污染源和增加气体吸收两大方面分析。答案:(1)嫌疑犯:酸雨。籍贯: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物的冶炼,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逮捕原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2)应对措施:控制污染源,减少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污染源的排放;减少交通机械和动力装置尾气的排放;利用化学抑制剂;植树造林。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藏复杂多变的气候和极其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暖对西藏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材料二据最新监测结果,西藏目前的水环境、大气环境仍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浓度很小。全区没有发生过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江河湖泊大多仍处于原生状态。(1)说出西藏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分)(2)简述为了维持西藏良好的原生态环境,西藏应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6分) 解析:西藏地区位于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集冰川、冻土、沙漠和湖泊“四位于一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最为敏感,主要表现为温度显著升高、雪线上升、冰川退缩、草场退化、冻土北移、湖泊消长、荒漠化东进、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西藏地区高寒特征下发育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当地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要依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答案:(1)雪线上升、冰川萎缩;冻土北移或冻土层变薄;草场退化;荒漠化东进(扩展);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2)发展高原生态立体农业,高原山区发展林果业;退耕还草还牧,高原牧区控制草场合理载畜量;坡耕地与河谷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